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军阿富汗,美国会再“失约”吗?
2021-04-22毛淑杰
南方周末记者 毛淑杰
2021年4月14日,美国总统拜登决定驻阿富汗美军将于今年9月11日前撤出。图为当地时间2010年2月21日,阿富汗 Langarhar,美国海军陆战队成员在清理简易爆炸装置。
人民视觉 ❘图
★综观阿富汗战争20年,撤军一事常常因阿富汗国内局势不稳定而出现反复。除小布什外,奥巴马、特朗普、拜登三任总统的整体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在阿富汗乃至中东地区“收缩力量,减少投入”。
“一些人认为,美国应该承担起重建阿富汗的责任,不能留下烂摊子。另一些人则认为,美国不能无限期干预阿富汗发展,应该尽早抽身。”
“美国‘撤军后,如果阿富汗政府再失去了多方援助,那阿富汗局势势必会出现不稳定因素。”
“20年前,我们因为恐怖组织的袭击出兵阿富汗,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20年后还要一直驻军。”2021年4月14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宣布,美国将于2021年9月11日前从阿富汗撤出所有美军。
拜登是在白宫西翼二楼的“条约厅”宣布了这一消息,而在2001年,时任总统小布什正是在这里宣布空袭阿富汗。如果拜登如约撤军,为期20年、四任美国总统见证的阿富汗战争,将画上一个有象征意义的句号。
从奥巴马政府至今,从阿富汗撤军一直成为美国政坛的热议话题。任期8年内,奥巴马推出了多版撤军方案,虽然驻军大规模缩编,但全面撤军并未实现。特朗普上台后,美军和塔利班“边打边谈”,并于2020年初达成和平协议。
拜登上台后,原定2021年5月1日全面撤军的时间再次推迟。兰州大学阿富汗研究中心主任朱永彪教授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撤军屡屡“失约”背后,是阿富汗不稳定的安全局势及围绕撤军引发的诸多争议。
“负责任地与盟国协调”撤军
2021年初,美国新任总统乔·拜登入主白宫首日,就对上一届共和党政府的诸多政策改弦更张。作为上届政府留下的政治遗产之一,原定2021年5月1日从阿富汗完全撤军一事,也传出“失约”消息。
据路透社2021年1月31日报道,驻阿富汗的外国军队不会依照美国政府与阿富汗塔利班达成的协议,在5月前全部撤离阿富汗,美国新一届政府已经着手重新评估这一协议。另据法新社2月15日报道,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记者招待会上称:“虽然没有哪个盟友想不必要地在阿富汗待更长时间,但我们不会在时机成熟前撤离。”
进入4月,特朗普政府设定的撤军时间表进入倒计时,但各方迟迟未能采取行动。4月13日,多位美政府高级官员对外透露,总统拜登将宣布在2021年9月11日前从阿富汗撤军。次日,拜登在白宫正式宣布,将在今年5月1日前开始从阿富汗撤军,并在9月11日前将所有美军士兵撤离。
拜登在讲话中表示,美军“不会急于离开阿富汗”,而是会“负责任地与盟国协调”。同时,美军将在撤离后“继续援助阿富汗安全部队”。他还呼吁巴基斯坦、俄罗斯、中国、印度以及土耳其“要支持阿富汗政府”。
继美国之后,同在阿富汗驻军的北约也作出表态。当地时间4月14日晚,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北约领导的驻阿富汗部队将在今年5月1日开始撤出阿富汗,北约部队与美军将在数月内完成所有撤军工作。
20世纪90年代,阿富汗武装力量“塔利班”逐步兴起,并夺取了全国政权。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对阿富汗发动战争,塔利班政权在军事打击下垮台,残余力量撤往农村和山区。经过数年临时政府和过渡政府后,阿富汗开始实施总统共和制,并定期举行民主选举。2014年9月,前财长阿什拉夫·加尼当选为阿富汗总统。
撤军延期消息传出后,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武装政权反应不一。
