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运动乐趣的内涵、来源、现状及提升策略
2021-04-24林加彬李岫儒刘天茁侯玺超
柴 娇,林加彬,李岫儒,刘天茁,侯玺超,张 博
(1.东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2.长春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2020年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该《意见》第一条中进一步明确了“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的目标。《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喜爱,充分关注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兴趣和需求,引导学生深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理解运动的价值”。享受体育运动乐趣是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逻辑起点,青少年如缺少反复的运动乐趣体验,就无法长期参与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也就失去了载体。
1 问题提出
1.1 青少年运动乐趣研究的学术史
通过对中、英文文献的检索,系统梳理了运动乐趣的相关研究进展。本研究分别以“Sport Pleasure”“Physical Activity Pleasure”“Sports Enjoyment”“Physical Activity Enjoyment”“Sport Fun”“Physical Activity Fun”为关键词检索了EBSCO、Science Direct和Web of Science 3个数据库,检索年限为1950—2020年(表1),共得到相关文献363篇,剔除重复文献67篇,剔除与青少年运动乐趣不相关文献244篇,剩余文献52篇,发现相关研究自1983年显著增加。
表1 2001—2020年“运动乐趣”相关英文文献检索情况Table 1 Retrieved Situation of English Literature Related to“Sport Fun”from 2001 to 2020 篇
关于运动乐趣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学者多围绕某一项目的运动乐趣进行概述。Alvis(1958)描述了潜水运动的乐趣,Mars(1980)提出跑步运动的乐趣及对健康益处的见解。20世纪80年代后,运动乐趣的研究进入繁荣期。Scanlan等(1986)构建了运动乐趣来源模型,其研究成果从运动乐趣来源发展到运动承诺模型,为之后西方学者们关于运动乐趣研究提供了丰厚理论支撑。Wankel(1993)通过对青少年的运动乐趣进行了一个赛季的调查,初步探索了运动乐趣的来源,发现青少年的运动乐趣似乎是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个人成就的认知和技能与现实挑战的匹配。
进入21世纪,关于运动乐趣的研究涉及的主题愈发丰富,归纳如下:1)运动乐趣来源模型。Wiersma(2001)对Scanlan等(1986)提出的运动乐趣来源模型进行了检验,得出运动乐趣来源6因素模型,分别为自身的能力、其他能力识别、努力付出、竞争刺激、同伴关系和父母积极地参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运动乐趣来源的28个条目。Visek等(2015)基于乐趣融合理论确定了青少年运动乐趣的4个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青少年运动乐趣的11个维度,81个具体的乐趣决定因素模型。2)运动乐趣强度量表。Morris等(2009)探讨了小学儿童体育运动乐趣强度量表的信度与效度,Jekauc等(2019)对德国版体育运动乐趣量表进行了验证。3)运动乐趣与其他变量间关系,包括会影响运动乐趣的变量类别。Scarpa等(2012)强调了身体自我概念和运动乐趣之间的正相关,证实了认知运动能力是运动乐趣的一个很好的预测因素。Huhtiniemi等(2019)研究表明,学生的需要满足感和自主学习动机是促进体育课乐趣的重要因素。Yli-Piipari等(2013)考察了七至九年级学生体育目标选择、运动乐趣与体育活动参与之间的纵向发展关系,任务取向和乐趣的成长轨迹、乐趣和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Adachi等(2014)研究表明,更多的运动乐趣预示着更高的自尊,更高的自尊预示着更多的运动乐趣。自尊水平较高的青少年比自尊水平较低的青少年更频繁地参与体育运动,更喜欢体育运动。Jaakkola等(2016)对芬兰学生的体育锻炼身体能力知觉、体育锻炼自主动机和体育锻炼乐趣以及体育锻炼参与度进行了测量。Scanlan等(1992)在运动乐趣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体育承诺概念,体育承诺是一种心理状态,表现出对继续参加体育活动的渴望或决心。运动承诺模型由运动乐趣、参与选择、个人投入、社会约束和参与机会决定。结果显示,运动乐趣和个人投入是该样本承诺的主要预测因素,共占运动承诺方差的58%。更大的运动乐趣将导致更高水平的运动承诺。
我国在1979—2020年关于运动乐趣的相关研究,在数量与质量两方面均呈现出明显的差距。以“运动乐趣”为关键词在中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共获得文献50篇,其中,泛泛而谈体育运动乐趣的重要性、缺少运动乐趣内涵相关陈述的文章共25篇;采用逻辑分析法对运动乐趣与其他要素关系的论述研究共20篇;较为深入论述的文献仅1篇,主要研究内容涉及运动乐趣来源及提升策略,认为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失去乐趣的原因是多重的。仅5篇采用定量方法研究运动乐趣,其中,2篇为运动乐趣的现状研究;1篇为运动乐趣量表在戒毒人员中的信效度验证;2篇为青少年运动乐趣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上述研究在测量工具的规范性及研究深度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1.2 研究不足
