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区域草地贪夜蛾为害和防控技术调查
2021-04-24张庭发杨进波易小光李艳萍
张庭发,杨进波,杨 航,易小光,李艳萍
(云南格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弥渡 675602)
草地贪夜蛾,又名秋黏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大迁飞性农业害虫,可为害玉米、棉花、水稻、花生、大豆、马铃薯、小麦、果树等在内的80余种植物。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云南省普洱市,分子鉴定表明入侵我国云南省的草地贪夜蛾为“玉米型”,主要取食玉米和高粱,其具有寄主范围广、繁殖能力强、迁飞扩散速度快和突发为害重等显著特点,防治难度较高。根据目前周边国家和我国南方发生为害情况判断,草地贪夜蛾极有可能成为我国农业重大害虫,并将在我国长期繁殖、周年为害。
2019年、2020年该虫相继威胁大理州玉米生产,于2020年7月1 - 18日,调查了大理州8个县(市)的草地贪夜蛾发生数量和为害水平,走访了240个农户,了解农民对草地贪夜蛾的认知度、防控方法和防控盲区,旨在为草地贪夜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草地贪夜蛾为害调查
2020年7月1 - 18日,对大理州弥渡县、祥云县、宾川县、洱源县、剑川县、大理市、巍山县、南涧县8个县(市)玉米种植区域进行草地贪夜蛾为害调查。借鉴国外取样方法,采用棋盘式“W”形5点取样法(图1)调查草地贪夜蛾卵、幼虫、成虫和蛹的发生数量及玉米叶片受害率。每个县随机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3块玉米田开展调查,每块田调查5点,每点顺序调查50株玉米。卵主要查看玉米叶片正面、背面和叶基部与茎秆连接处;幼虫主要查看叶片、心叶、雄穗和果穗等部位;成虫主要查看叶片、心叶;蛹主要调查玉米根部土壤表面、浅土层和玉米穗,记录1 m2内蛹的数量。
图1 草地贪夜蛾卵、幼虫、成虫和蛹田间调查取样方法
1.2 防治水平调查
2020年7月1 - 18日调查草地贪夜蛾为害的同时走访农户了解农民对草地贪夜蛾的认知度、防控方法和存在问题。共走访8个县,每个县走访3个乡(镇),每个乡(镇)走访10个农户。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数据采用Excel2010统计,原始数据按以公式计算后利用DPS中Duncan新复极差法统计分析。公式为:
百株虫量(头)=(卵+幼虫+成虫+蛹)×100
叶片受害率(%)=受叶片数/调查叶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生数量分析(图 2)
图2 大理州8个县(市)草地贪夜蛾田间发生数量统计
由图2知,南涧县、宾川县、弥渡县、巍山县、大理市、祥云县、洱源县、剑川县8个县(市)均有草地贪夜蛾发生,平均百株虫量分别为35头、33.67头、18.67头、11头、9.33头、8.67头、1头、0.67头,平均百株虫量为14.75头。8个县(市)草地贪夜蛾发生数量不同,发生数量较大的县(市)为南涧县、宾川县,平均百株虫量达35头、33.67头,发生数量较小的县(市)为洱源县、剑川县,平均百株虫量为1头、0.67头。
2.2 为害玉米分析(表 1)
由表1知,南涧县、宾川县、弥渡县、巍山县、大理市、祥云县、剑川县、洱源县8个县(市)的玉米均被草地贪夜蛾为害,叶片受害率 分 别 为 33.34%、29.91%、16.04%、12.38%、9.64%、8.18%、3.19%、0.62%,平均叶片受害率为14.07%;8个县(市)间玉米叶片受害率不同,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为害较严重的县(市)为南涧县、宾川县,平均叶片受害率达33.34%、29.91%,为害较轻的县(市)为剑川县、洱源县,平均叶片受害率为3.19%、0.62%;玉米叶片受害率与田间百株虫量成正比,剑川县、洱源县除外。
表1 大理州8个县(市)草地贪夜蛾为害玉米比较
2.3 农民防控技术调查
农户防控草地贪夜蛾采取单一应急防控措施,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未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等综合方法,缺乏“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统防统治、群防群治”的防控策略。杀虫剂主要品种为高效氟氯氰菊酯、甲维盐、杀虫单、乐果、氰戊菊酯、辛硫磷、呋喃丹、阿维菌素、溴虫腈、茚虫威、虱螨脲、乙酰甲胺磷、 乙基多杀菌素等,稀释倍数为250~1500倍,8~10 d喷1次。农户在防控草地贪夜蛾中主要存在认知度低、防控方法差和防控盲区大等问题。
2.3.1 认知度低,错失时机
大部分农民不能正确区分草地贪夜蛾与其他取食玉米的害虫,统称“条条虫”,不了解草地贪夜蛾生物学特性与为害特点,没有抓住低龄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防控时间都偏迟,属于应急防控,出现一夜间玉米被草地贪夜蛾取食殆尽现象。
2.3.2 防控方法不当,事倍功半
农户不了解草地贪叶蛾生活习性,其防控参照其他取食性害虫的常规方法,用药种类、施药方法、施药时间没有针对性,造成施药时间与草地贪夜蛾活动时间不对称,药液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达不到预期的防控效果。草地贪夜蛾产卵量大、繁殖速度快,防控方法不当,容易造成短时间内种群数量再次上升。
2.3.3 防控盲区大,防而无效
草地贪夜蛾取食玉米秆、玉米雌穗、玉米芯、玉米粒后按常规方法喷施药液,药液无法均匀地渗透到草地贪夜蛾所在位置,失去化学防控作用,导致造成防而无效玉米受害更加严重。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 论
通过调查表明,南涧县、宾川县草地贪夜蛾发生数量大,百株虫量分别为35头、33.67头;同时此两县玉米叶片受害严生,受害率分别为33.34%、29.91%。
3.2 讨 论
草地贪夜蛾发生地域数量与气候环境的关系(见表2)。
表2 草地贪夜蛾发生数量与气候环境比较
由表2知,与赵琳超等研究在18~33 ℃,草地贪夜蛾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缩短、发育速率逐渐加快,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61 ℃±3.19 ℃、13.29 ℃±1.34 ℃一致;百株虫量与年平均温度成正比例关系,南涧县、宾川县百株虫量较大,其年平均温度也较高,说明南涧县、宾川县的气候环境更适宜草地贪夜蛾繁殖、越冬。类似这气候环境区域,是草地贪夜蛾防控的主要监控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