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本土化路径探析

2021-04-22殷如昕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困境职业院校

【摘要】中华民族的力量来源、精神脊梁是我国不可或缺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个人素质的关键方法。职业院校一定要致力于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培养出优秀人才,论文首先围绕职业院校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的主要概念做了概述,其次是对目前職业院校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探究,最后提出了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职业院校  困境  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3-0015-03

一、引言

“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都特别重要。”党的十九大相关文件里面清楚地表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习主席表示,职业院校是培育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场所,更要积极落实国内的传统文化教育。

二、职业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高职学校学生人文素养

职业学校和普通大学对比,其办学特征更加表现在技术培养方面,这亦造成一些职业学校过度重视技术培养而忽略了素质教育。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许多代人智慧的结晶,例如忠孝仁义等思想,对我国社会发展影响深远。高职学校借助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更好地提高高职学校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把其培养成为品学兼优的青年高校学生。详细而言: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其他人文的结晶,文化、历史、地理、哲学等知识都渗透到其中,职业学校学生经由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学会更为完善的人文知识;第二,高职学校进行与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进一步完善高职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

(二)引导高职学校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青年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做好这一历史时期的价值观念培养特别关键,特别是面对不正确的意识形态,例如钱财、利益等诱惑时,容易摇摆。职业学校借助与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有效引导学生防卫与抵挡错误的价值思想,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含义中涵盖了为人处世、做人做事的基本标准,与现在国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的爱国、敬业、诚信以及友善等衡量标准是相吻合的。第二,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持续地提取其养分,有助于建立正确的、持续向上的价值观念,从而很好地践行爱国、认真、诚信、和善的个人价值标准。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处于领先位置,在培养人期间一直将“讲道德”放在第一位。所以,职业学校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有效地提升青年大学生的观念修养与道德品行,激发高校学生的爱国情怀与为祖国贡献终身的远大理想,切实培养出“品学兼优”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设人员与接班者。

三、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制机制建设需要改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党中央针对整体深化改革重大问题的决议》内已表明:“必须不断完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2014年3月早期,《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以下简称其为《文件》),《文件》要求:“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尽管职业院校逐渐中设置了选修课,或者在有关课程中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然而,总的来说对应的机制体制建设尚不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现在部分职业院校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只是由教学部门设置一系列的课程,校方对课程缺乏严格的监管;其次,各院系在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动开展过程中,也只是想了解学生有没有按时完成课时作业,对课程的重视程度还是较低。

(二)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必须得到优化

对于身处大数据社会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对教育方法的需求仍在不断扩大。但是由于部分职业院校尤其关注对大学生群体的专业技能的教授,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没有意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的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关键意义。具体表现在两个层面:其一,目前依然是以灌输式课堂教学形式为主,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正式的线上教学;其次,教学依然是遵循传统模式未能实施演讲式、互动式、翻转式等多种相关的教学。这导致职业院校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以及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部分职业院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仍旧局限于古诗词方面,对其他方面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像意识流派、传统节日民俗、琴棋书画、古代自然科学、宗法制度等的认识相对浅薄甚至一无所知。

(三)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得到强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整个阶段,对教师团队的建设特别关键。尽管很多职业院校已陆续地开设了一系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或是开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选修课可供学生选修,然而对应的师资队伍建设还必须得到强化。首先,部分职业院校缺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专业师资力量,基本上都是一些公共课教师兼任授课;再者,部分职业院校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没有设立有关的职位;第三,一些职业院校在培训教师的整个阶段,未能进行课程的设置。教师的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师力量是当下首要工作。

(四)一些职业学校重视招生率与就业率,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

学生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方面,相关文化课程开设较少,无法让学生完全熟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即便设置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也未能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可度,教师按照个人的吸收予以教学,再就是在教学期间对学生予以传教传授,不但未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反倒让他们对传统文化形成一定的抵触心理,导致了学生对传统文化不是太认可。因为缺乏对过去文化所涵盖的民族精神、人文道德的认知,造成学生产生只有工具理性而未能进行价值分析、只有科学素养而缺乏人文情怀的问题。学生到处乱扔垃圾、上课打瞌睡玩手机问题比较多见,少量的学生甚至存在损人利己的行为,和高级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未能保持适应。