首先,运动乐趣概念界定方面,研究者对运动乐趣概念虽然提出了多种解释(季浏,2006;徐林江 等,2013;Podilchak,1991;Scanlan et al.,1986,1992;Slaughter,1983),但我国研究者对运动乐趣概念尚无相对统一的界定。其次,在运动乐趣来源方面,不同国家的研究者基于不同角度分析了青少年运动乐趣的来源(Scanlan et al.,1986;Wiersma,2001),但存在一定差异;我国学界鲜见有关运动乐趣来源的探讨。再次,对青少年运动乐趣的现状缺乏整体的掌握,现有研究在青少年运动乐趣强度方面缺乏整体的现状研究,在青少年运动乐趣来源方面既缺乏成熟的测量工具,更谈不上整体现状的把握。最后,在运动乐趣的提升策略上缺乏针对性和理论依据,掌握青少年运动乐趣的整体情况和发展变化规律才能提出更具针对性且切实可行的提升策略。围绕运动乐趣的内涵、来源、现状等基础理论问题缺乏一定的研究深度,导致运动乐趣的提升策略仅停留在经验层面的各种建议,缺乏有针对性的理论依据。本研究旨在梳理国内外运动乐趣的相关概念及其来源,分析当前我国青少年运动乐趣强度及来源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探索运动乐趣提升的策略。
1.3 研究假设
当前对青少年运动乐趣强度和来源的真实情况缺乏系统地掌握,摸清青少年运动乐趣的强度变化规律和运动乐趣来源的差异有助于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年级和性别变量是重要的人口统计变量,针对体育学习兴趣的研究表明,青少年体育学习兴趣强度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差异,随着年级的提升,青少年的体育学习兴趣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变化,且女生的兴趣强度低于男生(柴娇等,2019)。乐趣是兴趣形成的中间状态(季浏,2006),运动乐趣的强度和来源也可能存在着性别和年级差异。Prochaska等(2010)追踪了美国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的运动乐趣情况,发现随着年级升高,学生的运动乐趣显著降低,女生的降低趋势尤为突出,但现有研究并未涉及其他年龄阶段青少年运动乐趣的整体情况,这种运动乐趣强度上的差异可能由不同年级青少年运动乐趣来源上的差异所引起。另外,体质好的学生可能享受到更强的运动乐趣,其体验到的运动乐趣来源也可能与体质差的学生存在差异。
基于此,本研究假设:1)青少年的运动乐趣强度和来源在年级变量上存在差异;2)青少年的运动乐趣强度和来源在性别变量上存在差异;3)青少年的运动乐趣强度和来源在体质变量上存在差异。
2 青少年运动乐趣的内涵、来源及价值
2.1 运动乐趣的定义
为了准确把握“运动乐趣”概念的本质属性和显著特征,本研究使用属加种差法分析“运动乐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该方法是概念界定的最常用方法。乐趣是运动乐趣的上位概念,运动乐趣是乐趣的种属性,“乐趣”的外延集合是“运动乐趣”概念外延集合的真子集,二者之间是种属关系,因此,应首先对上位概念“乐趣”进行分析。
根据麦克唐纳语源英语词典,乐趣(Fun)源自爱尔兰语“Fonn”,意指高兴。Slaughter(1983)从心理学领域尝试对乐趣进行定义,认为乐趣既表现为各种活动又是情感的体验,人们可以独自进行乐趣活动,也可以与他人合作开展,如多人间的竞争性活动。Podilchak(1991)提出乐趣的重点在于关系,而不是活动,乐趣的本质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首先取决于他人的存在,其次取决于所有相关方是否愿意抛开感知到的不平等,并形成平等的社会纽带,认为乐趣是一种典型的具有外在性的社会互动过程,个体不可能自己体验到乐趣。但也有研究者提出不同看法,Whitehead(1988)将乐趣描述为从自己的运动中获得的快乐,认为乐趣是一种从身体能力和成功体验中产生的内在快乐。Mandigo等(1996)根据流畅体验理论中乐趣是“技能和挑战之间的平衡”的观点,认为乐趣是内在的快感。许义雄(1992)将乐趣看作一种享受、快乐的情趣、欲望获得满足的愉快气氛,是能够增强个体实际行动的心理现象。倪春虎(2014)认为,传统意义上的乐趣是使人感到幸福或满意的“乐”,具有褒义色彩。
尽管对于“乐趣”概念的解释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但主要指向为个体从事某项活动时的积极情绪、情感体验,如高兴、愉悦、快乐等。“运动乐趣”作为“乐趣”的下位概念,“乐趣”是“运动乐趣”的种属性,即“运动乐趣”具有“乐趣”的所有属性,是在运动领域中体验到的“乐趣”。运动乐趣可能是导致心理效益的关键因素,Scanlan等(1986,1992)将运动乐趣看作是在运动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正面情绪反应,如愉快、有趣、好玩、喜欢等心理感受。Wankel(1993)认为,运动乐趣是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情感状态。徐林江等(2013)认为,运动乐趣是指参与者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由运动带来的身心快乐感,其强烈程度的大小应取决于参与者自身的心理需要满足程度,因此,认为运动乐趣的评价标准是个性化的。季浏(2006)将乐趣看作兴趣形成和发展的中间过程,认为兴趣的形成需要经历有趣-乐趣-志趣3个阶段,其中乐趣是继发状态的中层次兴趣,不断地发展积累,由量变引起质变,由被动的、观赏性的兴趣转化为主动参与的兴趣,由较不稳定的愉悦倾向(情绪性的)发展为较稳定的热爱倾向(感情性的),其动力效应大大增强,从而形成乐趣。在这一阶段,学生具备主动进行体育学习的积极动力。
