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训练联合踝足矫形器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步态参数及肌张力的影响

2021-04-24李权利席慧芳王乐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肌张力康复训练患儿

李权利 席慧芳 王乐

脑性瘫痪也称脑瘫,指儿童出生后1个月因多种原因而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是造成小儿残疾的重要疾病之一[1]。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现有脑瘫患儿约为500万,发病率约为2.5%,且呈递增趋势[2]。早期患儿可表现为上肢屈曲、膝关节难以屈伸、面部异常等,后期患儿多表现为语言障碍、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等[3],严重影响患儿日常生活,给家庭造成沉重负担,因此寻找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现临床多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脑瘫患儿,疗效显著,在此过程中医疗器械的合理利用能够较好地改善病情。本研究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踝足矫形器辅助治疗,并观察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及对运动功能、肌张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87例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2~9岁,平均年龄(5.64 ±2.04) 岁;身 高76 ~134 cm,平 均 身 高(96.57±10.45)cm;病程9 ~42 个月,平均病程(19.25±5.67)个月。对照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7.25±2.67)岁;身高81~131 cm,平均身高(94.25±9.23)cm;病程10~44个月,平均病程(21.58±5.10)个月。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身高、病程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脑性瘫痪诊断标准[4];患儿及家属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患儿年龄≤11岁;未做过神经类手术。排除标准:精神病、视觉障碍等难以配合治疗患儿;免疫、心、肺等功能缺失患儿。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具体如下:①站立行走、辅助器具训练20 min/次,4次/d。②低频电刺激:采用电刺激仪(扬州康岭医用电子仪器有限公司,药监准字号:2014 第2270321号)以50 NS的脉冲宽度、20 Hz的输出频率对 患 者 进 行 电 刺 激 治 疗,15 min/次,1 次/d,6 d/周。③早期良肢位摆放:为防止肢体感染、僵硬,体位变换的间隔为2 h,6次/d。④后期训练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对患者进行精细训练。50 min/次,1次/d。

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穿戴踝足矫形器,在佩戴时需保证足底位于正中底部,根据患儿自身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直至患儿感觉舒适,除需要运动下肢的康复治疗外,其余时间均需佩戴踝足矫形器,每月复查一次,以观察康复效果。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康复效果[5]:显效,患儿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有效,患儿临床症状有较明显改善,运动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患儿临床症状及运动功能均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运动功能:于干预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scale,GMFM)评估患儿的运动功能,该表共264分,分值的高低与患儿运动功能呈正相关。肌张力:于干预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定患者的肌张力,为方便统计,将评级等级中的0、1、1+、2、3、4级分别量化为1、2、3、4、5、6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运动功能、肌张力等)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康复效果)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74.4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运动功能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儿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运动功能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运动功能比较(±s) 单位:分

注:与组内干预前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4 154.44±11.69 195.62±18.02*对照组 43 157.27±12.43 172.49±16.75*t值 1.094 6.198 P值 >0.05 <0.05

2.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肌张力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肌张力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肌张力比较(±s) 单位:分

注:与组内干预前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4 3.57±0.76 2.04±0.77*对照组 43 3.64±0.81 2.76±0.82*t值 0.416 4.220 P值 >0.05 <0.05

3 讨论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因多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可分为痉挛性双瘫、不随意运动型、痉挛性四肢瘫、痉挛性偏瘫、共济失调型[6],其中痉挛型瘫痪占比最多,约为60%[7]。现临床对于脑性瘫痪的治疗多采用康复训练,疗效显著,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合理的利用医疗器械能够较好地改善病情。本研究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踝足矫形器对患儿进行辅助治疗。踝足矫形器又称小腿矫形器,是指具有从足底到小腿的结构,对踝关节进行运动控制的矫形器[8]。踝足矫形器具有代偿肌无力、防止肌肉痉挛、固定关节正常等作用[9]。

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说明康复训练联合踝足矫形器对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效果较好,优于单纯康复治疗。踝足矫形器通过对小腿、踝关节的固定,防止膝反屈、足下垂等临床症状的出现,提高康复效果。此外踝足矫形器还可以增强代偿、改善患儿活动范围、增强患儿平衡性和稳定性,进而提高康复效果。因下肢瘫患儿早期需长期卧床,肢体长时间无活动且肌肉处于失活状态,极易引发感染,故需给予患儿良肢位摆放,能够有效防止肢体感染,提高康复效果。

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后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康复训练联合踝足矫形器能有效改善脑性瘫痪患儿肌张力,优于单纯康复治疗。患儿发病后,肌张力的增强致膝关节稳定性失调,影响患儿站立姿势。踝足矫形器将患儿膝关节固定伸直,使踝关节复位,使患儿被动保持正常行走,改善患儿足部落地方式,减少足部压力,从而改善肌张力。康复训练通过行走、站立训练使代偿速度加快,增强患儿步行能力,增强肌肉活性,改善肌张力。低频电通过对下肢脊柱后角的神经末梢的刺激,增强肌肉组织活性,改善患儿肌肉功能,进而改善患儿肌张力。韩亮等[10]研究也佐证了这一观点。

综上所述,康复训练联合踝足矫形器能够通过对关节的固定,改善脑性瘫痪患儿肌张力,增强运动功能及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肌张力康复训练患儿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小儿惊厥不要慌,记住这些护理知识
别让肌张力障碍成为健康的“拦路虎”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作业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