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江流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研究
——以南平市延平区为例

2021-04-21应兴亮亓兴兰谢雪莉

林业勘察设计 2021年4期
关键词:林长制土地利用林业

陈 芳,应兴亮,亓兴兰,谢雪莉

(1.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南平 353000;2.南平市林业局,南平 353000)

作为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森林和草原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战略意义。目前国际上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已经逐渐从对其影响因子、数据库的建立等方面转向对其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上去;国内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也已经与国际接轨,开始了对其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1-3]。受客观资源条件限制,人类自古以来都逐水而居,继而随着人口不断增多而形成村落和部落,人类生活的痕迹也不断蔓延。人类聚居活动无疑会给所处区域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且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影响也越来越大,尤其体现在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上。越来越多的土地因为生存需要被不断开垦成为耕地,或因居住需要硬化成为建筑用地,林地变成草地继而变成工矿用地等。如果这些土地属于坡度较大的山地,那么生态环境问题无疑会进一步加剧[4-8]。本文基于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处理,对南平市延平区2016—2021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先期推行河长制的探索经验,以期为福建省的林长制工作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南平市延平区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北纬26°15′~26°51′、东经117°50′~118°40′,位于闽江上游建溪、沙溪、富屯溪汇合处,为闽江干流的源头。延平区东西长83 km、南北宽69 km,区域总面积2 652.84 km2,地域上东邻宁德市古田县、福州市闽清县,南接三明市尤溪县、沙县,西倚顺昌县,北接建瓯市,踞溪山之雄,当水陆之会,扼八闽之襟喉,是福建省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延平区内森林资源丰富,除盛产杉、松、竹外,还有近百种名贵珍稀树木,其中南方红豆杉(Taxuschinensisvar.mairei)、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福建柏(Fokieniahodginsii)等15种树种被列为国家级和省级保护树种。境内南平茫荡山自然国家级保护区乔木树种比整个欧洲大陆的乔木树种总数还多。延平区素有“森林之窗,本甲全闽”之称,是中国南方三大杉木中心产区之一,杉木速生丰产居全国之冠。

1.2 数据来源

本课题研究的Landsat 8 OLI影像数据主要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9]。经过综合考量选择了2016年和2021年3月份拍摄的云量少于10%的影像资源。

2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2.1 延平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将两期Landsat 8 OLI原始影像数据经过影像预处理后,分为林草地、硬化、河流和未利用地等4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信息提取,在精度验证满足分类要求的基础上对结果图采用聚类方法进行分类后处理,得到2016—2021年的延平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据;基于GIS软件缓冲区分析功能划定延平区闽江流域两侧2 km缓冲区区域,并由此分别提取2期延平区闽江流域2 km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图,从而开展延平区和闽江流域周围区域的生态治理情况研究。

从延平区2016—2021年土地利用变化解译分类结果中分别统计2016年和2021年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得到其变化情况(表1)。延平区2016—2021年土地类型以林草地为主,河流和硬化地最少。从变化数量情况看,期间土地变化数量主要表现为林草地和未利用地的变化,尤其是未利用地的比例从原有的13.49%降低到1.09%。从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来看,上中部地区变化最为剧烈,尤其是东北部和中部出现了较大面积的林草地转为硬化的区域(图1)。

表1 延平区2016-2021年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变化

图1 2016年、2021年延平区土地利用情况

2.2 闽江流域2 km缓冲区范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基于缓冲裁剪后得到的延平区闽江流域2 km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解译的分类结果分别统计2016年和2021年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得到其变化情况(表2)。2016年延平区闽江流域2 km 范围内土地类型同样以林草地为主,河流、未利用和硬化所占比例相差不大,而2021年未利用地所占比例最小。从变化数量情况看,2016—2021年间土地变化数量主要表现在林草地和未利用地的变化上,林草地的比例上升了9%,未利用地的比例从原有的13.86%降低到1.19%。从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来看,闽江流域中部变化最为剧烈,尤其是集中在延平区河流两侧到动车站地段流域范围出现了较大面积的林地转为硬化的情况。

表2 延平区闽江流域周围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变化

3 林长制工作推行的探索

3.1 存在问题

3.1.1 流域两侧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2016—2021年,延平区的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南平市在不断进行土地硬化建设的同时仍在不断提升绿化面积,全区和闽江流域周围区域的林草地资源面积和占比反而有所上升。延平区闽江流域周围2 km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增多,对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加大,这无疑也会对闽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影响了闽江的水质,尤其是当暴雨来临时,闽江流域周围地区的水土流失极易影响下游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给人民的生活和财产带来隐患。

