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计质量对影子银行业务风险的影响研究

2021-04-25蒲丹琳鄢翥肖小丹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股权集中度影子银行审计质量

蒲丹琳 鄢翥 肖小丹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YJC790081)、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ZDB007)

作者简介:蒲丹琳(1979—),女,湖南邵阳人,博士,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审计理论与实务。

摘 要:以中国68家非上市银行和16家上市银行2007-2017年的数据为样本,检验注册会计师审计在抑制商业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风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探究高质量的审计对商业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风险的具体影响。研究表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更高,更能有效抑制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股权集中度较高和处于法律保护水平较低地区的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更大,高质量的审计对其风险的抑制效果更强。

关键词:影子银行;审计质量;股权集中度;法律保护水平;银行经营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21)06-0103-08

一、引 言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高速发展,其扩张速度十分迅猛,据穆迪公司的统计,截至2020年末,中国影子银行的资产规模为59.2万亿元,同比上年增长2000亿元人民币。2020年影子银行占名义GDP的比例達58.3%[1]。我国影子银行业务表现出 “体系内”和“类信贷”特征,其参与者多为银行[2],银行借助同业业务规模的增长,增加银行的信贷供给,进行监管套利。影子银行业务会使得资金的配置效率降低,影响银行资金安全。首先,期限错配而产生的流动性风险。银行与其他机构发展同业业务[3],通过期限错配、以短套长的模式获取利润,但却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4]。其次,信用转换产生的坏账风险。影子银行在金融系统中发挥着信用中介的功能,资金通过影子银行业务在金融系统中多个不同的机构之间进行循环空转,融资成本层层加码[5],金融风险逐层递增,一旦资金流出现问题,银行需承担最终风险,致使其出现坏账风险。再次,同行业之间相互合作产生的交叉传染风险。由于整个金融系统里影子银行业务类型复杂,涉及的金融机构众多,资金关系错综复杂,当风险发生时,风险便会因这种紧密相连、错综复杂的关系而如“多米诺骨牌效应”般迅速传染至各个金融机构甚至于整个金融系统,因此风险的关联度高,有极强的传染性[6]。所以,影子银行规模的过度扩张必然会对银行体系稳定产生不利影响,有必要寻找有效的监管途径,防范和化解影子银行风险。

关于影子银行的监管,现有研究主要是从宏观政策的角度提出建议。一方面,站在监管机构的角度构建全方位及动态化的监管框架[7];另一方面,从影子银行机构的影响程度出发,对影子银行的风险情况进行评估,并全程对风险情况实施监控[8]。此外,从货币政策方面提出货币政策应与影子银行的监管相结合,对影子银行投资进行全方位监控[9];从内部控制的角度要求监管部门加强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内部建设,优化治理结构[10]。

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公司治理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注册会计师的主要职能是利用其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对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出具审计意见,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有效约束管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代理成本,改善财务信息质量[11]。注册会计师审计在金融监管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能在金融监管过程中发挥独立综合的再监督作用,在金融监管中是不可或缺的[12]。2010年,银监会出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外部审计监管指引》,使得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地位在银行外部监管体系中得到了加强与提升。

审计质量具体表现为审计人员发现及报告问题的能力,即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独立性[13]。目前,审计质量的经济后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会计信息质量、保障股票市场稳定、公司的外部治理等方面[4]。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高质量审计能够显著抑制公司商誉泡沫的产生[14],有效地降低财务重述行为发生的概率[15];在保障股票市场稳定方面,高质量审计能够控制股票的非市场风险[16],降低股票崩盘风险,以维护股票市场的稳定和秩序[17];从公司外部治理方面来看,高质量审计能降低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成本[18],有效降低投资者信息不对称的程度[19],使企业绩效得到提升[20]。

综观已有相关研究,鲜有从注册会计师角度检验其审计质量对影子银行业务风险的影响。因此,本文研究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质量对影子银行风险的影响,高质量审计能否抑制影子银行风险;并从银行的内部治理环境和外部法律环境两方面,分析高质量审计发挥作用的具体影响机制,以期丰富和拓展相关研究,为防范和化解影子银行风险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审计质量对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风险的影响

