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OFA的核电厂设备RCM分析方法研究

2021-04-21康澄杰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1年5期
关键词:核电厂隐性分级

乔 真,康澄杰,刘 伟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223)

0 引言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是一套确认哪些设备需要预防性维修(PM)的逻辑方法,广泛用于航空、工业、能源等领域。1980年代以来,RCM方法也经历了不断改进和优化,这些方法虽然在流程上略有区别,但都采取了从系统功能着手,而后分析影响功能实现的重要设备[1]。其流程需要分析人员必须了解各系统设计原理,熟悉RCM的分析方法,对分析者专业知识要求高,否则不仅不能保证功能分析完整,也容易导致重要设备发生遗漏或重复分析,最终分析效果不理想。后来衍生出多种的简化方法,如SRCM(精简型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SRCM虽简化了分析流程,但容易忽略一些重要的设备,同时缺少设备的隐性故障分析。本文介绍的失效后果分析(COFA)方法来自《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Implementation Made Simple》,是作者Neil B.Bloom四十多年航空和核电设备可靠性工作经验的总结,该方法弥补了经典RCM和SRCM的不足,更加简单和实用。

1 COFA分析方法介绍

在系统复杂、设备众多的核电厂,设备失效后果是设备管理人员关注的重点。COFA方法在经典RCM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引申和改进,按照以设备为中心的理念,从设备功能而不是系统功能着手,分析前视每个设备都同等重要。只要分析每一个设备的功能,也就包含了整个系统的所有功能,不会像其他RCM方法一样发生遗漏系统的功能。

RCM起源于航空业,系统边界和接口在民用航空领域已经存在,航空业这样做只是为了方便分析,将RCM方法完全照搬到核电行业是不合适的[2]。COFA从设备开始分析,分析过程中省去耗费精力的系统边界和系统功能分析,可以简化分析流程,提高分析效率。虽然COFA方法会导致设备分析数量增加,但相较于费事费力的系统边界和系统功能分析,COFA方法增加的设备分析工作量微不足道[3]。

COFA方法强调设备的隐性故障分析,设备隐性故障不会立即对电厂产生影响,且不易被发现,在叠加其他事件(状态转换、设备失效等)会导致严重后果。隐性故障的分析有助于发现核电厂的潜在隐患,为隐性故障开发合适的维修策略,可以提高核电厂的安全可靠性。

2 COFA分析流程

2.1 设备分级导则

COFA方法中,确定设备分级原则是关键步骤,COFA方法使用单一失效原则,隐性故障发生时不会对系统或电厂立即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对隐性故障进行多重失效分析。如果隐性故障导致关键功能丧失,则该设备为潜在关键设备。潜在关键设备和运行到失效的设备都不会对电厂立即产生影响,其本质区别是一个为隐性故障、一个为显性故障。

按照设备失效影响重要程度,对Neil B.Bloom提出的设备关键度等级进行适应性修改,以满足试点核电厂设备管理要求,由原来的5级(关键设备、潜在关键设备、法规监管的设备、经济类的设备和运行到失效的设备)调整为4个级别:关键设备(CC)、重要设备(NC)和一般设备(RTM)。单个设备故障即可导致电厂停堆、停机、降功率、功率大幅度波动的设备为关键1级设备,对电厂的核安全和机组发电具有关键作用的设备为关键2级设备[4]。潜在关键设备不满足关键1级条款,划分到关键2级;法规监管设备和经济类设备满足重要设备条款,划分到重要设备。

根据设备运行环境的严酷程度和工作频度的高低,将工作环境分为“严酷(S)”和“良好(M)”,工作频度分为“高(H)”和“低(L)”。

2.2 设备分级流程

在确定设备分级导则的前提下,基于COFA方法的设备分级流程如图1所示。

(1)设备清单。设备清单由核电厂生产管理系统中导出,包括设备编码、设备名称和设备类型。

(2)描述设备所有功能及功能故障。根据系统流程图、设计手册、运行规程等资料,分析设备的所有功能,包括正常运行功能及应急保护功能。COFA方法只分析能动设备,如泵、风机、电动阀、变送器等,不分析非能动设备,如构筑物、管道、节流孔板、手动阀等。如果设备有历史失效记录或行业经验反馈,则需要进行功能分析。功能故障是设备不能完成其设计功能,并不会对分析提供有价值信息,COFA方法中设置功能故障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分析流程,以及使COFA方法符合美国机车协会(SAE)JA1011标准中对RCM的定义。

