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口水库运行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2021-04-22王曙光
王曙光
湖南省涟源市大江口水库管理处,中国·湖南 涟源 417100
1 引言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水资源发挥着重要作用。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或缺的一种自然资源,人类健康的发展和任何的社会生产活动都是离不开水的,无论是居民的生活用水,还是农业、工业的发展,几乎所有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水资源。对于水资源而言,水库的建设及运行能发挥良好的保护作用,促进本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当水库管理存在问题时,就会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农业、工业用水[1]。鉴于以上情况,对于水库运行管理应该积极推行有效的应对措施。
2 概况
大江口水库位于中国涟源市湄江镇境内,距涟源市城区47km。大江口水库于1974年破土动工,1982年因国民经济调整而停工,1986年复工,至1993年大坝建成,是一座以灌溉为主,集防洪、发电、供水、水产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为一体的中型水利工程。水库总库容4430 万m3,正常库容4180 万m3,水库集雨面积91.6km2。坝型为圬工双曲拱坝,坝高82m,坝顶高程432m。大坝采用正堰式溢洪道泄洪,设五扇8×5.2m 的钢板弧型闸门,最大泄洪流量达1187m3/s。建设有两级发电站,坝后电站装机容量1890kW(3×630),蒿子电站电站装机容量900kW(2×250+1×400)。
水库承担着湄江镇、龙塘镇、桥头河镇和娄星区的防洪保安任务,保护下游近80 万人口和G207 国道、安大公路及华润涟源公司、涟钢等大型企业的安全。
3 水库运行期间的常见问题
3.1 水库设施较为陈旧
水库建设对于居民生活以及水利工程、农业、工业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正常发展。由于几十年的运行,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出现老化及损毁,运行困难,均为人工操作及监管,使很多看管不力、操作不及时等人为因素造成了事故的发生,无法为所在地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当今高科技发达社会,对于水库运行过程中突发的很多事件不能进行高效的制止,由此引发的灾难是不堪设想的。水库运行管理资金短缺,加之有限的资金没有被合理利用,使得水库管理工作在很多方面无法顺利开,最终导致水库运行效用无法正常发挥。因此,对于水库的管理建设应该要提上日程,对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及时解决。
3.2 管理体系不完善
管理体系不完善是水库运行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大江口水库管理处为正科级事业单位,现有职工141 人,其中退休人员60 人,在岗人员81 人,其中财政编制15 人,差额编制39 人,自收自支编制27 人。从结构上看,人员年龄偏大,人均年龄在45 岁以上,并且大部分还是原来政策允许顶职上岗的低层次的工人,遇到问题处理效率就低下,许多岗位无法胜任。从2002年开始,单位受编制限制,大中专毕业生不能招收上岗,造成技术力量出现断层,新旧技术人员无法实现有效交替。从财政收入管理上看,运行经费较大,收入较少,造成许多运行优化方案不能实施。在水库运行管理中,日常维护工作、日常管理工作都有待加强和完善,水库运行和维修养护等问题较为突出,无法达到水库正常运行的质量要求和标准。
3.3 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水库运行管理不仅是进行自身管理,还要考虑到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原因是水库管理者的管理意识不强,划界确权没有职责明确,缺少相关专业技术,同时水库周边政府群众为了追求经济建设的发展,任意排放大量的生活垃圾至水库中,长期发展下去这些垃圾没有有效处理,便会产生各类细菌,进而对水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管理方法不科学、不到位,部分地区就会出现污水大量排放的现象,明显逾越了水库的自我净化能力,不利于水库周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3.4 水资源管理
由于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对生活生产用水表现很高的期待,特别是比较优质的水资源,成了各级政府争相需求的战略部署。随着涟源市区及乡村集镇化的快速建设与发展,市区及大部分乡村集镇等人口密集区域缺水的局面日益突出,包括部分已实施农村安全供水的供水站(厂),也存在水量紧缺的严峻情势。为改善局面,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必须尽快寻找与开发水源,保证供水可靠与安全。目前涟源已建的两座中型水库灌溉任务重,且已率先承担向娄底市区补水重任,因此大江口水库自然而然成为了关注焦点,水库现有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理应成为高度重视的课题。
4 提升水库运行的管理对策
4.1 强化人员技能培训力度
重视水库运行管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强化人员技能培训力度,全面贯彻落实水库的巡查值守制度,定时监测水位,尤其要在雨季加强水库的运行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针对设计不合理的水库,要再次科学规划,重新测算水库工程的各项指标。管理者要主动学习最新的管理理念,并积极参与再教育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提升管理作业人员的组织理念。现代化的组织管理水平并不是简单的一个评价指标存在,而是通过指标的评价能够切实提升管理工作的进行,实现质的提高,水利人员形成一个组织性的体系,对于实际工作的展开就会有效率,在水利工程中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还可以被更为全面的展现出来,可以使得一些基础制度的实施得到有力保障[2]。
4.2 配置先进设施,建设信息网络
为提升水库运行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相关部门要增加资金投入,加强科技力量投入,增加远程控制设备、及自动监控设施等重要配置的性能。自动监控设施的投用,不仅能协助相关人员在短时间内精确获得水库变化的相关数据信息,还能降低人力资源的投入量,在恰当时机作出最佳应对措施,减少因时间延误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实时采集多种监测数据,包括地表变形、内部变形、浸润线(渗流渗压)、渗漏量、雨量、库水位、流量、气温、水温以及视频图像等数据。实现监测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及预警,并支持人工新增、修改或删除数据。模块化设计,基于GIS 开发,监测点管理时可据需要增加多种接口不同类型传感器,稳定性及用户体验好。数据展示直观、操作简便、报表丰富,支持浸润线展示,支持相关性分析曲线,特别是基于库水位的相关性分析曲线。用户安全管理、日志分类管理,并提供系统自检功能。可设置多级报警,支持弹出软件窗口报警、邮件报警、短信报警及声光报警等功能。可提供C/S 架构客户端软件和B/S 架构平台两种部署方式,支持网络多用户登录B/S平台查看监测数据和状态,以保证主管领导和值班人员能及时有效的掌握水库运行状况。确保大坝安全运行和水资源有效利用[3]。(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拓扑图
4.3 水资源管理
根据现状分析,应调整水库原设计功能,水库水资源利用调整为二个重点:一是继续承担农业灌溉任务,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二是增加供水功能,开发建设供水工程,解决我市市区与乡村集镇及部分已建供水工程缺水问题,在发挥社会效益的同时,充分发挥可观的经济效益,以供水经济效益确保灌溉任务能持续长远进行,达到以供水保灌溉的目的。同时为确保供水质量,对水库原设计的部分功能予以控制或取消。
5 结语
水库运行管理的宗旨是保证水库能健康、安全运转及水资源有效利用。在水库管理过程中,既要提升水库管理设备水平,又要重视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加强信息网络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增强水库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将管理工作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