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块黑板的宽度

2021-04-25李莎

师道(人文) 2021年4期
关键词:李老师黑板教室

李莎

每当踏进教室的时候,内心总是升腾起一种宁静的舒适感。在学校110m2的教室里,师生们尽享现代而便利的学习空间。学习区、饮水区、书包摆放区、教师办公区、阅读区、作品展示区……功能的分区让一间教室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师生所需,或许,这便是学校“让建筑表达教育”的一种诠释。

在所有的硬件设施中,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在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于我而言,黑板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在这方寸之间,我和孩子们开拓出一望无际的思想疆域。

在我的手机相册里,珍藏着许多张有关黑板的照片,它们提醒我曾经和学生一起到过哪里,获得过多少思维进阶的快乐……

解开儿童身上的“缰绳”

最初尝试把儿童诗引进课堂的时候,虽然孩子们对这种文体不陌生,但总觉得在鉴赏和写作指导方面存在诸多障碍。怎样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创作欲望呢?不妨把套在孩子们头上的“缰绳”解开,看看这些性本自由的“马儿”会跑到什么地方。于是,便有了这样一节“自由奔跑的童诗课”。

“同学们,今天李老师要和大家分享一首小诗歌,是我写给自己女儿的。大家想不想听?”“啊,李老师也会写诗?”“老师,快读来听听吧!”见孩子们来了兴致,我便把这首《甜蜜的阴谋》朗读给大家听。

昨晚

做了一个甜美的梦

爸爸和妈妈

趁我入睡

悄悄来到我的近旁

亲吻我的脸颊

端详我的睡姿

抚摸我的手脚

这一切都静悄悄的

夏夜真美啊

早上醒来挠痒痒

呀,谁动了我的指甲?

原来,这不是梦

是个甜蜜的阴谋

“同学们,你们猜到这个甜蜜的阴谋是什么了吗?”“哈哈,我猜到了,是你们趁宝宝睡了偷偷给她剪了指甲!”许多同学会心一笑。看到孩子们眼睛里的神采,我趁机说:“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听出了我想表达的意思。其实啊,生活中的许多小事都可以写成诗歌呢,不信你可以试试。”

孩子们似乎不为所动,思绪还停留在刚才这首小诗上。小胡同学委屈地说:“老师,我弟弟和您女儿一样大,不过他特别讨厌,没事的时候总是打我!”“哦,你也可以为他写一首诗啊!”“没什么好写的!”他气鼓鼓地说。“不一定哦,咱们试试吧!”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一个题目“弟弟”,把他刚才的话分行排列并郑重地署上他的名字——

弟弟

(胡琨旻)

我的弟弟

很讨厌

没事的时候

总打我

当我一笔一画地写下这些语句的时候,其他同学随即便大声读了出来。很显然,写到这里诗歌还缺乏一个结尾,于是我问他:“如果三天不见你弟弟,你会想他吗?”小胡毫不迟疑地回答:“会!”于是便有了后面的几句——

可是

三天不见

我还是会想他

所有同学都对这首小诗歌赞不绝口,当我把这首诗送给小胡的时候,大家纷纷向小胡投去羡慕的目光。“同学们,你们瞧,诗歌创作并不难。许多灵感都是来自我们的生活,只要你认真观察和思考,就一定会有收获的。大家也来试试吧!”在鼓励的话语之下,许多同学都进行了尝试——

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河/从早到晚/都唱着歌/哗啦/哗啦——《河流》

在青青的草地上/一群小绵羊/在快乐地奔跑/戴棕色帽子的牧羊人/站在篱笆内呼唤/孩子们/该回家了——《小绵羊》

有一片/安静的草地/一阵风吹来/小草们哗哗作响/一个说/讨厌的风/吹乱了我的头发/另一个说/呀,羊来啦/我不想/被吃掉——《草地》

…………

孩子们有的一人创作一首,有的几人合作一首,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在交流中有合作,有争论,有对美妙想法的拍案叫绝,也有对遣词造句的反复斟酌。果然,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在这群认真的七八岁的娃娃面前,老师不见了,她早已化身为速记员,在黑板上迅速记下每一个闪光的思想,生怕错过任何一个。

爱是一种令人激动的情感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热情,也为彼此推荐好书提供一个平台,我每周都会抽一点时间组织同学们进行“贝壳阅读分享会”。最初是让某个孩子站在PPT背景前介绍书目,我和同学们作为听众。后来发现,有的孩子记不住推荐书目的名字,于是我便把书目和推荐人写到黑板上,作为提醒,也对推荐人表示尊重。

受限于时间,每位推荐人要在三分钟以内简要介绍书的内容、对自己的启发以及推荐理由,我们很少就书中的主题和内容展开详细的讨论。然而,有一天,我们停下了匆忙赶路的脚步,反倒领略了意外的美景——

小韩同学推荐了他近期阅读的《爱德华的奇妙之旅》,他说这本书给自己最大的启发是:“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爱别人,那么他的生命是没有价值的。”不管是来自书中,还是来自他的认识,这句颇带哲思的话竟然从一个二年级的娃娃口中说出,一下子便吸引了我的注意。但他对于自己所说的“爱”真正理解吗?其他同学的想法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份好奇,我们开始了下面的讨论——

“爱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问题一抛出,教室里陷入了安静,大家沉默了,很显然,这个问题有点“大”。

“孩子们,你在生活中有特别‘爱’的东西或人吗?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为了让话题讨论继续下去,只好把问题大而化小。

“我觉得爱就是喜欢,比如我爱吃冰激凌,就是很喜欢吃冰激凌。”听了小张同学的回答,许多同学都点头。我把“喜欢”写在了黑板上。

“我也说不清楚,我用动作来表示吧。”小胡将同学搂在身旁,说,“我爸爸妈妈这样抱着我的时候就是爱。”他的表演一下子把大家逗乐了。“你理解的爱是依偎和支持,很好!”我边总结边记录。

“我觉得爱分两种,一种是感官享受到的美好,另外一种是对一个人很激动的情感。”听了小王同学的话,我真的很激动,一向痴迷阅读的她总是语出惊人。虽然有许多同学听了很懵,但我还是把她的发言记录下来。

看到同学们的思维打开了,我便进一步发问:“刚才小胡分享的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这是一种亲情之爱。你还知道有哪些形式的‘爱’?”