首先,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对商业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进行了解,进而对其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评估。如果银行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结果为高风险,则审计师实施风险应对程序,扩大内部控制测试的范围, 增加实质性审计程序,从而对银行的管理层产生威慑力,促使管理层规范影子银行业务活动,对影子银行业务风险起到事前预防的作用。其次,审计师就风险评估结果与银行治理层进行沟通,促使治理层加强对影子银行业务风险的监督,对影子银行业务风险起到事中控制的作用。最后,银行在监管部门要求下,定期将其财务信息对外公开披露,注册会计师对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公允情况进行鉴证,发表审计意见,促使银行提高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和信息透明度,及时揭露出影子银行业务风险,为银行监管部门提供线索,从而对影子银行业务风险起到事后监督的作用。因此,注册会计师能够从事前、事中、事后对影子银行业务风险起到预防、控制、监督的作用,有效抑制影子银行业务风险的产生[4]。

但是,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也会存在差别。审计质量的高低是由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所决定的[11]。从专业能力的角度来看,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从业人员选拔机制严格,筛选出的从业人员拥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和综合能力;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有成熟的员工在职培训体系,能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同时,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采用更完善的审计流程和更规范的质量控制体系[21,22],因此,更能有效识别影子银行业务的潜在风险。

从独立性方面来看,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实力雄厚,对客户经济依赖程度较少,所以,更能保持审计独立性。出于声誉机制考虑,也更有动力保持其独立性,披露发现的问题。当审计师发现影子银行业务风险时,能及时向银行的治理层反映,促使治理层采取措施。并且,与治理层沟通过的事项,可以通过审计报告中的关键审计事项向公众披露,传递给投资者和监管层,促使监管层加强对影子银行业务的监督,抑制影子银行业务风险。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研究假设1。

H1 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更高,更能有效抑制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

(二)区分股权集中度情况下审计质量对影子银行业务风险的影响

公司股权集中度代表其大股东的控股能力,集中度越高,相应的控股能力也越强,代理问题也更严重,大股东 “掏空”行为动机更强[23],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程度也更大。具体到银行,其股权越集中,大股东越能影响其信贷业务[24],越有可能在“利润驱动”动机下扩张影子银行业务的规模,增加银行的经营风险。注册会计师审计能对这种行为产生积极的遏制作用[25]。高质量的审计能遏制大股东“掏空”动机,有效缓解银行内部的代理问题,提高財务信息披露质量和公司治理水平,抑制影子银行业务风险。据此,提出研究假设2。

H2 股权集中度较高的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更大,高质量的审计对其风险的抑制效果更强。

(三)不同法律保护水平下审计质量对影子银行业务风险的影响

法律是“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26],金融安全情况受法律制度完善程度的影响[27], 法律保护水平也决定着投资者权利受保障程度[28]。目前,我国的法律保护水平发展不均衡,法律保护水平因地区的差异而不同。如果银行所处地区的法律保护水平较高,银行受到的法律监管压力就越大,会倾向于从事低风险的业务。反之,如果银行处于法律保护水平较低的地区,由于影子银行的产品具有多样且复杂的特征,从而银行规避监管的能力增强,影子银行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其经营风险也增加。高质量的审计能使财务信息透明化,揭露出影子银行业务风险,使得监管机构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影子银行业务的增长并降低风险。由此,提出研究假设3。

H3 处于法律保护水平较低地区的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更大,高质量的审计对其风险的抑制效果更强。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选取我国68家非上市银行和16家上市银行2007-2017年的数据①作为样本进行研究。从Wind数据库选取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数据并整理,68家非上市银行的数据取自其各自的官网,并进行手工整理。由于极端值会产生影响,所以对连续变量进行上下1%的缩尾处理。同样,对方差进行Cluster和Robust调整使结论更加稳健。最终保留的样本数量为465个。