因此,根据属加种差法分析“乐趣”与“运动乐趣”的概念后,本研究将“运动乐趣”理解为个体在参与体育运动中产生的高兴、愉悦、快乐等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2.2 运动乐趣的来源
运动乐趣是一种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它不仅是具有强度特征的可测量变量,同时也具有个性化特征。有研究表明,运动乐趣的来源呈现个体化差异(Berki et al.,2017)。明确运动乐趣的来源有助于更加深入剖析运动乐趣深层次问题,如不同性别、年龄、体质水平等青少年运动乐趣的来源差异及其变化规律,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青少年运动乐趣的策略。
Scanlan等(1986)提出运动乐趣来源的二维模型,按照内在/外在和成就/未成就将运动乐趣的来源分为4个象限。内在成就象限包括与个人对能力和控制的感知有关的来源,如掌握目标和感知能力的达成;外在成就象限反映了个人对能力和控制力的感知,这些感知源于他人,如积极的社会评价和对运动成就的社会认可;内在非成就象限反映了与身体活动和运动(如感觉、紧张释放、动作和兴奋)以及竞争(如兴奋)有关的来源;外在非成就象限是通过与同伴建立联系,并与成年人建立积极的社交互动,并围绕相互共享的运动经验进行交流。Wiersma(2001)基于运动乐趣来源的二维模型理论框架,探究了运动乐趣的来源,经过3个阶段的筛选,最终确定了运动乐趣来源的6因素模型,包括自我参照能力、其他参照能力和认可、努力付出、竞争性兴奋、同伴关系和父母的积极参与,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包括28个条目的运动乐趣来源调查问卷(图1)。
图1 运动乐趣来源6因素模型象限(Wiersma,2001)Figure 1.Six-factor Model Quadrant Chart of Sources of Sport Fun
运动乐趣来源的重要性是当前国际普遍关注的焦点。日本文部省(2019)公布的全国青少年体质、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调查报告中,除反映了青少年日常运动习惯、体质水平等基本情况外,专题讨论了运动乐趣与运动参与等相关变量的关系问题。通过13个运动乐趣来源条目调查,分析得出运动乐趣来源与年龄、性别、体质、教学等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不同年龄、课程内容提升青少年运动乐趣的教学案例。
国外研究者针对运动乐趣来源的关注较早,且初步形成了运动乐趣来源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测量工具,而我国鲜见涉及运动乐趣来源的理论研究,更未涉及运动乐趣来源的测量工具。
2.3 运动乐趣的价值
运动乐趣的价值现已获得学界共识。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外关于运动乐趣价值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运动参与、动机和兴趣的形成方面。
运动参与是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谢军等,2018),是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决定性因素,体育运动参与不足直接导致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严重下滑。运动乐趣与青少年体育运动参与密切相关,Jaakkola等(2017)连续3年追踪调查了中学生的运动乐趣与体育运动参与情况,研究表明,七年级学生的乐趣体验不仅与更高的体育运动参与有关,同时还能预测两年后更高的体育运动参与水平,说明运动乐趣是运动参与的重要心理社会变量。在Jaakkola等(2016)针对七年级学生连续6年的追踪调查研究中,发现七年级时的运动乐趣无法预测6年后学生的运动参与情况,说明尽管体育项目旨在通过激励和乐趣体验来促进体育锻炼的生活方式,但这些情况并不一定能有效促进成年后的运动参与。表明运动乐趣能够较好地预测运动参与,但受年限因素的影响。
运动乐趣与运动参与之间的关系可能还受其他变量的调节或中介。Remmers等(2014)在9岁儿童中调查了性别、身体质量指数以及冲动性变量在运动乐趣与运动行为之间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男孩中,冲动性加强了身体活动乐趣和身体活动行为之间的关系,而在女孩中,冲动性削弱了这种关系。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有助于持续参与行为的保持。提示,运动乐趣与运动行为之间可能并不是直线型的因果关系,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着诸多调节或中介变量,运动乐趣到运动参与行为的发生可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多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
运动动机和兴趣是青少年体育锻炼参与的关键影响因素(章建成等,2012)。运动乐趣在运动动机和兴趣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季浏(2006)将志趣看作是完成状态的高层次兴趣,认为兴趣的形成需要经历有趣-乐趣-志趣3个阶段,志趣是乐趣与志向的结合,充分说明了运动乐趣在兴趣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还有研究者调查了运动乐趣与运动动机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以享受乐趣为目的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比以健康目的而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的运动动机更强(Hemming,2007)。