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融媒体应用发展研究

2021-04-22武晓宇韩煜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8期
关键词:共享平台融媒体培养

武晓宇 韩煜

摘要:该文运用大数据、案例、数学套模等方法简要分析当前高校融媒体平台建设中的不足,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未突出高校融媒体工作的特点、宣传内容创作缺乏创新、考核机制不成熟、软硬件设施配套不完善、人才队伍培养后继不足、各高校之间未形成有效联动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融媒体平台建设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融媒体的功能,在此基础上解决高校融媒体平台建设中的不足,以此为高校融媒体的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融媒体;培养;共享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08-0175-03

新媒体的发展将是未来媒体发展的新趋势,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单一形式的完成对于信息的传播,对于新兴媒体来讲,不论是信息的时效性、丰富程度、互动性亦或便利度等都具有较强的优势。融媒体,更多来讲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打破新旧媒体的壁垒和“界限”,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进行有效结合,目的是实现信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曾多次下发文件鼓励宣传媒体的融合,表示了国家对融媒体时代到来的肯定。在此浪潮下,各行各业,将一些原有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融合,如某县广播电视台更名为某县融媒体中心,某大型商超将宣传手段由传统的发放宣传彩页又加上了投放微信广告、拍摄短视频投放热门等,这些都属于政务工作方面、商业之间在融媒体时代下做出的一些实践。相比政务媒体方面更注重提升舆论对于群众的引导,商业媒体方面侧重提供自我产品的宣传以带来经济效益为目的,高校教育融媒体中心有着不同且更艰巨的任务。尝试在融媒体时代下构建出专属于教育系统的新型高校宣传工作模式,截至2020年11月,我國分别设立了两批教育融媒体试点单位共30所高校,尝试探索一条新型的宣传道路且有效的提升宣传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因此,本文以河南某高校融媒体中心为例,阐述目前高校融媒体的影响,以及在建设中出现的不足,通过分析问题提出可供参考的价值,为高校融媒体的发展奠定基础。

1 研究与结果

运用移动平均趋势法与河南某高校后台具体运营数据结合,预测出河南某高校在未来一年里粉丝数量是稳步上涨的。(排除受不明原因可能产生的误差)我们使用过去五年内(2015—2020年)的具体时间段的粉丝数量,这一阶段作为高校融媒体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粉丝数量变化极具参考价值。我们找出此时间段的粉丝数量变化规律并假设2021年遵从此规律。

该高校宣传平台粉丝总人数达到41369人,基本实现了对全校教职工与学生的全面覆盖。本文以此高校作为个例研究,所得出结论是值得肯定且具有借鉴意义。

2 高校融媒体平台建设中的存在的问题

我们通过高校负责指导校园融媒体工作的老师与设计调查问卷,得到高校教育融媒体存在以下问题。

2.1 未突出高校融媒体工作的特点

现在一些高校在建设融媒体中心时,盲目借鉴社会上的政务融媒体、商业化融媒体的建设经验,并未结合高校实际工作进行建设。相较于政务融媒体为了让舆论更好地起到引导作用,商业媒体方面为了宣传产品增加销量,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的不同目的,高校教育融媒体中心有着不同且更艰巨的任务。在建设高校融媒体中心一定要结合实际突出高校中的校字、要把握高校与社会的关系,把握两者的不同与联系。

2.2 考核机制不成熟

一些高校在融媒体建设中会对各级分院宣传平台在各周、月、年进行评比,而高校的考核标准并不完善,还是像评价传统媒体一样将每周的推文发布数量、推文文字总量、点赞人数等作为评比标准。并没有考虑到各级分院的学生人数、各分院宣传平台的建设时间等偏差因素,高校在融媒体建设中对分院的评比工作不能一把抓,要具体案例具体分析。

2.3 软硬件设施配套不完善

无论是新媒体工作或是传统媒体工作中都离不开硬件设如:单反相机、电脑、打印机等,一些高校硬件设施在融媒体建设中跟不上,还用着老式设备,严重影响作品产出速度和质量。而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发展更需要软件的支持,一些图文编辑工具、照片美化工具、合理运用将会大大提升作品的质量进而更好的发展高校融媒体。

2.4 各高校之间未形成有效联动

各高校在建设融媒体工作中,各自为营,缺乏交流,不能形成联盟,甚至互相竞争,阻碍高校融媒体的发展。各高校有了好的经验不能及时交流借鉴,产生时空差,往往会使一个好的创意浪费。不仅如此,高校在举办活动时缺少互动,缺乏有效联动,往往会打消融媒体工作者的热情或者学院领导在看到活动效果不佳时会减少活动的举办导致融媒体发展缓慢。

2.5 人才队伍培养后继不足

我们在走访高校融媒体建设中发现各高校融媒体工作者工作职能过于保守如:运营者只负责新媒体平台的运营、影音部成员只负责拍摄、传统媒体工作者只撰写新闻稿及一些传统文章,这样的模式在有条不紊的日常工作中还可以运营,一旦出现突发新闻事件,则不能即时的进行报道。一环套着一环,一旦其中一环出现停滞,宣传工作则不能继续进行。与此同时,高校融媒体工作者在培养后继队伍时不够系统,可能产生融媒体工作者水平参差不齐的结果。

2.6 宣传内容创作缺乏创新

作品内容作为新闻工作中老生常谈的问题一直是宣传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高校融媒体工作中,宣传内容宣传模式墨守成规,难以跳出前任融媒体工作者设立的宣传模式也是高校融媒体建设中一大关键问题,不能创作出优秀的新闻作品及开创出新型的宣传模式将导致受众流失进而严重阻碍高校融媒体中心的发展。

