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通用技术中对学生物化能力的培养探究

2021-04-21刘艳婷张鸿高

红豆教育 2021年34期
关键词:高中通用技术探究

刘艳婷 张鸿高

【摘要】高中的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高中生的通用技术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具有高度综合性的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在时代的进步下,高中通用技术已经在高中得到全面的普及,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体现着科学性的同时,也对学生有一定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它是对相关信息的获取并运用,对一些物件进行加工创造,以提高学生的物化能力。在学生的物化能力得到一定锻炼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综合性创造能力,将科学与人文相融合,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有效实现。

【关键词】高中通用技术;物化能力;探究

在《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中,物化能力是指采用一定的工艺方法等将意念、方案转化为有用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的能力。这不仅取决于学生所掌握的理论基础和思维发散能力,而且取决于学生对各种材料和工具的实际应用,以及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总的来说,能在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学生物化能力的现状

1.缺乏空间想象力,物化成品偏离设计要求

当学生来到通用技术实验室时,他们很感兴趣,但有时他们是盲目的,以至于大多数学生没有仔细听设计要求就开始做,导致偏离设计主题和要求,最后成品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者竣工率低。在通用技术课上,学生被要求做一个十字形的锅垫,学生们刚接触到通用技术,看似简单的锅垫却不容易做到。大多数学生下课后没有完成作业。此外,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工具如何正确使用、制作过程中的困难、木片切割宽度过大,抛光时间过长等问题,制作十字锅垫后,会发现两条木条之间有一个很大的间隙,不能正确相交。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到中间木条的宽度。又比如即使外观和形状做的不错,但两个木片不能在同一水平,这表明在画线时没有考虑凹槽的深度。因此,学生在各个部分都缺乏空间感。

2.物化产品缺乏整体规划,不能按时完成

一般技术课程是是两节课连续上的形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制作,但大多数学生往往不能在课堂上完成相应的制作。一方面,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制作时间,以协调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制作时间。另一方面,学生也要合理规划自己的物化过程,有效地利用时间。在让学生充分考虑完成任务的難度的同时,制定合理的计划。如果一些实际步骤可以同时执行,那么所有的材料都应该同时处理,而不是一个接一个地处理,这将检验学生的总体规划意识。对于一些结构复杂的物化产品,我们可以考虑协同工作,完成一个非冲突的过程,最终完成组装。

3.缺乏理论储备,物化兴趣与能力实现之间存在着矛盾

由于课程的特殊性,通用技术不同于传统教育。一般来说,教学技术,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不是基于教学理论,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般的技术课程通常都有专门的实验室,因为他们想制作出技术产品,让学生有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所以他们在实验室里一步一步地学习。此外,利用所提供的相关设备和材料,感知和学习使用各种设备。在实施过程中,学生有意识地掌握了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学生完成作品后,通过回顾作品的制作,并与他人的作品进行比较,从而收获自己独到的体会。毫无疑问,高中生喜欢通用技术课,他们在每一节课上都很活跃。完成锅垫后,对一般技术课程有初步的了解。每次上课前,学生都要问自己在这门课上应该做什么,这说明他们很乐意做一些事情,但根据对学生的调查结果,他们的物化产品并不理想,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首先,正确使用工具有问题。比如说锯子的使用,学生们对它的使用要领始终不得其法,因此即使用尽了力气也不能按照自己画下的线条来进行分割,并且切面凹凸不平。其次,学生缺乏选择和使用操作工具的能力。当学生处理木材时,由于不会使用激光切割机等电动工具,只能选择传统的切割工具。使用传统工具制作过程需要更多的时间,最终导致制作难度不断上升从而引起学生的退缩心理。在课堂上,你会看到一些学生在别人制作的同时一动不动,当教师询问他们为什么不动手时,他们的解释往往是因为不会做。这是因为面对困难,学生没有战胜其的自信心理,对自己不抱有成功的期待感,但是物化能力若是得到提高,遇到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学生们就会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他们对于成功的期望值。

二、提升学生物化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物化”能力

根据一项在普通高中进行的调查,在进行物化操作的过程中,需要随时的去使用相关的设备,这增加了学生的自由活动空间,同时也会出现一些不规范使用设备引发的问题。因此,对有设备的教室进行系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鉴于此,教师应创建相关的规范行为守则,要求学生遵守相关的守则要求,同时应保持安静。为避免有些设备使用混乱,学生可以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依次使用这些设备。在进行物化活动前,教师可以先说明相应的操作守则,以及他们在物化实践中能做些什么,不能做什么。这样,就可以使课堂保持安静有序,提供适合的学习氛围。例如,同学间可以在操作前自行对相关的机械设备进行讨论安排,确定使用的顺序,从而提高了成品的效率。在进行某项操作时,可以要求学生仔细说明每一步,以便使学生能够获得具体技能,并确保在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标准化操作。