青少年体育运动参与者倾向于将乐趣描述为活动体验的核心(Dyson,1995;Jakobsson et al.,2014;Smith et al.,2007;Solmon et al.,1995)。Rikard 等(2006)调查了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发现19%的学生喜欢体育运动是因为在体育参与过程中获得了乐趣,乐趣是喜欢健身活动的最重要原因,同时,无乐趣也是学生退出健身活动的第二重要原因。Seippel(2006)基于哲学、历史和社会学论据,概述了运动参与原因的7种方式,分别为表现力、保持健康、精神娱乐、身体和外表、竞争与成就、乐趣/欢乐以及社会因素。Skille等(2011)在此基础上对16~19岁挪威青少年的运动参与原因进行研究,发现乐趣是青少年和成年人参与体育运动时最重要的偏好,是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动机的首要选项,这一观点在健康促进领域引起了共鸣,产生乐趣的体育运动和活动增加了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运动动机和运动兴趣,从而提升了参与体育运动的可能性。
3 青少年运动乐趣的调查分析
3.1 调查对象
本研究共进行了3次调查,均以吉林省长春市8~18岁青少年为调查对象,抽取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两所学校,开放性调查中每个学校每个年级分别抽取两个班级(每个班级50人左右),正式调查中每个学校每个年级抽取4个班级。
3.2 测量工具
3.2.1 运动乐趣量表
采用叶丽琴等(2010)修订的《运动乐趣量表》调查青少年运动乐趣的强度,量表共包含5个题项,本研究采用Likert 5级量表评分,1为对题目的陈述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6,表明信度较好,效度指标 GFI值为 0.99,AGFI值为 0.94,NNFI值为0.99,CFI值为 1,均大于0.90,SRMR 值为 0.01,小于0.05,RMSEA值为0.08,量表的各项效度均符合要求,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为后续研究使用。
3.2.2 运动乐趣来源调查问卷
国外研究多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获得运动乐趣来源的条目,因目前我国缺乏成熟的运动乐趣模型理论,考虑到国外与本土青少年运动乐趣的特征差异,本研究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搜集青少年的运动乐趣来源,对长春市1 263名青少年进行了开放性调查,共包括两个问题:“你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是否体验到乐趣?”学生回答“是”或“否”,以及“你在参与运动的什么时刻体验到了乐趣?”,学生填写体验运动乐趣的时刻。
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本研究整理了符合我国青少年的运动乐趣来源问卷,步骤如下:首先,整合现有青少年运动乐趣调查问卷,分析了Wiersma(2001)等编制的28条目乐趣来源问卷和日本文部省13条目的运动乐趣来源问卷,剔除两个问卷中的重复条目,得到28个条目。其次,整理我国青少年运动乐趣来源的开放性调查问卷,对填写的“体验到运动乐趣的时刻”进行整理、归纳。再次,开放性调查中发现了4个未出现的条目,形成了32条目的《青少年运动乐趣来源调查问卷》。采用德尔菲法确定问卷的效度,以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方向选取8名具有高级职称的高校专家,5名具有工作10年以上基础的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组成专家组,并对问卷进行了3轮修订,第1轮的专家调查回收率为100%,第2轮的回收率为92.3%,第3轮的回收率为92.3%。对前两轮专家调查进行了专家权威性检验,根据专家的判断系数和对咨询内容的熟悉程度计算专家权威性,计算公式为:专家权威性=(专家判断系数+内容熟悉程度)/2(王新雷等,2016),两轮修订的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31和0.815。由专家对32条目分别进行“非常符合-非常不符合”的Likert 5级量表评分,删除总均分低于3分的条目,并增加专家建议条目,最终确定运动乐趣来源的19项条目调查问卷(表2)。
表2 青少年运动乐趣来源调查问卷Table 2 Questionnaire on Sources of Sport Fun
由于问卷内容是参考以往研究者类似研究的内容加以修订而来,并经过3轮专家修订,认为该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正式问卷发放两周后进行再次发放,随机选取各年龄阶段学生共200人,回收182人,回收率为91%,有效问卷167份,回收有效率为91.8%。采用克伦巴赫α系数检验《青少年运动乐趣来源调查问卷》两次发放回收的一致性,经检验α系数为0.836,大于0.60,因此,本研究问卷的信度较好。
根据总结归纳的运动乐趣来源条目,编制青少年运动乐趣来源的调查问卷,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你在体育运动中是否体验到了运动乐趣?”,学生进行“是”或“否”回答(如回答“是”,则继续进行第2部分,如回答“否”,则停止作答);第2部分为运动乐趣来源的选择,要求学生在所列19项条目中最多选择3项体验到运动乐趣的时刻。
3.2.3 体质测试成绩
本研究调查期间各学校正在进行年度体质测试,经同意后获得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原始成绩,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学生的成绩换算成相应体质分数。
