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世界读书日咱们聊聊“闲书”
2021-04-21勇赫大叔
勇赫大叔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而春季也被很多城市定为“阅读季”。不少“种爱计划”的志愿者,在跟孩子们进行书信交流的过程中,经常会聊到阅读,志愿者们发现,孩子们都会有自己喜欢的“闲书”。
“闲书”是什么?就是孩子喜欢看的课外读物,主要包括漫画书、幽默故事书、游戏互动书等。这些图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尊重孩子兴趣,满足孩子好奇,用孩子能够看得懂的语言和图片去讲故事。不仅我女儿读过“闲书”,她的同学也读过,而且我通过在各地的讲座发现,“闲书”的受欢迎程度远远超过教科书。但很多老师和父母却总把“闲书”当“禁书”来对待。
那么,“闲书”能不能读?“闲书”都是没有营养的吗?我们只能提倡孩子读中外名著或者经史子集吗?
其实,“闲书”并非无用,而是大有用途的:
其一,保护孩子的阅读信心与兴趣。
孩子读书一定希望选一本自己喜欢的,通过这个过程,建立阅读的信心,之后孩子们就会更加热爱阅读。
在与留守儿童交流过程中,志愿者发现,闲书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充實,而且完整地读完一本书,让他们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读书的人都知道,读完一本书,会有一种心理和心灵上的充实感与收获感,这是我们需要重视和保护的。
其二,是自主阅读与自主学习的起点。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孩子坐在书桌前,捧起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从头读到尾,一边读一边想,也许还会一边读一边笑,这是怎样一份惬意?而这份惬意恰恰就是阅读的美好。
如果孩子读一本“闲书”,而这本书恰恰讲的是孩子身边的场景、身边的故事,他可以不自觉地对比与思考,你还会觉得读这样的书没有营养吗?
志愿者在回信中,和留守儿童聊他们喜欢的故事书,也将“闲书”有可能带来的好处,跟孩子们沟通交流,传授阅读方法给他们,可以加深与留守儿童的沟通层次。
其三,是亚文化群体交流的需要。
电视、手机、iPad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既然无法远离,我们就要教会孩子合理适当地使用。
从社会学角度看,大众媒体和学校、家庭一样都是社会化场所,孩子通过电视可以了解这个世界,他们会知道喜羊羊与灰太狼,会知道春节联欢晚会与明星,还会了解新闻大事,接触这些,可以让孩子们非常顺利地与同学、伙伴进行沟通交流。
只不过,我们需要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控制好休闲时间。“种爱计划”的志愿者,在书信中鼓励留守儿童多跟小伙伴交往,“看书不孤单,聊书不孤独”,孩子读自己喜欢的书,这些“闲书”让他们彼此间有更多话题,有更多互动和支持。
“闲书”是孩子们沟通的桥梁。也没准一次小小的沟通,就会成就孩子一个小梦想呢。
所以说,“闲书”不是没用,而是大有用途。
无论是留守儿童,还是其他孩子,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会有“闲书”陪伴,有的是精神零食,有的是精神补药。换句话说,读书是一件私密的事情、是一件个人的事情,当孩子可以为自己读什么书做主的时候,已经开始具备了难能可贵的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