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尔嘉在鼓浪屿菽庄花园的园居生活

2021-04-24胡赛强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1年3期
关键词:鼓浪屿园林读书

胡赛强

(福建工程学院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福州 350118)

近年来,随着园林史和风景园林遗产研究逐步引起学者的重视,有学者提出对园林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形态,而必须结合人在园林中的行为和文化来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进而园林生活和园居文化研究也逐步引起相关学者的关注。研究园居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园林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园林物质形态,探究园林主人的园居生活,有利于更好的了解隐藏在园林形式背后真实的人的生活和生存状态包括园林背后的人物的思想和生活状态、审美意趣、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以及随时间沉淀、园林变迁而被忽略的珍贵历史记忆,从而进一步深入挖掘和理解园林历史信息及其价值,避免“见物不见人”“就园林论园林”“就空间论空间”“就形式论形式”。菽庄花园是厦门鼓浪屿国际社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近代海上文人园林之称。它不仅是园主人近代爱国华侨林尔嘉先生的读书、娱乐、交友吟诵之所,还寄托着乡愁和家国之思,表达着个人的理想和追求。文章以历史文献结合田野调查的方法,通过园主人日记、诗歌、文学作品、族谱、历史照片等相关图文资料,从中考察和还原园主人的园居生活,进而探究园林内在的文化,为园林遗产合理保护和展示提供建议。

一、造园背景

“余家台北故居,曰板桥花园,饶有亭台池馆之胜。少时读书其中,见树木阴翳,听时鸟变声,则忻然乐之。乙未(1895年)内渡,侨居鼓浪屿,东望故园,辄萦梦寐。……斯园虽小,而余得以俯仰瞻眺,咏叹流连于山水间,也可谓自适其适者矣!”①园主人林尔嘉所写的这篇《菽庄记》,清晰地叙述了造园目的是为了怀念故园板桥花园。1923年仲夏,林尔嘉在诗文中写道:“余少读书板桥花园,极园亭之胜,惜远隔海外,不获身履其地,沧桑载易,重起楼台,菽庄之作,盖有不胜怀旧之感焉”。

菽庄花园的园主人林尔嘉(Lim Nee Kak,1875—1951年),字叔臧、眉寿,号尊生等,晚年自称百忍老人,祖籍福建龙溪(今漳州龙海市),民国时期爱国华侨、实业家、诗人。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军占领台湾,因不愿接受日本人统治,时年21岁的林尔嘉与父亲林维源放弃在台湾庞大的家业,举族内迁回到原籍龙溪,旋定居鼓浪屿。因思念台湾故居,1913年,林尔嘉选择在鼓浪屿南面海滨兴建了一座和故居板桥别墅一样的私家园林——菽庄花园。

二、园居生活时间

根据林尔嘉生活年表统计(表1),他在厦门鼓浪屿生活的32年里,在菽庄花园的园居生活长达14年之久,年龄跨度从39岁至63岁。从日常园居频率来看,根据林尔嘉八孙林楠回忆,林尔嘉在鼓浪屿生活期间,每个礼拜都会有一两次来菽庄花园。从遗留下来的《林尔嘉日记》记载来看,林尔嘉到菽庄花园的频率非常高,如《林尔嘉日记》民国二十年(1931年)1月8日至1月16日记载,他9天内有5天到菽庄花园,笔记中还频繁出现“到菽庄,回家午饭”记载,由此可见园居成为他中年以后的主要生活方式。

表1 林尔嘉生活年表

三、园居生活

(一)园中读书

私家园林因清幽的环境成为文人理想的读书、藏书之所。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影响,读书是文人实现家国理想的前提基础,也是传统文人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文人们在自己的私家园林中建造书斋、藏书楼,除读书外,还用来收藏古籍图书、名人字画、古玩等,成为一种经久流传不衰的文化活动。林尔嘉出身台湾富商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喜欢读书、藏书、吟诗。次子林刚义在“先考行状”中写道:“先父读书养望,兼治中东西文字,以通经博览为体,以济时适变为用,以诗歌辞赋为余事”。林尔嘉在菽庄花园补山园北部,十二洞天假山后面依山而建一栋三层现代风格的小楼,作为读书和藏书之用。这里背靠草仔山,树木茂盛、环境清幽,园内院墙、假山将其与周边环境隔离,且有独立的出入口。楼名顽石山房,命名来源于晋代佛教传记《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盘经》,群石皆点头”,意指只要认真读书,愚顽不化的人也能悟道。园主自比“顽石”,以此勉励和要求自己要发奋读书。除读书外,林尔嘉还热衷藏书、出版。1922—1948年间,他主编出版了六卷的“菽庄丛书”和八卷的“菽庄丛刻”,收录个人文章诗词和其他文人的作品。顽石山房内还收藏了大量古董、金石和不同学科的中外文图书资料。林尔嘉逝世后,他的家人将藏书献给国家,据统计共有七百多种,七千八百二十册。可惜的是1986年,该楼被拆,原址重建为旅游用途的旅馆、餐厅。