4月14日,阿富汗总统阿什拉夫·加尼在社交媒体上表示,“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尊重美国的决定。”加尼还提到,阿富汗将与美国伙伴合作,以确保顺利过渡。阿富汗安全部队有能力捍卫自己的人民和国家。
其实,自2020年和平协议签订后,塔利班与阿富汗政府一直进行内部和谈,但进展缓慢。由于美国“食言”,塔利班宣布拒绝参加4月24日在土耳其进行的下一轮谈判。
据美国之音官网消息,塔利班驻卡塔尔办事处发言人穆罕默德·纳伊姆(Mohammad Naeem)4月13日在推特上表示,“除非所有外国军队完全撤出我们的祖国,否则(我们)不会参加任何作出有关阿富汗决定的会议。”
阿富汗巴尔赫区的“影子市长”、塔利班武装政权资深成员哈吉·赫克马特(Haji Hekmat)也在受访时声称:“我们在为和平做好充分准备的同时,也为新一轮的圣战做好了充分准备。”
“我不会把责任交给第五位总统”
宣布新的撤军时间表后,拜登在讲话中表示:“两任共和党总统,两任民主党总统。我现在是第四位主持驻阿富汗美军的美国总统,我不会把这个责任交给第五位。”
据商业内幕网报道,拜登宣布撤军决定前,已告知前总统奥巴马与小布什。拜登还表示,尽管他和小布什在具体政策上存在分歧,但在撤军问题上十分“团结一致”。
阿富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最漫长的对外战争,至今已有近20年历史。从宣战、打击、到停战、缩编、撤军,四任美国总统见证了战争的不同进程。
小布什在八年任期内发动了两次对外战争,让美国乃至全球进入“反恐”时代。随着战争的推进,大规模军事行动逐渐结束。小布什的继任者们则把“撤军”提上日程。
2008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将撤军作为竞选亮点。他在竞选宣言中表示,“要让美国撤出阿富汗。”特朗普也在就任总统前多次表态,希望美军早些从中东“荒谬且无休止的战争”中脱身。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马斌认为,9·11极大地影响了美国的国民心态和外交政策。每届总统在竞选时都绕不过这个议题。随着阿富汗反战情绪的增加,阿富汗撤军一定程度上成为历任总统的“竞选筹码”,可以赢得更大的民众支持度。
2020年10月7日,在美国大选副总统辩论开始前的几小时,特朗普毫无征兆地发布推文称,“我们应该让仍在阿富汗服役的剩下的一小部分男女士兵们在圣诞节之前回家!”这一“惊人”消息也被视为特朗普为拉选票做的最后“努力”。
然而,竞选时的“撤军”承诺并不牢固。奥巴马和特朗普任期内,阿富汗安全局势依然紧张,暴力冲突有增无减。
2009年,奥巴马宣布将阿富汗和伊拉克作为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的最重要前线。就任一年内,奥巴马增兵超过3万,一度引发美国反战组织抗议。
特朗普上台后表示,赢得战争才是美国的关注点,要“为胜利而战”。2018年6月,美国和塔利班恢复直接对话,双方均默认不可能取得军事胜利,并都采取“边打边谈”的战略,以争取在谈判桌上的影响力。为迫使塔利班参加和谈,美国空军在2018上半年投下了3000枚炸弹。此事也引发联合国关切,并提醒冲突各方“保护平民不受伤害”。
应该肯定的是,奥巴马以来,美国在阿富汗驻军虽未完全退出,但持续缩编。以奥巴马为例,他在任期内提出了多版撤军方案,其中包括“2014年全部撤军”的时间表。只是,直至任期结束,完全撤军均未实现。
2016年,奥巴马在其任期内的最后一个月表示,阿富汗的安全力量“仍未达到所需强度”,并减缓了撤军速度。相较原计划撤至5500名驻阿美军,奥巴马下台前,在阿富汗实际留下了约8400名美军。
纵观阿富汗战争20年,撤军一事常常因阿富汗国内局势不稳定而出现反复。兰州大学朱永彪教授表示,除小布什外,奥巴马、特朗普、拜登三位总统的整体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出于务实考量,在阿富汗乃至中东地区“收缩力量,减少投入”。
“不依照上届政府的时间点,而是延期至9·11,这只是一个折中方案。”朱永彪认为,拜登上台后,其可选择的政策空间非常有限。因为和塔利班的和平停战协议已经签约,撤军时间点也在临近。除非阿富汗地区突然爆发大规模冲突,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
谁在反对撤军?
