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艺术课程标准的特点辨析与教学启示
2021-04-22胡中立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对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的艺术课程标准中的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类型与课时设置、课程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在学科核心素养方面,中职艺术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实践,突显职教特色;在课程类型与课时设置方面,普高艺术课程作为必修课,分为非选择性必修课和选择性必修课,中职艺术课程则划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普高的艺术课程课时比中职多;在课程内容方面,普高的艺术课程体现课程融合,中职突显实践特点。通过对两者的比较,辨析中职艺术课程的特点,探寻普通高中艺术课程的可借鉴之处,促进中职艺术课程的建设。
【关键词】中职课程标准 艺术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4-0172-03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新版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艺术课程标准的陆续出台,承载着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新时代的艺术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教育领域中国家意志的直接体现,发挥着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通过对这两个新版艺术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辨析中职学校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特点,研究中职学校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为教学实践中落实艺术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参考。
一、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艺术课程标准概述
为了满足新时代对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2013年教育部在原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启动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发布《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2017版)》。修订后的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1]
在职业教育方面,为贯彻落实201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质量,教育部组织完成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颁布《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2020版)》。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新的中职艺术课程标准体现新精神和新要求,贯彻“职教20条”新部署,立足中等职业教育实际,充分挖掘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
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艺术课程标准的共性在于教学对象都是高中学段的学生,授课科目都是艺术学科,这是一门包含音乐、美术、戏剧、舞蹈、设计、工艺、影视等艺术门类的综合性课程。在新版艺术课程标准中,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的艺术课程标准都是首次凝练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业质量要求,但由于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不同类型的教育类型,教学对象的认知基础、文化积淀、学习习惯和态度迥然不同,所以两者的艺术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各有侧重点,中职学校的艺术课程标准在体现高中阶段共性要求的同时,又彰显了职业教育特色。
二、中职艺术学科核心素养把握学情,突显职教特色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艺术课程标准中对于艺术学科的核心素养的界定都是四个方面:艺术感知、审美情趣(审美判断)、创意表达、文化理解,但各自的要求以及实施途径有所区别。
1.精准把握学情,调整能力层级。
在审美方面,中职学校的艺术课程标准立足中职学生实际,精准把握学情,降低能力层级,比如将普通高中的“审美情趣”调整为适合中职学生的“审美判断”。普通高中的“审美情趣”是审美愉悦、高雅气质、人文情怀等艺术涵养的体现,注重形成审美兴趣和爱好,品味艺术的意蕴,形成高雅气质,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对于普通高中学生是可达成的学科核心素养,但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就会有困难,所以中职学校的艺术课程标准将审美要求调整为“审美判断”,具体量化为“描述、分析、解释和判断艺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先丰富审美经验,增强审美理解,提高审美判断力,为形成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奠定基础。
在文化理解方面,两者同样强调从文化角度认识艺术,了解中华文化艺术优秀传统,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自信,但普通高中在了解中国艺术和世界艺术的基础上,侧重理解艺术精神,敞开胸襟,放眼世界,促进跨文化交流,加深国际理解,中职学校则侧重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这更接近中职学生知识储备和认知发展的实际情况。
所以,相较于普通高中的艺术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中职艺术学科核心素养适当地调整能力层级,这并不意味着中职学校艺术课程标准比普通高中的质量低,而恰恰是其精准把握学情的表现,帮助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让中职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这样才能真正激发这群缺乏学习内驱力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专业实践,突显职教特色。
在艺术感知方面,普通高中的艺术学科核心素养落实是通过在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相关联情境中,感受和领会艺术;而中职学校则强调在日常生活和职业情境中,感受和领会艺术。
在创意表达方面,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要求“理解中国艺术虚实相生等表现特征,追求形神兼备的意境美,探索传统艺术的创新,进行有个性的艺术表现,将创意表达能力运用到其他学科和生活领域”[2];中职学校则强调在日常生活和职业情境中激发想象力,结合专业学习,进行艺术创新,促进专业发展,尝试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提升生活品质。
可见,与普通高中培养学生升学进入高等教育不同,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中职学校的艺术学科核心素养落实更强调要与将来的职业和生活相结合,这充分体现了“工学一体”的思想,重实践与应用,突出艺术实践的重要性以及专业行业的关键性,职教特色鲜明。
三、中职艺术课程课时紧凑,呈现实践特点
1.课时学分紧凑。
在课程类型方面,普通高中将艺术课程设置为必修课,下分为全体学生必须修习的必修课程,以及依据个人需求或升学考试需求的选择性必修课。中职学校分为必修课程(基础模块)和选修课程(拓展模块)。
依据课时学分安排,普通高中在完成必修模块72课时/4学分的基础上,再从选修性必修模块中选择两项内容作为必修,完成36课时/2学分,合计108课时/6学分。中职学校艺术课程中必修模块36课时/2学分,选修模块36学时/2学分,后者满足学生继续学习和个性发展需要,任意选修。
通过对课程类型和课时学分的比较,中职艺术课程中的必修课时学分非常紧凑,明显少于普通高中的艺术必修课。
2.课程内容呈现实践特点。
非选择性艺术必修课程,普通高中划分为三大类: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关注艺术与自然和生活之间联系,以及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与互动,强调中国与世界文化艺术的多样性,更具综合性,体现课程融合。
中职学校的艺术必修课程(基础模块)划分为音乐鉴赏与实践、美术鉴赏与实践两部分内容,立足学生实际,着力打好文化基础,培养学生解决未来生活和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艺术课程的实践特点,强化课程内容与专业学习、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等的联系。
普通高中的选择性艺术必修课内容,与中职学校的艺术选修课程(拓展模块)内容相近,包括各类姊妹艺术,兩者课程内容的设置都考虑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比较和分析新版的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与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对中职艺术课程的教学得到如下启示:
1.重审美,立足以美育人。
艺术教育是美的教育,艺术课程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坚持在艺术中以美启真,以美育人,深化审美体验,拓宽审美视野,让学生享受审美过程中的内心愉悦和心灵满足,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判断力,释放艺术的想象力,使得中职学生做到自觉抵制“三俗”,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发自内心萌生对生活、对自然的爱。
2.重育德,坚持立德树人。
艺术教育是情的教育,中职艺术课程的根本在于立德树人,以学科为载体,以情动人,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充分挖掘艺术学科本身独特的育人价值,结合课程思政与学科知识,在艺术教学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家国情怀自然渗入艺术课程方方面面,达成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促进中职学生艺术素养和道德素养的有序发展。
3.重人文,融合姊妹艺术。
艺术离不开人文土壤,没有人文内涵的艺术是没有灵魂的,艺术课程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更需要提升学生的人文涵养,以文化人。人文素养的核心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为人处世所需具备的基本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看重人的价值、感受和尊严。中职艺术课程,一方面需要充分挖掘艺术作品本身包含的人文内涵,从文化的角度来认识艺术,把艺术放在文化这个大背景下进行理解和分析,了解艺术和文化的关系,认识文化对艺术的影响,突破文化偏见,增加精神高度和民族认同感,另一方面,可以融合姊妹艺术,例如美术、文学等,拓宽文化视野,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如同丰子恺所言“以悲悯仁爱之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以灵魂共情”。
4.重实践,服务专业发展。
职业教育需要立足生活和社会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职艺术课程既属于职业教育,也属于通识教育,通识教育与职教特色相结合,在中职艺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尤其是拓展模块,需要创设实践环节,营造与职业相关联的教学情境,与人才培养方案对接,选择与专业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与专业课程衔接配合,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服务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3.
作者简介:
胡中立(1987-),女,上海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课程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