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关税的价格传递效应:一个改进的模型
2021-04-22赵永亮孙华平
赵永亮,孙华平
(1. 盐城工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2. 江苏大学 财经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一、引 言
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运输成本的持续降低,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与产业联系日益深化,同时,对外投资的强劲增长态势也使得各国企业越来越嵌入到全球生产网络之中,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产业内协同与产品内分工已经成为当代国际贸易的重要特征。从全球经济治理的视角看,贸易保护主义有重新抬头的明显迹象,新世纪以来的经济全球化形势遭遇逆流,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着深刻的变革,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正在孕育。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与结构调整深化“双重叠加”的特定阶段,面对传统劳动力比较优势弱化、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以及多数产业被“锁定”在低附加值制造环节等一系列问题,突破卡脖子技术锁定、拓宽资源获取渠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迫切要求。为应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中央新提出“双循环”战略,即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长期依靠“大进大出”的国际外循环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两头在外”,多数产业位于贸易循环价值链中低端、能源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粗犷,以及贸易顺差带来的国际关系压力等。吕越等(2018)深入考察了嵌入全球价值链导致中国制造业“低端锁定”的内在机制。[1]孙华平等(2012)基于全球价值网理论探讨了区域产业集群利用本地综合比较优势推进国际化发展与产业升级的路径。[2]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融入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国民经济受世界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增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目前我国已开始加紧为RCEP落地生效做准备。RCEP协定贸易自由化成果丰硕,各成员之间关税减让以立即降至零关税、十年内降至零关税的承诺为主,中国和日本首次达成了双边关税减让安排,中日贸易商品的86%将最终取消关税,这被认为是RCEP签署最大的增量。如何评估RCEP签署后关税下调给区域成员国带来的经济效应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在国际贸易的限制性措施方面,关税与配额是较为常见的形式。2018年美国单方面挑起与包括我国在内的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经贸摩擦,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更是雪上加霜。Sun等(2020)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分析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进PPP项目中的低碳风险,重点考察了风险的分布及其层级结构。[3]Hu等(2021)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尤其是考察了环境规制的双重门槛效应。[4]Dai等(2021)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框架核算了中美贸易中的隐含碳及其环境成本。[5]孙华平和魏伟(2020)发现新冠疫情对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韧性呈负相关效应,疫情对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和出口贸易的地理分布也具有重要的影响。[6]在此背景下,全球对外贸易发展压力骤增,倒逼我们进一步加快整合国内市场。作为世界最重要的两大经济体,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乃至贸易战严重影响着两国经贸关系及全球经济发展。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因双边贸易总额大、行业涉及范围广等因素受到各界密切关注,如何评估中美两国之间关税上调对全球各国各行业的效应也是学界急需回答的问题。
