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仕女画中的“怨”

2021-04-21侯国阳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8期
关键词:仕女画唐代

摘要: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社会的不断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使得仕女画创作成熟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唐代仕女画从画面女性的妆容、服饰、体态都体现了女子的雍容华贵,但其画面背后女性内心的“怨”却被隐藏在画面中。除画面女性的哀怨外,画家作画时所具有的内在情感也值得深入分析理解。

关键词:唐代;仕女画;张萱;哀怨

唐代历经近三百年之久,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鼎盛的时期。此时女性地位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提升,唐代女性开始拥有自身独立的思想,虽然这样高等地位的女性也只是少部分,但是她们的出现代表着唐代女性价值的提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除此之外,仕女画中所蕴含女性的哀怨也正是这一时代下的产物,唐代后宫失宠女性群体,他们寂寞苦闷的怨恨伴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积压。本来唐代思想的开放提升了对于那一时代女性的尊重,而实际上,那些女性看似高高在上,内心却遭受着巨大的折磨,因此仕女画不仅表现了后宫女人悠闲所在,更体现出了女性哀怨的内心世界。而作为表现这一时代女性的仕女画家,除了深入表现女性的内心外,也蕴含了自身的哀怨之情。

一、唐代社会女性地位之“低”

唐朝经济繁荣、文化开放,一方面带来了开放繁荣的社会以及女性较高的地位,但是女性高地位的背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初唐后宫中仍然延续着隋代后宫的繁琐。唐代后宫的女性数量庞大,统治者拥有数以万计的女子嫔妃。在唐代之前,后宫人数最多的是隋炀帝,但是隋代的后宫人数最多也没有超过一万人,到了唐代,后宫中的女性却曾经达到四万人。当时皇室广召女子进宫,在后宫中的女子可分为两类,一类便是在宫中地位较高的女性,第二类便是人数最为庞大的宫女。不管哪一类女性,虽然地位不同但都有自身的哀怨。顶层的妃嫔伴随着的是后宫地位的争斗,下层的宫女面临的则是随时被处死的小心翼翼。但是由于人数众多导致大量的宫女嫔妃闲置,仅有少量的嫔妃可以受到宠爱和拥有地位,其他人的结局便是老死在宫中,或者年老后被放出宫去。并且唐代有法律规定宫人不能与外界接触,即使是在封建社会如此开放的唐朝,入宫后也会受到严格的限制,“一入宫门深似海”,一旦女子入宫便等同与世隔绝,可以说宫廷中的女性虽然物质需求得以满足,但是也是统治者荒淫的牺牲品,使得女性缺少了自身的自由和尊严。由此可见,繁荣富庶的唐代必然给予了女性在物质生活上的极大保障,并且给予富有恩宠的女性以高等地位。但另一方面因为严格的等级制度、寂寞的宫廷生活,也使得大部分女性过着更加幽怨的深宫生活,使女子内心产生“哀怨”情感。

二、画家内心中的“怨”

唐代时期宫中并未设立有专门的画院,但仍然有画师为宫廷服务,唐代画师的地位都较为低下,在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就有对于唐代画师阎立本被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记载。《国史》云:太宗与侍臣泛游春苑,池中有奇鸟随波容与,上爱玩不已,召侍从之臣歌咏之,急召立本写貌,阁中传呼画师阎立本。立本时已为中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伏池側,手挥丹素,目瞻坐客,不胜愧赧。由此可见,画师在当时并没有自己的创作自由,而是受统治者要求进行作画。除阎立本外,唐代仕女画家张萱也曾在宫中任职,由她的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就可以得知,张萱在宫廷中为宫廷女性作画。但是这样受统治者约束的画家为统治者、贵族妇女、受宠妃嫔作画也只为了满足皇室的需求,很难带有自己的风格。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对于阎立本的记载还有他对儿子的劝解:退戒其子曰:“吾少好读书属词,今独以丹青见知,躬厮役之务。辱莫大焉,尔宜深戒,勿习此艺。”由此可见唐代画家内心产生的哀怨之情。在唐代时期除宫怨题材盛行外,宫怨诗也发展到高峰时期,其中除了通过诗歌表达宫中女子的哀怨外,还有部分诗人通过宫怨题材抒发内心情感,对自己的仕途进行反思,把他们的哀怨、仇怨、失落都通过诗歌有意无意地抒发出来。而同为仕途失意的画家,他们表现宫怨题材的情感同时也需要读者结合唐代社会学角度以及对画面进行深入理解分析。

三、“捣练”中的“怨”

《唐朝名画录》记载:“张萱,京兆人也。常画贵公子、鞍马、屏障、宫苑、士女、名冠于时。善起草,点簇景物,位置亭台,树木花鸟,皆穷其妙。又画《长门怨》词,摅思曲槛亭台,金井梧桐之景也。”可见画家张萱借鉴宫怨诗中的“金井梧桐秋叶黄”来画仕女画作品。宫怨诗所体现出的“哀怨”情感往往更加显而易见,而仕女画所表现出的“宫怨”则更加的隐蔽,不易察觉。首次看《捣练图》这幅作品,画面表现了妇女们从事捣练劳作的情景,但其实在这劳动的背后蕴藏着的是妇女们寂寞忧郁的内心,捣练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那就是女性的闺怨。捣衣劳作大多数都是在秋天进行的,要做的便是给远方的丈夫捣练缝制冬天的衣衫,唐代不发军装,当兵需要自己准备冬天的衣裳,秋天一到家中的女子就的担心在外奔波的的丈夫有没有足够的衣裳,于是就开始进行捣练,开始给丈夫缝制衣裳,赶在冬天前把衣裳送到丈夫手中,所以捣练图所表现的并不只是表现画面中的妇女们简单的劳作,而是在劳作背后男人在外战斗、与家人离别以及妻子孤独一人的幽怨。所以在唐代不仅有《捣练图》,唐代的捣练诗也很盛行,运用捣练意向的诗句都是用来表达思念亲人以及家中妇女的日常生活,以及通过妇女们劳动的动作情态描写来表现女子的思念之情:“月明中庭捣衣石,掩帷下堂来捣帛。妇姑相对神力生,双揎白腕调杵声……”诗歌中这样的表达方式与张萱《捣练图》中表现方式相似,都是通过对于女性劳作场面的描绘突出了内心的哀怨、思念感情。

参考文献:

[1]王宗英.中国仕女画艺术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12

[2]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

[3]卢辅圣.中国书画全集·第一册[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

[4]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2017

[5]孙红.试析唐代宫怨诗繁盛的原因[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8):18—22

[6]刘小捷.唐代仕女画和宫怨诗的意象交汇[D].东南大学.2017

作者简介:侯国阳(1999-05),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史。

猜你喜欢

仕女画唐代
改琦仕女画风格浅析
“礼教下的光斑”
被“遗忘”的宋代仕女画
唐代人物画述评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唐代皖南诗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