2.以实践为基础,提高学生的“物化”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物化能力,首先要加强基础课的教学。这就需要了解在课堂上经常用到的基础设备和工具材料,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为使用现代设备进行铺垫。

高中通用技术课主要是需要学生将掌握的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事物相贴合。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教师也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思想,完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充满兴趣,有积极的参与欲望,改变以往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学会倾听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基于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学生可以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让他们知道自己所学的材料类型,或在正式教育之前,通过视频课或互联网平台预习新的知识。并在课堂中形成自主发言和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独立完成一系列的学习。一般来说,通用技术教学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中心,辅以基础理论知识。学生涵盖了生产各种物化产品的各种理论知识,如工艺、材料选择、加工和工具的使用。然而,在具体的物化操作过程中,许多学生只喜欢动手操作,不去主动的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因此,为了提高物化能力,有必要对通用技术课程中使用的实施工具、材料、技术、安全标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进行阐述。除了让学生进行操作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了解相关技术的理论基础和理论知识,更好地理解物化过程的各个方面。

3.结合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物化能力

高中通用技术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不能只倾向于解释理论知识,而更应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培养实践技能。

例如,在学习设计知识时,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寻找合理与不合理的人机关系”的实践活动。当学生们听到这个练习时,他们很困惑怎么做。这时,老师和学生一起寻找。学生坐在教室里的凳子高度是固定的,但凳子的表面很硬,长时间的坐姿会导致髋关节疼痛。这时,老师问了一个问题:“是否可以把凳子做成可升降的?”学生们听了之后,开始一个接一个地思考和行动。一些学生建议在凳子上设计与臀部相匹配的凹槽,或者把凳子表面更换成软质材料。在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改进和完善产品的能力,这也是物化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4.善于结合实践,提高学生的物化能力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独特性要求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该课程所获得的知识,将所获得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目前,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是将生活质量与学生的基本技术素质相结合,以保证学生掌握更多贴近生活的技术,从而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选择物化实施载体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与技术内容产生共鸣,然后结合当前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创新方案,以提高和完善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技术产品。

教师应向学生提供能突出不同思维方式的设计要求,即发散思维,可以有多种选择来达到预期的效果,如生活画框、创意展示架等。教育应该回归生活,而通用技术的思想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但如何将思想转化为图形、设计和模型更为重要,同时强调了物化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技术的存在最终将为人们服务。因此,产品的主体在理化技术上的共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致力于为生活增添光彩,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物化产品在现实生活中发挥有益的作用。相关研究表明,当学生发现可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东西时,他们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比如文具盒的设计,在作品的制作中添加自己的标识形成强烈的自豪感。

5.注重过程标准化,诠释匠心精神

在物化能力的培养中,应注重过程的规范化,保证产品质量,诠释创新精神。在物化实践能力的培养中,保证过程安全的同时,注重学生的过程标准化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是创新的重要体现。指导学生进行具体操作时,教师要注意学生是否规范操作,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规范行为,同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及时记录学生常见的操作问题,使学生能够进行课堂分析,找出操作失误的原因,加深学生对操作的理解并采用正确的运行模式。在通用技术课程中,让学生制作和加工三脚架。结合学生制作的三角架,分析质量问题,教师应做好教学工作,纠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错误。例如,划线交点没有划到边界线,两条线的夹角小于90度,扩散偏差,钢的弯曲角度不对等。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学生可以了解不规范操作过程造成的产品缺陷,深刻理解标准操作过程在制造过程中的含义,并采用标准化的过程模式。通过规范化的操作指导,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发展良好的工作态度,生产出优质产品。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综合化,高中通用技术是一门注重实际操作的学科,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物化能力,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从而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个性化、精确性的学习态度,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映文.基于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技术制作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1,37(08):20-23.

[2]应萍.“物化、创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课程设计与应用[J].新课程,2021(31):142.

[3]王洪丽.通用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C].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四).福建省商貿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342-346.

猜你喜欢

高中通用技术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高中通用技术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
高中通用技术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探讨
高中通用技术“结构与力学”的实践思考
实施探究性学习提高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有效性教学研究
一道圆锥曲线试题的探究
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初探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