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澜湄水利标准体系构建探讨

2021-04-23王志强王海霞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1年4期
关键词:澜沧江湄公河洪水

王志强,王海霞

(1.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 100120;2.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48)

“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 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六国因为同处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而紧密相联。2016年3月26日6国领导人为建设澜湄流域国家命运共同体,宣布建立澜湄合作机制,五年来,6国政府高度重视,各国水利主管部门认真落实,作为澜湄合作5个优先领域之一的水资源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制定了《澜湄水资源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提出澜湄水资源合作总体目标是通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和保护,促进各成员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造福人民。确定了水资源与绿色发展、水资源管理与应对气候变化、水利产能合作与互利共赢、农村地区水利与民生改善、水电可持续发展与能源安全、跨界河流合作与信息共享及其它领域的协作等7个方面的合作机制。在防洪减灾、大坝安全、技术交流与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合作成效显著。中国作为澜湄流域的上游国家,充分运用澜沧江已建水库工程保障澜沧江合理下泄流量,多次向下游湄公河国家提供应急补水,帮助其有效应对洪旱灾害。中国从2020年开始,主要在汛期共享水文数据的基础上,与下游国家分享澜沧江全年水文信息。并成立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积极组织协调,开展了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水资源研究所和全球水伙伴等国际机构的水资源合作,有效促进了澜湄合作水资源领域的务实合作。

受人口不断增长、全球气候变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等影响,澜湄区域水资源领域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1998年以来洪涝灾害和极端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在不断增加,干旱和洪水两种极端事件有时相伴发生,对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压力日益增大[3- 6]。根据湄公河委员会(MRC)资料,仅2016年的干旱就给泰国造成了17亿美元的损失。国内国际的治水实践表明,科学应对干旱和洪涝灾害,保障供水安全,支撑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手发力。但澜湄流域各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为落实好《澜湄水资源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实现澜湄区域水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适应澜湄流域水资源特点的水利标准体系来引领、支撑,但目前六国没有建立起这样一个标准体系。

1 澜湄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及自然灾害特征

1.1 流域地形地貌及气候

在大地构造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主要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结合部位,并受太平洋板块的影响,流域内构造以南北向构造体系为主,受构造影响,流域内地形地貌和河流走向总体呈南北向,流域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由南至北复杂多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位置如图1所示。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南部,流经西藏自治区东部、在云南省西南部出境进入湄公河,流域地形北高南低,水系呈帚状分布;北部地势险峻、为高山峡谷,气候寒冷,海拔多在3500~5000m,流域中部为中山宽谷区,海拔1000~3500m,为亚热带气候;流域南部在西双版纳州境内,为中低山区,地形开阔,海拔约1000m,属热带、南亚热带湿润气候。

湄公河流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雨量充沛。上游地区位于缅甸掸邦东部、老挝北部和泰国北部为。缅甸掸邦东部地形地貌多为山地丘陵,老挝北部为高原和低山区,泰国北部地区周边为山区,中部为平均海拔约400m的广阔平原。

老挝中部、南部及泰国东北部为湄公河中游地区,柬埔寨和越南南部大部分为湄公河下游地区,湄公河三角洲河渠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受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影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每年5—9月下旬出现西南季风,每年11月—次年3月中旬持续出现东北季风。西南季风携带大量水气形成充沛的降雨,东北季风相对干燥,降水稀少。澜沧江流域年降水量多在1000mm以上,最高达2772.3mm,最低为663.7mm。湄公河流域年降水量在1000~4000mm之间。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 5—9月雨季占80%。澜沧江流域内气候由南到北变化较大,流域南部年均气温从21℃左右、至北部下降到4. 7℃左右,海拔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5~7℃。湄公河流域内年平均气温为25~27℃,变化较小。每年的雨季降水量超过植物需求,每年的旱季,降水不能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平均降雨量不足300~600mm,其中泰国北部猜也蓬府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澜沧江-下湄公河流域年内月降水量分配表见表1。

1.2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河川径流特征和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

澜沧江-湄公河流跨亚洲6国,发源于中国青海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北麓,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从中国西双版纳出境后称湄公河,在胡志明市西南注入南中国海。长4880km,入海口平均流量15000m3/s,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极为丰富,总水资源量为4750亿m3。湄公河流域内各国所占的水资源情况见表2,各国径流贡献量如图2所示。

中国和缅甸、缅甸和老挝、老挝和泰国之间分别有31、234、976km长的界河。

1.3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水能资源

湄公河流域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全流域落差有5500m。中国境内澜沧江流域有5000m,湄公河流域有500m,且主要集中在干流上,开发条件优越,可为解决该地区缺电少电状态提供廉价的电力,如老挝境内有1900×104kW,柬埔寨境内有1200×104kW。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能资源可开发利用量如图3所示。

表1 澜沧江-下湄公河流域年内月降水量分配表 单位:mm

表2 各流域国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内所占的水资源情况

图2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内各国径流贡献量[8- 12]

图3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能资源可开发利用量

1.4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自然灾害特征

湄公河流域各国所处的东南亚地区,受热带季风、台风及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等影响,是各种灾害的高发区。根据有关资料,对湄公河流域国家1900—2017年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统计分析,各国共发生513次自然灾害,造成192198人死亡,127509人受伤,2.37亿人受到影响,709万人无家可归,总经济损失高达811亿美元。