(二)园中赏花

林尔嘉有着传统文人的喜好,他仿陶渊明爱菊成癖,自言“平生偏爱菊,颇具渊明癖”。林尔嘉在菽庄花园内仿台北故居板桥花园花圃香玉簃设置菊圃,广植菊花,在园中设有菊圃。每当金秋菊花盛开,园内举办菊花展,邀请菽庄吟社诗友前来观花、吟诗唱和。1914年,好友许南英应邀参观后在《菽庄观菊,赋呈主人》诗中写道:“新霜昨夜入东篱,开遍菽庄万畦菊。主人折柬会高贤,特为秋花开一局。入门彷佛不见花,但见叠叠重重五色霞;占断菽庄好秋景,为舒老眼数奇葩”,由此可见菊花的盛况。1917年,园内还召集画家开展写生画菊。1923年,菽庄花园菊花竟达四千盆,林尔嘉仿清初厦门玉屏书院的“卖诗店”在园内设买诗店,“游客投诗者,屏为之满,亦为菊花增一韵事也,”游客投诗一首,获菊花一枝。此外还多次组织菽庄吟社成员以菊花为题全国征诗,编辑成《寿菊诗集》(1915年)、《黄牡丹诗》《黄牡丹菊诗录》(1916年)、《菽园观菊》(1929年)。

除菊花外,园中还有荷花。林尔嘉在《荷花生日有怀菽庄序》(1949年)中说:“曩在菽庄花园侧,曾辟荷田数亩。值花盛开时,社中吟侣必于是日举觞为花作寿,兼为余补祝。红灯翠盖,缟袂碧筩,十里香风,一时韵事”。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俗传荷花生日,与林尔嘉生日不远“距贱辰刚过月有六日”,园中还举办观莲节。可惜的是,园中种养荷花竟受到外国人干预,“乃壬戌(1922年)之夏,鼓浪屿工部局悬禁种莲,旧种着亦强制以药灌注,使其根茎尽绝;自是而亭亭者仆,田田者沉矣。……又忆五十年前(1899年),在台中宗人献堂家观莲,至今犹为神往”,由此可见,林尔嘉对于园中观莲的喜爱之情。

(三)园中观潮

鼓浪屿因海浪在其西海岸某处发出一种特别像鼓的声音而得名。“天风海涛”历来是鼓浪屿的一大景色。如清代张维寅在《鹭江志》卷首《嘉禾里序》中说:“至若海潮环绕,风涛出没,四时变幻,景态万千,即一隅可以尽宇宙之大观已”。菽庄花园地处鼓浪屿南部海湾,“枕山负海,自癸丑(1913年)落成,今九年矣。每岁重九,菽庄故事观潮之乐胜于登高”,海潮成为园内一大景观。1913年,菽庄花园首期落成时,临海滩有景点芦溆,好友许南英《菽庄四咏》其三《芦溆》中写道:“凿石成隍引海流,黄芦多处系扁舟。青山树里新蜗屋,红蓼花时小鹭洲。细浪频吹来有约,懒云欲出暂勾留。头衔且署清凉士,伫看天容气已秋”。1914年,台湾名士施士洁在《菽庄序言》中说:“仆以为园最胜处,曰‘听潮楼’;水天一色,晴雨万态。冷红辞树,吹上人衣;浓翠过江,扑于酒面。有如情移海上,宫征相生;何止道入山阴,应接不暇”,海潮景色可窥见一斑。为了观看海潮,园内依地形建有听潮楼、壬秋阁、小兰亭、真率亭、四十四桥、观钓台、渡月亭、千波亭、招凉亭等一系列园林建筑。

林尔嘉在鼓浪屿期间,写下大量思乡爱国诗歌。诗中常以“望海”“望潮”来隐喻家国破碎,怀念故园的不平的心事。如1918年《和陈廉访省三》写道:“趋时更觉感时多,东望鲲洋怅若何?”1921年《重阳》写道:登高望板桥,梦寐钓游乡。苍苍不可问,畏见东海桑。

