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文章精选

2021-04-25

科学中国人 2021年6期
关键词:基因水稻研究

近年来光合作用领域的前沿和热点研究——基于WOS高被引论文的科技术语分析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研究馆员许哲平等与合作者以VOSviewer软件为主要分析工具,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光合作用领域近3年的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中的科技术语进行计量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相关成果发表于《中国科技术语》。科技术语是科技论文的基本要素和重要特征,光合作用研究论文中存在大量的科技术语。基于数据驱动的科技术语分析能够对学科领域的动态发展和演变起到较好的揭示和印证作用。结果表明,近年来光合作用的研究热点集中在“自然光合作用的机理探究”“光合作用与环境变化”“人工光合的应用和发展”3个方向,“光催化剂”成为这几年光合作用领域研究的前沿。

光合作用研究领域关键词共现图谱(图片来源于期刊论文图2)

光合作用领域关键词密度图(图片来源于期刊论文图4)

组织情报组织智能与系统情报系统智能:从基于情景的情报到基于模型的情报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赵志耘研究员与合作者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精神,系统审视未来情报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求,提出情报的系统组织和系统情报的概念和理论,探索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情报服务方式和方法。相关成果发表于《情报学报》。情报是知识(Knowledge,K)、行动(Action,A)和组织(Organization,O)的一体化,人工智能方法为实现情报科学的KAO一体化初心提供了更加坚实有效的手段与工具。借助系统工程的新理念和方法,特别是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利用基于模型的情报,从组织情报到系统情报,从组织智能到系统智能,构建智能情报的体系及其系统工程,实现情报KAO一体化的切实落实。

新时代科技创新强国建设的战略思考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陈劲教授与合作者从8个方面探讨推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全面整合式创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国,进而全面塑造新时代新发展优势。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与管理》。这8个方面包括:以创新引领发展为主导战略;建设适应新发展格局的新型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持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发挥一流高校支撑引领性作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友好型金融体系;进一步弘扬创新文化,营造包容创新的社会环境。

效微分-差分Hilbert零点定理研究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李伟与合作者通过代数方法给出了微分-差分方程组相容性判定问题的一个有效算法。相关成果发表于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代数微分-差分方程(即时滞微分方程)及其序列解在生物学、人口动力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一个重要的未解决问题是微分-差分方程的相容性判定问题。研究团队给出了一个仅依赖于系统的阶数、次数以及变元个数的一致可计算上界B, 证明了任意给定的微分-差分混合方程系统P有序列解当且仅当由P及P的不超过B阶的算子延拓方程构成的代数方程组有解,另外,证明了复系数的微分-差分方程系统存在序列解当且仅当该系统在亚纯函数的芽环中有解。

科学中的“睡美人”现象研究综述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曲建升研究组通过回顾科学中的“睡美人”现象这一问题的发展,梳理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睡美人”现象的研究现状,识别研究中的热点和亟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为相关研究提供支持和建议。相关成果发表于《情报杂志》。研究发现,部分科学研究在发表前期未引起学界注意,甚至遭遇抵制,经历了一段蛰伏期后才被大量引用。这类现象被称为“抵制发现”或科学中的“睡美人”。论文利用WoS以及CNKI检索相关文献,梳理现阶段的领域热点问题,认为当前科学中的“睡美人”现象相关研究热点主要分为“睡美人文献”的识别方法和实证应用、唤醒研究、预测研究以及其他拓展性研究。

研究思路与内容架构(图片来源于期刊论文图1)

科学中的“睡美人”现象成因(图片来源于期刊论文图2)

中国能源使用绿色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王帅开展了中国能源使用绿色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软科学》。基于我国2000年—2018年的数据,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能源使用绿色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能源使用绿色化不但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促进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碳排放和经济增长是能源使用绿色化的单向Granger原因,表明我国面临的环境气候压力和经济转型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了我国能源使用绿色化;能源使用绿色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趋势,而碳排放对能源使用绿色化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比较大。

构建育儿养老互助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苏于君提出构建育儿养老互助服务体系,使人口老龄化危机实现“软着陆”。相关成果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文章指出,一是搭建社区育儿养老互助服务平台,使育儿服务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最大限度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二是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合理配置社会服务资源,加大各类人员就业灵活性。三是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构建育儿养老服务人力资源队伍,壮大相关产业从业队伍。四是大力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快育儿养老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科技研发,依靠科技创新化解人口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

职场精神对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柯江林与合作者开展了职场精神对对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影响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该研究以资源保护理论为依据,探讨职场精神如何透过教师内在的工作满意度影响其创造性教学行为。论文以478名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检验。结果表明,所编制的工作场所精神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该研究进一步发现职场精神对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有积极的影响,而其内在的工作满意度则充分介导了这一关系。文章最后讨论了研究结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培育不飞絮、少花粉的美洲杨树新品种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薛良交教授与国内外合作者开展研究,让杨树不再“飘雪”。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杨树在全球广泛分布,是主要的造林用材树种之一,但是杨树飞絮导致的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杨树产业的发展。新研究结果显示,美洲黑杨雌株只有FERR基因,所以雌花发育,而雄株虽然含有FERR基因,但该基因受到Y染色体特异的FERR-R基因抑制,所以在雄株花序中雌花不发育。因为FERR基因的表达有时空特异性,只在雌花分化的早期表达,所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敲除该基因,解决美洲黑杨雌株的飘絮问题;而针对MSL基因的编辑,可以减少花粉污染。