对湄公河流域国家100余年来的自然灾害进行统计分析,如图4—7所示,可以看出洪水和风暴是湄公河流域国家最为频发的两种自然灾害。洪水共计237次,占灾害总数的46%,风暴共计171次,占总数的33%。从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看,风暴引起的死亡人口最多,导致约16.6万人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86%;其次是洪水,导致12941人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6.7%。从经济损失看,洪水是最主要的致灾因子,占65%;其次为风暴和干旱,其中风暴占19%,干旱占14%。自1960年以来,湄公河流域各国家自然灾害发生次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洪水作为主要致灾因子,其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其他自然灾害。其中,1961—1970年、1971—1980年、1981—1990年、1991—2000年、2001—2017年发生洪水次数占各类自然灾害总次数分别为33%、29%、40%、52%、54%。在时间特征上,自然灾害引起经济损失自1971年以后,开始显著增加。1971—1990年,经济损失主要由风暴引起,而在1991—2000年间,洪水引起的经济损失占比逐渐增加,2011年以后洪水引起的经济损失占比超过风暴和干旱损失之和,成为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灾害。极端灾害事件导致的损失占当年GDP的10%~25%,其他年份洪灾损失占GDP小于5%。

图4 湄公河流域国家1900—2017年自然灾害发生频次对比

图5 湄公河流域国家1900—2017年自然灾害次数随时间变化统计[8- 12]

图6 湄公河流域国家受自然灾害影响人口数量年际分布[8- 12]

由于流域内各国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其自然灾害的构成也不同。如柬埔寨主要为洪水、流行病和干旱;泰国主要为洪水、风暴;老挝主要为洪水和流行性病,其次为风暴和干旱;缅甸主要为洪水和风暴;越南自然构成以风暴为主,其次为洪水。

图7 湄公河流域国家受自然灾害引起经济损失的年际变化[8- 12]

综上所述,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气候形势复杂,洪涝灾害和极端干旱频发,极端气象水文事件多发,台风登陆多且影响重,统筹防洪减灾体系、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对流域内各国都十分重要,但六国同处于澜湄流域,应按照推进本地区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作为一个完整系统来考虑,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水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的关系,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等的关系,为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符合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禀赋特征和各国利益共享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

2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利技术标准体系构建探讨

2.1 标准与标准体系的基本内涵

依据《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标准体系由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有机整体,其组成单元是标准。标准体系应具有目的性、层次性、协调性、比例性、动态性5个特性

2.2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利技术标准体系框架构建探讨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利技术标准体系应符合流域内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流域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等方面,充分发挥水利技术标准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依据流域防洪抗旱、水灾害防治、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和水利技术标准化要求,由专业门类、功能序列构成标准体系框架。

(1)专业门类

与国家赋予流域水资源管理的职能和水利专业分类密切相关,反映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灾害防治的主要对象、作用与目标,体现了水利行业的特色,包括水文、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农田水利、水灾害防治、其它等9个专业分类,专业门类按照业务领域分为三级(见表3)

关于专业门类的说明:

A 水文。

包括水文站网布设、水文水环境监测、水情预报、资料整编、水文仪器设备等。

B 水资源

包括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论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等。

C 水生态水环境

包括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生态流量确定与评价、河湖健康评价及保护与治理。

D 水利水电工程

包括基础工程,水库大坝、堤防、水闸、泵站及其它水工建筑物,征地移民,水力机械、金属结构、电气设备等。

E 水土保持

表3 专业门类的分级及其说明

包括水土保持监测、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区划、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等。

F 农村水利

包括灌溉排水、村镇供排水、牧区水利等。

G 水灾害防御

包括防洪、排涝、洪水调度、水旱灾情评估、山洪灾害防治等。

H 水利信息化

包括分类编码、数据存储、传输交换、信息系统建设管理等。

I 其它:包括政务、水利统计、水文化等。

(2)功能序列

为实现上述专业目标所开展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工作,反映经济社会所具有的共性特征,体现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包括规划、勘测设计、施工与安装、监理与验收、监测、运行管理等(如图8—9所示)。

图8 水利技术标准体系构建框图

3 结语

本文在明确澜湄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及自然灾害特征的基础上,针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利技术标准体系构建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利技术标准体系框架构建实施建议。

建议按照系统谋划、关注重点、分阶段完成的思路,结合“澜湄水利标准体系指南(导则)编制”项目,在构建标准体系指南(导则)框架、专业领域标准体系表等的同时,近期主要针对澜湄国家共同关注的防洪规划及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设施建设提出标准清单,并针对急需的相关标准开展标准编制。

图9 澜湄国家水利技术标准体系构建框架

猜你喜欢

澜沧江湄公河洪水
依傍着澜沧江的秘境 临沧
澜沧江源头
洪水时遇到电线低垂或折断该怎么办
走近湄公河
情满澜沧江
又见洪水(外二首)
该做的和不该做的
筑起堤坝,拦住洪水
系在湄公河上的七色霓裳
在维护司法公正中推进传播创新——湄公河“10·5”惨案跟踪报道的做法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