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智慧教育的转型发展:模式、策略与路径

2021-04-25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恽敏霞

山西电教 2021年4期
关键词:示范区区域智慧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 恽敏霞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 刘春香

新一代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正悄然引发教育领域的变革。研究者指出,信息技术与因材施教深度融合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指出,要解答教育界的“乔布斯之问”,运用智能技术推动教育改革,须有系统设计、整体架构和实践推进。智能时代背景下,如何促进区域教育转型发展,由信息化、数字化走向智慧化?本文结合上海市闵行区教育信息化20年的实践探索,阐述其转型历程、问题挑战与实施路径,以期对区域智慧教育探索有所助益。

一、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上海市闵行区在2001年启动教育城域网建设,2010年确立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到2019年成功申报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2021年完成教育部关于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的年度评估,区域已走过20年发展历程。经历了信息化“启航期”、数字化1.0“成长期”及数字化2.0“转型期”。

图1 区域智慧教育转型发展历程

1.闵行教育信息化“启航期”:需求驱动,项目攻坚

作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闵行在2001年启动教育城域网建设。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闵行制定了在“三新”背景下实施“三化”发展路径。其中,“三化”即“优质化、信息化、国际化”。聚焦教育教学、管理评价、教育服务三大领域,以需求为导向,围绕加强“学校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优化信息化资源配置,完善信息化管理机制,提高信息化服务能力”,开展试点项目。

教育信息化发展并无先例可循,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创新。2012年,闵行启动了学生电子成长档案项目,开展区域电子书包实验,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电子档案,开展基于数字化的学校办学绩效评价、教育社会满意度测评和区教育财务精细化等改革项目,逐渐形成了闵行教育信息化特色。获得国家教育信息化实验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全国首届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区等荣誉。

2.闵行教育数字化1.0“成长期”:融合应用,精细管理

“十三五”期间,闵行区确立了打造“教育信息化”等品牌特色的目标。推动“智慧学校”创建,加强教育技术融合应用,建立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建设和优化了包括“云录播”“闵智学堂”“学业质量评价”“教师电子档案”等七大教学业务系统,涵盖了课堂教学、学生成长、教师发展、质量评价等关键要素,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

建立闵行区中小学招生管理、财务精细化管理、学校安全监控系统、三级四类督导评价等近20 个管理系统。通过区教育数据中心,初步形成系统整合与数据贯通。优化教育门户网站、教育微博、教育微信等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智能政务系统,为教育的精细管理和科学决策奠定了基础。

“十三五”期间,区域教育信息化成果显著。4所学校成功创建上海市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12所学校被评为教育部全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校。2017年、2018年闵行区连续两年被评为教育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典型案例,2019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2020年荣获“中央电教馆在线教育应用创新项目区域”称号。

3.闵行教育数字化2.0“转型期”:智慧教育,精准服务

2019年开始,闵行区围绕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方案,推进“1258 工程”。主要聚焦于通过建设1 个教育云平台、2 个智能教学助手,服务5 类用户,推动8 项场景运用。实施数据驱动的大规模因材施教,深入开展个性化学习和智能化服务实践。在数字画像、用户建模、智能推送、因材施教、智慧学校、创新治理等领域深入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图2 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方案“1258”工程

目前,数字校园建设梯队完善,覆盖率达80%以上。已经完成教育云平台一期建设。依托“2 个助手”开展个性化教与学,初步形成了“基于学情诊断和学生画像的差异化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育治理,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基于数据挖掘,探索智能公开与移动政务服务融合发展,已经开展了针对不同用户精准推送教育政策等服务。基于算法识别教育政策服务对象,依托“一网通办”“随申办”统一身份认证和用户画像,实现智能搜索和精准推送。围绕“招生考试”一件事,全量接入“随申办”区级服务频道主页,打造“一站式求学地图”,为闵行区中小幼学生和家长提供全方位的升学导航。

