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零后,长七A 再次起飞

2021-04-25郑恩红吴桐小雨

太空探索 2021年4期
关键词:遥测文昌火箭

文/ 郑恩红 摄/ 吴桐小雨

火箭飞行持续到168 秒时,开始变得不对劲,随后一切戛然而止,海南文昌的天空迅速恢复黑暗。

2020 年3 月16 日21 时34 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组织实施长征七号A 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

那时全国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作为当年宇航三大首飞任务的第一个,长七A 火箭失利的消息如同一片乌云飘来。

顶着巨大压力,长七A 团队迅速定位故障。归零中,他们总共梳理出201 个项目,完成了28 项大型试验。2021 年的这个春天里,长七A 火箭再次起飞,迎来胜利。

168 秒,失控了

那原本只是一个寻常的火箭发射之夜,和以往一样,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指控大厅灯火通明,各个岗位早已准备就绪,随着大屏幕上的倒计时数字变成零,“点火”指令发出。

火箭起飞,在预定的时间一级分离,大家纷纷鼓起了掌。但就在这时,长七A 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魏远明心里咯噔了一下。

“我当时临时负责切换视频,因为一直盯着,看得很清楚,那时就发现分离时候的火光和我经验认知中的不太一样,已经感觉情况不对。”他回忆说。

随后,飞行到168 秒时,电脑屏幕上出现的曲线明显变得异常直至空白,所有人都愣住了。人们脸上被震惊、遗憾、疑惑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绪笼罩,不少人一时没能回过神来。

“心里很慌但立马告诉自己冷静下来。”长七A 火箭动力系统指挥周宏记得,她和同事们迅速从座位起身,聚集在型号“两总”周围。

没人能够想得通:在速度、高度等数据都正常的情况下,飞得好好的火箭怎么就毫无征兆突然失控了?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连夜拿到遥测数据后,研制团队一起研判、分析,确认各自负责产品的状态,直到第二天早上。

随着遥测数据信息的不断汇总,发射失利后两三天,故障大概的方向初步锁定。

但要弄明白具体哪里出了问题并不容易。于是,团队就使用故障树的方法分析:按照嫌疑大小程度分级展开,抽丝剥茧,层层进行分解,最终定位到了原因。

“当时发动机出现了同样的症状,我们就从这一点入手反复推测,逐渐有了大致判断。”长七A 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邵业涛说。为了验证他们的想法,需要做缩比试验——在试验中将当时出现问题的过程模拟出来。

那时候疫情防控措施依旧非常严格,不少工厂、高校都放假,他们只能想尽办法多方协调联系,派人专门赶去深圳做试验。邵业涛与同事摸索着搭建试验系统,不断细化、调整试验方案,工作节奏紧密而有序。最终,这个试验的结果与最初的设想几乎完全一致。

创新探索之路上的坎儿

据悉,长七A 火箭是在长七火箭的基础上改进设计,把长三甲三子级和长七组合,形成的一个三级火箭。为了进一步提升运载能力,当时各个系统都进行了优化改进,并得到了充分验证。

“航天人对于轻巧和效率的追求永无止境,一直不断探索边界、探索系统的极限,但是创新的过程中难免有风险。”长七A 火箭试验队01 指挥员马忠辉表示,“回过头来看,问题解决起来并没有非常复杂,但当你没有认识到的时候,这就是一个坎儿横在你面前。”

20 天左右的时间,长七A 遥一火箭故障的最终定位完成。为确保万无一失,研制团队后续又做了大量试验和仿真。

“如今,火箭的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以前被忽略、被弱化的因素要重新放在阳光下进行梳理。”魏远明表示。

总体设计部三室强度组副组长吴浩通过视频和遥测数据,创新开展了多系统联合精细化的有限元仿真分析。刚开始,因为模型十分庞大,计算一次需要24 小时,时间太长,她就不停地重建、细化模型。“10 天之内开展了近百次的分析,甚至出现了‘鼠标手’的症状,最终将模型计算时间从24 小时缩减到3 至4 个小时。”她表示。

那段时间,疫情防控需要执行隔离措施,为不耽误工作进度,研制团队想出了“集体隔离”的办法,大家过起了每天从单位到宾馆两点一线的生活,大部分人的状态是:即便每天坐的班车经过家门口也没回家,晚上忙到一两点也是家常便饭。

2020 年6 月12 日,长七A 火箭完成归零评审,前后持续了89 天。

整整9 个月后,长七A 火箭复飞成功,乌云散去,春光明媚。望着箭去楼空,早有人悄悄湿了眼眶。★

猜你喜欢

遥测文昌火箭
文昌发射场暮色
核雕收藏有什么窍门
高层次综合技术在遥测地面站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多任务遥测数据实时处理系统
一种用于引导的遥测定位信息外推算法*
基于MicroBlaze的测控终端数据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透视奇妙的火箭
深空探测,未来将在这里启航——走进文昌航天发射中心
超酷的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