生于社会快速变化的时代,大多数高职学校学生在填鸭式教育方式下会受到较大的竞争压力,觉得学好专业技术便可寻找好工作,学习与生活围环绕着获得高学历,高专业技术、准备考级等,没有时间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目的与价值存在认知上的不足。部分学生没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本进行深入解读,因此对孔孟等思想家的生平及其提出的思想观念相对比较陌生,且很少知道相关的典故。一些学生受到欧美国家的文化影响很大,喜欢过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假日,却不喜欢过中华民族传统佳节;对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等都不了解,像《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以及《红楼梦》等经典名著都没有通读过,像《高山流水》《十面埋伏》以及《春江花月夜》等民间乐曲更是没有听过,对水墨画、书法、戏曲等也都不感兴趣。

四、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健全与优化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制机制建设

首先,要完善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机构和相关的体系建设。从学校到院系、从教学组到老师,构建一个涉及各专业领域的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体制。其次,建立更加全面的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评价机制。一个角度,从学校、老师和学生等多个方面来建立考核制度;另一个角度,把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价值观的培养等也要作为教育的内容。最后,建立更加全面的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奖惩机制。职业院校应把学校院系组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对教师的考核工作有机结合。

(二)以校园文化为媒介,健全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式手段

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开展文化建设的重要渠道。相较专题讲座、课堂教授、诗歌朗诵等经典模式,校园文化的多样性能够在一定意义上提高广大大学生对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首先,职业院校应在建设校园文化的基础上,推行与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确保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更高效与实用;其次,依靠传统节日,面向学生群体灌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群体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面影响力。

(三)强化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建设

老师是学生们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照明灯,老师的专业素质对学生会产生直接或是间接影响,因此,发展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要增强教师团队的建设。老师必须在真正地掌握与熟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后,才可以在教学时更好地讲解给学生听,从而使广大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建设,可从下述几个方面实施:首先,依靠寒暑假等时间组织院校教师进行集训,开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教育主题的班会或是兴趣班,把它作为老师继续提升自我的有关资源。其次,依靠互联网学习平台,在学期工作阶段组织院校老师进行分散培训,开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教育主题的网络兴趣班。第三,招聘地方民间艺术创作者或非遗继承者为职业院校的外聘讲师,按时组织专题讲座与文艺展览。

(四)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管理,辩证看待传统文化

职业院校要“针对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积极正确地引导与推动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双重激励,以提高老师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及学生参与文化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另外,职业院校可以根据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组织评优工作,为积极参与的师生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要特别关注教学评价制度的构建与优化,予以教学满意程度估测,保证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成效。针对高校学生传统文化课程学习与活动参与的详细体现予以严格评判,将其纳入到学生德智体整体评价制度中,和学生奖学金评估、评优评先等关联”。

高职学校在传承传统文化遗产的同时,还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妥善地应对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创新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仅包括积极面,亦有消极面,看待传统文化,通盘确认与全盘否定都不是正确的选择。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不能够一味地吸收或是抛弃,我们应该用批判的眼光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摒弃其中一些封建落后的思想,然后将其中的优秀思想与当代社会发展相融合,形成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另外,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且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所以应该教育学生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五、结束语

整体来说,职业院校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通过面授、集中、分散、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展开落地化培训,始终致力于将职业院校教师培育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传授的复合型教师。同时也结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更新,进而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參考文献:

[1]许可峰,胡漂.我国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本土化之路回顾[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03):14-23.

[2]王林利.基于本土化与国际化衔接的高校合作办学课程建设[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4):112-113.

[3]罗生全,靳玉乐.基于文化自觉的教育研究本土化[J].教师教育学报,2016(02):5-11.

作者简介:

殷如昕(1985.12-),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大学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困境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