二、区域智慧教育转型的推进策略

1.政策保障,明确整体的实施路径

第一,在目标上,把握国家和上海市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政策任务要求,自觉将区域发展放到全国和全市的坐标体系中思考谋划,在实施大规模因材施教改革实践中领航先行。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推动教育治理方式变革。结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关于区域“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要求,探索智慧教育改革先进经验和优秀案例。结合《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建成一批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智慧学校等,谋划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

第二,立足区域的基础与特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发布《闵行区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实施方案》,整体部署区域推进大规模因材施教的“1258 工程”,明确区域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布局和实施路径。

第三,设置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以区镇两级政府财政资金保障“智慧教育”建设。

2.协同攻坚,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

在信息化探索实践中,建立了“智慧教育”的协同运行框架。区域与华师大、上海交大、上海电信等单位开展战略合作,建立了购买社会服务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以项目评审监管制度确保实施质量。形成“学校信息环境建设、教学业务平台支持、教育管理系统整合、政务管理系统优化”整体推进方式。针对发展瓶颈与难点,坚持开放多元,形成政府主导、高校研究、企业服务、学校实践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区域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三零卫士信息安全、阿里云、腾讯云、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均有合作协议。

3.实践创新,激发学校的改革活力

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需要激发全区学校教育改革创新活力。第一,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在学校绩效评价项目中,除了学校(幼儿园)办学绩效评价外,增设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发展奖;第二,以赛促建,鼓励学校争创智慧学校示范校,争创全国网络学习空间优秀校、上海市教委信息化应用标杆校、上海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校,组织教师参与全国、上海市教育教学信息化项目比赛;第三,任务分解,以“智慧校园建设”“技术创新应用”“个性化教学”等为主题,鼓励学校参与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实验。例如,蔷薇小学打造AI 赋能下的智慧“E”校园,华理科高探索奠基未来的“数智”教学等,打造一批全国、市、区层级的标杆校;第四,项目研究,激发教师技术创新应用研究热情。区域定期组织“智慧教育”项目研究、教学案例评比,仅2020年就立项236 个区校课题,凝聚智慧教育的研究力量。

三、区域智慧教育转型的问题与挑战

1.“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存在校际发展不均衡

区域人口总数及基础教育体量均居上海市第二位,现有426 所中小幼学校,各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程度不均衡。第一,除了信息化环境建设差异,校长、教师对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存在认知理解、知识结构、技术应用、实践能力等的不同,导致有些学校已经成功创建“智慧学校”,进入教育信息化2.0 时代,有些学校教育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第二,“智慧教育”是在信息化基础之上建构信息时代的教育新秩序和新形态,包括智慧教师、智慧学习者及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课程、智慧教学、智慧教育资源、智慧评价、智慧服务、智慧环境、智慧平台、智慧教育模式等各方面,是对教育的重构。实施数据驱动的大规模因材施教,区域在某些领域作了创新实践和探索,但八大场景运用研究覆盖也有差异。对于全区23.7 万学生达到“面向全体,有效运用智能技术,实施差异化教育和个别化指导,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因材施教目标而言,仍然任重道远。

2.“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面临新技术应用挑战

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催生教育发生深刻变革。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已有的新技术应用包括机器人将成为未来学习伙伴,3D 打印技术颠覆学生动手实践,开源硬件夯实信息技术,体感技术引发学习新体验,教育游戏正逐步改变学习观念,云计算环境促进学习与教学的协同,社会性虚拟社区支撑大规模合作学习,学习分析技术支持规模化教学形式变革,等等。新技术对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角色定位、学习资源供给、知识获取方式等产生深刻影响。需要技术、教育、研究等各领域专家共同协作,推动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更新迭代发展。同时需要区域加快推进理念、政策、课程、评价等多方面变革,主动适应未来教育发展新趋势。

3.“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需要突破诸多因素制约

第一,信息安全制约大规模的创新应用。目前,我区既有统一的区域教育教学应用平台,又有学校个性化教学工具和平台。使用过程中暴露出系统过多、信息安全管理滞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创新应用。

第二,大规模因材施教需要强大的专业支持。目前,区域已有的教学、应用、管理平台已经积累了海量的教育数据,要精准服务五类用户,需要数据建模、深入挖掘、数据可视化并建立精准推送服务机制。

