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审计优化对策研究
2021-04-25乔晓峰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财政预算资金支出内容越来越多,当代财政审计的重点已不能局限于查账,而是要确保各项工作的合规性与合法性,并定期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进行审核,因此就需要拓宽原有财政审计的范围。此外,财政审计所涉及的业务数据较为繁杂,因此还必须对财政审计的方法予以改进。本文在分析当前财政审计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通过财政审计监督工作,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使财政规范高效运行,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和协调发展。
关键词:财政审计;优化对策;研究
一、财政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财政审计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财政审计的情况来看,财政审计普遍存在重视事后监督,忽视事前与事中监督的情况,无法从本质上消除各类问题屡查屡犯的现象。同时财政审计也没有利用先进的方法和信息技术,导致审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盲区。
1.审计线索锐减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会计信息化建设也在高速发展,其各项财政财务数据量逐年递增,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影响了财政审计的质量。例如,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计算机储存各类数据,难以留下各项工作痕迹,计算机只对最终的处理结果予以记录,导致审计时仅能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而难以了解事项的具体操作过程,增大了审计证据的获取难度[1]。
2.审计对象的限制
在开展财政审计时,审计对象有一定的趋利避害性。由于审计对象主观方面的因素,被审计单位只提供对自己有利的财务信息,有意识的规避敏感的数据,甚至个别被审计单位未能实事求是的提供原始凭证,这导致了审计人員无法获得完整与真实的财务数据,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不利于审计环境建设。例如,X审计部门派出审计组对Y县扶贫资金进行专项审计,在审计工作前期,审计人员在对相关单位提供的扶贫项目申报、审批、资金划拨管理等信息资料进行审计时,均未发现重大问题,但随着审计调查的不断深入,审计人员在进行基层抽查的过程中,深入乡镇村社实地询问后,通过审计镇财政所向上级财政部门上报项目的资料发现,Z单位存在未按规定执行扶贫政策和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等问题。该案例说明,一些被审计单位倾向于提供对自身有利的信息与资料,以规避或隐瞒存在的问题,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审计范围的扩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较高的业务能力,否则无法实现审计目标。而目前审计部门既懂财政业务知识,又掌握数据库管理、计算机网络应用、审计软件操作等技能的审计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专业知识及技能不能满足当前审计工作需要,审计工作的开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各审计部门在审计财政业务规范性的同时还要审计相应的信息系统,这不仅要求审计人员要对财政财务数据进行审计,还要审计相应的信息系统是否合理有效,看信息系统的操作和业务流程是否保持统一,系统运行是否存在重大漏洞或安全隐患。这些工作既扩大了审计的范围,同时也增加了审计的难度。
4.审计方法滞后
目前在财政管理领域,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办公自动化在政府及其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日常业务工作由计算机取代,各类财务软件不断成熟,而审计软件的开发却滞后于财务软件的开发。例如,目前审计部门使用的部分审计系统没有及时更新换代,部分功能已无法满足审计工作需要,大部分财政审计业务绕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无法全方位的开展审计,审计技术较为滞后[2]。
5.审计机制不够完善
大部分审计部门虽然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依法进行审计工作,但是一方面现行的审计制度还不够完善,无法严格按照制度开展审计,导致部分审计项目质量不高;另一方面,缺乏完善的审计整改机制,当发现问题时被审计单位在限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整改工作,影响了审计成效。
(二)财政审计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从审计人员层面而言,审计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现代财政审计的要求,审计方式不能与信息技术时代变化相适应,一方面审计部门在现有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以及综合水平提升方面做的还不够,缺乏对于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与考核,一些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信息技术能力得不到及时提升。另一方面,审计部门在进行人才招聘或引进时,对其能力的考核不全面,忽视了对其综合能力的考核,致使未能选拔出优秀的审计复合型人才。
从审计对象层面而言,部分审计对象在审计过程中存在不配合现象,主要是提供资料不齐全或提供所需资料时存在不同程度的拖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审计过程中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促使审计对象主动配合并提供相关资料,而资料的缺失以及审计对象配合不利,极易影响审计证据的获取。
从审计组织层面而言,大部分审计规章制度、审计流程不够完善,且可操作性也有待加强,出现此类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编制审计制度时,没有认真贯彻上下结合的原则,没有充分吸纳基层一线审计人员的想法和建议,且在架构审计流程时,也没有对一系列的审计工作进行实地操作,缺乏流程的可行性。
从体制机制层面而言,审计部门目前还停留在对其他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审查和监督方面,且只强调自上而下的审计,缺乏多单位之间的联动与协同监督机制,同时其他平行部门的参与度也较低。
二、促进财政审计的意见建议
(一)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财政审计必须运用计算机来满足审计工作需求,以便更好的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这就需要财政审计人员不但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经济、公共财政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审计理论知识,还需要精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此审计部门应当着力培养一批既懂财政审计业务又通晓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审计专业人员,使其充实到审计工作队伍中,以提高队伍的综合实力。同时,审计队伍还应定期开展业务培训,督促审计人员及时主动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并定期进行知识考核,将考核的结果与绩效水平相挂钩,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除此之外,审计部门在人才引进或对外招聘时,应适当提高审计人员的招聘标准,进而筛选出具有复合技能和专业水平高的审计人才,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财政审计工作新要求。
(二)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化时代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审计部门应当抓住当前机遇,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并充分利用当前信息技术手段,推动财政审计工作的全面开展。
