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斯马尼亚恶魔:袋獾
2021-04-23李斯凯
李斯凯
如果你是美国DC漫画公司的忠实粉丝,那么一定不会对“塔斯马尼亚恶魔”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塔斯马尼亚恶魔(Tasmanian Devil)是美国DC漫画旗下的超级英雄——休·道金斯(Hugh Dawkins),拥有能转换成半人半兽的超能力,而这里的“半兽”,就是袋獾。
在漫画中,主角以能轻松撕裂一切的强力钢牙为标志性力量,这是根据袋獾特征进行的改编,而“塔斯马尼亚恶魔”这个名字,则是源自袋獾生活的地方——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以南240公里处,坐落着一个名为“塔斯马尼亚”的岛屿,占地面积超过6.4万平方公里,是澳大利亚唯一的岛州,同时也是袋獾目前唯一的栖息地,因此岛名就成了袋獾的代名词,而后缀“恶魔”,则要从它们那令人惊悚的叫声说起……
生活在动物天堂恶魔之名从何而来?
大约在一万年前的冰河时期,塔斯马尼亚岛与澳大利亚大陆相连,同为一块陆地;但冰河时期结束后,融雪化成的水淹没了二者间的交界处,渐渐形成了现在的巴斯海峡。自此,塔斯马尼亚跟澳大利亚分隔开来,成为该国6个州中最小的一个岛州。
与其他5个州相比,塔斯马尼亚由于位置偏远等原因,发展较为缓慢,不过也因此保留了很多原始风貌——大自然主宰着这里的一切,全岛将近一半的面积都被列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受西风带的影响,这里终年湿润,大部分山区都覆盖着云雾,到处都是未开发过的河流和峡谷,加上人烟稀少,岛上的生物资源非常丰富,堪称动物的天堂。在岛上,你若是碰见一只个头和小田园犬差不多大、浑身黑不溜秋、胸部带有条状白毛的小家伙,可千万别小瞧它,这便是澳大利亚国宝级濒危野生动物,有着“塔斯马尼亚恶魔”之称的袋獾。
由于袋獾有昼伏夜出的行为特点,而且在深夜捕食时,常常为了保护或争夺食物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咆哮——这种声音在夜深人静时能传得很远,听上去如同恶魔的哀嚎,让当地人惊恐不已;另外,加上其超强的咬合力,在人们的传言中,它们就像恶魔的化身,能咬断手指粗的铁棍、被捕猎器夹住的爪子,还常吃腐肉,能在一小时内吃光一只丛林袋鼠残骸……如此一来,人们便用“塔斯马尼亚恶魔”称呼袋獾,并渐渐传开。
另外,袋獾还是有名的“大肚汉”,一天可以吃掉相当于它们体重10%的食物,而且也不挑剔,无论是老鼠、蜥蜴、兔子之类的小动物,还是别的动物吃剩的残骸,它们都不挑不拣,照单全收。有纪录片团队曾拍摄到一只刚成年的雄性袋獾吞食一具袋鼠尸体的影像:袋獾整个背部弓起,强大的颌骨像推土机一样向前推进,就连袋鼠坚硬的腿骨也不肯放过,宛如嚼甘蔗那样咬成碎屑,吞咽下去……十几分钟,袋鼠的尸骸就荡然无存,连骨头都没剩下。
袋獾进食时极为投入,如果看到前来抢食的同类,它们会一边继续咀嚼,一边从嘴里挤出阵阵嚎叫。伴随咬碎骨头的咔嚓声,凄厉的嘶鸣和愤怒的哀嚎时而回荡在寂静的夜晚,给早期居住在塔斯马尼亚的居民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从而引起了很多人对袋獾的敌意。但是,随着动物学家们的不断研究,揭开了关于它们的更多细节,人们才开始真正了解到这群“恶魔”的本来面目……
凶猛却又胆小常吃动物尸体的“清道夫”
相对于其他哺乳类动物的体积而言,袋獾是现存噬力最强的哺乳类动物,撕咬力甚至可以超过凶猛的狮子;但同时,它们又胆小羞涩,若非食物或生命受到威胁,绝不“动口伤人”。
据澳大利亚动物学家调查显示,袋獾在发情期或被激怒后,隐藏的野性会充分暴露出来,转瞬之间,它们就会变得暴躁、凶猛。但在此之前,袋獾是非常容易受到惊吓的,例如在清洁身体时,如果碰巧有一只小鸟突然掠过,就可能把它们吓得不轻。除此之外,袋獾体型矮胖粗壮,头大尾短,胸部和尾部往往有一小片白色的斑纹,这是它们独有的外貌特征,也是迷惑敌人的手段——显眼的白色,加上突出的位置,会吸引劲敌攻击和撕咬这里,从而保护它們容易受伤的头部。
因为常吃动物尸体,袋獾也被人称为“清道夫”。它们的效率极高,脑袋上长着巨大的咀嚼肌,下颌结构奇特,嘴巴最大可张开到180度,并且不会影响到咀嚼功能,连骨带皮带肉都会吃得一干二净;有时,它们也会化身为勇猛的杀手,袭击有毒的蛇类。据实验室调查显示,袋獾可以轻松咬死体重超过自己5倍的动物——一只体重约6公斤的袋獾曾成功袭击并杀死了一头30多公斤重的袋熊。多数袋獾只有在受到威胁或与同伴争夺食物时,才变得攻击性极强。当一具动物的尸骸吸引了两只以上的袋獾的注意,免不了一场聒噪的口角,甚至可能还会发展到火拼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