“还有同学之间的爱!”“我很爱我的弟弟!”“我觉得韩老师很爱我们!”……顺着孩子们的思路,我将“友情之爱”“手足之爱”“师生之爱”一一写在黑板上。“我们对大自然的爱可以怎样命名呢?”“自然之爱!”显然,孩子们已经找到了某种规律。接着,我们又讨论到疫情期间医护人员舍身忘我抗击疫情,大家将其定义为“社会之爱”,而聊到世界各国的合作时,孩子们又说这叫“世界之爱”……

在大家的热烈讨论中,一场由《爱德华的奇妙之旅》引发的思考让孩子们兴致盎然。下课后,依然有孩子跑来问我: “老师,那些发动战争的国家是不是缺乏‘世界之爱’呢?”这个问题我无法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但我确信,当我的孩子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已经不再站在原点了。

如果没有考试,你还会学习吗?

临近期末的时候我们在教室里展开了一个话题讨论:“如果没有考试,你还会学习吗?”这次讨论缘于笔者在小区电梯里与两位小学生的对话:“马上就要放寒假了,期待吗?”“不期待,感觉压力很大,我妈说了如果期末考试考得好,就能过一个开心的新年,要是考不好就只能过一个凄惨的新年!”孩子紧皱的眉头和沉重的语气令人一惊,当考试带给孩子如此大的压力时,他又如何能体会学习本身的意义?

小贝壳教室的孩子们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带着这种疑问和好奇,我在教室展开了一场讨论,并把他们的答案简要记录在黑板上:

如果没有考试,我还是会学习,要不待着多无聊啊!

我也还会学习,因为就算不想,我爸爸也不答应啊!

我也会继续学习,因为读书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我一定会,因为不想将来找不到工作。

我的梦想是当歌唱家,如果不学习就考不上大学,也很难实现梦想。

…………

孩子们畅所欲言,纷纷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有的孩子是迫于外界的压力而不得不学习,也有的孩子是从内心真正热爱学习。讨论还在热烈地进行中,突然小余同学弱弱的声音赢得了大家的关注——

“我一定会学习,因为学习让我看到更大的世界,去到更远的地方!”听到这如诗一般带着哲思的语言,作为老师真的感到很惊叹,而同学们也纷纷投来欣赏的目光。

是啊,作为教育者,我们从未放弃过寻觅学习的意义,也从未放弃过将这种意义根植到学生的心里,但往往收效甚微。而这种来自学生的声音不是更加真实且接近学习意义的本质吗?

在这块黑板上,七八岁的娃娃讨论的问题,又何尝不是每一个成年人所面临的问题呢?我们可以追问老师:“如果你已经拿到了最高职称,你还会努力提升自己吗?”我们可以追问公司职员:“如果你已经拿到了超出预期的薪资,你还会努力工作吗?”我们可以追问任何一个离开学校的成年人:“现在你每天会通过哪些方式来提升自己呢?离开学校了,你还坚持阅读吗?”

彼时彼刻,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成年人只有我和韩老师,于是我们也分享了自己的体会。韩老师说:“同学们,我当老师已经20多年了,深深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既是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成长的需要。虽然,我现在不像你们一样每天坐在教室里学习,但我也会通过读书或者上网课来学习。对了,外出旅行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哦,可以开阔眼界!”紧接着,韩老师给孩子们分享了自己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经历。

孩子们听得入迷的时候,我“拷问”自己,如果一会儿被问到自己是否还在坚持学习,我应该说些什么呢?果然,追问很快就来了:“李老师,你呢?”

我走到教室里的办公桌前,拿起一本厚厚的读书笔记,投影给孩子们看。“坦诚来说,同学们,李老师现在用来学习的时间不如以前多了,但还是坚持看书学习,这本读书笔记记录了我的一些思考。现在我对‘学习’的理解和以前也有所不同,除了读书之外,和你们对话聊天也是一种学习。”从表情来看,有些孩子似懂非懂,但每个人都听得很认真。

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有的孩子跑来借我的读书笔记,一边翻阅一边惊叹:“李老师好厉害啊!”那一刻,为人师者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当值日同学跑来要擦黑板的时候,我赶紧拦住:“请稍等一下,我要把这黑板上的智慧拍下来!”孩子们会心一笑!

关于这块黑板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当板擦在黑板上落下的时候,一个个粉笔字变成粉末飞扬在空气中,仿佛不曾存在过。但承载师生思想交流的文字的确存在过,并或多或少地镌刻在彼此的头脑中和心灵里。

一块黑板,真的很小,小得只能写下几行转瞬即逝的文字。

一块黑板,真的很大,大得可以容纳思想骏马的肆意奔腾。

猜你喜欢

李老师黑板教室
“313”教室
该得奖的李老师
长在黑板上的诗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晓黑板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黑板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宠物难伺候
李老师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