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玉米飘香时
2021-04-22曲雁羽
曲雁羽
初夏的夜晚,当老李掀开大铁锅的盖子,一股熟透了的玉米香气便腾空而起,四处飘散。在空中折腾一阵儿后,香气又慢慢地下移,最后乖巧地徘徊在农家小院的空气中,醉了田园,醉了村庄,也醉了我们远道而来的客人。
东北的八月,正是瓜熟蒂落玉米飘香的好时令,这个季节也是到野外撒欢儿拥抱自然的最佳时段,我们三家延续多年的约定——到农业站李站长家品尝甜黏玉米,也是在这个季节酝酿成行的。
那天,我们像情人约会似的兴奋。早早地醒来,套上休闲服,戴上太阳镜,把车的后备厢塞满了啤酒饮料等瓶瓶罐罐就出发了。车行进在平坦的村村通水泥路上,透过玻璃窗,我不停地张望着,路边的花草向我们招手,道两旁排列整齐的玉米,向我们行着注目礼,我们毫无防备地融入玉米绿叶婆娑的海洋里。还觉得不过瘾,我便摇下车窗与自然来个近距离接触,玻璃刚启动一条缝,野草杂糅着鲜花的气味就一股脑地涌入车室,久远的花香裹挟着湿润的草味,沁入鼻息,融入血脉,俨然又回到了那段农家旧时光。正在路口等候我们的老李,晃动着手臂,在秋风中微笑着,见面履行了夸张的拥抱后,他把我们迎进会客室。
“会客室是给咱们量身定做的,”向来幽默的老李打开了话匣子,“左盼你们不来,右盼你们也不来,连甜黏玉米都发起了牢骚,晚上在地里咔咔地直嚷嚷!”老李的风趣驱散了我们来时的倦意。
去往甜黏玉米地的路上,我们踏着山坡上绵软的绒草,望着沟沟壑壑密密匝匝绿油油的玉米棵,听着老李眉飞色舞地讲着甜黏玉米背后的故事,我们不禁心潮荡漾起来。“甜黏玉米说道可多了,有早熟品种,有晚熟品种,”老李不愧是农业专家,谈起甜黏玉米嘴巴就合不上了,“颜色也不一样,有白色的,黄色的,黑色的,还有花色的,前面那块儿就都是黄颜色的,”老李手指着北山坡的那片玉米地说,“颜色不同口味也不一样,有黏香的,甜香的,还有甜香糯的。”
老李的这片甜黏玉米地有一亩见方,是唯一没被大山遮盖的平地,因光照充足,玉米棵骨感坚实,玉米穗粗壮,有男子汉的气场。“这块地我种了垦粘1号、京糯2000、京糯3000白加糖三个品种,如果口感好,明年再扩大种植规模,”老李又打开了话匣子,“今年咱们吉林鲜食玉米纳入了产业发展规划,种植甜黏玉米是一个方向。”老李的这番话让我忆起了来时村路两旁绿油油的甜黏玉米带,感叹着现代农家人的美好生活,先知先觉地谋划着未来。
当斜阳敛起了最后一抹余晖,我们背着菜筐,挎着竹篮,载着满满的收获打道回府了。老李在院子里支起了炉灶,黑色的、白色的、黄色的玉米穗挤满了一大锅。锅底燃烧的柞木发出噼啪的声音,在静谧的山村夜晚显得分外地响。火舌舔舐着锅底,燃烧的界面宛如一双巧手,像极了调理师的按摩,又像是一对农家老闺蜜,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听说老李家来了城里人,左邻右舍的好事者纷纷前来观摩。有的端来一瓢甜李子,有的兜来几枚红柿子,有的送来几枚煮熟的咸鸭蛋……他们感恩的神态让我们读懂了老李的人格魅力。当香气氤氲的甜黏玉米端上桌面时,我们老哥老姐们便开始把酒话桑麻,忙碌了一天的清闲,也达到了顶峰。
夜深了,我们的欢呼仍浓,惹得小院里的常住居民——蛐蛐也加入了我們的行列,开始为我们奏响了小夜曲。这时秋风也漫卷过山村的沟沟坎坎来助威,当它曼妙地轻拂过小院的刹那,老李庭院里的山海棠、山楂树,还有那婀娜婆娑的山梨树,都摇头晃脑地舞动着身姿,也融入了我们微醺的酒里。
一觉醒来,朝霞已透过玻璃窗和窗帘,把室内朦胧成一片温馨。起床来到小院,看见晨起的农家人正忙着掰甜黏玉米穗——他们是给城里的商超配货。从田地里不时传来笑声,我仿佛已经看到这些现代农业人家温馨满满的明天。
(作者单位:吉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责任编辑 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