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美云冈

2021-04-22袁娜

检察风云 2021年4期
关键词:云冈云冈石窟石窟

袁娜

云冈石窟

“层楼突兀仰神工,翠岭岧峣出半空。”用来形容云冈寺楼层的鬼斧神工最为合适不过,巍峨耸立的云冈石窟在人世间掀起波澜,耸立千年看人间世界。公元3世纪,发源于大兴安岭深处的鲜卑民族不断挥鞭南下,一百年后,其中的一支部落拓跋部崛起,逐步统一了北方地区。这时候的中原王朝正处在改朝换代的混乱之中,拓跋部看准了时机,在公元4世纪末建立了北魏王朝,彻底结束了16国的分裂局面,统一北方,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后集国家财力、人力,用60余年时间,分早、中、晚三期,开凿了云冈石窟。那一年,是北魏文成帝即位的第二年,来自西域的高僧昙曜一句“皇帝即当今如来”,博得了文成帝允诺,拉开了云冈雕琢石窟的序幕。这座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皇家石窟,开始了长达64年的修建。

云冈石窟是唯一一座皇家石窟工程,在长达一千多米的崖面上,开凿有大小洞窟200多个,其中大窟45个,造像多达51000多尊。从早期文成帝时“昙曜五窟”的开凿,到中期献文帝、冯太后、孝文帝时皇家营造的大窟石像,再到晚期迁洛后民间补刻的窟龛。64年的开凿,是云冈石窟西来像法逐步中国化、世俗化的演进过程,堪称中华佛教艺术发展的里程碑。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2021年,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展出的“大美之颂·云冈石窟千年记忆与对话”,将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与云冈石窟研究院联合完成的世界上首个可拆卸3D打印数字化石窟移动来沪,1:1复原云冈第12窟,将参观者直接引入到云冈的沉浸式空间中。在这次展览中带来了云冈石窟研究院所藏的120件臻品文物和十位当代艺术家作品等,令传统与当代在1600年的云冈石窟历史中游走与对话。

丝路寻佛   匠心造艺

云冈石窟是佛教艺术东传中国后第一次由一个民族用一个朝代雕琢成皇家风范的佛教艺术宝库,吸收和借鉴了印度、中西亚文化,汲取希腊、罗马艺术元素,是不同文明交流融汇的结晶。对于云冈石窟的研究,始于金代曹衍《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继以清初朱彝尊《云冈石佛记》。

但真正学术意义上的研究,则是近百年之事。最初半个世纪的云冈研究以日本学者居多,大村西崖、塚本靖、关野贞、常盘大定、小野玄妙等,主要探讨云冈石窟的建筑特征和艺术源流;中国学者则重在解析云冈历史与建筑,介绍邻邦的研究成果。这次展出的一系列重要的出版物和老照片,记录了近百年来云冈石窟的考古研究文献及成果,从1906年伊东忠太的《国华杂志198号(支那山西云冈的石窟寺)》到2019年张焯的《云冈石窟全集》,可以感受到云冈石窟在中国建筑史和雕塑艺术史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

云冈石窟背依武州山,面对武州川,林渊锦镜,清幽精美。云冈石窟把一个王朝无尽的思想、无尽的语言和一个民族永远的灵魂雕进了一壁岩石,雕成了与人间相对应的丰富生动的世界。展出的精品文物,包括石雕造像、陶塑、金铜造像、碑刻、建筑构件、器具、墓葬文物等七类。这些文物,让我们认识到北魏历史文化、生活艺术等方面内容,一览云冈石窟的独特文化魅力。

佛像头部

《154002秒(42時46分42秒)》

云冈石窟第11窟西壁立佛

石破天惊  造像奇境

云冈石窟第12窟为廊柱式殿堂窟,又名“音乐窟”,属于北魏时期开凿的云冈中期工程,以其恢宏壮丽的伎乐雕刻、华美浪漫的艺术氛围著称于世,也是中国音乐史上最具价值的音乐窟。

洞窟平面呈长方形,分前后室,前室北壁上方的天宫伎乐手持各民族乐器,宛若一支“交响乐团”,集中反映出北魏宫廷乐队的时代风貌,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珍贵资料。窟内现存乐器共有14种49件,大致可分为三类:弹拨乐器、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在千年的岁月里,鼓乐齐鸣、琴瑟相和的北魏梵声,彩带飘飞、舞姿曼妙的歌舞飞天,一直在塞外古都大同的星空低旋回响,无不体现着东西方文化艺术交融以及北魏社会乐舞发展的时代特征,是中国音乐史上弥足珍贵的绝版遗存。

这次采用的是世界首例1:1可移动复制石窟,复原的石窟高8.5米、宽12.2米、入深14.5米,由于体积庞大,颜色特别丰富,导致扫描、测绘和搭建的难度极高。第12窟复制窟由110块2米见方的“积木块”分6层拼搭组装而成,实现了文物的可移动性。历时6年,拍摄5万多张照片,色彩还原度达到95%以上,只为了能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云冈第12窟音乐窟的宏伟魅力。前殿上壁雕塑的数十身伎乐天人形象,他们正在演奏琵琶、筚篥、古琴等各种中西式乐器,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宫廷交响乐团。

新媒体艺术家冯楚宸创作的新媒体艺术作品《观乐》,利用多媒体互动装置将沉睡千年的云冈石窟十四乐伎唤醒,他们身着幻彩络腋灵光再现,手持古乐器争相演奏。在声乐世界里,过去、现在与未来共存,现实、神话和信仰同在,远古艺术与现代科技在同一时空下对话,今人与古代音乐人互动,共同演奏一场跨时空跨地域的时尚视听互动现场。

策展人王纯杰为展览引入当代艺术作品,通过绘画、影像、装置、雕塑、行为、摄影、声音等多元方式展开这一场跨时代的艺术对话,探讨传统艺术中“意象”及“意境”在当代社会的语境中如何启迪创意和激发新的可能性。他们从佛学文化中得到启迪,通过装置雕塑、录像行为、绘画书法等多样性的艺术语言来呈现他们的感悟和体验。他们的作品整体联结在一起,推衍而逐层呈现出:自然与人的合一之境;时间维度转换的过程之境;有意与无意间的身心贯通之境。以空间、时间、意识三层维度的叠加,交织成当代艺术语言的化象之境。参展的艺术家有郭工、管怀宾、何成瑶、黄筝、李勇政、倪有鱼、任芷田、邵译农、阳江组、邹操等。

在云冈,无处不见佛陀和菩萨,无处不见众生。作为西来像法在中华大地绽放出的第一朵奇葩,云冈石窟兼容并蓄,融会贯通,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都能对之产生联想和共鸣。云冈石窟是独具魅力的艺术史研究课题,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佛像头部

佛像肉髻高耸,面相丰圆,眼窝深凹,鼻梁高直,双唇含笑,两耳垂肩。雕刻精致,线条流畅,既有犍陀罗造像的遗韵残留,又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

《154002秒(42时46分42秒)》

行为艺术家何成瑶的作品受佛学修行实践的影响,她以每一秒在画面上点一点,点至一百万遍组成了这件作品。这个过程让她抛弃杂念,追求内心的平静,印证的是以佛教中的六字真言转换而来的毫不懈怠的修行心境。

猜你喜欢

云冈云冈石窟石窟
石窟与云Sushi Hanzo
我和云冈的缘分
夜宿石窟
大同云冈第1、2 窟图像构成分析
夜宿石窟
云冈石窟的文物数字化探索与实践
云冈石窟中的交脚造像
云冈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研究
九五至尊思想在云冈巨佛雕刻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