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大数据在农业中的应用
2021-04-24李长亮杨玉娟
李长亮,杨玉娟,苏 虹
(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03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农业发展同物联网相结合,大数据平台在指导农业生产、农产品信息共享、销售及服务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
一、发展现状
我国数字农业起步较晚,从2013年开始,农业农村部(前农业部)在天津、上海、安徽3省(市)率先开展了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对采集农业实时数据和物联网应用方面进行了探索,拉开了智慧农业快速发展的序幕,2015年、2017年、2019年农业农村部都出台相关文件、完善相关制度,促进数字农业的发展,而物联网大数据正成为其中重要一环。“物联网+农业”正成为推动农业产业调整,加快农业产业新模式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通过大数据中信息共享,对农业生产、销售、追溯实施精准规划、服务、协调。
以昆明市为例,截至2020年建成40个现代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并培育25家年交易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电商企业。通过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昆明市建设县级运营中心及益农信息社累计804个(其中县级运营中心5个、益农信息社799个),培训村级信息员3679人次,依托益农信息社或平台的便民服务人数9.8万人次,加大力度扶持农村电商发展。通过现代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和农村电商的融合,不但保证了农业生产智能化,并且把产品流通、销售和服务融合进来,真正做到产销一体化,极大促进了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物联网大数据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虽然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物联网系统关键技术有待进一步更新
我国数字农业建设在近几年以高标准、高起点的步伐高速迈进,但仍存在大数据处理技术滞后、基础软件开发能力较弱的障碍。农业生产精细化管理,意味着对软硬件需求更加精密,现有的传感器、摄像头等精密仪器,离科学实验所要求的指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能达到科学实验的要求;而产品的更新换代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创新研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在农业科研中的使用,只能在宏观方面对农业生产、基础数据、产品销售及流通等方面进行智能化管理。
(二)大数据挖掘及应用需进一步加强
农业大数据的建设一定是以应用为导向的,建设再多的数据库,收集再多的数据,如果不以应用为前提,数据没有了流动性就产生不了价值。通过基地建设,平台进一步升级,存储功能越来越大,必须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安全、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研发,进行技术分析,把收集到的各类数据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但绝非是简单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之类的举措。如何从上到下将整个系统深层次地理顺,使之有效运转,仍是目前急需补齐的一个短板。目前存在建和用不匹配的现象,物联网系统仅作为展示示范平台,并没有实际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失去了智慧农业发展的意义。
(三)农业物联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一方面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在农业上的应用、完善时间短,智慧农业相关专业的培训较少、人才匮乏、农业科技推广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其应用的关键因素;高素质人才并不能完全覆盖到县、乡(镇)、村级,尤其是偏远山区;另一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对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事物接受能力与消化能力有限,不利于智慧农业的推广与发展。
三、建议和意见
(一)经费保障,强化科研水平
针对农业生产需要,制定相关方案,因地制宜增加经费投入,鼓励科技研发人员对农业设备的研究,尤其是对数据化分析技术以及农机设备智能化运行等多种高层次要求设备进行研发、更新,保证农业数据精细化,更贴近试验和结果运用的要求。
(二)加大应用导向,提高效率
切实把建和用结合起来,通过试点建设带动示范,及时把数据分析和综合情况向相关及科研部门反馈,切实把数据作为指导农业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作用来抓,以点带面、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慢慢向全国有步骤推广,杜绝一窝蜂的建设和建而不用的现象发生。
(三)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创新培训方式
通过大学培训出来的专业人才,引导和鼓励向县、乡(镇)融合;对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及种植大户进行培训,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和范围,让传统农民向新农人转变,掌握物联网大数据在农业中的作用和基本技术,逐步建立起一批实用型人才队伍。
四、小 结
加快农业物联网大数据的应用,必须增加资金投入,保障科研研发,并以实用为目的,切实指导农业生产,同时需要构建完善的基层科技实用人才队伍,统筹协调发展,才能在现代智慧农业上展现出重要的作用。
通海云秀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