3.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研究共进行3次问卷发放,第1次为开放式调查,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1 263份,主要目的为搜集青少年“体验到运动乐趣的时刻”,为运动乐趣的来源搜集条目。第2次发放为正式测试,主要目的为调查青少年的运动乐趣情况,包括运动乐趣强度、运动乐趣的来源。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够完全理解问卷的题项,由专门人员阅读问卷题项,并进行口语化解释。第3次发放为信度检验。正式测试共发放问卷2 000份,回收问卷1 834份,回收率为91.7%,剔除无效问卷122份,剩余有效问卷1 712份,有效率为93.3%。其中,男生797人,女生915人,男、女生人数比例小于1.2:1.0。
剔除问卷标准为:1)缺少性别、年级、体质关键数据的,且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的被试;2)在体验到乐趣的时刻选项中选择超过3项或1项都未选的被试。
3.4 结果与分析
3.4.1 青少年运动乐趣强度的现状
男生的运动乐趣强度情况为:小学阶段高于初中阶段,初中阶段高于高中阶段,除五年级有所升高外,整体走向基本呈缓慢下降趋势;女生的运动乐趣强度情况波动较大,小学一至四年级平稳发展,五、六年级下降趋势较大,初一和高一年级女生的运动乐趣强度有所反弹,初中阶段呈下降趋势发展,高中阶段先下降再上升。小学一至四年级男、女学生的运动乐趣强度差异不大,小学五年级至高中结束,女生的整体运动乐趣强度低于男生(图2)。
图2 长春市青少年运动乐趣强度基本情况(n=1 712)Figure 2.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Intensity of Sport Fun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Changchun
3.4.2 运动乐趣来源的年级差异分析
分别统计运动乐趣来源各条目中小学、初中及高中阶段学生选择的人数比例,结果表明,不同学习阶段,学生运动乐趣的主要来源存在差异。小学阶段运动乐趣的来源依次为:乐趣1(获得胜利的时刻)、乐趣2(突破自身纪录的时刻)、乐趣4(突然掌握运动技能的时刻)、乐趣7(得到老师或教练等夸奖的时刻)、乐趣12(与伙伴一起运动的时刻)等。初中阶段运动乐趣的来源依次为:乐趣1(获得胜利的时刻)、乐趣2(突破自身纪录的时刻)、乐趣14(塑身成功的时刻)、乐趣12(与伙伴一起运动的时刻)、乐趣4(突然掌握运动技能的时刻)等。高中阶段运动乐趣的来源依次为:乐趣1(获得胜利的时刻)、乐趣14(塑身成功的时刻)、乐趣12(与伙伴一起运动的时刻)、乐趣2(突破自身纪录的时刻)、乐趣4(突然掌握运动技能的时刻)等。
采用多个独立样本的卡方检验分析小学、初中和高中3个阶段的学生在运动乐趣来源上的差异(表3),3个阶段学生在乐趣1、2、7、9、10、13、14、16、17、18以及无乐趣上存在差异,且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在其他乐趣上3个阶段学生的运动乐趣来源无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1)小学生在乐趣1(获得胜利的时刻)和乐趣9(运动时得到朋友帮助的时刻)上比初中、高中学生获得更多乐趣,初中和高中学生无差异;2)在乐趣2(突破自身纪录的时刻)上,初中学生获得的乐趣最高,其次是小学生,高中生获得的乐趣最低;3)在乐趣7(得到老师、教练等大人夸奖的时刻),小学生获得的乐趣最高,其次是高中学生,初中学生获得的乐趣最低;4)在乐趣10(与高手一起运动的时刻)和17(在运动中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时刻)上,小学生获得的乐趣最高,其次是初中学生,高中学生获得的乐趣最低;5)在乐趣13(运动后身心愉悦的时刻)、14(塑身成功时刻)和无乐趣选项上,高中学生所选比例最高,其次是初中学生,小学生所选比例最低;6)在乐趣16(在喜欢的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时刻)上,小学生和高中学生获得的乐趣高于初中学生,但二者之间无差异;7)在乐趣18(做出自己喜欢的技术动作的时刻)上,初中和高中学生获得的乐趣高于小学生,但二者之间无差异。
表3 不同阶段学生的运动乐趣来源差异分析Table 3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the Sources of Sport Fun for Students in Different Stage
3.4.3 运动乐趣来源的性别差异分析
不同性别学生的运动乐趣来源存在差异(图3)。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在乐趣1(获得胜利的时刻)、乐趣2(突破自身纪录的时刻)、乐趣8(获得朋友夸奖的时刻)、乐趣10(与高手一起运动的时刻)、乐趣15(技术动作与心中目标一致的时刻)上,有更多比例的男生获得乐趣,且对运动无乐趣的学生比例也高于女生,其他乐趣来源的学生比例低于女生,此外,初中男生在乐趣18(做出自己喜欢动作的时刻)和乐趣19(自身能力与老师布置任务一致时刻)上也比女生获得更多乐趣。在高中阶段,男生在乐趣1(获得胜利的时刻)、乐趣2(突破自身纪录的时刻)、乐趣3(运动技能提高的时刻)、乐趣10(与高手一起运动时刻)、乐趣11(与伙伴一起运动时刻)等来源上获得更多的乐趣。
图3 不同性别青少年运动乐趣来源情况Figure 3.The Situation of Sources of Sport Fun for Pupils of Different Genders and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采用独立样本的卡方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学生在运动乐趣来源上的差异(表4),在乐趣1(获得胜利时刻)、乐趣2(突破自身纪录时刻)和乐趣10(与高手一起运动的时刻)男生比女生获得更多的乐趣;在乐趣5(经他人指导后学会运动技能的时刻)、乐趣9(运动时得到朋友帮助的时刻)、乐趣13(运动后身心愉悦的时刻)、乐趣14(塑身成功的时刻)女生比男生获得更多的乐趣;此外,更多比例的女生报告无运动乐趣,经进一步分析发现,小学阶段,男生无运动乐趣的比例高于女生,初中和高中阶段,女生无运动乐趣的比例高于男生。