(四)家眷活动

菽庄花园除了作为园主个人思乡思国、读书藏书和文学创作活动场所外,还是家庭成员游憩和交流感情的温馨之所。林尔嘉作为四品“京堂”、二品顶戴侍郎,共有一妻五妾。原配夫人龚云环(1874—1926年),字蕙香,祖籍福建晋江,出生书香门第。1892年11月16日,时年18岁,与林尔嘉结婚,后随丈夫林尔嘉内渡大陆定居鼓浪屿。王国藩撰《板桥林本源家传》之《林公尔嘉传略》还记载夫妻二人在菽庄花园内日常生活的情景:“庄有寿眉堂、蕙香室,公起居之所,故以公与龚夫人之字名之。日吟啸其中,煮茗焚香,评花量竹,视世俗之纷纷扰扰,漠然无所动其心。说者以为赵管鸥波,不足数也”。文中所提到的赵孟頫和管道昇是元代著名的丹青伉俪,“鸥波”意思是鸥鸟生活的水面,比喻悠闲自在的退隐生活。著者王国藩先生用“赵管鸥波”来比喻林尔嘉、龚云环这对夫妻拥有共同的文学艺术志趣爱好和追求风雅和自娱自乐的园居生活,从中可以窥见在园林建成之初,夫妻在园林中吟咏唱和的温馨画面。菽庄花园内留存龚夫人痕迹除了以其名字命名的“蕙香室”外,还有四十四桥题刻和衣冠冢——息亭。其次,从历史照片中,大量林尔嘉和其他家庭成员在园内的合影,其中包括家庭宴会、子女过节日、家庭成员游园活动等(图1、图2),反映菽庄花园具有强烈的居家生活气息,是生活居住空间的延续。

(五)交友唱和

图1 林尔嘉和家人在菽庄花园内合影(左二林尔嘉)

图2 林尔嘉家庭女眷在在菽庄花园内合影(左二林尔嘉正妻龚云环)

林尔嘉交友广泛,经常邀请中外朋友来家里参加聚会活动(图3)。由于住宅林氏府空间有限,府内家眷人口较多,相互干扰,交友聚会活动多有不便。他后来选择在远离日常生活、独立安静的菽庄花园作为富商社会交际场所,园内设有眉寿堂、谈瀛轩、壬秋阁,专门用来接待政要、社会名流聚会、餐饮、品茗之所,因此菽庄花园有别于传统私家园林私密性、封闭特性而具有现代开放性特征。林尔嘉爱诗、擅诗,为了“以诗会友”,他组建成立菽庄吟社。菽庄吟社于1913年创建,至20世纪40年代末,吟社存在的时间长达三十多年,吟侣发展到近二千人,先后三十多次向海内外征诗钟大唱、征诗词赋文,刊印“菽庄丛书”六种,是民国年间福建文坛盛举。每逢节庆日林尔嘉和菽庄吟社成员在园内举办诗会、雅集等活动,菽庄花园也成为闽台两岸文人雅士吟诗赋对的主要场所(图4)。根据统计,菽庄花园活动内容包括景点落成庆典、节事、喜庆、日常游览、唱和活动等,活动频繁,充满活力。(表2)

图3 林尔嘉在林氏府家中接待外国友人(正前方坐者林尔嘉)

表2 菽庄花园活动类型情况

四、结语

考察林尔嘉在鼓浪屿菽庄花园的园居生活,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作为日常生活空间,包括个人读书、琴棋书画、日常生活起居,反映林尔嘉个人具有文人气质,追求传统文人士大夫式的雅致生活;二是作为富商社会交际场所,包括接待社会名流、在园内成立菽庄吟社,举办各种聚会、交流活动,反映菽庄花园有别于传统私家园林私密性、封闭特性而具有现代开放性特征;三是作为家庭成员游憩和交流感情的温馨之所,是生活居住空间的延续,具有强烈的居家生活气息;四是作为精神寄托场所,既是主人和诗友唱和的对象,也是主人乡愁寄托的载体和精神家园,表达个人理想和追求。

了解林尔嘉在鼓浪屿菽庄花园的园居生活,从中可以窥见菽庄花园所具有的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底蕴,进而为园林遗产的保护和展示利用提供指导,一方面遵循遗产保护“完整性”和“原真性”原则,通过对消失的历史景点修缮和修复,尽量还原园林的历史面貌;另一方面建议将园内部分建筑内部空间辟为展示空间,收集相关历史实物和文献,展示园主人林尔嘉先生及家眷的园居历史文化,让游客了解园主人的精神世界和园林的内在文化,进而达到对遗产价值整体认知和教育的目的。■

图4 菽庄花园内赏菊诗会留影

注释:

①林尔嘉作《菽庄记》镌刻于菽庄花园岩石上。

猜你喜欢

鼓浪屿园林读书
鼓浪屿
清代园林初探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海上天堂”鼓浪屿
舒婷的鼓浪屿
鼓浪屿:迷途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