本文聚焦国际贸易关税的价格效应,在全球价值链框架下对原有价格模型进行修补和扩展,以便重新评估关税的价格效应。本文重点探求以下两个问题:(1)双边关税税率变动如何影响全球各国各行业产品价格;(2)产品价格变动如何影响全球各国各行业产出。第一个问题主要难点在于对中间产品征税引起的全球范围价格层层推动的测算,本文拟基于里昂惕夫和高斯逆矩阵的累积关税成本率的统一测算框架模型进行改进;第二个问题主要难点在于最终产品价格变动导致全球各国各行业产品之间相互替代关系的测算以及产业链各个生产环节增加值变动的测算,本文拟对赵永亮等(2019)的全球产出调整分析框架模型进行扩展[7],引入异质替代弹性。本文立足全球价值链领域学科发展的最前沿,力求从关税的价格效应模型与价格变动的产出效应模型研究入手,对现有理论模型进行改进和扩展,揭示关税引起各国各行业产品价格变动和产出变动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为关税经济效应的评估提供切合实际的理论依据,同时,该项研究将为丰富和创新全球价值链、关税的价格效应等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做出边际贡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对进口的最终产品征税,将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价格,其测算方法较为简单,但是对进口的中间产品征税,测算方法相对较复杂:一方面,进口的中间产品价格上升,使得以该进口品为中间投入的下游行业产品价格上升;另一方面,下游产品价格上升还将再进一步向后传递。由于全球各国各行业之间交织投入,存在一定程度的循环上下游关系,因而价格将会螺旋上升,最终使得全球价格体系发生变化。在此领域较早一些的研究中,Rouzet等(2013)提出了累积关税成本的概念[8],但并未区分国内和跨境累积关税成本,因而难以全面分析关税的价格效应,Diakantoni等(2017)对贸易成本与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9],但显然,已有文献都没有把投入产出价格模型与累积关税成本测算联系起来,因而也难以建立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关税的价格效应模型。关税影响企业的成本加成,成本加成率上升导致中间产品价格和最终产品价格上升。Harrison(1994)、Melitz等(2008)、孙辉煌等(2008)、徐蕾等(2013)、盛丹等(2013)、钱学锋等(2015)、罗长远等(2015)、Lu等(2015)、De Loecker等(2016)以及陈勇兵等(2016)虽对这个问题从理论或实证上进行过研究,[10-19]但文献的讨论仍然有待完善。余淼杰(2010)研究了贸易自由化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并着重探讨了加工贸易在其中所起的作用。[20]
研究关税对产品价格的影响,应关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联系。赵亮等(2013)通过建立农业纵向关联市场的均衡模型,研究分析关税对一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关税通过价格的传导机制作用一国农业生产行为。[21]农业生产是由一个产业链组成,需要上下游市场的协同配合,关税不仅影响最终产品价格,而且通过影响要素价格最终作用于农业生产过程。这里的纵向关联市场既包含产品市场,也包含生产要素市场,该项研究从系统关联的角度初步分析了关税与价格的联系。叶安宁(2012)讨论了非竞争型投入产出价格模型,以该模型评估工资与进口对物价的影响。结论表明,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没有将中间投入区分为来自国内还是来自国外,造成了工资在价格形成中的作用被高估;进口品价格上涨对重工业部门的影响较大,而对服务业的影响有限。[22]该项研究对分析问题的视角从竞争型投入产出向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转变具有积极意义,但该项研究并未从全球价值链角度全面分析全球各国各行业之间的投入产出联系。