表4 不同性别学生的运动乐趣来源差异分析Table 4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the Sources of Sport Fun for Students in Different Genders
3.4.4 运动乐趣强度及来源的体质差异分析
根据学生的体质测试情况,将学生分为体质高分组和体质低分组,取体质分数前27%学生作为高分组,取体质分数后27%作为低分组,比较两组学生的乐趣情况(表5),体质高分组学生的乐趣强度得分更高,且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01),说明体质好的学生运动乐趣强度更高。
表5 体质测试高、低分组学生运动乐趣强度差异分析Table 5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Sport Fun Intensity between High and Low Students in Physical Fitness Test
在整体趋势上,除十、十一年级外,其他所有年级中高体质组男生的运动乐趣强度均高于低体质组男生,除二年级外,其他所有年级中高体质组女生的运动乐趣强度均高于低体质组男生;在一年级阶段,高体质组女生的运动乐趣强度最高,其次是高体质男生、低体质男生和低体质女生;二、三年级中,各体质组学生的运动乐趣强度相近;四年级至九年级,学生的运动乐趣强度差异逐渐变大,高体质男生的运动乐趣强度最高,其次是低体质男生和高体质女生,低体质女生的运动乐趣强度最低,尤其是六、八年级;在高中阶段,男生的运动乐趣强度高于高体质女生,且均高于低体质女生,在十、十一年级,低体质男生的运动乐趣强度高于高体质男生,但在十二年级高体质男生的运动乐趣强度更高(图4)。从整体情况看,低体质女生在五年级开始,运动乐趣体验波动较大,水平较低,需要获得更多关注。
图4 不同性别高、低体质组学生的运动乐趣强度变化趋势Figure 4.The Trend of Sport Fun Intensity Among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of High and Low Physique Groups
采用独立样本的卡方检验分析高、低体质组学生在运动乐趣来源上的差异(表6),两组学生在运动乐趣3(某项运动技能提高的时刻)和乐趣9(运动时得到朋友帮助的时刻)上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高体质组学生在乐趣3(运动技能提高的时刻)获得更多乐趣,而低体质组学生在乐趣9(获得朋友帮助的时刻)获得更多乐趣;此外,两组学生在乐趣2(运动中突破自身纪录的时刻)和乐趣10(与高手一起运动的时刻)上的差异达到边缘显著性水平(P<0.1),高体质组学生在乐趣2(突破自身纪录)和乐趣10(与高手一起运动的时刻)获得更多的乐趣。
表6 高、低体质组学生运动乐趣来源的卡方检验Table 6 Chi-Square Test of the Sources of Sport Fun for Students in High and Low Physique Groups
进一步分析不同性别、体质情况学生的乐趣来源情况(图5),在乐趣2(在某项运动中突破自身纪录的时刻)、乐趣3(某项运动技能提高的时刻)、乐趣10(与高手一起运动的时刻)上,男生的乐趣更多,且高体质学生的乐趣高于低体质学生,在乐趣9(运动时得到朋友帮助的时刻)上,低体质的学生获得更多乐趣,且女生获得的乐趣高于男生。
图5 不同性别、高低体质组学生的运动乐趣来源分析Figure 5.An Analysis of the Sources of Sport Fun for Students of Different Sex,High and Low Physique Groups
3.4.5 不同乐趣强度学生的运动乐趣来源差异分析
根据学生的乐趣强度,将学生分为高乐趣组和低乐趣组,取乐趣强度分数前27%学生作为高乐趣组,取乐趣分数后27%作为低乐趣组。在乐趣1(获得胜利的时刻)、乐趣2(突破自身纪录的时刻)、乐趣10(与高手一起运动的时刻)、乐趣11(与伙伴一起提高运动技能的时刻)、乐趣15(技术动作与心中目标一致的时刻)上,高乐趣强度组更容易获得乐趣,而低乐趣强度组学生在乐趣14(塑身成功时刻)更容易获得乐趣;此外,低乐趣组学生没有运动乐趣体验的学生比例高于高乐趣强度组(表7)。
表7 高、低乐趣强度学生运动乐趣来源差异分析Table 7 An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Sources of Sport Fun for High and Low Fun Intensity Students
3.5 讨论
3.5.1 青少年运动乐趣强度的变化特征
本研究揭示了青少年运动乐趣强度及运动乐趣来源的整体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龄和性别是影响运动乐趣的变量之一(Berki et al.,2017;Remmers et al.,2014)。在运动乐趣强度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整体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其可能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1)运动乐趣作为心理体验的自然发展规律,如同成年人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生理机能指标逐步下降,是一种自然发展规律。2)内部原因,有研究表明,内部因素与运动乐趣密切相关,这些内部因素主要包括:运动能力知觉(Cairney et al.,2012)、身体自我概念(Lohbeck et al.,2016;Scarp et al.,2012)、运动适应性(Kalyvas et al.,2003)、自主性动机(Huhtiniemi et al.,2019;Johnson et al.,2017)和自我效能感(Garn et al.,2016)等,上述研究结论从不同方面验证了内部因素对运动乐趣的影响。