第三,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需要配套的政策保障机制。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周期长、见效慢、更新快,需要专项的创建政策、资金等,以弥补区域财政经费之不足。

四、持续推动区域智慧教育转型的实践路径

1.整体建构系统平台,加强数据共享与应用

(1)加强区域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构建基于“统一接入、统一认证、统一平台、统一数据、统一防护、一网通办”的区域智慧教育云平台。全面启动新一轮服务于全区中小学的智慧教育云平台项目建设,打造服务于垂直行业的教育云平台。构建“业务中台+数据中台+AI 能力中台+开放协同平台”为主的“三中台一平台”模式,支持对学生、家长、教师、管理者和市民等五类用户的统一身份认证和用户管理进行设计。云平台将实现全区各类63 个系统教育数据的实时动态汇聚,并与区大数据中心、市民云和市教委数据中心进行数据交换和汇聚对接,不断丰富教育数据来源并汇入云平台。

(2)以数据驱动业务管理流程再造。建设区域教育混合云,推动教育服务的云端应用。实现各级各类服务平台间的数据融通。通过云平台实现数据治理和赋能,确定数据标准管理流程,使采集和汇聚的各类数据符合业务系统和实际工作的需求。最大化促进数据在各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实现数据的最大限度的互融互通。以数据应用推动过程监管,优化教育管理业务流程,促进教育管理的精细化,助推区域管理精细化。优化基于大数据的学校绩效评价改革,提升学校管理效能。

2.数据驱动因材施教,全面推进教学方式变革

(1)全面加强数字转型应用场景和感知体验。加强学校创新实验室、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学科教室等物理学习空间建设。推动“智慧校园”标杆校探索信息化应用场景。建设区学生校外科技实践基地,推动“平安校园”“绿色校园”的建设全覆盖,利用视频分析技术、物联感知技术等,提升学校管理有效性和服务精准性。推动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集约建设和云端应用,完善产学研用开放协同的信息化支持服务,提升校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

(2)构建基于智能技术的个性化学习支持环境。充分利用智能教学助手、智能学伴、智能传感、数据挖掘等技术,推动基于学习者画像的学习技术研究。利用大数据采集技术,全方位多层次记录学生成长轨迹,探索学习者的学程定制化和学习个性化。在规模化的基础上,推动综合素质评价的精准化,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可视化、个性化、科学性的成长服务。改善服务供给与用户需求的匹配,提升个性化学习的支持服务能力。

(3)建立智慧课堂教学改进与支持系统。以“云录播课堂评价系统、学业质量分析系统、教师专业发展档案”为业务平台支点,全面提升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开展优质资源共享和个性需求推送。组织全体教师常态性开展教学反思、优秀教学分享和学科教研,建构科学有效的数字化教学模式,引领中小学智慧教学的全面实践。

3.以转型促精准服务,提升区域教育治理能力

(1)开发“互联网+智能公开”应用场景。以服务五类用户为中心,加快开发“互联网+智能公开”应用场景。提炼“一件事”和“场景应用”等的教育政务服务包,本年度在“一网通办”“随申办”上架智能公开服务产品,提供开放查询、认证查询、咨询互动、资讯服务相结合的场景应用,逐步形成“需求驱动—信息提炼—服务便利—智能治理—基层减负”的正向循环发展模式。

(2)探索智能匹配和精准推送服务。立足五类用户需求,对政策、服务、资源进行聚类细分,依托“一网通办”“随申办”统一身份认证和用户画像,利用推荐算法、深度学习、协同过滤等模式实现智能搜索、精准推送,快速匹配目标用户多元需求,精准推送政策解读,为政府信息智能化公开赋能。破解政策发布、政策理解、政策执行各环节的衔接问题,分析研判政策施行后服务对象未被满足的需求和实际困难,积极回应政策施行中的客观问题,主动推送更精准、更细致的二次解读、跟踪解读,实现“政策找人”,切实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效能。

(原载2021年第3 期《教育传播与技术》)

猜你喜欢

示范区区域智慧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分割区域
擦桌子
今年前两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2609件
区域发展篇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