倪红福等(2018)和段玉婉等(2018)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中间品价格上升导致全球价格变动的测算方法问题,二者的研究是该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23-24]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产品的生产分割于不同国家的不同生产环节,最终产品生产需要中间进口产品投入,同时,中间进口产品生产也需要进口更上游的中间投入品,因此,最终产品价格变动中包含了全部生产链条中的进口环节的关税成本。上述研究将单国投入产出价格模型拓展到引入关税的全球投入产出价格模型,从多个角度阐述全球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并论证累积关税成本测算框架。倪红福等(2018)和段玉婉等(2018)的模型仍有待改进,[23-24]其模型假定征收关税前后直接消耗系数不变,该理想化的假定使模型推导过程获得了简化,但该假定与现实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当关税税率较高时直接消耗系数将发生较大改变,本文将放松这一假定对模型进行改进。
三、现有理论模型
对于关税如何影响产品价格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分两种情形加以分析:对最终产品征税和对中间产品征税。对最终产品征税的价格效应测算方法很简单,征税将直接提高进口国进口的最终产品价格,产品出口价格加成关税成本就可以得到进口的最终产品价格。(1)稍稍复杂一些的考虑是价格传递率的设定,本文假设加征的关税全部传递至下一轮产品价格。而对中间产品征税如何影响最终产品价格问题则相对较复杂:一是对中间产品征税将引起中间产品价格上升;二是其它所有以该中间产品为投入的下游行业产品价格也将上升,从而引起第二轮价格上升;三是其后还将会引起第三轮、第四轮等多轮价格上升。在早期关税价格效应研究中,Balassa(1965)和Corden(1966)对关税有效保护率的定义是,由于关税的存在使得产品的价格高于无关税时的价格带来的收益再减去进口中间品关税导致的额外成本。[25-26]Rouzet和Miroudot(2013)分析了累积关税成本的内涵并进行了经济学剖析[8],Diakantoni等(2017)利用完全消耗系数代替原始公式中的直接消耗系数进行了核算[9],Chen等(2017)在建模中利用中间投入矩阵对完全消耗系数矩阵进行标准化[27]。上述研究均未把投入产出价格模型与累积关税成本测算联系起来,因而也难以建立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关税价格效应模型。倪红福(2020)从理论与实证角度分析了全球价值链中的累积关税成本率及结构。[28]蒋丹等(2020)以美国为例分析了中国征收碳税应对碳关税的经济效应。[29]倪红福(2018)和段玉婉等(2018)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将单国的投入产出模型扩展至多国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中间品价格上升导致全球价格变动的测算方法问题,二者的研究是该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二者推导出的模型结果具有一致性。[23-24]倪红福等(2018)从投入产出价格模型一般形式、竞争均衡下的生产函数形式、无穷级数形式三个角度阐述价格模型,并利用情景模拟法实证分析中美加征关税的价格效应。[23]为了清晰地说明其模型推导的基本思路,提出改进的模型,本文首先对倪红福等(2018)[23]、段玉婉等(2018)[24]基于无穷级数形式的论证过程进行介绍,其后再进一步提出改进方法。
亦可简写为(τ′.*A′)u,其中,τ表示关税税率矩阵,A表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u表示单位列向量,“′”表示转置,“.*”表示点乘,即矩阵对应元素相乘。征收关税后各国各行业产品第一轮价格上涨幅度为(τ′.*A′)u,在第一轮基础上第二轮价格上涨幅度为A′(τ′.*A′)u,第z轮价格上涨为[A′]z(τ′.*A′)u。这样不断累积,无穷循环,价格最终的累积涨幅为
(τ′.*A′)u+A′(τ′.*A′)u+[A′]2(τ′.*A′)u+…+[A′]z(τ′.*A′)u+…=[I-A′]-1(τ′.*A′)u。
根据上述公式,结合关税税率表、全球投入产出表可以计算得出加征关税引起的全球各国各行业价格上涨水平。