3)外部原因,基于前人的相关研究,运动乐趣受到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如他人的激励(Arnold et al.,1996)、社会动机氛围(Gardner et al.,2016)、体育课堂因素(Cai,1996;Hashim et al.,2008)。4)运动乐趣可能受上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一种可能是运动乐趣的自然发展规律随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强或强度保持不变,由于个体内部和外界因素的负面影响,使青少年的运动乐趣强度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另一种可能是运动乐趣的自然发展规律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降低或加快了青少年运动乐趣的降低速度。研究者分别从各自角度阐述并分析了各变量与运动乐趣之间的关系,虽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但运动乐趣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现已成为学界共识。此外,虽然男、女学生的运动乐趣强度在整体上呈下降趋势,男生的运动乐趣呈平稳下降趋势,女生的运动乐趣呈波动式下降,但男、女学生在相应的年级均出现明显的上升或下降拐点:1)男生在五年级出现上升拐点,女生在六年级出现下降拐点,可能原因是该阶段学生刚步入青春期,性别特征开始显现,男生雄性激素分泌增加,竞争性兴奋乐趣增强,而女生的雌性激素分泌增加,降低了竞争性兴奋的需求;2)男生在十一年级出现下降拐点,该阶段学生的升学压力较大,可自由支配时间减少,参与运动的机会相对较少,可能是造成运动乐趣突降的原因;3)女生在七年级和十年级出现上升拐点,这两个年级分别是初中和高中的第一学年,大部分学生步入新的学习环境,新的体育教师、课程与教学方法等因素可能激发学生的运动乐趣。
3.5.2 不同年级青少年的运动乐趣来源
在运动乐趣来源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性别学生的运动乐趣来源存在较大变化。在无运动乐趣条目上,随着年级的提升,男、女学生所占比例逐渐上升,且女生的所占比例更高,说明有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入学阶段具有运动乐趣,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从有乐趣转变为无乐趣,提示,乐趣可以发生“从有到无”的转变,同样也能发生“从无到有”的转变,可以采取有效的教学等手段干预运动乐趣转变的方向。通过调查发现,在小学、初中和高中3个学习阶段,“获得胜利的时刻”“突破自身纪录的时刻”和“与伙伴一起活动的时刻”都是学生主要的运动乐趣来源。在其他运动乐趣来源条目上,呈现出阶段变化,在小学阶段,学生在“获得胜利的时刻”“得到老师、教练等大人夸奖的时刻”和“运动时得到朋友帮助的时刻”,学生获得的乐趣最高;在“做出自己喜欢的技术动作的时刻”上,初中和高中学生获得的乐趣高于小学生;“运动后身心愉悦的时刻”和“塑身成功时刻”上,高中学生获得的乐趣最高。
3.5.3 不同体质情况青少年的运动乐趣来源
以往经验判断,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会更喜欢运动,但本研究结果提示了另外一种可能,体质差的学生并不一定不喜欢体育运动,只是他们体验到的运动乐趣种类与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有着明显区别,本研究结果表明,高体质组学生在运动技能提高的时刻获得更多乐趣,低体质组学生在获得朋友帮助的时刻获得更多乐趣,说明不同体质水平的学生在体育运动参与过程中乐趣的来源存在差异,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往往使所有学生体验到同一种运动乐趣,这些运动乐趣多数指向体质水平较好的学生,忽视了不同体质学生运动乐趣来源的区别。虽然部分教师已经开始关注学生的体质差异,降低体质较差学生运动参与任务的难度,但处于同一班级,即使体质较差的学生完成了难度较低任务(对比其他同学完成难度更大的任务),所体验到的运动乐趣强度也大打折扣,提示,不仅要关注体质较差学生运动乐趣体验的强度,更要重视不同体质水平学生运动乐趣来源的差异。
3.5.4 不同运动乐趣强度青少年的运动乐趣来源
不同运动乐趣强度学生的乐趣来源也存在差异,具有更强运动乐趣体验的学生在获得胜利的时刻、突破自身纪录的时刻、与高手一起运动的时刻上更容易获得乐趣,而低乐趣强度组学生在塑身成功的时刻更容易获得乐趣,且高中女生在塑身成功的时刻更容易获得乐趣,提示,运动乐趣强度低的学生乐趣来源更多指向通过运动改变自身获得的乐趣,但是运动乐趣强度与来源的相互影响关系仍不明确,究竟是由于学生的运动乐趣来源导致了运动乐趣强度的高低,还是由于运动强度的高低导致了运动乐趣来源的不同,或者是其他因素在其中发挥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4 青少年运动乐趣的提升策略
甄别不同性别、年级、体质情况学生运动乐趣的强度及来源的差异是本研究的核心问题,尤其是要摸清低体质与低运动乐趣强度学生的运动乐趣来源特征,才能提出针对性的提升策略。根据调研结果,发现当前青少年的运动乐趣强度和来源上存在一定问题,主要包括:1)五年级开始,学生的运动乐趣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女生的乐趣强度更低;2)不同性别、年级、体质及乐趣强度情况学生的运动乐趣来源上存在差异,可能导致了学生运动乐趣强度的下降。针对我国青少年运动乐趣强度及来源上的特征,提出以下提升运动乐趣的策略。
4.1 体育竞赛常态化,使全体学生均能获得成功体验