(二)模型设计与变量设定

1.银行经营风险的衡量。

银行经营风险(Risk)作为被解释变量,由银行破产风险Z*表示,银行经营的情况及其变化情况能通过Z*值有效呈现,既能体现银行的运营风险,也能体现银行的经营风险[29,30]。参考已有研究,将Z*值取自然对数,Z*越大,表明银行的破产风险越低; 再取Z*值自然对数的倒数表示银行的经营风险,即Risk=1/ln(Z*)。Z*值自然对数值越小,表明银行的经营风险越大。Z*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ACAR为三年内的移动平均资本充足率,AROA为三年内的移动平均总资产收益率,σ(ROA)为AROA的标准差。

2.影子银行规模的测量。

影子银行规模(SFR)作为解释变量,用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净额与银行总资产之间的比率来衡量[31]。

3.审计质量的衡量。

调节变量为审计质量(AuditQ),研究表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全球范围内规模庞大,拥有先进的技术,具有广泛的认可度,其审计工作的质量较其他事务所相对较高。已有研究在选取衡量审计质量指标时,大多考虑以公司是否选用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工作设计为审计质量衡量指标[32,33]。基于此,确定上市公司审计质量高的表现是聘任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反之,则质量低。

4.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有贷款比例、存款比例、总资产收益率、银行规模、不良贷款率、权益比率、资本充足率[34]等。

各变量定义见表1。

通过将银行的特征变量滞后一期处理以降低模型内生性问题的影响程度。加入了交乘项(SFR×AuditQ)来检验审计质量对影子银行业务风险的抑制作用;同时,也将审计质量(AuditQ)滞后一期处理以达到更好的检验效果。实证模型如式(2)所示。

其中:变量定义见表1,下标t为年度,下标t-1表示滞后一期处理,ζ为残值。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是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影子银行的规模来看,其中变量SFR的最值之间的差异有0.345,表明不同银行之间,其影子银行业务的规模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此外,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均值与祝继高等[35]的研究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值(20.8%)和中值(15.4%)较为接近,结果为22.8%[35]。

由表3可知,从资产规模的角度看,组(2)是经由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银行分类组,其资产规模与组(1)比较相对较大,表明银行的资产规模越庞大,越愿意选择声誉度高、审计质量更优质的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工作。此外,经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银行组(2)的Risk值与组(1)相比较低,且其均值差异通过了在1%的显著性水平的检验,这初步验证了假设1。

(二)相关性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规模与银行经营风险的相关性系数为0.120,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表明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规模越大,银行的经营风险越高。此外,银行所处的法律保护水平与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规模的系数为-0.136,并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银行所处的法律保护水平越低,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动机越强,影子银行业务的规模发展也会越大。银行股权集中度与其影子银行业务规模之间关系的系数是0.073,且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表明银行股权越集中其影子银行业务的规模也就会越大。可见,法律保护水平较低和股权集中度过高的银行,均会扩大其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规模。

(三)回归分析

由表5中回归(2)可知:SFRt与银行经营风险之间的关系系数为0.1165,并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银行的经营风险会随影子银行规模的增加而增加。SFRt×AuditQt-1的系数为-0.0912,并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的检验,说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可以保证高水平的质量,可对影子银行业务风险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假设1得到验证。

五、高质量的审计抑制影子银行业务风险的具体作用机制分析

首先,从银行的内部治理环境——股权集中度出发,将样本分为股权集中度高、低两组(见表6)。其中,代表股权集中度高的组(2)SFRt的系数为正,且均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的检验, SFRt×AuditQt-1的系数为负,均值系数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中位数系数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而股权结构相对不集中的组(1),SFRt 和SFRt×AuditQt-1的均值系数和中位数系数均未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的检验。所以,银行股权结构的集中程度与其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呈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高质量的审计在股权集中度高的银行中更能起到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程度,对其内部的治理水平起到积极的提高作用,对股东的“掏空”行为起到威慑作用,影子银行业务规模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从而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也得到了控制。假设2得到验证。

