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1-04-22王庆锋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宁夏城乡融合

王庆锋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农业进入产能透支、成本倒挂、两兼滞留和政策保护有限的发展阶段亟需使农业生产从增产到增收、品质到品牌、农业生产到农业生态、劳动力单向到双向流动、土地的保障功能到要素功能转变的城乡融合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新业态,宁夏乃至中国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在未来15年的时间内依然需要城镇化和非农产业的高速发展。

1.宁夏城乡社会经济概况

1.1 宁夏城乡基本情况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 现辖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和固原5个地级市,22个县区(11个县、2个县级市、9个市辖区),共有44个街道办事处,101个建制镇,92个乡,2284个行政村,14406个自然村,其中,银川市行政村 283个,自然村 2548个;石嘴山市行政村195个,自然村 1434 个;吴忠市行政村528个,自然村2813个;固原市行政村 822个,自然村4510个;中卫市行政村 456个,自然村 3101个。另外,农垦集团所辖 18个农场,191个站(队)。截止2019年12月,全区常住人口694.66万人,占全国大陆总人口14亿人的4.96‰,其中,银川市229.31万人,石嘴山市80.59万人,吴忠市142.25万人,固原市125.05万人,中卫市117.46万人。

2019年末,全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15.81万人,城镇化率为59.86%。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扎实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进城落户人口增加,使更多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享受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真正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宁夏全区人口数量总体平稳、出生率略有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川区人口增速较快等基本特征。

1.2 宁夏产业-就业结构演进

新中国成立以来,宁夏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三次产业结构模式同样经历了“一、二、三”→“二、一、三”→“三、二、一”的结构演化。2020年全区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8.6∶41.0∶50.4。三次产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优化。第三产业成为带动全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和新引擎。从就业结构来看,2018年,宁夏全社会从业人员380.9万人,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为39.4∶17.0∶43.6,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效益明显提高,宁夏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之比(以第一产业为1)为1∶13.4∶5.6。由于资源禀赋、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因素影响,宁夏五市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显著,从五个地级市经济总量占全区比重看,2018年,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市生产总值分别占全区总量的50.7%、16.2%、14.3%、8.1%、10.8%。从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看,五个地级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处于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均有明显提高。

2.宁夏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模式

聚焦九大产业,既是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是宁夏独城乡融合发展的落脚点。以“九大产业”为抓手,着力提升农业品牌化,工业降本增效、服务业扩容提质,最终实现城乡融合。结合宁夏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和地域特色,宁夏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识别为产业集聚提升类、一二三产业融合类、城郊融合类、特色资源保护类、生态保护和搬迁撤并类等五种类型。

2.1 产业集聚提升类

以产业发展为主导尤其是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要类型的乡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部分乡村有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农民/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总的来看,乡村人口呈现弱化趋势,且农户教育、住房维度存在被剥夺的现象,致使该类村庄在后续发展中需要集人才,美化环境。

2.2 一二三产业融合类

乡村主体为主导类型的村庄,农村常住人口较多,青壮年劳动力相对充足,但乡村产业发展滞后,村集体经济薄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较小,辐射农户作用有限,且该类型乡村农户收入、维度和住房出现群体性福利被剥夺的现象,城乡差距仍然较大。

2.3 城郊融合类

靠近城镇,公共服务范围较好,经济区位优越,大部分村庄处于城郊结合部,或者随着城市扩张,被纳入城镇化建设范围之内,村庄常住人口减少,农民市民化趋势增加,且该类型村庄中农户健康维度、教育维度和住房维度等福利存在被剥夺的现象。

2.4 特色资源保护类

资源禀赋较好,多位于海拔相对较低的西部灌区或地形相对平坦的东部塬区,耕地资源丰富,产出率高,地理区位优越,尤其部分村庄结合独特气候环境,选择和培育了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乡村产业,但该类型村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不高,现有产业规模小而散,农户收入维度、教育维度和住房维度存在被剥夺现象

2.5 生态保护和搬迁类

缺乏主导产业,即振兴主体缺乏、产业滞后、人居环境恶化、资源禀赋较差。在城乡发展过程中,由于生态环境脆弱或资源禀赋较差,出现了老弱化主体、空心化产业、贫瘠化资源、污损化环境特征,对于该类型村庄,应以生态恢复为主,积极发挥其生态保育功能。

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模式

3.宁夏城乡融合发展案例

3.1 一二三产业融合类和特色资源保护类

灵武市宁六宝果品专业合作社是一个以种植和销售灵武长红枣,苹果、桃、李、杏为主,集餐饮娱乐、观光旅游、休闲农业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和灵武长枣综合示范园区。公司实行“合作社十基地十农家乐十农户”的新型经营机制和发展模式,多种经营增收,多项服务促农。建成占地130亩的长枣示范园、苹果、桃、李、杏采摘园60亩和占地7亩的垂钓中心、建筑面积1200m2的餐饮娱乐厅和960m2的设施拱棚采摘园,通过采摘、观光、垂钓、餐饮、娱乐的有机结合,让游客亲自体验“吃农家饭、干农家事、赏农家景、住农家店”的乐趣。2019年合作社年销售1670万,年创利润154万元。为了培育品牌效应,合作社在国家商标总局注册了“宁六宝”商标,提高了灵武长枣的知名度。目前,合作社种植的灵武长枣已销售到广州、深圳、上海、南京、北京等地。

