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

2021-04-23

甘肃畜牧兽医 2021年3期
关键词:垫料雏鸡肉鸡

(山丹县东乐镇人民政府,甘肃 山丹 734100)

1 雏鸡的选择

1.1 品种

选择优良的肉鸡品种和饲养方式是饲养肉鸡的关键。生长快、成活率高、饲养周期短、饲料利用率高、屠宰率高是选择的重要指标。目前,普遍饲养的快大型白羽肉鸡品种有艾维茵、爱拨益加、彼得逊等。黄羽肉鸡品种有岭南黄、佳禾黄、苏黄等。麻羽鸡有良凤花麻鸡、柳州麻、青脚麻等,生产性能表现良好。根据地区及养殖环境,选择适宜本地区饲养的品种。

1.2 质量

主要通过眼看、耳听、手摸。看:雏鸡的精神状态,动作是否灵活,反应灵敏,无畸形、无脐带闭合不良和脐带感染。耳听:听雏鸡的叫声来判断雏鸡的强弱。手模:触摸雏鸡的膘情、体重、体温[1]。

2 肉鸡生产性能

不同的肉鸡生产性能不同,同一品种的肉鸡在不同饲养、管理条件下表现不同的饲养结果。为使肉鸡的生产性能得到充分发挥,饲养者应通过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促使肉鸡的生产性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2]。

肉鸡的生产特点: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饲养周期短、资金周转快,饲养密度大、劳动率高,屠宰率高、肉质嫩[3],但肉鸡腿部疾病较多,胸囊肿发病率高。目前,我国饲养的快大型白羽肉鸡品种以艾维茵、爱拨益加、彼得逊为主,黄羽肉鸡品种以岭南黄、佳禾黄、苏黄为主,麻羽鸡以良凤花麻鸡、柳州麻、青脚麻为主。

3 肉鸡的营养需要

艾维茵、AA肉鸡日粮营养水平见表1、表2,以供参考[2]。

4 肉鸡的饲养方式

4.1 地面垫料平养

优点是投资少、设备简单、省工、省力、易于操作,垫料可以就地取材,鸡可以自由活动。只要干净、保温防潮、排污降浊效果好的房舍即可使用,该方式被多数肉鸡饲养者采用。缺点是垫料平养肉鸡胸囊肿发病率低,残次率低,但占地面积大,增加垫料费用,鸡与地面、粪便直接接触,不利于疾病控制,尤其是球虫病、鸡白痢、肠杆菌病等易发,也不适应现代养鸡需要。

4.2 网上平养或笼养

一是鸡体与粪便分离,可减少大肠杆菌、白痢、球虫、呼吸道等疾病发生。与地面平养相比,易于环境控制,供温均匀,有利于鸡群生长,不易污染饲料。二是可提高鸡舍单位面积的饲养密度,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鸡整体效益特别是长期效益。三是便于机械化管理和公母分群。可提高鸡群成活率、均匀度,降低鸡群污染。四是对房舍、设备及笼子结构的要求高,笼子或网底要有弹性。胸囊肿发病率较地面平养高,腿部、关节易受损伤,瘸腿增加[3]。

5 进雏前的准备

5.1 消毒

熏蒸消毒,熏蒸时要提高室温,增加湿度,密闭门窗,熏蒸24 h后打开门窗和通风孔,进行充分换气。仔细检查工具、设备的完整性,包括料桶、饮水器、保温伞、供热系统、供电系统、通风系统以及其他设施等。

5.2 选择较好的垫料

垫料品种取决于来源方便,且吸湿、透气性能良好,对鸡无伤害,常用垫料稻草、玉米芯、锯末等,必须新鲜、干燥、清洁、柔软。垫料厚度一般为10~12 cm,要铺设均匀。如果使用稻草作垫料,其长度不应超过5 cm。