3 解决高校融媒体发展中不足的措施

3.1 突出高校融媒体特点,与高校教学相结合

要把握高校融媒体受众面广泛,对外社会上展示高校校园生活、高校校风、高校价值理念,对内本校教职工、学生起到价值观导向、舆论管控的作用、服务校内师生提供便利。高校作为学校,新闻工作对学生的三观确立具有引导作用,高校学生作为社会的接班人,三观的确立极其重要。融媒体工作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作为指导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全面发展,掌握多个技能。在此同时高校融媒体建设应与高校教学相结合,开设选修课程,让有兴趣的学生自愿选择,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为融媒体工作者提供新鲜血液。高校开发相应的App,教务处上传课程表、校历等教学安排,任课教师上传本节讲课所用课件都有利于为教学工作提供便利。

3.2 完善“策采编审发评”创作流程,提升创作者“四力”

策:策划、根据不同时间段高校融媒体工作者开展策划会,确定工作重點及创作内容,如9月~10月,开学季、军训季,针对这个时间段可以策划某种落地活动及新闻推送以达到增加受众的目的;采:确定目标后,各个部门同时联动,采集新闻、影音等所需内容;编:根据采集内容进行整理编撰排版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发:微信、微博、QQ空间、校报等一键发送,达到全面覆盖;评:针对作品发布后的一些数据反馈进行评价,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提升“四力”即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增强脚力,新闻工作者走进校园发掘与校园相关的内容,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增强眼力,正视舆论,鉴别各界社会的新闻舆论观念,新闻工作者要积极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脑力,多多思考,提升自我工作水平,提升写作能力;增强笔力,努力创作,写出学生喜闻乐见,贴近生活的作品。摒弃固有的宣传板块,开创出新的内容模式。

3.3 引进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立科学的评比机制

互联网时代与之而来的还有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如清博大数据平台会对各高校的数据进行采集汇总,并利用人工智能对一些偏差因素涵盖在内进行分析评比产出高校排名,作为高校融媒体管理者,可以引进类似技术针对本高校各分院建立表单,利用这些新兴科技辅助管理者进行评比排名以便对各分院融媒体进行奖惩排名,通过一系列正刺激和副刺激的作用,引导和规范各分院融媒体的价值朝着符合校园文化需求方向发展。对希望出现的行为,高校用表彰奖励进行强化,也就是正刺激;对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利用处罚措施进行约束,也就是负刺激。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有效促进高校传播积极健康价值导向的实现。

3.4 加大软硬件资金投入

申请专项资金,更新硬件设施;“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人才的引进也是必不可少的“硬件”,依托学校传媒专业,加强专业培养,为校园媒体后续发展储备人才。同时在知识付费时代,也要注重软件方面的投入,开发出方便融媒体工作者的软件,在一些融媒体工作者确实需要的软件中,开通会员方便高校融媒体工作者工作,提升工作效率,提高作品质量。

3.5 搭建高校共享平台

身处在数字化时代,鉴于各高校间资源、经济手段的局限性而限制融媒体的发展,因此各个高校融媒体中心经验、资源共享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各个高校携手形成稳固的高校融媒体新闻工作联盟,创建微信群等手段实现优秀作品经验人才共享,整合高校融体,以高校融媒体的联盟促进中国高校宣传工作。

3.6 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

废除原有融媒体部门模式,原有各个部门分离,一般划分;运营部、影音部、编辑部等,而这样的工作模式会造成融媒体工作者只会本部门的一种技能,而且各个部门捆绑严重,离开其中一个部门成员就不能正常运转,针对这种现象,可以首先建立记者团,新成员在刚刚加入融媒体工作时不划分具体的部门,统一划入记者团进行学习,由专门的老师或往届融媒体工作者进行教学,全面发展。再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再分进运营部、影音部等不同的部门负责不同的工作,同时设立小组制与部门制共同存在,每个融媒体工作者不仅是部员还是组员,小组由与部门不同的人组成,在部门内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后可主动与小组成员自愿去做出其他作品,优秀作品给予奖励。记者团有利于培养全面、“多精专”的人才,同时在一个部门有了问题时,其他成员能够及时顶上,每个人都是每个独立的个体,再遇到突发紧急新闻事件时,可独自完成新闻创作,保证新闻工作的即时性。小组制在激发融媒体工作者主动性的同时有助于稳固其他技能的运用,保证融媒体工作队伍有后继人才。

4 结语

高校融媒体发展乃至全方面的融媒体发展不是简单的新旧媒体的叠加,在新方针下,更赋予了它资源共享、内容融合、共同扶持、利益共荣等的理念,如何实现1+1>2值得我们的深思与实践。

校园融媒体发展之路,是实现各类校园媒体在内容、渠道和媒介平台这三个方面的融合,在取得丰裕的经费支持的前提下,适时调整校园媒体的组织结构,用专业水准开展校园新闻活动,打造优质的校园融媒体形象,真正成为广大校园师生受众获取校园信息的重要渠道,为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助力社会发展贡献传媒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筱涵.利用融媒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6.

[2] 周晓牧.“融媒体”视角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路径探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1):142-146.

[3] 张宇庆,姬庆庆.全媒体时代高校校园媒体融合现状与发展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20(6):38-40.

[4] 李剑欣,曹林,范雅琳.基于校园融媒体平台的新闻传播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10):95-98.

[5] 翟晨肖.校园融媒体平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新闻研究导刊,2017,8(8):294.

【通联编辑:朱宝贵】

猜你喜欢

共享平台融媒体培养
中企搭乘“共享平台”好出海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构建与运行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