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VitA和VitE水平与新生早产儿贫血关系的研究
2021-04-23贲英姿陈晚琴金爱琴刘金祥
贲英姿,陈晚琴,金爱琴,刘金祥,金 蕾
(1.如皋市人民医院 儿科,江苏 南通226500;2.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儿科;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妇幼保健院)
微量元素如铁、维生素B12(VitB12)、维生素A(VitA)和维生素E(VitE)等目前已用于早产儿并发贫血的预防和治疗[1-3]。本研究通过观察早产贫血儿血清VitA和VitE水平及其与贫血相关指标的关联,探讨VitA和VitE在早产儿贫血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将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如皋市人民医院出生的120例存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早产儿在出生一周后,在家长自愿参与并取得了知情同意后,将入组早产儿按照贫血患儿和非贫血患儿分为贫血组与非贫血组。其中女婴66例,男婴54例;出生体质量为900-2 500 g,平均体质量为1 668±205 g;胎龄28-36周,平均胎龄30.5±2.6周。排除标准:①新生儿溶血病和红细胞增多症;②如脑出血、胃出血等严重出血性疾病;③已进行输血相关治疗的患儿;④无消化功能不全、血液系统反应等用药后不良反应;⑤出生后进行肠外营养的患儿;⑥严重先天畸形患儿;母亲孕期疾病或药物治疗可能影响患儿血液系统及维生素水平。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采集头皮静脉血,在仰卧位下,取2 ml血,静置5-10 min后,在离心机内1 500转/min离心10 min,分离的血浆-70℃冰箱冷冻保存。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公司生产,型号为F820)检测贫血相关指标,包括Hct、Hb、网织红细胞(Ret)、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C)和血清铁蛋白(SF),同时测量各组患儿的体质量进行比较分析。VitA和VitE水平采用日本岛津荧光分光光度分析仪(日本岛津公司生产,RF-1501型)检测。
1.3 贫血以及微营养素缺乏诊断标准
贫血诊断标准:参考WTO贫血诊断标准和中国小儿血液学会议暂定的标准[4]。见表1。
微营养素缺乏指标:(1)VitA缺乏:血清VitA低于0.68 μmol/L;(2)VitE缺乏:血清VitE低于11.6 μmol/L。
表1 0-6岁婴幼儿童贫血诊断标准(Hb)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或[例(%)]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性别、孕周、出生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2 两组贫血指标比较
Hb、Hct、SF、RBC贫血组均明显低于非贫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et和Ret-C贫血组均明显高于非贫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2 两组早产儿临床资料比较
表3 两组贫血相关性指标比较
2.3 两组血清VitA和VitE水平比较
两组血清VitA和VitE水平比较,贫血组早产儿明显低于非贫血组早产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清VitA和VitE水平比较
2.4 贫血组VitA和VitE水平与贫血指标相关性分析
VitA和VitE水平和贫血相关指标Hct、SF、Hb存在正相关,与Ret存在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贫血组VitA和VitE水平与贫血相关指标的相关性
3 讨论
早产儿发生贫血的原因很多,除了患儿出现心肺急症使用呼吸机,以及严重感染等需采血发生医源性失血等因素外,还包括早产儿出生时自身血红蛋白含量较低,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或成熟红细胞较少,出生后由于先天不足消化功能差,导致VitB12、铁、叶酸等物质摄入不足等因素。在治疗方面,输血能够较快地纠正贫血表现,故临床上对于早产儿早期贫血多采用输血治疗[5]。由于输血会造成如引发变态反应和血源性感染等不良影响,VitA和VitE用于早产儿贫血,来预防早产儿贫血和增强早产儿的造血功能,以改善早产儿贫血,降低输血治疗的必要性[1,3,6-7]。
本研究对两组早产儿的贫血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贫血组早产儿Hb、Hct、SF、RBC水平均明显低于非贫血组,Ret和Ret·c贫血组早产儿均明显高于非贫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贫血早产儿的Hb、Hct、SF、RBC等的基础水平要比非贫血早产儿低,且容易出现网织红细胞升高的情况。
另外,本研究通过比较贫血和非贫血两组早产儿VitA和VitE的变化,发现两者在贫血组早产儿血清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VitA和VitE水平和贫血相关指标Hct、SF、Hb存在正相关,与Ret存在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和新生儿贫血具有一定关系。
维生素A为人体必须的微营养素之一,它主要在妊娠晚期,透过胎盘屏障,到达胎儿体内,但在足月之前维生素A仍处于较低水平,早产儿就更加缺乏[8]。维生素E的生理功能主要为抗氧化剂和细胞膜组成成分,可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细胞膜的过氧化反应,从而使细胞膜保持完整和稳定,微生素E缺乏由于红细胞膜受到损害,可出现溶血。由于早产儿维生素E基础水平低,消化功能差、喂养困难等,导致溶血性贫血的发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