3.1.2 考核制度和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

与河长制考核制度类似,林长制督导考核也被纳入林业综合督查检查考核范围,考核结果列入各级政府绩效考评内容,作为有关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林长制通过采取考核机制,将生态环境保护效果与党政干部提拔任用挂钩,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林长制工作的推进,但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问题。一方面,这种考核制度高度依赖于担任林长的党政领导干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但各地政府不能因此而放弃经济发展,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成为各级政府在施策过程中绕不开的难点,这一矛盾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显得尤为突出。另一方面,各地经济状况和森林资源家底不尽相同,林长制工作考核标准没有“因地制宜”,而是“一视同仁”,忽视了各地森林资源管理历史情况和林业生态环境的差异性,无形中给部分地方林业基层工作增加了很多压力和难度,影响了林长制工作的全面推行。

3.1.3 林业基层单位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福建省沿海和内陆县市的森林资源情况差异巨大,各地林业基层单位的配置和管理也不尽相同。全省森林资源丰富的县级林业部门大多配有林业站,而部分沿海发达县市则取消设置林业站,所有林业工作均由县级林业部门执行完成。这些地方的县级林业单位往往与自然资源、园林、水利、农业等部门合并办公,专职负责林业业务的工作人员相对较少,技术力量不足以支撑完成日常业务的开展。各地林业工作人员的年龄断层较为严重,体制内的老林业人大多年龄偏大,信息化水平不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限,更使基层林业业务工作的开展举步维艰。虽然近年来不断有新鲜血液的加入,但是新来的林业工作人员多数存在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不足的情况,还无法独自胜任很多林业基层业务工作。这样的基层林业工作环境不利于林长制的推进。

3.2 建议与对策

3.2.1 提升生态修复能力

针对经济建设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尤其是流域两侧的土地利用变化问题,建议林业部门在按照文件和规范进行采伐设计时,除了注重补植树种的合理搭配之外,流域附近山体的林分可采用等高线式分散采伐方法,且注意尽可能保持林下植被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确保山体汇水面一侧林分的水土保持能力。二是闽江流域周围的土地建设项目应更加注重植被绿化比例,不仅是指标性的要求,还应尽可能在空间上确保植被的连续性,以增加水流和其他有害物质在植被和地面上的滞留时间,增强植被的水土保持和净化效果。

3.2.2 完善林长制考核机制

针对考核制度和标准不完善的问题,基于河长制工作实践和路径探索等相关资料研究,林长制可以对其建设性意见和思路提供借鉴和参考。由于林业业务工作较为繁重粗放,实际开展过程中较难引起林长们的积极热情,尤其在相关业务工作的考核机制尚且不太完善的情况下,问责和奖励机制并不能有效推动基层林长制工作的开展。通过完善林长制的考核机制来激发林长们的工作热情,积极推动林长制工作的全面开展,从而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各级政府在设置考核项目尽量做到精简整合,适当考虑避免设置重复和过度考核项目而给基层林业干部增加一些不必要的工作压力,还能避免由此带来的人力和资源的浪费。其次,健全现有的考核体制,可以适当引入政企合作模式,如委托购买监督服务、委托第三方机构考核等。第三,要充分考虑各地区森林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压力的不同,政策和考核上避免实行“一刀切”,在确保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基础上真正推动林长制工作的全面有效开展[10]。

3.2.3 推进林业“产教研学用”

针对林业基层单位的人员配备不足和技术力量薄弱问题,可以通过鼓励林业部门购买林业中介服务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一是可以利用林业专业服务机构帮助林业基层单位处理好相关业务,从而提高林业基层干部的工作效率;二是扩大林业市场对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促进林业专业服务机构招收更多的林业技术人才,进一步促进林业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市场就业。从高校层面上来说,推进林业“产教研学用”有利于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的行业联动,实现高校知识溢出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应用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智慧林业产业学院的升级发展。同时,通过深化高校教师企业实践内容,丰富企业实践形式,鼓励高校教师系统性地与社会生产对接,推动高校“1+X证书”制度的开展与企事业业务培训对接,为林业基层资源管理和林业执法等业务工作的开展培养技术人才。

4 小结

延平区和闽江流域两侧2 km区域 2016—2021年土地利用变化总体趋势是植被和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未利用地显著减少,水域面积有所下降,但幅度不大。所反映出这一时期研究区的基本情况是林业资源充分得到发展,城区建设范围不断扩大,经济建设得到发展。

本文通过定量分析延平区和闽江流域两侧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合河长制工作的实践经验,对林长制工作推进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通过提升生态修复能力、完善林长制考核机制、推进林业“产教研学用”等建议,以期对林长制工作的全面推行开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和参考。

猜你喜欢

林长制土地利用林业
土地利用变化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性研究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基于GIS⁃Logistic回归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尧斯丹主持召开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专题会议
尧斯丹专题研究全省推进实施林长制工作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宣城市宣州区林长制的做法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