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运用研究
2021-04-24黄志权
黄志权
广州市花都区小型水库管理中心 广东 广州 510800
水利工程不仅十分复杂,而且综合性很强,水利工程难以管理的原因包括建筑地点和周边环境比较复杂,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非常繁杂。以往使用的水利管理技术无法符合现代水利管理工作需求,不能为水利工程安全和水利工程可靠性提供保证。信息化技术能够全程监督水利工程施工,检查施工所有环节,不但让水利工程项目质量得到提升,而且能够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效益。
1 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水利工程能够起到的效果
1.1 对水资源调度工作十分有利,令综合效益得以发挥
相关单位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传递有关数据信息,还能为检测数据工作准确程度提供保障。信息化技术运用至水利工程能够合理融合气象检测数据和水文检测数据,达到系统研究水利工程数据目的,可为水利工程政策有效程度提供保障,能够正确分配灌溉区域用水情况。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水利管理工作,能够让水利工程项目更加科学,利用互联网技术正确分配水资源,以合理方式调度水资源。对具体运用过程来说,信息化技术能够尽快监控有关数据,可保证监控的准确程度,工作人员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总体分析相关数据,依据检测结果调配水资源,以保障其合理性,实现充分运用水利工程项目水资源目标,在防洪抗旱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而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不受侵害[1]。
1.2 能够改善工作环境,让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水利工程不仅线长,而且点多,假如沿用原来的检测方法与管理方法,工作效率将难以提升,水利管理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导致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完成。在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水利工程项目后,自动化工作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对水利灌溉区域来说,此区域工作效率将得到提升。就工作人员而言,其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同样有所改善。
1.3 对精细灌溉工作十分有利,达到高效和节水效果
我国人口基数较大,水资源缺乏问题一直存在,水利工程选择传统方式进行灌溉将出现浪费水资源问题。为在合理前提下利用水资源,符合农业发展规划,相关单位需要把信息化技术运用至水利工程项目,以实现节省水资源目标。信息化技术可结合多种现代技术,除灌溉技术和微管技术外,还有防渗渠道与喷灌技术。信息化技术不仅可以正确计算土壤需求与空气湿度,还可正确计算植物需要的水量,能够按照具体需水量来分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分配工作的合理性,避免出现水资源浪费问题,使水资源利用率得到提升,同时从基础上保证农田用水和农田经济效益[2]。
1.4 对农业用水计量工作有利,可加快水利改革进程
对农业用水价格和城镇的生活用水价格来说,前者要低于后者,农业生产领域很难建设完备节水机制,此工作难点在于无法正确估计用于农业灌溉的水量。如果信息化技术被运用到水利工程项目,能够帮助相关单位计量农业用水量,使节水机制在建设过程中拥有可靠凭据,在此基础上加快用水方法的改革进程。应用到水利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如表1所示。
表1 水利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技术
2 信息化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化技术和水利管理无法深层次融合
我国水利工程经历了很长时间,可明显影响群众生产与生活。虽然水利工程的相关技术比较成熟,但信息化技术在运用至具体管理工作时具有一定问题。现阶段,国家水利工程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刚刚起步,管理人员未能按照水利工程具体特征对信息化技术进行深层次融合,没能准确把握信息化。对部分水利工程来说,管理部门选择了模块化管理方法,管理部门所设信息处理标准存在差别,让信息采集工作出现层次不够统一问题,对数据分析处理工作较为不利,同时部分水利项目的管理人员未能高度重视信息采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效果大受影响。为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实际运用效果,相关人员应加大研究力度,寻求理论支撑与实践支持,对完善管理办法进行探索。
2.2 信息处理工作比较低效
水利项目的管理工作除包含工程设计方面和施工技术方面外,还有项目流程方面,管理人员应该准确分析并把握所有阶段出现的数据信息。部分水利项目虽然引进信息化技术,但在数据信息类型增多后,信息处理工作比以往更加困难,让信息处理工作的效率无法和具体管理标准相符。就技术人员来说,他们在完成软件开发工作时不具备创新及钻研意识,无法对新理念进行引入,不能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导致管理软件存在功能比较单一缺点和性能较差缺点,同时耗费很多开发经费,难以进行系统维护。就具体信息化处理环节而言,技术人员并未标准设定数据信息种类和数据信息格式,严重阻碍水利工程发展进步。
2.3 部门与部门之间缺少协同
如今许多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部门能够运用信息化技术建设有关数据库,然而各个部门使用的工作模式较为传统,在具体管理环节独立完成工作,不能让信息系统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数据无法实现实时共享,部门之间不能进行有效交流,单位无法全方位开展水利管理工作,管理效果也大打折扣。
3 运用至水利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技术
3.1 水利管理工作对于信息技术的需要
相关单位在进行水利管理时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让水利工程防汛任务拥有合理预案,可将预警传递至系统,防汛工作能够具有有效保障。出于提升防汛效果目的,相关人员能够在信息化系统中输入防汛预案,实现在洪水来临时提出预警目的。在洪水抵达预定目标情况下,信息系统能够自行发出警报,能够提交相应解决对策,相关人员能够按照具体状况开展防汛工作[3]。
