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中隔缝合和精准微填塞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1-04-23王胜国周本忠李龙巧史先萍陈志太吴飞凤张泽生

甘肃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鼻中隔鼻腔软骨

王胜国 周本忠 李龙巧 史先萍 陈志太 吴飞凤 张泽生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安徽 合肥230031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引起鼻塞、鼻出血、鼻源性头痛和鼻道窦口复合体阻塞致鼻窦炎,治疗手段主要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1],传统手术后需行双侧前鼻孔填塞,填塞后通气不畅,导致鼻部胀痛和头痛。临床医生曾尝试对鼻腔填塞材料的选择进行改进,但仍不能完全解决患者术后鼻胀痛的痛苦,近几年来我科尝试采取多种方法代替鼻腔填塞[2-3],主要有术后单纯鼻中隔缝合术[4-6],但发现部分患者术后偏曲部位弹性回位,影响鼻中隔矫正效果。后改为鼻中隔缝合后偏曲部位精准微填塞,既可有效减轻患者鼻腔填塞的痛苦,又能保证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5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我科有手术适应证的87 例鼻中隔偏曲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 组41 例,年龄22~49 岁,其中男性31 例,女性18 例,平均年龄35 岁,病程3~8 年,术后双侧鼻腔用高膨胀止血海绵填塞;B 组46 例,年龄23~53 岁,其中男性21 例,女性15 例,平均年龄37 岁,病程2~11 年,术后鼻内镜下行鼻中隔连续缝合术,偏曲部位采取带线微小块状或条状膨胀海绵精准填塞。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禁忌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常规检查无手术禁忌证,全身静脉吸入复合麻醉,鼻内镜下进行鼻中隔三线减张术。鼻中隔前端皮肤黏膜交界处注射肾上腺素盐水,减少切口渗血。皮肤黏膜交界处自鼻顶至鼻底“L”型切开皮肤达软骨膜,软骨膜下分离左侧黏软骨膜达筛骨垂直板及梨骨上后方,切口后2mm 处切开鼻中隔软骨,同法分离右侧黏软骨和黏骨膜,重点暴露鼻中隔方形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结合处,鼻中隔软骨下端与犁骨、上颌骨鼻嵴或腭骨鼻嵴接合处。分开鼻中隔方形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的连接,用咬骨钳垂直条状咬除筛骨垂直板前缘骨质约2mm,分离鼻中隔方形软骨和下方的上颌骨鼻嵴、梨骨的连接,咬除偏曲的梨骨和凿除偏曲的上颌骨鼻嵴、腭骨鼻嵴,形成鼻中隔方形软骨顶端连接,前、后、下端游离,如果方形软骨弯曲,则行条状切开。术腔用双极电凝彻底止血,复位后检查鼻中隔是否完全矫正。手术结束,A 组用高膨胀止血海绵填塞双侧鼻腔48 小时,B 组用4 个0 的可吸收缝线从鼻中隔后端向前,自下而上连续贯穿缝合,偏曲部位采取一端带线的微小块状或条状膨胀海绵精准填塞,线末端固定于面部,防止掉入咽喉部。48 小时后抽除鼻腔填塞物,检查鼻中隔有无血肿,无血肿后用1%的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液滴鼻5 天,术后1 周拆线。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24 小时和48 小时的鼻胀痛、头痛、流泪、睡眠困难等症状进行评估,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让患者根据自身对症状的感受,在0~10 分之间选择出与症状程度相匹配的分值,症状分为轻度(1~3)、中度(4~7)、重度(8~10)。术后2 周和1 个月复查,进行鼻内镜检查量化评估,采用Lund Kennedy 评分[4],评价有无出现鼻腔粘连、鼻中隔血肿和穿孔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的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主观症状比较 术后24 小时和48小时,A 组的VAS 评分显著高于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术后24 小时主观症状VAS 评分(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48 小时主观症状VAS 评分(分)

2.2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 两组患者在手术后2 周和1个月复查,A 组有2 例鼻腔粘连,B 组有1 例鼻腔粘连,所有病例偏曲矫正良好,未见残留偏曲。两组Lund Kennedy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后Lund Kennedy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后Lund Kennedy 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术后2 周 术后4 周A 组 41 3.33±1.12 2.77±1.32 B 组 46 2.89±1.21 2.56±1.17 t 0.89 0.67 P>0.05 >0.05

3 讨论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确诊为鼻中隔偏曲并有明显症状者,均可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或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1]。随着鼻内镜外科技术发展,鼻中隔偏曲患者现多采取鼻内镜下鼻中隔三线减张术[5],但术后需进行双侧鼻腔填塞。为了减轻患者痛苦,鼻腔填塞材料从传统的凡士林纱条和碘仿纱条逐渐改为明胶海棉、气囊、硅胶管[2-3],目前临床多采用膨胀海绵填塞,但患者术后仍有鼻胀痛、头痛、流泪等不适症状。

鼻中隔矫正手术后双侧鼻腔填塞主要是为了防止术后鼻中隔术腔出血,形成鼻中隔血肿,促进双侧黏膜良好的贴附。随着鼻中隔缝合技术的出现,改变了鼻中隔术后必须进行鼻腔填塞的观念,且因鼻内镜外科技术的成熟和普及,鼻中隔缝合操作难度大为降低。有学者术后单纯进行鼻中隔缝合术[4-6],降低了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的痛苦,但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偏曲严重的患者虽然手术矫正很好,但术后偏曲部位弹性回位,影响鼻中隔矫正的效果。我科本着减轻患者术后痛苦和保证手术矫正的效果,结合鼻中隔缝合技术,对鼻腔填塞进行改进,根据鼻中隔偏曲的情况,将膨胀海绵进行修剪,保留带线端,填塞于鼻中隔偏向侧鼻腔鼻中隔明显偏曲处,和传统的双侧鼻腔填塞患者相比,患者术后24 小时和48 小时内鼻胀痛、头痛、流泪和睡眠困难明显减轻,术后2 周及4 周复查,鼻中隔偏曲矫正满意,均无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发生。

鼻内镜下鼻中隔采取连续贯穿缝合,自后向前,在鼻中隔切口处打结,术后拆线时只需剪开线结,将缝线拉出即可。部分患者在剥离时出现黏膜破损,鼻中隔缝合可以将破损的黏膜拉平,防止术后黏膜回缩,避免鼻中隔穿孔的产生。本研究未出现鼻中隔穿孔病例。

电凝止血技术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术后鼻中隔术腔出血,防止鼻中隔血肿的形成。鼻内镜的熟练使用可保证鼻中隔缝合技术顺利进行,术后无须行鼻腔填塞来预防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采取偏曲部位微填塞主要是防止术后偏曲的弹性回位,术后发现患者鼻胀痛、头痛明显减轻,痛苦明显减小,术后检查手术效果和传统手术方法相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鼻中隔鼻腔软骨
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治疗髌骨软骨骨折的疗效
SOX9在SD大鼠胚胎发育髁突软骨与胫骨生长板软骨中的时间表达研究
歪了的鼻梁尽早正过来
鼻中隔偏曲要手术吗
清理鼻腔内污垢请选生理盐水
清洗鼻腔治感冒
为什么打喷嚏一般都连续打两个?
鼻中隔偏曲,该不该手术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