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熟型资源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以山西省忻州市为例

2021-04-23付焕兰卢世铭

科技和产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忻州市主导产业资源型

付焕兰, 卢世铭

(1.忻州师范学院 经济管理系, 山西 忻州 034000; 2.忻州市统计局, 山西 忻州 034000)

2013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明确指出:推动成熟型城市跨越发展,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尽快形成若干支柱型接续替代产业[1]。山西省忻州市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也是《规划》中明确界定的成熟型资源型城市,近年来也面临着煤炭资源枯竭、结构性矛盾和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滞缓等问题,如何选择主导产业成为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无论是从国家政策指导出发,还是从忻州市现实发展需求出发,都需要积极探索寻求有效的接续替代产业,从而缓解资源型城市煤炭资源产业下滑势头,加快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步伐,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以山西省忻州市为研究对象,在对忻州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础上,应用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第二产业中的21个细分产业进行综合评价,为忻州市主导产业选择与升级提供参考。

1 文献综述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于1960年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一书中最早提出了主导产业概念。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具有高增长性、强创新性,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带动性和扩散性,将来很可能成为支柱产业的产业或产业群[2]主导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引导和带动作用,如何识别和选择主导产业是产业经济研究的重点之一。

目前关于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中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各学者针对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国家、地区总结出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其中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基准包括罗斯托基准、赫希曼的产业关联效应基准[3]、筱原的需求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率基准[4]。除此之外还包括动态比较优势基准、过密环境基准和劳动内容基准等。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学者在学习和借鉴国外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基础上,基于本国国情展开国内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分别提出了三基准、四基准、五基准、六基准和七基准等[5]。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周振华提出的由增长后劲基准、短缺替代弹性基准和瓶颈效应基准构成的“周氏三基准”[6]。通过对中外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研究发现国外学者较多地从宏观层面展开研究,国内学者对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较多从中观层面进行研究。

由于主导产业选择是一个多准则决策问题,因此较多的学者通过不同研究方法构建主导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综合评价。薛纪宾[7]、孙超等[8]、詹春雷[9]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主导产业选择进行定量分析;张玥[10]、朱美等[11]、张新新等[12]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主导产业进行选择;魏勇强等[13]、方茜等[14]、焦瑶等[15]、黄神佑[16]基于投入产出分析表探讨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杨杰[17]、李智[18]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在对各行业运行效率测算基础上确定主导产业;谢庆华[19]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主导产业选择方法。还有学者提出了多维度主导产业选择方法,如杨继瑞等[20]将SSM分析法和投入产出法结合使用,余璇等[21]、王喜莎[22]将SSM法和区位商法结合使用,魏志平等[23]分别使用投入产出分析、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对主导产业进行选择。

2 忻州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忻州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想要规避“矿竭城衰”局面的出现,就要促进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从图1和表1可以看出,2001—2018年忻州市产业结构均以二、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具体产业结构演变可以划分成3个阶段。2001—2006年、2009—2010年和2015—2016年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占比,呈现“三二一”产业结构;2007—2008年、2011—2014年和2017—2018年第二产业占比超过第三产业占比,呈现“二三一”产业结构。

表1 2001—2018年忻州市产业结构演进历程 %

图1 2001—2018年忻州市三次产业产值变化趋势图

为了深层次研究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应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予以研究,从而为忻州市主导产业选择方向提供决策依据。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作为一种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因素间时间序列的比较来确定影响较大的主导因素。将2001—2018年忻州市三次产业产值作为比较数列,将2001—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作为参考序列;在三次产业产值和地区生产总值数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计算关联系数,其中分辨系数取值为0.5;最后计算出三次产业产值的平均关联度,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忻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与三次产业结构的关联度(2001—2018年)

从表2可以看出R3>R2>R1,表明第三产业发展对忻州市GDP的影响最大,在忻州市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第二产业,但第二、三产业差距不大;对忻州经济发展影响最弱的是第一产业。忻州市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第二、三产业,并且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同时由于第一产业的经济基础地位,忻州市应保证第一产业的稳步发展。因此,忻州市产业结构应继续向“三、二、一”格局转变,未来需继续推行产业升级,促进各产业均衡发展。

3 忻州市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证分析

3.1 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主导产业的概念以及综合上述国内外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以及忻州市产业数据资料的可得性,本文选择工业销售产值、资产合计、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润总额、利税总额、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固定资产投资12个指标对第二产业中21个细分产业进行竞争力评价,选择出忻州市主导产业。

3.2 实证分析结果

借助SPSS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表3),KMO值为0.774,大于0.5;Bartlett球形检验的值为 788.838,P(Sig.)=0.000<0.001。综上可以进行因子分析。经方差最大旋转提取得到公因子,对原数据中的12 个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可以得到2个公因子,2个公因子累计贡献度达到93.206%以上,如表4所示,说明所选取的因子基本能反映原有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对原始信息有比较好的解释能力。由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计算权重,利用公式,可以计算各产业的公因子加权总得分,结果如表5所示。

表3 KMO 与Bartlett 检验结果

表4 主成分分析输出结果

表5 忻州市 21 个产业的公因子加权总得分排序

从综合实力评价结果来看,21个产业中评价得分为正的产业有6个,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其中占据地区突出地位的主导产业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从产业分布特性来看,按轻、重工业分类,排名前六的产业基本上都是重工业,重工业占据绝对优势。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忻州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度分析可得:忻州市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第二、三产业,并且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同时由于第一产业的经济基础地位,忻州市应保证第一产业的稳步发展。因此,忻州市产业结构应继续向“三、二、一”格局转变,未来需继续推行产业升级,促进各产业均衡发展。

通过对忻州市第二产业中21个细分产业的因子分析可以看出:忻州市综合竞争力排名靠前的产业多为高污染、高能耗的重工业,其中占据突出地位的产业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从行业分布来看忻州市主导产业均为重工业,重、轻工业失衡严重,这与忻州市可持续发展、转型发展理念不符。因此未来忻州市在积极推进的传统优势行业在市场和经济效益上优势地位,在此基础上注重与先进技术相结合,提升产品附加值,继续发挥支柱产业的作用。除此之外,忻州市应积极发展新主导产业可以促进资源型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带动忻州市整体经济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忻州市主导产业资源型
忻州市沙棘育苗技术
美丽乡村行——走进忻州市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县:坐在家里能养鸡
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外资流入与资源型区域主导产业升级──以山西为例
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先导区潜在主导产业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