倪红福等(2018)和段玉婉等(2018)的论证过程与宏观经济学投资乘数和货币乘数的论证过程相似,通过构造收敛的无穷级数,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便可计算出关税的全部价格效应。[23-24]上述推导过程隐含着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保持不变的假设,由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不变推导出各轮价格涨幅及累积价格涨幅。但如果仔细分析将会发现,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并非保持不变,它会随着上游投入品价格变化以及下游产品价格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例如:美国对中国钢铁产品征税,美国建筑业投入中国钢铁成本上升,受成本上升影响,美国建筑业产品价格也将上升。这样,美国建筑业产品对中国钢铁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将由于投入品(中国钢铁产品)价格上升以及产出品(建筑业产品)价格上升而发生变化。同样,美国建筑业产品也会作为其他行业产品的中间投入,其他行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也将发生变化。最后,美国对中国钢铁征税将会对多个国家多个行业产品价格产生多轮冲击,导致全球价格体系不断变化以及直接消耗系数不断变化。
四、理论模型的改进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对倪红福等(2018)[23]、段玉婉等(2018)[24]的模型进行改进。为了直观演示推导过程,首先假设一个极端简化的例子加以说明。假设只有两个国家,每个国家只有一个行业,两国之间简化的投入产出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初始投入产出关系
表2 征收关税后的投入产出关系
由于征收关税导致中间投入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也将上升,价格上升幅度列向量为P(1)=A′.*τ′u,这里P(1)=(0,20%)′,即国家1的产品价格不发生变化,国家2的产品价格上涨20%。价格上涨后下一轮(第二轮)投入产出关系为
M(2)=M(1).*(uu′+P(1)u′),
Y(2)=Y(1)+(M(2)-M(1))′u,
P(2)=A(1)′P(1),
A(2)=M(2)./(uY(2)′)。
各行业产品价格上涨将进一步传递至下一轮,在第三轮投入产出关系中:
M(3)=M(2).*(uu′+P(2)u′),
Y(3)=Y(3)+(M(3)-M(2))′u,
P(3)=A(2)′P(2),
A(3)=M(3)./(uY(3)′)。
依此类推,第n轮为
M(n)=M(n-1).*(uu′+P(n-1)u′),
Y(n)=Y(n)+(M(n)-M(n-1))′u,
P(n)=A(n-1)′P(n-1),
A(n)=M(n)./(uY(n)′)。
根据上述递推公式,可以求得多轮价格变动之后的投入产出矩阵,再进一步计算出征收关税对产品价格的累积影响。以上述投入产出关系为例,多轮投入产出关系演变过程如表3所示,两国名义总产出变动过程如图1所示。
表3 征收关税前后投入产出关系变化过程
图1 两国名义总产出变化过程
征收关税导致价格上升,两国名义总产出受投入成本层层推动的影响逐步上升,但名义总产出上升幅度逐步收敛。根据本文计算,第128轮后价格上升取得收敛,两国总产出分别为20.00和23.33,在第10万轮投入中,两国的总产出则保持不变,仍为20.00和23.33,即价格水平分别累积上涨了100%和133.3%(2)如果按照倪红福等(2018)直接消耗系数保持不变的计算方法,[23]价格水平分别累积上涨50%、66.67%。。
以上内容分析了对中间产品征收关税引起的价格变动过程,而对最终产品征收关税的分析要简单很多。仅从生产价值结构的视角考虑,对最终产品征税不存在价格层层推动关系,它仅仅影响征税国从出口国进口的最终产品的价格,而不影响出口国出口其它国家产品的价格和出口国国内产品的价格,也不影响其它国家生产的产品价格。当然,如果从消费与生产的全球一般均衡视角来看,这种价格的递进互动影响可能就很明显,尤其是考虑到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的周期化运转,那么各类产品的消耗所花费的支出最终也会影响各国的最终产品以及中间品的价格。
五、关税价格效应的测算
本文运用第三部分的递推模型编写MATLAB程序分析中美加征关税给全球各国各行业产品价格所造成的影响。论文分以下两种情景进行模拟:一种情景为美国对中国所有产品加征25%关税;另一种情景为中国对美国所有产品加征25%关税。
本文使用WIOD(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2014)作为研究的数据来源,WIOT2014包含44个经济体(表4)、56个行业(表5)的投入产出数据,行业分类依据ISIC Rev. 4.0(3)WIOD分类法中一部分行业合并了ISIC分类法中的行业。。
表4 WIOT2014所包含的经济体
表5 WIOT2014的行业分类
情景1:美国对中国所有产品加征25%关税对全球各国各行业产品价格的影响。