拜登新撤军方案提出后,美国国内不出意外地出现了反对声音。
美国《时代》周刊刊文指出,拜登撤军计划的批评者担心,外国军队撤离阿富汗可能会引起人道主义灾难,特别是导致阿富汗妇女权利倒退。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也警告,美国撤军有可能导致阿富汗内战升级,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死灰复燃。
2021年4月18日,《金融时报》发表题为《拜登冒险撤军阿富汗》的社论。文章称,“拜登无疑是在冒险……他押注美国可以在远距离上通过外交手段实现它在实地都没有完成的任务——阿富汗不再接触国际恐怖组织。”
同时,文章还以悲天悯人的笔触写道:数以百万计正在上学的阿富汗女孩将被送回由塔利班主导下的家庭中,在城市工作的女性也将处于危险之中。人们很容易把美国进入阿富汗的历史视为可悲的浪费。但是,上述这些是强有力的对立面。
然而,与这篇精英论调相左的意见,出现在了文章评论区。
一个名叫“faustulus”的网友评论,“我们西方必须接受一个事实,我们可能会认为他们落后,并为该国女性力量的浪费而哭泣……但人民如何生活的最终责任在于人民自己。”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马斌指出,近20年来,美国国内对阿富汗战争的态度出现了阶段性变化。在战争发动之初,无论是美国还是国际上,其支持度都非常高,因为当时阿富汗战争被视为9·11事件的复仇之战,是打击恐怖主义的正义之战。不过,随着基地组织被沉重打击、本·拉登被击毙等重大事件发生,人们态度的分歧也越来越大。
“一些人认为,美国应该承担起重建阿富汗的责任,不能留下烂摊子。另一些人则认为,美国不能无限期干预阿富汗发展,应该尽早抽身。”马斌说。
在争论撤军是否具有“冒险性”时,阿富汗战争给平民带来的“战祸”也不容忽视。
据中国人权研究会2020年4月发布的报告,自美军2001年10月7日进入阿富汗以来,当地已有3万多名平民被美军打死、炸死或因美军带来的战乱死亡,受伤人数超过6万,约1100万人沦为难民。
近年来,国际关于阿富汗撤军的争议之声始终不断。支持者认为,撤军可以还阿富汗以和平和自主。而反对者则认为,撤军可能让恐怖组织卷土重来,甚至造成阿富汗现代文明社会的“倒退”。
兰州大学朱永彪教授认为,对阿富汗战争截然不同评价的背后,是价值体系的不同。
“在西方,现在基本形成了‘人权高于主权的共识,在他们看来,只要一国陷入了人道主义灾难,那么国际力量就应该去干涉。但也有很多发展中国家则认为,应该由国家自己去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除了像ISIS这样国际社会公认的‘毒瘤外,对别国政治干涉甚至推翻他国政权,是不道义的。”
“美国迟迟不撤军,也影响了阿富汗政府的权威,可能加剧阿富汗国内的分裂。”朱永彪还指出,长期的动荡让阿富汗经济发展备受摧残,几乎没有外国投资,民众贫困率高。当前阿富汗基本上是个农业国,经济排名全球倒数,人均GDP只有几百美元。
“撤军后走向何处?”
20世纪以来,阿富汗历史上多次受到外部势力入侵,沦为大国角力的“战场”。从三次“英阿战争”,美苏冷战时苏联入侵阿富汗,到9·11事件之后,美国以反恐之名大举进攻阿富汗,大国围绕中亚控制权在此展开的明争暗斗,一直绵延不绝。
朱永彪认为,阿富汗地处十字路口,和中亚多国,中国、巴基斯坦、伊朗等国都有接壤,是各路文明的交汇地。而阿富汗自身经济落后,矛盾重重,国内始终没有强有力的统一政权。作为地缘政治上的破碎地带,各方都希望以此为翘板,改变地缘政治格局。
如今,除了美国外,有多国谋划积极参与到“后阿富汗战争时代”。土耳其曾参加北约在阿富汗的行动。2021年4月13日,土耳其外交部表示,土方将于4月24日至5月4日在伊斯坦布尔主办阿富汗和平峰会,以启动结束阿富汗战争的程序,并勾勒出可能的政治解决方案蓝图。
俄罗斯外交部也于4月14日表态,呼吁避免在阿富汗出现新一轮的“军事升级行动”。俄罗斯总统阿富汗问题特使扎米尔·卡布洛夫(Zamir Kabulov)称,为了避免矛盾激化,美国“有必要与塔利班就新的撤军计划达成协议”。
宣布将从阿富汗撤军消息后,拜登政府高层还暗示,此举与中美竞争有关。拜登在讲话中表示,美国当下最应该做的,就是集中全部精力处理其他“海外优先事项”。说到这些时,拜登还特意提到了“来自中国的激烈竞争”。
不过,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于4月1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对此类论点进行反驳。赵立坚指出,美方从阿富汗撤军,从所谓定制中国挑战挂钩的言论,反映出一些人的阴暗心理和根深蒂固的冷战的零和思维,有损中美互信,不利于两国在国际地区问题上的协调合作。
当地时间4月15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突访阿富汗,并与阿富汗总统加尼在会谈中表示,“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并不意味着削弱同阿富汗的关系,美国将继续推动阿富汗和平进程。”
马斌表示,阿富汗国内的亲美势力依然存在,甚至其国内安全部队也都是“师从”美国,而且经过了近10年的培训“熏陶”。“美国宣布的撤军只是军事力量上的撤出,其在政治、外交、经济上对阿富汗政策仍得到延续,美国只是失去了直接干预的军事力量,依然可以从多方面施加影响力。”马斌说。
朱永彪也表示,当前美国对阿富汗施加军事影响的任务是其次的,更多还是通过外交和经济施加影响,相较于直接军事力量的抽离,接下来更能影响阿富汗局势的,是国际支持和援助。
“阿富汗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自我造血能力差。美国‘撤军后,如果阿富汗政府再失去了多方援助,那阿富汗局势势必会出现不稳定因素。”朱永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