其次,从银行的外部治理环境——法律保护水平出发,将样本分为高法律保护水平组和低法律保护水平组(见表7)。其中,组(2)中SFRt和SFRt×AuditQt-1的系数均未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的检验,而对于法律保护水平较低地区的样本组(1),SFRt的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正,交互项SFRt×AuditQt-1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在外部法治环境较薄弱时,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更大,高质量的审计可以缓解薄弱法治环境带来的影响,对影子银行风险起到抑制的效用。

六、进一步分析

相比于上市银行,非上市银行所受到的监管压力较小,信息不够透明,所以,是否为上市银行这个因素也会对审计质量抑制影子银行业务风险的效果产生影响。为此,在原模型中分别加入是否为上市银行的哑变量,其中虚拟变量为List,若银行不是非上市银行,取值为0,否则为1。模型如公式(3)所示。

由表8可知,SFRt×AuditQt-1×List的系数为-0.0761,并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表明高质量的审计抑制影子银行业务风险的效果在非上市银行中更加明显。上市银行相较于非上市银行受到的监管更为严格,其信息披露程度相比非上市银行来说更完善。非上市银行所受的监管压力较小,信息不夠透明化,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更大。因此,高质量审计更能有效提高非上市银行财务信息透明度,对影子银行业务风险的抑制效果更显著。

七、稳健性检验

使用Heckman两阶段回归进行稳健性检验。首先,构建Probit模型,对可能会影响银行选择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AuditQt-1)的变量进行Probit回归;其次,将第一阶段计算的IMR放入到第二阶段模型中进行估计[36]。模型如公式(4)所示。

其中,Loandpratio表示银行贷存款比率。利用Heckman两阶段回归能解决因样本选择性偏差而产生的内生性问题,解决问题后的结论依然稳健。接着,更换银行经营风险的衡量方法,在银行的破产风险中剔除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结论依然稳健[37]。最后,由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③背后还有政府的助力,并且其规模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强,从所选样本中可以发现,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样本区间内均由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所以,在此拟剔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结论也依然稳健④。

八、结论及建议

以上研究表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更高,更能有效抑制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股权集中度较高和处于法律保护水平较低地区的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更大,高质量的审计对其风险的抑制效果更强。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1)应重视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影子银行监管中的作用,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对影子银行业务风险的监管,构建以风险导向审计为核心的免疫机制。由于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具有较强的隐蔽性,风险导向审计是预警风险、准确评估风险以及应对风险的有效方式。具体来说,注册会计师可以构建出影子银行风险指标体系,动态性、前瞻性地对影子银行风险进行评估和应对。(2)改进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对影子银行业务的产生途径、存在方式进行深入了解,从审计计划阶段、风险评估、控制性测试到实质性测试,对每个风险环节设计更细致更具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以提高审计质量。

注释:

① 由于非上市银行中只有少部分提供对外披露财务报告,因此,本文通过银监会提供的商业银行的信息,并查找对外披露了财务报告的银行的相关数据。

② 金融业的市场化指数和法律保护水平来源于王小鲁等(2017)编写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对于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市场化指数和法律保护水平,用该年全国各省的平均值来代替。由于该报告中只汇报到2014年的数据,所以,2014年之后年度的金融业市场化指数以及法律保护水平用2014年的代替。

③ 大型国有银行是指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以及交通银行。

④ 受篇幅限制,具体结果未呈现,如有需要,可联系作者。

参考文献:

[1] 穆迪公司.中国影子银行季度监管报告[R].深圳:穆迪分析,2021.

[2] 裘翔,周强龙.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传导[J].经济研究,2014,49(5):91-105.

[3] 肖崎,阮健浓.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4(3):65-73.

[4] 肖小丹. 审计质量对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风险的影响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9.

[5] 张军.中国的货币难题[J].中国经济报告,2017(7):87-88.