图1 设备分级流程

(3)功能失效的主要设备失效模式。设备失效模式为核电设备实际可能发生的主要失效模式。对于设备不太可能发生或概率很小的失效模式不予分析,除非设备失效有历史失效记录或行业经验反馈,要对此失效模式的适用性进行分析。

(4)失效模式显、隐性判断。如果设备的故障模式是显性的,在发生故障时,主控会有仪表监视或报警,主控操作人员可以轻易发现,或现场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巡检发现。相反,设备的故障模式为隐性的,设备分级采用单一设备失效,对于隐性故障需要采用多重故障分析,对于一直处于备用的系统、设备,分析其在运行状态时的设备失效。

(5)故障影响判断。故障影响分析包括系统级影响和电厂级影响,系统级失效影响分析是为了更好地确定电厂级影响,最后根据设备分级导则条款确定设备的关键度。

2.3 PM开发流程

在核电厂实施RCM是为了编制或优化设备预防性维修大纲。根据COFA方法完成设备分级后,对设备的关键/重要故障模式,需要开发适当的PM策略,其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从维修的有效性和费用考虑,在选择维修项目时,首先考虑基于状态的、非侵入式的维修任务,比如故障诊断、状态监测等;在没有实施条件的情况下,再考虑基于时间的定期维修,比如定期解体、更换、校准等维修任务;对于设备故障模式为隐性故障,应为其制定故障查找的维修任务,比如定期试验。如果没有合适的故障查找维修策略,需要对设备进行设计变更。

维修周期可以依据预防性维修模板(PMT),结合设备运行状态、厂家建议、行业经验、法规要求等内容进行确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

图2 PM开发流程

3 COFA方法应用实例

COFA方法已经在国内某核电厂得到成功应用,通过该方法完成了7个重要工艺系统的设备分级及PM大纲开发。设备分级结果和PM大纲优化数据统计,如图3和图4所示。以凝结水系统的设备为例,对COFA方法进行具体阐述。

3.1 设备分级

凝结水系统示例设备分析见表1。在凝结A运行时,凝泵A出口逆止阀(CEX004VL)卡在开位置,这时不会对凝结水系统和电厂产生影响,只有当凝泵A切换或跳闸时,备用凝结水泵启动,CEX004VL拒关,会导致凝结水倒流,除氧器供水不足。CEX004VL的拒关失效模式是隐性故障。

3.2 PM大纲开发

针对CEX004VL的重要故障模式,列出可能的故障机理,并分配能消除这些故障机理的有效维修任务和维修周期,见表2。在PM大纲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PMT,可以大幅提高PM大纲的开发效率。

图3 设备分级结果统计

图4 PM大纲优化统计

表1 设备分级示例

表2 PM大纲开发过程示例

凝结水系统每3个月有凝结水泵定期切换试验,可以作为逆止阀故障查找的任务,本任务包含在凝结水系统定期试验规程中。最后,对同一设备执行周期相同或相近的维修项目(按执行专业)进行汇总,就完成了CEX004VL维修策略开发,见表3。

表3 CEX004VL预防性维修

4 总结

通过COFA方法优化核电厂PM大纲,证实该方法更加简洁高效,实用性强,体系完整,适用于核电厂设备的RCM分析。核电厂关键设备的管理已经得到足够多的重视,潜在关键设备的识别及制定合适的维修策略,可以作为电厂提升可靠性的一个关键手段。

COFA方法对软件工具没有要求,如果开发适用的软件平台,把分析流程电子化,集成典型设备的故障模式和预防性维修模板,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共享已有的分析成果,同时还可以实现对COFA分析成果的动态管理。

猜你喜欢

核电厂隐性分级
重水堆核电厂压力管泄漏的识别与处理
核电厂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我国运行核电厂WANO 业绩指标
分级诊疗路难行?
核电厂主给水系统调试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