APP下载

奇妙的交汇

2021-04-25林培源

中学生天地(A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帕慕克伊斯坦布尔小镇

以上只是不完全的城市打开的方式。还有更多“钥匙”,等待你去发现。

那么,在一个作家眼中,书和城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小编特别邀请了善于写城镇故事的青年作家林培源,与大家分享他的感悟!

林培源:青年作家,清华大学文学博士,广东汕头人。最新出版的小说集《小镇生活指南》以潮汕小镇为背景,聚焦于被遗忘的、生活在困厄中的人。该作品入选了《亚洲周刊》2020年十大小说。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有本书叫《伊斯坦布尔》。有一年,我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细细读完了英译本。伊斯坦布尔横跨亚欧大陆,曾经是罗马、拜占庭和奧斯曼三大帝国的首都。帕慕克生于斯长于斯,《伊斯坦布尔》便是他写给家园的一首情诗,低沉、优雅,曲调回环,叫人痴迷。

在书中,帕慕克回望童年,钩沉其习画和写作之路,不知不觉,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晚风、夕阳和“呼愁”的调子,便透过文字,袭上心头。读了《伊斯坦布尔》,再走进帕慕克的小说世界,会对其中充满异域风情的细密画、谜一样的故事和人物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帕慕克站在东西方的“十字路口”写作,他的文学世界,就诞生于对城市深层的体察、思考和爱。

《伊斯坦布尔》,让我生平第一次对一座遥远的城市有了向往。

我自幼在潮汕平原上的小镇长大,所熟悉的是小镇的人情世故、风俗民情。直到读大学,我才离开家乡去往城市,但在城市里求学生活多年,我对城市的生活却很陌生,笔下的故事,更多还是和小镇有关。

中国新文学的发生,和都市“怀乡病者”对乡村的怀念、回望和书写有关。五四时期,郁达夫写有小说《怀乡病者》,鲁迅也曾指出,“乡土文学”其实发生于一批城市的“侨寓者”身上。一百年过去,费孝通口中的“乡土中国”也逐渐转向“城乡中国”。如何写城市,也是摆在作家面前的拷问和挑战。

当然,现代中国文学史上,也有经典的“城市文学”,譬如老舍的《四世同堂》,写的便是抗战时期沦陷中的北平故事。这部小说,写人状物,栩栩如生,新与旧、家与国、救亡与图存,以多重奏的形式奏响。多年后我到北京求学,在旧城间穿梭,想起老舍先生的文字,总觉得亲切。阅读与行走,竟以如此奇妙的方式交汇,在我心中激荡起一股强烈的愁绪,这种愁绪,不仅指向小说中的城市,也指向民族苦难的深处。

这是文学的魅力,也是城市的魅力。

猜你喜欢

帕慕克伊斯坦布尔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成功是一棵树,要慢慢生长
成功是一棵树,要慢慢生长
熊的小镇
伊斯坦布尔
成功是一棵树,要慢慢生长
小镇(外一篇)
伊斯坦布尔:飘浮着骄傲和贵族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