“近自然模式”橡胶林对土壤的改良效应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生态水文研究组曾欢欢等人研究发现,与单一橡胶种植诱发的土壤肥力和质量退化相比,“近自然模式”橡胶林改良了土壤、促进了养分的不断累积。相关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热带雨林转变为橡胶纯林后,土壤质量遭受了严重的退化(较低的孔隙度、持水量、养分含量、养分循环和利用率,较高的容重、养分流失);与橡胶纯林相比,丛林式橡胶林明显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水文性质、优化了土壤结构和水分条件(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大、持水力增强等)、提高了养分状况(C、N、P、Ca、Mg等),并减弱了土壤P限制强度、提高了P周转率和可利用性。

FERR与MSL基因对雌蕊和雄蕊发育调控的转基因功能验证(图片来源于南林新闻网)

水稻耐受土壤低氮适应性机制研究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储成才研究员和胡斌青年研究员等人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鉴定到一个水稻氮高效基因OsTCP19,其作为转录因子调控水稻分蘖。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通过对过去100年间收集于全球不同地理区域52个国家(地区)的110份早期水稻农家种进行了全面的农艺性状鉴定,发现不同氮肥条件下,在众多农艺性状中,水稻分蘖(分枝)氮响应能力与氮肥利用效率变异间存在高度关联。OsTCP19上游调控区一小段核酸片段(29-bp)的缺失与否是不同水稻品种分蘖氮响应差异的主要原因。这一关键氮高效基因的鉴定依赖于一个多样性的“农家种”水稻群体资源。

无人机低空遥感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周志艳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无人机低空遥感获取作物长势信息的快速采集及数据处理方法,并给出了详细的传感器校准流程和应用案例。相关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作物的田间管理对农时要求通常比较紧,需要即时生成作业处方图时,遥感信息的获取和解析处理需要有较高的实时性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要求。新研制的遥感传感器可以提供与专业级高光谱仪器和多光谱相机相近的反射率和辐射照度测量精度。在水稻长势信息解析中,信息解析数据量可达534.6公顷/分钟,相比传统方法,长势专题图的生成速率和变量施肥处方图的决策效率大幅度提升。

西藏种子植物分布新资料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种质库采集队张挺等人在当地林业部门的配合下,在西藏发现4个中国新记录种、24个西藏新记录种。相关成果发表于《生物多样性》。此次报道的新分布物种均位于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的喜马拉雅山脉的东部及北部。这些新资料的报道,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植物区系的资料。该区域野生植物资源异常丰富,历史上虽然经过了国内外的多次考察,但仍然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部分地区如喜马拉雅南坡的亚东沟、陈塘沟、嘎玛沟、樟木沟和吉隆沟的本底资料仍不够全面,今后将继续加强该区域植物资源的调查和收集工作。

分布于西藏的4个中国新记录种(图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网站)

24个西藏新记录种(图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网站)

植物缺磷条件下膜脂重塑机制

华中农业大学油菜团队郭亮等人发现植物鞘磷脂GIPC可以被NPC4水解,揭示出NPC4介导的植物膜脂重塑新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The Plant Cell。非特异性磷脂酶C4(NPC4)是植物NPC家族中活性最强的,在缺磷条件下被诱导表达最高的一个基因。GIPC是植物特有的一种鞘脂,含量占鞘脂总量的60%以上。研究者通过扩大拟南芥缺磷条件下脂质组的检测,发现植物特有的鞘磷脂糖基肌醇磷酸神经酰胺(GIPC)在缺磷条件下会显著下降,同时根中鞘糖脂葡萄糖神经酰胺(GlcCer)会大幅度上升。这些研究结果表明NPC4水解GIPC,介导了缺磷条件下鞘磷脂到鞘糖脂的转化。

新型水稻碱基编辑系统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有害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周焕斌研究员等人将SpCas9突变体SpG和SpRY应用于植物,在水稻中实现NRN PAM和NYN PAM的靶向操作,扩展了CRISPR系统在植物基因组中的应用范围。相关成果发表于Genome Biology。基于SpRY切口酶开发的胞嘧啶碱基编辑器rBE66通过识别NAG PAM对2个靶基因实现靶碱基定向编辑。SpRY具有高频的自编辑事件(即对T-DNA上的引导RNA序列进行编辑),而SpRY切口酶介导的碱基编辑的自编辑事件较低频发生。结果表明SpRY可用于水稻基因组定点编辑,尤其是单碱基编辑,该研究扩宽了CRISPR技术在植物基因组中编辑范围。

生物钟调控水稻耐盐性的机制解析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雷研究组系统解析了水稻生物钟组分调控盐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成果将对研发和培育水稻耐盐品种提供理论支持和相关遗传资源。相关成果发表于The EMBO Journal。在转录水平,水稻生OsPRR (Oryza sativa Pseudo-Response Regulator)基因家族的5个成员中只有OsPRR73基因可以特异性地响应盐胁迫信号。表型分析发现OsPRR73突变体对硫酸钠敏感而对氯化镁和甘露醇不敏感,说明钠离子毒害是OsPRR73突变体耐盐性降低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研究表明,在盐胁迫耐受性方面,OsHKT2;1在遗传上位于OsPRR73的下游,通过调节钠离子稳态和ROS水平,调控水稻的耐盐性。

猜你喜欢

基因水稻研究
中国“水稻之父”的别样人生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基因事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