6 肉鸡的饲喂与管理

6.1 肉仔鸡的饲喂

6.1.1 饮水 先饮水后开食。雏鸡刚出蛋壳之后,体内还有卵黄未被彻底吸收,因而先饮水后开食可有助于鸡体对卵黄的持续吸收,也有利于胎粪排出。一般雏鸡出壳24 h内饮水,防止雏鸡出壳太久,不能及时饮到水,造成失水过多使雏鸡脱水。初次饮水,可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不可以用凉水,要用温开水。在水中可加维生素、葡萄糖等养分物质来弥补养分和体能。随着雏鸡的成长要替换饮水器的型号和大小,7 d后雏鸡就能习惯常温水,鸡群饮水要达到饮用水的标准,饮水器要勤消毒。

6.1.2 饲喂饲料选择 开食时间指的是雏鸡第一次采食料,在雏鸡饮水之后即可开始采食,这样有利于雏鸡增加重量。开食方法:给料应少喂勤添,每次料槽中无料不应超过0.5 h。肉鸡饲喂时间是昼夜饲喂,饲喂次数第1周8次/d,第2周7次/d,第3周6次/d,以后每天5次即可。料桶和饮水器要摆放均匀,间隔距离要近,雏鸡吃完料就能喝上水。随着鸡的生长,逐步提升料桶或食槽的高度,保持料桶边缘与鸡背等高,既便于采食,又可减少饲料的浪费和污染[4]。

6.2 肉鸡的管理

6.2.1 温度 育雏给温的原则是前期高,后期低;弱雏高,强雏低;一般1~2日龄育雏温度(鸡背高度或网上5 cm高度)为34~35℃,舍内温度为27~29℃。以后每7 d降低3℃,到第28 d温度降至21℃左右。一定要保持均衡降温,另处还要考虑天气因素,降温速度太慢不利于羽毛生长;降温速度太快雏鸡不适应,生长速度降低,死亡率增加。

6.2.2 湿度 合适的温湿度调控是雏鸡培育与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出壳的雏鸡体内水分含量在70%以上,从高湿的出雏器转入较干燥的育雏室,会影响雏鸡的正常生长发育。湿度如果过低,育雏室干燥容易引起灰尘,会引发雏鸡的呼吸道系统疾病,湿度过大会引起垫料发霉,引起鸡的肠道疾病等。湿度以人进入舍内闭口不燥,雏鸡脚爪润泽,鸡群飞行时无灰尘为宜[5]。

6.2.3 通风

6.2.3.1 保证舍内新鲜空气和流通是饲养肉鸡的重要条件。通风能够提供足够的氧气,排除舍内CO、CO2、NH3等有害气体,驱除舍内多余的水分,控制鸡舍温度,调节舍内温湿度,并有助于控制疾病的发生。在18~21℃最理想的鸡舍温度下,空气流速不应超过9.1 m/s;随着舍温升高和鸡群增大,空气流速相应增加[5]。

6.2.3.2 通风不良会增加舍内有害气体含量,影响鸡群健康。当氨气浓度超过20 mg/kg时,就有可能损害鸡群呼吸道,使鸡体抵抗力降低,易致新城疫、支原体、气囊炎、腹水症等疾病的发生,造成死亡增加,生长抑制,饲料转化率低。

6.2.3.3 鸡舍的通风可以采取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通过自然通风可以达到通风要求,多采用自然通风,以节约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到鸡体,造成鸡群换羽或发生啄癖。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舍内通风要求时,应采用机械通风。

6.2.4 光照 光照是肉鸡饲养的传统光照方法,目的是让鸡最大限度地采食,从而获得最高的生长速度,达到最大的出栏体重。其原则是光照时间不宜过长,光照不宜过强,只要能保证看到饲料、饮水和有足够的采食、饮水时间即可。一般是前2 d采用24 h光照,目的是使雏鸡在明亮的光线下增加运动,熟悉环境,尽早饮水、开食、降低应激反应[6]。

6.2.5 饲养密度 密度的完整性概念包括每平方米上饲养的鸡数、每只鸡占有的食槽位置和水槽位置。肉仔鸡适于高密度饲养,就应根据鸡日龄,饲养方式,出栏体重,温度、湿度、通风、设备等多种因素进行调整。密度过高,影响鸡的采食、饮水和休息,并且使舍内环境污浊,反而限制了鸡的生长发育,易感染疾病和发生啄癖,使整体效益下降。密度过低,不易保温,造成人力和物力浪费。