第一,建立财政审计平台和审计分析平台。财政审计的发展计划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短期目标,应解决单位目前面临的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侧重点问题;第二部分是中期规划,应改进和完善自身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模式;第三部分是长期规划,应尽快解决财政审计中信息技术应用的问题。通过建立财政审计平台和审计分析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平台间的数据互联,确保前台和后台的相互分工,通过分析平台实现远程存储和移动计算,减少信息转换过程中的阻力,发挥财政审计的优势,减少中间环节,简化审计流程。财政审计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审计工作也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实现审计工作的大数据化,并加强政府与审计部门的顶层设计,从而全面、切实规划具有前瞻性、系统性的审计业务发展[3]。
第二,推进财政财务审计软件的研发创新。随着财政审计工作程序的不断变化,审计部门应及时适应当前财政审计工作要求,大力推进财政财务审计软件的研发创新,在原有审计软件应用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审计工作需要,设计出符合各种财政财务软件适用的审计程序,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量,从而促使财政审计工作更好地进行。
第三,构建审计工作在信息技术应用下的法制体系。目前审计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因此财政审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也缺乏一定的法律依据。信息技术应用的合法性是财政审计面临的迫切课题,只有拥有法律、法规的支持,审计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够得以保障。无论是云审计还是大数据模式下的审计,都需要相关的电子证据具有一定的法律地位,这也是财政审计实现信息化的重要前提。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建设,根据信息技术下审计的实际情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明确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
(三)加强审计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
第一,加强事前审计控制。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开展审计前,要做好对被审计单位的调查及编制有指导性的审计方案,通过审计的事前监管,让审计人员开好头、起好步,并尽可能地全面掌握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财政审计的质量和效果,降低审计过程中的风险。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改变审计的方式,扩大审计的范围,但同时也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全面、细致地掌握被审计单位的组织架构、工作流程、数据存储方式等,以保障审计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第二,加强事中审计控制。在审计过程中要对审计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对审计项目的执行情况实时掌控,及时发现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及时调整审计思路和改进审计方法,以确保审计证据充分可靠、审计结果客观公正。同时财政审计要结合被审计单位实际业务特征制定审计模式,审计过程要公允可靠,针对被审计单位的不同业务模式确定审计的侧重点,针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重点环节加强分析,以实现审计的合理化。财政审计的优化,即是科学开展审计的方式,也是未来财政审计发展的趋势,我们必须优化审计环境,增强对财政审计思路的培养。
第三,完善审计报告管理。审计质量的好坏是通过审计报告来体現的,一份完整的审计报告要求格式规范、结构统一、事实清晰、问题准确、处理处罚意见合理等。因此,需要明确对于审计报告的要求,进而提升审计报告的质量,从而倒逼审计水平的提升。
(四)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交流
财政审计工作涉及部门和业务事项较多,在审计过程中,加强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交流,树立良好的沟通理念尤为重要,从审前调查到出具审计报告的各个工作阶段都离不开沟通交流,恰当、合理、有效地沟通交流,不但有助于得到被审计单位的理解和支持,而且对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扩大审计成效、保证审计工作有序进行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要懂得换位思考。在沟通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寓服务于监督之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观点不同时要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做好换位思考,求同存异,从而达成共识。二要增强学识水平。良好的沟通交流必须要有扎实的业务技能和法律法规知识功底作后盾,同时这也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基础,因此审计人员平时应加强对业务知识和审计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学识水平,要善于运用审计法律法规和审计手段“说话”,要善于在沟通交流过程中以不变应万变。三要讲究方式方法。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审计人员不仅要注重语言表达,还应讲究沟通技巧,讲话不但要有理、有据、有力,更要有自信,同时针对不同的人和事儿,还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方法,以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四要做到坚持原则。坚持原则是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交流的底线,任何沟通交流都不能以牺牲审计原则为代价,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审计人员必须遵循审计工作程序、工作制度、行为准则及其他相关规章制度,并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采取灵活的方式辩证、客观、审慎地分析审计情况和处理审计问题,从而顺利完成审计任务和实现审、帮、促的目的。
(五)创新审计的组织管理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审计工作所依据的理论与实务展开的方式也在不断地演进,为了更好的开展财政审计工作,审计部门应当与时俱进,借助现有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传递技术,探索更加高效的信息传递以及管理模式,建立起高效的信息传递与沟通机制,进而实现审计组织管理的扁平化,提升单位对于审计工作开展情况的了解程度。例如,建立审计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审计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资源与数据共享,进而促进审计人员工作开展更加顺利,审计数据更加真实可靠。
三、结语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财政审计的难度不断增加,财政审计的相关数据量也在逐年增多,财政审计工作必须紧随信息化时代下的要求予以转变。财政审计部门在当代审计对象日趋复杂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需全面完善审计模式,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并在审计过程中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审计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交流,并不断创新审计的组织管理,以此实现财政审计模式的优化。
参考文献:
[1]陈玲 . 基层审计机关推进大数据审计面临的问题及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9(8).
[2]张焕霞.新的财政审计环境下如何加强财政审计工作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5).
[3]冯兴照.浅谈财政财务审计在财务工作中的运用[J].财会学习,2018(24).
[4]新形势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主要策略探究[J]. 莫咏梅. 当代会计. 2020(20)
[5]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在规范农村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探析[J]. 何宗霞. 农家参谋. 2020(14)
[6]农村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建议——基于农村财务审计中的发现[J]. 董丽,陈晓旭. 中国集体经济. 2020(09)
作者简介:乔晓峰(1982-),男,汉族,内蒙古阿拉善人。
主要研究方向:会计、审计、内部控制、数据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