[6] 周莉萍. 影子银行体系的顺周期性:事实、原理及应对策略[J].财贸经济,2013(3):71-78.

[7] 李建军,田光宁.影子银行体系监管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探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1(8):24-28.

[8] 钟伟,谢婷.影子银行系统的风险及监管改革[J].中国金融,2011(12):33-35.

[9] 郭晔,程玉伟,黄振.货币政策、同业业务与银行流动性创造[J].金融研究,2018(5):65-81.

[10]李文红,贾君怡.证券融资交易国际监管改革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J].金融研究,2018(2):45-60.

[11]王家华,蔡则祥.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传染与审计免疫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2014(8):54-58.

[12]陈文夏.金融审计预警体系构建研究[J].审计研究,2011(2):33-38.

[13]Deangelo L E . Auditor size and audit quality[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81, 3(3):183-199.

[14]郭照蕊,黄俊.高质量审计与上市公司商誉泡沫[J].审计研究,2020(4):80-89.

[15]李心愉,赵景涛,段志明.审计质量在股票定价中的作用研究——基于我国A股市场的分析[J].审计研究,2017(4):39-47.

[16]张宏亮,王法锦,王靖宇.审计质量对股票非系统性风险的抑制效应研究[J].审计研究,2018(3):104-111.

[17]万东灿.审计收费与股价崩盘风险[J].审计研究,2015(6):85-93.

[18]陈超,李鎔伊.审计能否提高公司债券的信用评级[J].审计研究,2013(3):59-66.

[19]谢凡,施赟,舒伟.财务报告内控缺陷定量认定标准能否抑制代理成本?[J].审计研究,2018(5):121-128.

[20]李江涛,曾昌礼,徐慧.国家审计与国有企业绩效——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5(4):47-54.

[21]郭照蕊,黄俊. 国际“四大”与高质量审计的再检验——基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 (3):115-124.

[22]黄超,王敏,常维. 国际“四大”审计提高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了吗?[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7(5):89-105.

[23]Faccio M,Lang L. The ultimate ownership of Western European corporation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2,65(3):365-395.

[24]Haw I M, Ho S, Hu B, et al. Concentrated control, institutions, and banking sector:An international study[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10, 34(3):485-497.

[25]廖义刚,王艳艳.大股东控制、政治联系与审计独立性——来自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视角的经验证据[J].经济评论,2008(5):86-93.

[26]World Bank. Finance for growth[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27]Levine R, Loayza N,Beck T.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growth:Causality and causes[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000,46(1):31-77.

[28]项俊波.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法律制度的完善[J].金融研究,2005(8):1-9.

[29]Houston J F, Chen L, Ping L, et al. Creditor rights,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bank risk taking[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0, 96(3):485-512.

[30]张健华,王鹏.银行风险、贷款规模与法律保护水平[J].经济研究,2012(5):18-23.

[31]祝继高,胡诗阳,陆正飞.商业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基于影子银行体系资金融出方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6(1):66-81.

[32]冉明东,王成龙,贺跃.审计质量、会计准则变更与管理层迎合分析师预测[J].审计研究,2016(05):63-72.

[33]刘畅,张姗姗.审计师选择与企业租赁合约安排[J].审计研究,2019(2):100-107.

[34]吴昊旻,吴春贤,杨兴全.惩戒风险、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

来自中国审计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5(1):75-83.

[35]祝继高,王春飞.大股东能有效控制管理层吗?——基于国美电器控制权争夺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2(4):138-152.

[36]Kanagaretnam K , Krishnan G V , Lobo G J .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auditor independence in the banking industry[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10,85(6):2011-2046.

[37]鄒克,彭建刚.综合化经营对中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对策[J].管理世界,2017(5):170-171.

(责任编辑:宁晓青)

猜你喜欢

股权集中度影子银行审计质量
定向增发、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
影子银行规模扩张的原因及相关建议研究
审计服务收费放开,审计市场绩效将何去何从?
注册会计师社会资本及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独立审计、债务融资成本和信号传递
西藏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