6.3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中加强鸡群巡视,观察鸡群状况,随时发现饲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管理。通过及时了解鸡群生长发生情况,便于对疾病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定期进入鸡舍,安静观察,不来回走动。在进入鸡舍前,在鸡舍门外静静地停留一会儿,听鸡群发出的声音有无异常。进入鸡含后,不急于开灯,以免给鸡造成应激。在鸡舍里安静地观察15 min,仔细观察鸡群的活动状况,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到鸡群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异常行为。若鸡群在过去一天没有采食饲料,会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3]。

7 综合预防

7.1 生物安全防疫措施

7.1.1 消毒 合理布局鸡舍,实施全进全出。鸡场距离其他生产经营单位500 m以上,特别要远离其他畜禽场、畜禽屠宰场、肉类和畜禽产品加工厂、垃圾场等。鸡场门口、鸡舍门口应设消毒池,池内放入消毒液,消毒池内的消毒液应每周更换1~2次。加强人员、车辆和饲养器具的隔离。减少并杜绝场间、鸡舍间人员随意往来。所有进入鸡场的人员必须遵守生物安全程序或兽医卫生防疫制度[7]。

定期对鸡舍内及其周围地面进行清扫、冲洗,用3%~5%的烧碱等消毒液进行消毒净化,并经常性保持干净。保持舍内清新,每周至少应进行1~2次带鸡消毒。带鸡消毒所用的药物应对鸡体无害并应经常更换消毒药物种类,以免病菌产生耐药性,常用过氧乙酸、白毒杀等。

7.1.2 重视杀蝇灭鼠和死鸡处理 及时剔除病、死、残鸡等,并按程序妥善处理,必须及时将死鸡焚烧,应在距鸡舍50 m以外的下风处挖深井埋葬或焚烧。

7.1.3 妥善处理鸡粪和垫料 鸡粪招致蚊蝇,污染环境。当鸡出栏后,要及时清理鸡粪和垫料,并运出场区,严禁随意堆放,应在远离鸡场周围的下风处集中堆放发酵,或在化粪池内处理[7]。

7.2 免疫接种

免疫是鸡群疫病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免疫可使鸡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获得较好的免疫保护。

7.2.1 疫苗的接种方法 目前常用的疫苗接种方法有滴鼻点眼、饮水、气雾、注射等。免疫途径和抗体产生有关,免疫抗体产生时间一般为滴鼻点眼5~7 d,饮水9 d,气雾3 d,活苗注射3~5 d,油苗注射14 d。

7.2.2 免疫程序 肉鸡免疫程序见表3、表4。

8 肉鸡常见疾病防治

8.1 新城疫

Ⅰ系苗产生免疫快,免疫力强,免疫期长,免疫保护力好,但因其毒力强,易造成毒力返强和二次感染,特别是对2月龄以内的雏鸡构成严重威胁,易感染发病[8]。

8.2 传染性发氏囊

由传染性发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破坏免疫系统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免疫接种是控制本病的主要途径,并应加强经常性的卫生消毒。鸡群感染发氏囊后,可紧急注射高免血清或免卵黄抗体,饮水中加入补液盐和抗生素,控制继法感染[2]。

8.3 传染性支气管炎

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尚无特效治疗办法。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合理配比日粮等有助于控制本病。对肾型传支病后降低日粮蛋白含量,并补充钠和钾,同时紧急接种疫苗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防治本病的关键是适时接种疫苗[9]。

表3 肉鸡免疫程序(1)

表4 肉鸡免疫程序(2)

8.4 球虫病

球虫病是由细胞内原虫—艾美耳球虫引起,以柔嫩艾美耳球虫和毒害艾美耳球虫危害最严重。一般肉鸡饲养者采用抗球虫药预防球虫病,应循环使用抗球虫药,减少抗药性发展[10]。

猜你喜欢

垫料雏鸡肉鸡
给肉鸡带上小眼镜 性格变温柔还长肉
浅析鹅发酵床养殖模式
木屑垫料和牛粪垫料对奶牛泌乳性能及健康的影响
春季肉鸡健康养殖要过六关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3)
鸡舍垫料管理技术
蛋鸡和肉鸡
蛋鸡和肉鸡
食醋可防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