3.2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工作的实际运用
3.2.1 将信息化技术运用至施工制度设定工作和体系设定工作
信息化技术具有多种作用,就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来说,能够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检测工作,此项工作可以帮助相关单位发现工程极易出现的问题,还可找出工程安全隐患,为水利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助力。为保障检测工作效果,相关单位应该使用正确办法开展检测工作,工作人员可以从下列方面出发:第一,建设质量管理制度能够为工程建设工作提供保障,应该将施工单位作为检测对象,细致检测其质量管理工作,假如发现问题应该立即改进。第二,对工程而言,设计工作与图纸建设工作会对工程质量造成重要影响,相关单位在使用信息化技术开展监测工作的过程中,应开展深层次审核工作。第三,对具体施工来说,有关单位应该检测施工全部过程,假如找出施工问题,应该以最快的速度将其解决,能够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纳入处理手段范畴。在正确使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检测工作后,水利工程管理质量与管理效果将逐渐提升。
3.2.2 将信息化技术运用至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对水利工程项目来说,此项目属于长期项目,并且在建设阶段比较危险。相关单位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应该提高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能够运用信息化技术监控施工,避免出现安全方面的隐患。
3.2.3 将信息化技术运用至投资管理工作
就水利工程的投资管理工作来说,前期会投入大量资金,单位在水利工程的建设环节应该对成本浪费问题与资源浪费问题多加注意,提高资金控制效果。在水利工程项目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控制价款,水利工程项目发生工程价款更改现象并不罕见,原因在于相关单位在投资早期未能充分考虑细节,以至于出现具体建设和设想存在误差问题。具体款项高过建设之前设定的预算现象非常常见,应及时开展更改价款措施。此外,不可控因素同样能够让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出现工期延误问题和突然停工问题,这些问题将让工程出现经济方面的损失。所以,施工方能够对信息化手段进行利用,以科学方式开展价款的计算工作,提高预算合理程度,最后实现支出接近预算目标。
3.3 将GPS技术运用至水利管理工作
过去人们在采集水利工程信息时经常使用人工方法,之所以使用此种方式的原因在于信息技术水平不高。与GPS技术做比较,人工方式下的信息采集工作在效率方面远不如GPS技术下的信息采集工作。将GPS技术应用至水利工程的信息采集环节,不但能够让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而且不会出现受其他因素限制情况,提高采集数据的精确程度。相关单位在应用GPS技术后,水利管理工作局限性得到破除,水利管理工作可以获得更好发展。纵使GPS技术具有许多优点,人们在利用过程中仍应该对下列问题多加关注:相关单位应为所用测量设备合理性提供保障。测量仪器包括单频测量仪器与双频测量仪器两种,它们在测量精度方面存在一定差别,而且成本支出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单频接收机会拥有更高性价比。工作人员在测量环节可以使用多种测量办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应该对相关事项多加留意。如果工作人员对GPS静态测量的办法进行使用,静态测量应保证测量点彼此足够清晰,相关人员在设置过程中应对该因素有所留意。工作人员应该做好测量点布置工作,应保证基准点和流动点间距不超过20km,环形模式是工作人员能够选择的布置方法。就快速静态测量办法的使用过程来说,应该对选点环节与布网阶段引起重视,选点过程中应该确保不被干扰,布网环节应该保证校核条件图形是单独的。对动态检测办法的应用过程而言,工作人员应该确保起算基准点位置和观测点位置在分布上符合相关标准,应保证基准站坐标可以在所有方位均具有相同精度。
3.4 将GIS技术运用至水利管理工作
GIS系统不仅能够有效采集与储存地球表面地理状况,还能够有效采集和管理空间信息,对GIS系统来说,GIS技术是其重要技术模式。将GIS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管理能够获得明显优势,GIS技术能够对统一管理平台进行建设,所拥有的子系统能够无缝集成,让数据实现共同享有目标。GIS技术可以对设备监控平台进行建设,使其具有统一功能,提高监控工作质量。GIS技术可为智能辅助决策的模式提供支持,确保用户具有高质量决策内容。水利管理中GIS技术的具体应用范围如下:首先,将GIS技术运用至防洪减灾的管理工作。工作人员能够利用GIS技术对防洪减灾的管理平台进行建设,不仅能够及时更新与检索有关数据,还可完成数据查询任务和数据处理任务,可令防洪任务具有可靠数据支撑。与此同时,假如在评估灾情时使用GIS技术,便能够提取灾情数据,开展综合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提高预防方案的制定效果,尽力减少灾情所致损失。其次,将GIS技术运用至水资源管理任务。相关单位在建设水资源管理的系统后,能够由空间角度与时间角度掌握水资源状况,达到更新水资源和管理水资源目标,还可达到共同享有效果。最后,将GIS技术运用至水质量监测任务。监测水质环节非常重要,在使用GIS技术后,水环境的管理系统将变得更加完善,能够在分析污染物排放数据基础上对其进行正确处理,将正确处理对策提交给工作人员。
3.5 将RS技术运用至水利管理工作
RS技术可对电磁波信息进行接收,这些电磁波信息来自地球表面,在接收之后开展处理电磁波信息工作与传输电磁波信息工作,达到有效监测目的。将RS技术应用到水利管理工作,可以起到提升水利管理质量与水利管理效率作用。RS技术和GIS技术能够搭配使用,有效监测洪水状况,使抗灾任务开展时拥有正确指引,以SAR图像为例,在应用之后可以对湖泊信息和水库信息进行提取,让相关单位对湖泊变化情况和水库变化情况有所掌握[4]。
4 结束语
把最新信息化技术与先进计算机技术有效运用至水利管理工作,能够让水利管理现代化水准得到总体提升,有利于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进行。就水利管理来说,实行现代化管理模式是大势所趋,能够让已有水利管理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现代化管理是水利管理工作的关键构成,能够利用引入现代信息化技术方式提升水利管理水平,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