首先分析美国对中国所有中间产品(不包括最终产品)加征25%关税的效应。美国对中国所有中间产品加征关税使美国绝大多数行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价格上涨,但其上涨的效果存在时间衰减效应,本文使用图形分别表示多轮价格上涨效应(图2)以及累积价格上涨效应(图3)。除极少数行业之外,美国各行业第一轮价格上涨效应均大于第二轮价格上涨效应,第二轮价格上涨效应均大于第三轮价格上涨效应。价格的累积上涨效应等于各轮价格上涨效应之和,本文取20轮价格上涨效应之和为累积价格上涨效应。从图3可以看出,美国加征关税对美国各行业产品价格影响并不均衡,受影响较大的行业编号为20、19、21、18、17、13,分别对应于以下行业:汽车、挂车和半挂车的制造;未另分类的机械和设备的制造;其他运输设备的制造;电力设备的制造;计算机、电子产品和光学产品的制造;橡胶和塑料制品的制造。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对美国编号为20的行业(汽车、挂车和半挂车的制造)影响幅度最大,约使其产品价格上升0.8%。
图2 美国对中国所有中间产品加征25%关税对美国各行业产品价格的多轮效应 数据来源:本文根据WIOT2014计算
图3 美国对中国所有中间产品加征25%关税对美国各行业产品价格的累积效应 数据来源:本文根据WIOT2014计算
图4全貌展示了美国对中国中间产品加征关税对全球各国各行业产品价格的效应。从行业来看,美国对中国征收关税对编号为20(汽车、挂车和半挂车的制造)、19(未另分类的机械和设备的制造)等行业影响较大;从国别来看,美国对中国征收关税对美国自身(国家编号为43)、加拿大(国家编号为6)、墨西哥(国家编号为30)各行业的产品价格影响较大。图5单独展示了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对加拿大各行业价格的影响。
图4 美国对中国中间产品加征25%关税对全球各国各行业产品价格的累积效应 数据来源:本文根据WIOT2014计算
图5 美国对中国中间产品加征25%关税对加拿大各行业价格影响的累积效应 数据来源:本文根据WIOT2014计算
上述内容分析了美国对中国所有中间产品加征25%关税的价格效应,考虑到一般加征关税不限于中间产品这一现实情况,本文对美国对中国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同时加征关税的情况作以下分析:美国对中国最终产品加征关税除了影响中国出口美国最终产品价格之外,不影响其它产品的价格。因此,上述分析中的价格效应无需修改,只需对一类特殊价格效应进行补充说明,即中国出口美国市场的最终产品价格上升幅度为在原有分析(对中间品加税引起中国生产的最终产品价格上涨)的基础上进一步上涨25%,而其它所有最终产品的价格,包括中国出口除美国之外的其它国家最终产品的价格、中国生产的面向国内需求的最终产品的价格、美国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的价格,以及第三国生产的最终产品价格,均不受美国对中国最终产品征收关税的影响。
情景2:中国对美国所有产品加征25%关税对全球各国各行业产品价格的影响。
情景2研究方法与情景1相同,这里只作简要分析。中国对美国所有中间产品加征25%关税对中国各行业产品价格整体上影响不大。由图6可知,中国航空运输业(行业编号33)价格所受影响最大,约为0.5%(4)根据WIOT2014,中国航空运输总产出84735(百万美元),从美国总进口1341(百万美元),进口额占航空运输总产出额比例约为0.4%,其中中国航空运输从美国进口的产品绝大部分为美国的服务(美国航空运输)。从实际情况来看,对进口服务业产品征税应充分考虑可操作性,本文仅假定对所有产品征税以便使分析简化。,其它各行业价格上涨幅度均在0.25%以内,与情景1相比,中国对美国征收关税对中国各行业价格的影响不大,且影响较均衡。此外,中国对美国征收关税对全球价格影响很小,主要影响仅仅限于中国内部(图7)。中国对美国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同时加征关税分析方法与情景1的分析方法相同。
图6 中国对美国中间产品加征25%关税对中国各行业价格影响的累积效应
图7 中国对美国中间产品加征25%关税对全球各国各行业产品价格的累积效应