研究表明,在所有运动乐趣来源中,选择“获得胜利的时刻”的学生最多,说明“获得胜利的时刻”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都是获得运动乐趣的最主要来源。McCarthy等(2008)的研究也验证了这一观点,将这种“获得胜利的时刻”称为竞争性兴奋,其调查了8~15岁青少年的乐趣来源和乐趣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竞争性兴奋显著预测了11岁以上青少年的乐趣强度。因此,确保每个学生能够拥有更多机会获得成功的感受对于维持与提升运动乐趣强度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更多地设置竞赛的环节,使成功、获胜体验贯穿整个学生生涯。同时,应该注意到,体育教学比赛的本质可能与真正意义上的课余运动竞赛存在区别,提示,完善青少年课余体育竞赛体系,将是未来确保青少年长期保持高强度运动乐趣并持续参与运动的重要保障。
4.2 运动技能核心化,使每位学生均能获得自我提高的乐趣
运动技能学习在乐趣的获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表明,运动技能提高的时刻和突然掌握不会的运动技能的时刻是所有年级学生运动乐趣的重要来源,尤其是初中和高中学生在做出自己喜欢的技术动作的时刻会获得更多乐趣,说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运动技能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大的乐趣。Huhtiniemi等(2019)的研究也表明,五年级学生的自主性与乐趣有直接关系,八年级学生中能力的需要与男生的乐趣直接相关。由于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庞杂,不同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相对较弱,导致体育教学内容的排列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撑。运动乐趣理论为一体化体育课程内容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依据,运动技能学习内容设计在原有主要以学生身体发育水平为主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运动乐趣理论相关研究成果的支撑,确保运动技能水平提高的同时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运动乐趣。
4.3 教学方法灵活化,使每位学生享受到相应种类的运动乐趣
研究表明,在不同变量特征上,学生的运动乐趣来源存在差异,为了使每位学生体验到相适应的运动乐趣种类,应灵活地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年龄在青少年运动乐趣强度与来源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五年级开始,学生的运动乐趣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女生的运动乐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乐趣来源发生变化,但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及时调整,如在“得到老师、教练等大人夸奖的时刻”和“运动时得到朋友帮助的时刻”,小学生获得的乐趣最高,说明在小学阶段,教师或家长需要更多地采用鼓励和夸奖等激励教学的方式;在“运动后身心愉悦的时刻”和“塑身成功时刻”上,高中学生获得乐趣最高,学生对于运动本身获得的乐趣逐渐转变为由运动结果带来的乐趣,或学生自我目标实现的乐趣,提示,在教学中应更加强调运动价值的教育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性别是影响青少年运动乐趣强度与来源的重要变量,女生体育运动的乐趣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女生的运动乐趣来源与男生存在较大差异,如男生在“获得胜利时刻”“突破自身纪录时刻”和“与高手一起运动的时刻”获得更多的乐趣,女生在“经他人指导后学会运动技能的时刻”“运动时得到朋友帮助的时刻”“运动后身心愉悦的时刻”“塑身成功的时刻”获得更多的乐趣。由此表明,男、女生的运动乐趣来源存在差异,男生更多的乐趣来源于竞争性兴奋乐趣,女生的乐趣更多指向自我以及伙伴关系。Berki等(2017)证实了这一观点,对女孩来说,竞争似乎不那么重要,而父母的支持则是一种资源。提示,对于女生的教学方法更多地采用互助、合作式的教学方法。体质水平是影响青少年运动乐趣强度与来源的重要变量,高体质组的学生获得乐趣主要源于自我目标的实现,普遍的观点认为,低体质学生对运动是没有乐趣的,但研究表明,低体质学生在运动中同样获得了乐趣,这种乐趣主要源于朋友的帮助,提示,针对低体质学生更多地采用小组合作互助式教学,同时,教师应给予这部分学生更多的帮助。
5 结论与建议
通过梳理国内外运动乐趣概念、价值、来源的相关文献,结合调查研究表明:1)运动乐趣是指个体在参与体育运动中产生的高兴、愉悦、快乐等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运动乐趣对于个体运动参与行为、动机及兴趣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运动乐趣的来源包含19个条目。2)我国青少年运动乐趣强度存在年级、性别、体质水平差异。3)我国青少年运动乐趣的来源在年级、性别、体质水平、乐趣强度上存在差异。4)“获得胜利的时刻”是全体学生最大的运动乐趣来源。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青少年运动乐趣提升策略包括:1)体育竞赛常态化,使全体学生均能获得成功体验;2)运动技能核心化,使每位学生均能获得自我提高的乐趣;3)教学方法灵活化,使每位学生享受到相应种类的运动乐趣。未来研究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1)运动乐趣的追踪研究,进一步探明运动乐趣的发展规律;2)运动乐趣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如运动能力感知、父母态度、锻炼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