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2021-04-22张杭丽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传统

张杭丽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要学习和发扬。而学校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如何让传统文化精髓与教育教学工作实实在在地融为一体?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融入语文教学当中,寓教于乐,让孩子更好的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德国语言学家雅克布·格林说过:“构成民族界限的,不是河流,也不是山脉,而只能是跨越河流和山脉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传统文化已然成为支撑这个民族精神的脊梁。

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实是中华文明的民族精神史。屈子投江,苏武手持旌节牧羊十八年,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宁死不屈……在一篇篇激扬的文字中,我们看到的是一颗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不屈的民族英魂。语文教师应该及时抓住文本中传统文化的教学契机,触发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传承。

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精华,它将一直熠熠生辉,流芳百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则是语文教师备课前就应该考虑的。语文学科既应当是培养语言本事的学科,又应当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在教学中,应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学习当中呢?

一、在课堂上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语文课堂,肩负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注重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把诗歌情感的体会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结合起来。比如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涉及到三国周瑜的英雄事迹。这个学生都耳熟能详,于是很自然的感受到词人渗透在字里行间(如“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等)的钦佩与仰慕之情,再结合词人此刻自身的处境,惭愧与苦闷便容易理解了。如此,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同时也很自然地做到了学科间的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在诗歌鉴赏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中国传统节日更是蕴含着中国人特别的情感与风俗习惯,而当这两者融为一体时,老师如加以引导,学生便会受到很好熏陶与感化,也就又迈出了传承传统文化的一小步。比较阅读,让学生体会同是写一个节日,诗人的情感却并非完全一样。比如,在一次测试中,要赏析“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珑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黄庭坚的《清明》)的思想情感。学生结合注解,理解了这首诗是由清明扫墓联想到人的生死问题,齐人与介之推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丑恶的鞭挞,表明自己人生的价值取向。

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写作是最能显现学生文学素养的一个环节,因此在作文的教学中,我更是注重与传统文化,尤其是与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结合起来。这不仅能使学生作文主题变得深刻,内容变得丰富,更加是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情感熏陶,思想教育。比如在评讲“磨难与成功”话题作文时,用历史人物身上所渗透的精神来给学生上生动一课。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里就提到的勾践便是经受磨难,克服磨难,最终走向成功的典型例子。比如通过训练话题作文“感恩”,使学生懂得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尊师重道”、“孝敬父母”等。

代表传统文化的圣贤君子堪称人格典范,以他们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典籍传承着仁、智、勇兼以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我国著名学者吴宓先生曾提出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是“涵养心性,培植道德,通晓人性,谙悉世事,表现国民性,增长爱国心,确定政

策,转移风俗,造成大同世界,促进真正文明。”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时刻牢记的教育指导思想。

传统文化不是故纸堆里的煌煌巨著,而是一代代华夏儿女生生不息的传承;不是可以转手滥采、一夜暴富的矿藏,而是我们须臾不得离身的空气和养料;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却是语文学习的骨架和支撑。

总之,传统文化融入了课堂,可以进一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培育学生终身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的綜合素养的终极教育目标。

文化是行为的内驱力,而传统文化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硕果。在教学中,通过教学的案例与传统文化进行融会贯通,以及传统文化的熏陶,重现相关的历史情境,使学生透过历史现象,领略传统文化的真谛;在古往今来中感触生动形象的传统故事,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利用情境教育,结合信息化手段,更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大量传统形象,激发学生的爱国、敬业情怀,德育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传统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MINORITY REPORT
拿出精神
少年力斗传统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