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围山下书香村
2021-04-23新文
新文
湖南浏阳河畔的大围山脚下,有一个被千年香樟环绕的书香村。村里已经94岁高龄的李学树家五世同堂,在李家的60多口人中,一共有5个博士、14个硕士和24个大学本科生。
李尤专是李学树和周康湍两位老人的长子,已经71岁了。他介绍说:“‘书香村这个村名是我父亲起的。十几年前当地三个村庄合并,要起个名字,父亲说‘我们村里读书人多,有书香气,就叫书香村吧,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李家是诗书传家。李尤专的爷爷曾当过多年的私塾先生,后来在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中受伤。临终前,他拉着李学树的手说:“日本人之所以敢欺负我们,就是因为我们太落后。中国人要想不被人欺负,唯一的办法是多读书,用知识武装头脑和双手。”
李学树记住了父亲的话,刻苦读书。“战时吃糠咽菜,居无定所,有时候甚至不得不躲到树林里上课,但父亲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李尤专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学树跟周康湍成了家,两人一直在村小学任教。“我们家有7个儿女,父母微薄的收入养活不了那么多孩子,只好每天工余到山上砍竹子,用竹子换来红薯,作为一家人的午餐。”
李学树经常对儿女说:“我会尽最大的努力供你们读书,你们也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学习。其他方面犯点小错误我都能原谅,但如果你们在学习上不上进,可别怪我不客气!”
1977年恢复高考,这一年,李家从老大到老五共有5个孩子参加了高考,其中4个考取了本科,一个考取了中专。要知道,这一年全国有570万名考生拥进了考场,而包括中专在内只录取了27.3万人,录取率为21∶1,是历届高考中竞争最激烈的一次。李家的成绩轰动了整个浏阳城。
当时,高中肄业近10年的李尤专以浏阳县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南工大(现中南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省水利厅工作。“说实话,我当时去不去参加高考挺犹豫的:去吧,已经成家的我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去上学,不仅不能为这个家做贡献,还得靠他们供养;不去吧,10年来我从未放弃过自学,已经等了太久,机会难得。”
李学树的态度十分坚决:“上了大学,你对社会的贡献会大得多,我们再辛苦几年值得!”
考取中专的三女儿李尤芳也不甘落后,通过不懈努力,中专毕业后被保送到湖南师范大学。哥哥姐姐给弟弟妹妹起到了榜样的作用,最小的两个弟妹后来也都考取了大学本科。
几年前,李尤专为这个60多口人的大家庭建了个微信群。他问父亲有什么要在群里对儿孙们交代的,李学树说:“就两个字:读书。读书,还是读书!我希望把‘一定要读书作为我们家的家规传下去!”
对孙子这一辈,李学树和老伴仍然不放松对他们学习上的要求。他对孙辈们说:“对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来说,学习不仅是为了报国,也不仅是为了改变命运,还是一种生活方式。读书能使人幸福,能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所以它是一种应该坚持到老的生活习惯。”
李家的一个小外孙从小娇生惯养,调皮捣蛋,不愿意读书,成绩在班里一直是倒数几名。李学树对孩子的妈妈说:“你把他交给我,不过你们最多半个月左右要来看一下孩子。”
李学树和老伴80多岁时还经常上山采蘑菇、挖地种菜,小外孙不愿意学习,他们也不逼他,就带着他去劳动。回到家,老两口喜欢读书看报,其他几个孙辈也都在学习,那个小外孙缺少玩伴,成了“孤家寡人”。慢慢地,他的注意力也转移到了读书上。后来他考入医学院,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目前已经是长沙一家著名医院的副主任医师。
李学树不仅重视自己儿孙的学习,作为教师,他还一直把所有学生的读书问题视为己任。曾经有一段时间“读书无用论”盛行,学校不上课,李学树就每天把村里的孩子召集起来带回家,给他们补课。
除了劝学,李学树夫妻还尽自己所能资助村里的贫困孩子上学。至今,两人已资助100多名贫困孩子走上了求学路。
如今的書香村,学习氛围浓厚,人人尊师重教、爱书尚学,除了李学树一家,近些年村里又出了400多名大学生,在方圆百里传为佳话。
(摘自《家庭》2021年第3期,水云间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