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英语听说课“2T-4P模式”
2021-04-21张鑫瑶
张鑫瑶
20世纪70年代,英语“3P”教学法在国外流行开来,后经包天仁教授结合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发展为“4P”教学模式,即准备阶段(Preparation)、呈现阶段(Presentation)、操练阶段(Practice)、产出阶段(Production),对我国的初中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在这些大环节中如何具体操作呢?笔者在本文中使用的是“2T-4P模式”,基于主题这一大平台,从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阐述,让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能够更显实效。
一、 2T-4P模式
(1) 2T:“2T”即英文单词Thinking(思维)、Topic(主题)的两个首字母。
(2)Thinking:笔者认为,在初中英语听说课4P模式的四个环节中,可以为学生搭建两种思维链(Thinking Chain),即归纳思维与演绎思维。归纳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给予学生多个与目标语言相关的例句来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点。演绎是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比如已经在呈现目标句型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创造出多样的表达方法。归纳与演绎这两种思维方式相辅相成,没有好坏之分,重要的是能够在听说课堂不同的教学环节上合理使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接纳并使用新知识。
(3)Topic:归纳与演绎的有效运用需要依托于主题这个大平台。笔者认为,为学生构建一个他们所能理解的、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情境,在各个环节的训练中能够将自己代入情境中思考,更有助于思维活动。因此,进行听说课前需要根据所要学习的目标语言设计一个主题,主题需要贯穿整堂课的各个环节,环节与环节之间设计好过渡的方式,学生的学与练都融汇在主题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4) 4P:4P即Preparation(准备)、Presentation(呈现)、Practice(操练)、Production(产出),四個阶段层层递进。
二、2T-4P模式在初中英语听说课中的应用
(1)2T-Preparation。预设主题,创建情境。教师在设计听说课时,立足于课时内容预设主题,课前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思考,提前查阅相关资料,课上各抒己见。
以鲁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1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为例,本节听说课时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视节目类型的词汇及短语,并能够使用目标句型询问有关电视节目的看法以及表达自己的观点。不难看出,本节课的话题就是讨论电视节目(TV Show),那么教师可以布置发散类型的作业,比如:你知道的电视节目类型有哪些?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主题的相关知识。同时,课前教师可以营造出与主题有关的课堂环境,比如有效运用板书简笔画或是多媒体呈现的方式,此外,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抛出问题:你看过哪些动画片/电影/情景喜剧...?学生联想生活实际针对此问题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这就是在准备环节中主题的构建以及演绎思维的运用。
(2)2T-Presentation:多元输入,归纳总结。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含有目标语的例句,比如根据图片口头描述,或结合录音、视频等材料,帮助学生归纳出本节听说课时所要掌握的重点词汇以及目标句型,当然以上行为都需要以主题为依托。比如在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课例中,教师可以利用PPT图片创建出电视以及遥控器的场景,与同学们一起来挑选电视节目来看,在这一过程中教会学生词汇的读法,以及如何去询问别人电视节目的看法,当你喜欢这一电视节目的时候怎么去表达,或者不喜欢的时候怎么去拒绝观看该电视节目,最终达成一致。学生在输入了大量的目标语言信息之后,已经对本节课重点内容有了一定认识,教师再次将展示过的例句于PPT中集中呈现,学生据此将目标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经过在主题中大量感知体验目标语言,并运用归纳思维进行概括的过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因此在新知识的呈现阶段,笔者认为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归纳的能力和习惯。
(3)2T-Practice:情境过渡,演绎操练。在呈现目标语言之后,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来巩固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就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比较常见的训练方法是结对练习以及听力练习。结对练习中,将不同的词汇代入到目标句型中,同桌两人形成多样的对话内容,过渡语要设计妥当,符合主题并过渡自然。还是以鲁教版初中英语七下Unit 1为例,教师在要求学生结对练习时可以下达该命令:刚才我们一起挑选了一个电视节目,现在将遥控器给你们,请与你的同桌一起挑选你们喜爱的电视节目来观看吧!听力练习中,将会出现课本中的其他人物,如Section A 2a, 2b中的Lin Hui& Sally,过渡语可类似于:同学们,刚才你们都为自己挑选出了想看的电视节目,我们的朋友Lin Hui和Sally也正在挑选节目,让我们来听一下他们想看什么。学生根据具体要求在听力中完成练习,加深印象,同时学习更加丰富的表达方式。操练环节是一个演绎的过程,鼓励学生多样的表达,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
(4)2T-Production:综合应用,深层演绎。产出阶段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是在演绎操练之后的又一个深层演绎的练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出具体任务要求,任务必须契合课堂主题,可以是讨论一个开放性的升华主题的问题,也可以是小组访谈等多种形式。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并结合已有的背景知识形成多种创新的表达。比如在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课例中,同学们可以进行小组访谈,调查每个小组成员喜欢的电视节目以及能从中学到什么(What can he/she learn from them?),该句型在听力材料以及Section A 3c练习中被提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作答,完成后每个小组指派一名汇报人(reporter)汇报小组内的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Production环节需要根据班内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来选择适当难度的任务,而且这种深层的演绎活动需要在前面的环节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抓手,否则盲目地演绎将适当其反,学生在活动时无从下手。
立足于归纳与演绎思维方式以及课堂主题的“2T-4P”教学模式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们来说,可以帮助他们结合自身实际更好地理解抽象知识,加深课堂体验,让初中英语听说课更具趣味性,更显实效性,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归纳与演绎逻辑思维,以及用此种思维方式在未来学习更多知识,解决更多的难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