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策略

2021-04-21李静

格言·校园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阿长文本初中语文

李静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文本解读教学的必要性

现阶段,随着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其中明确表示出文本解读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然而,因为大多数初中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与思维方式的有限,使其在学习的各个方面中都存在不小的差异,总结起来还是学生认知与逻辑思维层面的缺陷,导致加大了文本理解的难度,无法正确揣摩作者本身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此情况下,不同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来解读一篇相同的文章,自然会引发出不同的观点,使得文本解读虽然多样但是却趋于简单。基于此,若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不仅关注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重视起对于文本解读的细化与深入。通过有效的文本解读,更加有助于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促使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还能使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此外,针对某一文本的解读,虽然能够从多角度展开,但是却存在一定限度,文本解读要立足于文本,切不可为了追求文本解读多样化,而盲目改动原文本,这并非意味着要局限于过去,也应紧随时代的变化与发展,来对文本展开适时、适度地引导。例如,针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节课的文本解读教学,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舒适宜人,而三味书屋却是枯燥乏味的,二者存在鲜明对比,更加全面揭示了鲁迅先生对封建教育扼杀学生求知欲的愤懑。此时,关于该主题的解读放在特定社会背景下是没错的,但跳出特定社会背景的框架后则不难发觉三味书屋并非只是枯燥、乏味的。这个园子虽小,但也不失为乐园。教师虽严厉,可“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通过两个“不常用”就可以看出老先生的“开明大义”“严而可亲”。假若此时一味循规蹈矩地进行文本解读,是很难发现这一点的。其次,针对文本解读而言,必须找准角度,不正确的切入点,也将导致难以深入理解文章。然而,有了正确的切入点,则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解读文本。例如,进行《天下第一楼(节选)》的文本解读教学时,紧密围绕中心句“一个人干,八个人拆”,以此为切入点进而研究其中诸多的人物形象。首先,是对核心人物卢孟实的研究,后转移到其他人物,一线串珠,并补充相关情节,以此深化人物理解,丰富人物形象。由此可见,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还需教师注重文本解读的开展以及循序渐进的推进,从而使学生领略文本遣词造句的优美,品味诗词曲以及古代散文的魅力,领悟人文情感的感染力。

二、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策略

(一)解读人物性格,探究人物形象

人物是一篇文本的灵魂,文本的描写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而且还是作者想表达的思想,作者、读者、文本三者的互相交流通常就是以文本人物呈现的。例如,对《阿长与<山海经>》开展教学时,文本当中描述的阿长是“长得矮胖、睡觉摆大字、说话切切擦擦,无知不识字、却很迷信”的一个女人,但是,就是这样的女人,为鲁迅带来其极其心念的《山海经》,因此,阿长是个具有伟大神力的妈妈。同时,文本写作主要是对阿长童年生活当中的小事,促使真实、生动的阿长呈现出来。鲁迅在对阿长进行描述时,是先否定然后肯定,以此使阿长的形象在文本的几千字变得更加丰满,并充分展现出封建社会中底层女性的特点与优缺点。在文本中,阿长是属于鲁迅个人的长妈妈,但在时代下的阿长,则属于所有人的长妈妈,其身上展现出所有封建女性表现的普遍性,既卑微无知,且充满善良。因此,在文本的解读中,教师需指导学生注重对文本的人物描写进行赏析,以促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文本人物的性格变化,并实现多元化的人物性格解读。

(二)解读文本“留白”,发挥学生想象

文本通常有地点、时间、起因、人物、经过、结果,其看似属于完整链条,但是,在文本当中总会有些说而未说的想写没有写完的地方,或作者故意留下的空白,以引导读者进行不断地思考与想象。例如,对《我的叔叔于勒》进行教学时,其最后写的是:“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文本写到这就结束了,此时,语文教师就能和学生对于勒及其家人的生活进行设想和创造,后续的描写可以为于勒叔叔自己衣锦还乡,或者年迈多病的时候,回归家乡,或者是客死他乡,兄弟二者再也没有相见。无论是怎样“补白”,都需引导学生对自身的想法进行谈谈,只要是符合逻辑,并能够尊重历史的背景,就属于合理“补白”。“补白”与“留白”都属于对文本进行解读的一种方式,同时还是对文本进行创新解读,学生则可按照自身对于文本的理解,通过续写的形式写出自己认为的“结局”。

(三)解读文本题眼,引领精神内核

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紧扣文本题眼,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对文本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文本主题和特色,促使学生在解读过程中,一步步走入文本的精神内核,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智取生辰纲》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解读“智取”二字,对杨志、吴用的“智”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能够从吴用与杨志斗智的过程出发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教师可以进行层层引导“杨志轻易就丢失了生辰纲,是不是他的没有智慧呢?”通过解读发现杨志在押送的过程中是非常用智、用心的。那么,为什么丢失生辰纲呢?杨志的“智”为什么会输给吴用的“智”,被取了生辰纲,吴用等人的“智”体现在文本中的哪些方面?通过对题眼的解读,更能够让学生理解文本细节,掌握文本内涵。

(四)解读文本主题,把握文本主旨

文本中的事件、人物经过作者自己的编写,其虽然看似明确说明了这个主题,但是,通过对文本中人物进行多元解读,对文本进行补白,文本具备的主题意义也就更加丰富。例如,对《春酒》开展教学时,其主要表达出对于家乡的思念,但是,从另个方面也体现出作者对于母亲的思念。除此之外,作者通过对家乡的春酒宴进行描写,以此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作者家乡的风俗。在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时,语文教师需善于点拨与启发,从文本当中的字词句作为入手,小至某个动词,大至文本中的故事情节,以促使学生通过小组探究、查阅图书、情景再现、小说续写等方式,促使学生融入文本当中,并和文本形成共鸣,最终完成多元化解读。在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时,教师需注意下面几点:(1)不能过分地进行文本解读,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并非无限制解读,需注意“限”,并在合理范围中让学生进行文本解读,而不能与学生的具体生活脱离,避免学生出现陌生感与距离感。(2)学生在进行文本解读的时候,学生的想象不能过于天马行空,语文教师需在学生设想的时候,注重积极引导,不能与实际与文本脱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本解读属于初中语文的教学灵魂,其不仅对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而且还能反映出教师自身的知识素养以及能力水平。因此,语文教师需注重从多元化的角度对文本进行认识,并积极与学生进行研究与探讨,以促使语文教师具备的教学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的同时,还能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使语文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猜你喜欢

阿长文本初中语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阿长最看重的是“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阿长与沙县小吃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阿长买《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