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
2021-04-23苏州林易思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戚志强
苏州林易思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戚志强|文
随着生产力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生产安全”,越来越受政府、企业和广大员工的关注。如何防范于未然,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
案例分析
2019 年9 月29 日,宁波锐奇日用品有限公司发生重大火灾事故,事故造成19 人死亡,3 人受伤,过火总面积约1 100 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约2 380.4 万元。该事故调查报告中提及,员工孙某将加热后的异构烷烃混合物倒入塑料桶时,因静电放电引起可燃蒸气起火,孙某未能就近取用灭火器灭火,而是采用用嘴吹,纸板扑打,覆盖塑料桶等方式灭火未果,最终火势蔓延,导致了重大伤亡。根据事故调查报告,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未落实,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未组织开展消防安全疏散逃生演练,未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管理混乱,事故发生后,未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紧急疏散逃生,最终酿成了悲剧。
事故现场监控画面 图片源自百度
笔者认为在这起事故中,如果锐奇公司对员工进行过相关安全教育培训,有自己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并按照预案要求,每年进行演练,孙某在第一时间就会想到用就近的灭火器进行灭火,控制住初起的火情;如果火势依然不受控,可以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立即进行应急响应,在应急指挥机构的指挥下,组织疏散逃生,从而避免或者减少人员的伤亡。
法律法规要求
一次次血淋淋的教训,警示着人们必须防患于未然。对此,我国的法律法规也对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做出了明确要求。笔者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梳理,我国《安全生产法》《消防法》《职业病防治法》《特种设备安全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 第591 号)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令 第708 号)中都有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该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演练。关于这一点,笔者的理解是: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活动需要应急救援预案作为救援保障,如同一种保险机制,遇到风险时可以起到减轻甚至彻底规避该风险带来的影响。同时,《安全生产法》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对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提出了要求,受过安全教育培训,懂得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进行应急处理的专业人员是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正所谓以人为本。另外在制度和人员建设的基础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令 第708号)还特别提到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以及宾馆、商场、娱乐场所、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要根据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危害,配备必要的灭火、排水、通风以及危险物品稀释、掩埋、收集等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笔者认为,在资金投入充足,制度完备、人员培训到位的同时,还需要准备好应急所需的各种物资。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消防器材、急救器材、急救药品、个人防护用品、化学品专用的防泄漏物资以及交通物资等应急物资是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无论是血淋淋的事故教训还是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的组成
那么,应该如何构建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呢?如何让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起到作用?笔者从自身的经验来谈一谈。
开展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
构建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必须对症下药,基于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排查企业的危险源有哪些,例如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电气设备、车辆、自然灾害,另外还要排查高风险作业,主要包括高空作业、动火作业以及有限空间作业等,同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现场危险源的管控情况,如安全防护措施、员工作业、员工防护、危害告知和目视化管理等等,然后进行风险评估,一般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D=LEC 或风险矩阵RS 法来确定风险等级,以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为例,通过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和C(一旦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得出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根据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确定企业可能的事故类别时,企业需要参考我国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中的事故分类,以此为基础,对症下药应对这些事故类型开展事故预防和构建应急体系。
构建层次分明的应急预案体系
笔者在识别企业潜在风险和事故类型的基础上,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层次的不同,层次分明的建立企业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报告和附录6 个部分。综合应急预案是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它包括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属于综合性文件;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有限空间伤害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它应该包含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它是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并熟练掌握,平时应该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建设企业应急管理体系
企业建立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指挥应急处置,企业应急总指挥、副总指挥分别由企业总经理和副总担任,充分体现主要负责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基本要求,并根据现场指挥的实际,安排运营总监(主管生产)担任现场指挥,充分体现管生产必管安全的原则,同时根据应急的相关需求,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其中典型的设置包括:
1.抢险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处置突发险情,扑救火灾和化学品泄漏。
2.疏散引导组-负责人员疏散,引导快速撤离。
3.通讯联络组-负责内外的通讯联络,情况通报,传达应急指挥组的应急指令。
4.医疗救护组-负责现场急救和护理。
5.警戒治安组-维持秩序,设立警戒。
6.后勤保障组-应急物资日常管理和应急准备等。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应急队伍需要经常性的训练,熟悉和掌握自己的职责和专业能力。
构建应急资源体系
消防设备
要构建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应急资源的保障必不可少,企业应根据危险源管控和事故类型,配备应急物资包括消防器材、急救器材、急救药品、个人防护用品、化学品专用的防泄漏物资、交通物资等。应急物资需要安排专门部门和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确保其处于正常可用状态。如消防器材的日常检查,避免其堵塞、挪用或损坏,通过宁波锐奇事故的监控视频,事故现场唯一的灭火器悬挂在柱子上,四周被大量的物料桶围得死死的,哪能方便拿取,当然事发员工根本没想去拿灭火器,如果加强日常检查和维护,事发员工肯定可以便捷取到灭火器用来灭火, 29 条人命或许能得以保全。
除自身的应急资源以外,企业应积极与周边企业建立应急互助机制,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周边企业应急物资互通有无,可以整体提升区域的应急能力。
构建企业生产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就是要达成应急制度、人员和物资三位一体的应急管理体系,并不断根据危险源,风险情况和事故类型进行调整。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的验证及完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构建有效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当然检验除了事故(大家都不希望发生,事故应急准备的最终目标,就是不发生事故)以外,还可以通过定期演习演练进行检验。
应急演练验证及总结完善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17 号),企业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企业演练尽量采取无预警无提前通知的方式,最大限度模拟事故发生的真实情况,演习过程应急指挥部及现场应急小组各就各位,参与事故救援和处置,现场指挥汇报演习情况给应急指挥部,演习结束做好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的总结,对演习中和应急预案中的不足和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
事故应急验证及调查改善
企业应建立事故的管理体系,针对事故的发生,最快速度启动应急救援,事故后采用“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事故调查,各责任部门落实纠正和预防措施。同时根据真实事故中应急救援的情况进行调查总结,找出应急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优化应急流程设置,加强应救援人员和全体员工的培训和教育,补充和完善应急物资的配备。
持续改进
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根据企业的危险源和风险评估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如企业生产工艺、危险物料、关键人员产生变化了,就需要结合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应急科技修订完善,同时也不妨结合其他同行业的先进经验或事故教训完善自己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总之,这一体系需要与时俱进,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