合作社客服单一长枣种植、销售模式风险大、效益低,利用塑料大棚枣、桃李杏采摘园、垂钓和餐饮来丰富和解决大田灵武长枣上市时间短、销售方式单一、效益低的问题,走以种植销售灵武长枣带动餐饮娱乐、观光旅游和休闲农业的经营模式。

3.2 产业集聚提升类模式

银川市永宁县望远镇上河村,过去是一个远近闻名得“空壳村”。村集体负债38万余元,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苗木花卉和部分露地大众瓜果蔬菜,闲暇之余大家也只是到处打临工以补贴家用。村委会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找差距、摆问题、提建议、谋思路,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成立了永宁县上河苗木花卉有限公司,自公司成立以后村两委负责人带领村民跑销路找市场,通过招标和政府扶持等方式当年就销售本村滞销花卉苗木176万元,农民获利的同时村集体获利20多万元,通过3年的不懈努力,2020年上河村不仅还清了债务,村集体累计收入达到100多万元。

2016—2020年6年里上河村先后新建了设施温棚500多栋,扩大露地蔬菜2000多亩,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也由2012年前的6000多元增加到2020年的13000多元以上。2018年在永宁县供销社的大力扶持下成立了以农业实用技术开发与指导、信息咨询、农产品集中采购、分拣加工、包装、存储、物流配送于一体的永宁县永创蔬菜水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实行供销社+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市场的创新模式,辐射带动宁夏地区三个移民村和七个行政村共计6000多个农户28000亩扶贫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在福建、上海、广州等城市签约基地直供合同并建立直营店,解决了农户在盛产期遇到的产品滞销问题。

专业合作社配套了独立的精品农产品分拣包装流水线,建设了2400平米的保温保鲜冷库,同时在宁夏地区率先安装了农产品“全程冷链溯源追溯”平台,完全保证了从基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提高宁夏农产品的知名度和认知度。截至目前,村集体已与蒙古国乌兰巴托市的多家企业成功对接,并在乌兰巴托市区设立了精品果蔬销售门店。

3.3 生态保护和搬迁类

闽宁镇(福宁村、木兰村、武河村、园艺村、玉海村、原隆村)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全国特色小镇(闽宁镇镇史馆、立兰酒庄、棚湖湾树莓生态度假区、长城云漠酒庄、银川闽宁农业创客空间),东西部合作示范镇,宁夏扶贫小镇。20多年来,闽宁陆续接纳了“西海固”6个国家级贫困县的4万余名移民。一批水电路基础设施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成投用,菌草、黄牛、葡萄、劳务四大产业初具规模,建成闽宁扶贫产业园、闽宁产业城两大园区,形成了“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光伏产业、旅游产业、劳务产业”五大主导产业格局,为移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创造源头活水。

家住固原市隆德县关庄乡的何丽霞,2016年搬到了闽宁镇,成为了原隆村村民。2017年,何丽霞靠种香菇就赚了4万元。同时,她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身份,也让她享受到“4+1+1”精准扶贫政策,即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托管4头肉牛,年分红8000元;每户分配1栋光伏大棚用于种植经营,年收入1万元;实施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户均年收入1万元,领取分红2.8万元。何丽霞和其他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样,在《脱贫申请书》上签了字,永远摘掉了40多年的“贫穷帽”。

结合宁夏全域旅游业的发展,原隆村(美丽乡村)以特色旅游业助力乡村振兴,原隆村(美丽乡村)精品打造的旅游线路和景区有:少数民族文化、精品民俗园、农家乐示范片区、村民创业培训、观光农业旅游带、葡萄酒产业文化观光带、自然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线路。旅游线路:中粮长城云漠酒庄→德隆酒庄→原隆村游客集散中心→昌盛光伏农业科技园区→红色旅游基地(海国宝、马西亮家)→壹秦牧业万头肉牛养殖基地→立兰酒庄→红树莓生态种植园。

4.结语

“十三五”期间,宁夏9个贫困县、1100个贫困村、62.4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生态环境9项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未来15年的时间内,宁夏的乡村发展的重点是保底式的、基础的,我们不是要建设一个比城市更好的乡村,而是要建设一个过得去的能保持农业生产功能、农村生活秩序、农业生态优化的可以为绝大多数农民提供退路和保底的乡村。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宁夏未来15年的时间内城乡融合的战略选择。

猜你喜欢

宁夏城乡融合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融合》
宁夏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