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深悟赏诗词
2021-04-21姜英
姜英
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古诗词的语言也是最凝练的,往往“着一字而境界全出”,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悟语言,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诗意背诵诗歌,还能提高学生斟酌词语运用语言的能力。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身临其境,把握意境美
一些古诗词本身就是一幅画面,有动有静,有景有色,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在脑海里呈现画面。在教学《观沧海》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有关沧海的视频,将学生带入情景中,在朗诵时,教师可以播放音乐,在情景交融中调动学生的豪情壮志,然后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作者面对沧海的感受,让学生能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作者的感情,感受作者内心的情感。
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可先在上课前为学生播放一段符合意境的音乐,从而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让学生伴随着音乐进行朗读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情形之中。
二、发挥想象,还原意境美
诗词的意境凝聚在诗词字句之中,一句之中就有无限的遐想。学习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在想象中还原诗词的意境与情景,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
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勾勒了一幅绝美的画面,一个“直”字,写出了沙漠里渺无人烟的广袤意境;一个“圆”字,写出了落日的浑圆柔和。这样生动形象的语句所描绘的画面很容易出现在学生脑海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并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样就会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品味诗词。
再如,李白《送友人》中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横”“绕”两个字用的特别精彩,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出如下画面: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背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东城而过,山的静态和白水的动态相得益彰,形成一幅辽阔秀丽的图景。
三、反复诵读,感受音乐美
诗歌字数少,内容凝练,在创作时要求每句话要押韵、对仗,词是可以配乐演唱的,展现出别样的音乐美。这就要求在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形象美、意境美和音乐美三方面出发,深入理解内容。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时,首先教师领读,引导学生体味诗的音乐美,把握诗的节奏。然后再让全班同学们带着节奏轻读课文,感受音乐美。诗作为特殊的文学体,在所有的体裁中抒情味最浓,顿挫感最明显。在朗诵时,要注意重音和轻音,读好韵脚,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诗歌音乐美的同时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推敲字句,领悟凝练美
诗词的语言是最凝練的,每一个字眼都需要学生细细品味,认真揣摩。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诗词中的佳词妙句,一块赏析为什么写得好,好在哪里。
一首诗中最凝练最传神的字句就如同这首诗词的眼睛,即整首诗词的主旨句。因此抓住古诗词的诗眼或词眼,是我们教学古诗词的一个突破口。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诗人曾用过“到”、“过”、“入”、“满”等字,但终觉不如“绿”字来得好。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这个“绿”字是一个表颜色的形容词,用在诗中变成了使动用法的动词,有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现在用“绿”去描写它,化不十分容易传达的听觉、感觉为视觉,即见出春风的到来,又表现出春风到后江南水乡的变化,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
在学习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时,学生进行完第一步的阅读和分析题目要求后,就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词眼的查找。这首诗是一首律诗,一共分为八句四联,词眼一般都出现在尾联的抒情诗句上,这首诗的字眼就是“乡”,作者通过这一个“乡”字,表达出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这也是全诗的主要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查找以往学过的思乡古诗,进行对比分析和学习。
教学中,我们注意引导学生品悟语言掌握诗意,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获得语感,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再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