应该指出,上述价格效应模型推导过程中包含以下两项假定:一是假定全球产业链关系稳定,上游投入成本变动不影响产业间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而只影响产业间投入产出的名义价值;二是假定投入成本上升完全传递导致价格上升,价格上升恰好抵消投入成本上升,不存在行业内部成本消化效应或成本放大效应。在现实世界中,多种情况可能削弱关税的价格效应:一是产业链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变动。例如:下游行业转向未加征关税的国家采购或者转向采购价格上升幅度较小的产品;或者由于价格上涨,下游行业削减产量,减少对上游行业产品的采购。二是成本上升的不完全传递。如企业消化一部分成本,使价格上升幅度低于预期。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看,技术创新与制度质量及其空间溢出对于绿色发展与产业升级至关重要。[30-32]现实中,企业对关税或各种非关税壁垒的反应很灵敏,可能采取各种措施规避关税的上升。例如:浙江的服装生产企业既在浙江设立生产基地,又可以到国外比如越南、印度等设立生产基地。当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时,服装企业进行订单转换,将越南或印度生产基地原出口中国国内的订单转向出口美国,而将国内生产基地原出口美国的订单转而面向国内生产,从而有效地规避关税。又如,企业可以实行国内外产业链上下游分工生产,最终产品的出口设立在第三国,国内外互相配合满足原产地标准。上述种种改变现有产业链格局的措施在现实中极可能发生并削弱关税的价格效应,因此,本文模型测算结果仅仅表示在不受其它因素干扰情况下理论上的最大效应,与现实情况可能还有一定的距离,下一步需要结合最新发展情况进一步改进与优化本模型。
六、结论与启示
从研究结果看,美国对中国加征25%关税对美国以下行业价格影响相对较大:汽车、挂车和半挂车的制造;未另分类的机械和设备的制造;其他运输设备的制造;电力设备的制造;计算机、电子产品和光学产品的制造;橡胶和塑料制品的制造。其中,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对美国汽车行业价格影响幅度最大,约使其价格上升0.8%。相对而言,中国对美国加征25%关税对中国各行业产品价格影响较小,除航空运输行业外,各行业价格上涨幅度均在0.25%以下。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对加拿大、墨西哥的价格水平有一定影响,而中国对美国加征关税对其它国家价格水平的影响很小。目前全球价值链正处于剧烈的重构之中。孙华平和杜秀梅(2020)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会显著促进产业碳生产率,而全球价值链嵌入地位则与我国产业碳生产率呈显著负向关系。[33]结合前述的模拟结果,我们发现在全球价值链结构下,产业之间的互动影响不是单纯的线性传递,而有可能是非线性传导,其最终的效果如何则取决于不同国家和区域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嵌入程度与位置的综合效应。
本文重点分析了双边对中间品加征关税对全球各国各行业产品价格的影响。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双边加征关税将使得各国以该进口品为中间投入的下游行业产品价格上升,下游产品价格上升还将再进一步向后传递,由于各行业之间交织投入,存在一定程度的循环上下游关系,因而价格将会螺旋上升,最终使得全球整个价格体系发生变化。本研究放松了倪红福等(2018)、段玉婉等(2018)论证过程中隐含的直接消耗系数不变的假定,[23-24]建立投入产出关系矩阵递推模型,推导加征关税对直接消耗系数的影响以及对投入产出矩阵的影响,测算了加征关税对全球各国各行业产品价格的影响。本文将为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关税的价格传导效应等领域的理论、方法的丰富和创新做出贡献。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关税税率设定与现实并不完全相同,其主要原因是美国对中国征收关税所涉及的细分行业目录非常复杂,与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库无法产生一一对应关系,同时,目前也没有一种全球投入产出数据库能够涵盖与加征关税目录相同的行业。尽管如此,论文采用在现有基础上对所有行业加征25%关税的情景模拟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够测算出上述情景下加征关税对产品价格的大体影响,据此可以估算实际加征关税影响的数量级,至少可以确定一个大致范围。论文的分析至少可以为认识加征关税对产品价格的影响效应提供一个分析框架并估算出粗略的溢出和传导方向。
不过本文的研究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直接消耗系数变化时,不仅要考虑关税本身的影响,还要考虑中间品和最终品价格变动所带来的供需变动,这就需要构建一个全球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此外,本研究结论的适用性还有一些限制条件,在国际市场上,关税对于大国与小国贸易流量与结构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其中对于大国贸易条件的影响还取决于需求弹性。这些也是学者们下一步需要继续探索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