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菌草之父”林占熺:为民谋福,为民不止

2021-04-20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菌草谷爱凌极限运动

沈昌文:为了书籍的一生

2021年1月10日,三联书店原总经理、《读书》杂志原主编沈昌文离世,享年90岁。

一时之间报刊网络皆是缅怀,大家不约而同用上“出版家”来形容沈昌文。“他是担得上这个称呼的。”学者江晓原说。

人如其名,沈昌文的一生,是以书“昌文”的一生。他1980年4月起担任三联编辑室主任,兼《读书》杂志负责人,1986年1月1日成为三联书店恢复独立建制后第一任总经理,1996年退休后,参与发起创办《万象》杂志,策划出版《新世纪万有文库》。

在主持三联书店期间,沈昌文引进出版了西方经典著作《宽容》《第三次浪潮》,推出了杨绛《洗澡》《我们仨》、巴金《随想录》、董鼎山《西窗漫记》、夏衍杂文集,以及金庸小说等,无不引起极大反响。沈昌文认为:“出版工作是一个长命的工作,就像西方谚语所说,‘书比人长寿,白纸印上黑字,印上彩图,想抹也抹不掉。我们做出任何一本不合出版品格的书,到你有了更多经验的时候,回想起自己的旧作,会有一种羞耻感。”

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时代的视野,引入当代的思想潮流,启迪民智,是沈昌文在出版行业内一贯秉持的理念。主事《读书》后,沈昌文要广开言路,达成“通识”,为知识分子创造一个精神家园。他最怕的是不允许各种观点并存。世界太复杂了,他希望兼容并蓄,才是完满。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将这本在改革开放初年一开风气之先的文化杂志,塑造成时领风气之先的思想载体,成为读书人的观念坐标。“在当代中国文化、学术、思想的发展史上,在当代中国精神发育和公共空间建构上,如果只能评选一本杂志,无疑首推《读书》。”史学家雷颐说。

有人评价沈昌文的一生是“为了书籍的一生”,他却时常自嘲是“学徒工”,“什么是学徒?就是人家在那高谈阔论,我是一边端茶倒水的。”他称自己是“知道”分子而不是知识分子,从来不标榜自己的“学问”。他总结办《读书》杂志的经验为:无能、无为、无我。“把一个思想评论杂志长期坚持下来,读者越来越多,靠的无非是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和无能。”在杂志编辑部里,除了沈昌文的出身是银楼学徒工外,编辑里还有当过油漆工的、开过卡车的。王蒙评价,这就是《读书》杂志进入“兼收并蓄的‘无的状态”。

令许多学人和出版人怀念的,不只是沈昌文在出版领域做出的成绩,还有他的人格魅力。“沈先生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巨大落差。他做中国最重要的文化杂志《读书》,但他自己穿着和谈吐,都似乎特别要偏离文化人。”作家毛尖形容沈昌文“暖乎乎兴冲冲”,散发着宁波汤团似的热气。他说话毫无顾忌,谈的都是好玩的事情。他喜欢张罗饭局,邀请学者们下馆子,边吃边“挖思想”。“沈公”的餐桌,在北京一度很有名气。《读书》杂志前主编吴彬评价这位老友:“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他的学识是大家可以达到的,但他做人、做出版社总编所积累的那种智慧,却是很少有人能够达到。这是何等境界!

退休后的沈昌文几乎每周都要去一趟三联书店,查阅资料,复印些东西。同事们都明白,他不过是回来看看他放不下的三联。沈从文的孙女沈帆曾为他画过一幅题为“废纸我买”的漫画:一个背双肩包的老头,双手拎两捆书。他把画印在废纸片上,当作自己别致的名片。他每日就背着他双肩包,逛旧书店、折扣书店,朋友聚会时经常看到他拎着一沓书来,任友人挑选……

如今出版行业的饭局上再也不见沈昌文,但他留下的出版作品和精神光芒将继续影響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热议锐评:沈公以“三无”心态而成其大,本身就非常值得研究,值得学习。沈先生待人真诚、热情、谦逊,而且极具平等精神。做出版,在文化第一、质量第一、读者第一之外,给出版人的另一个启示则是务实。但务实之中,他其实又有思想、有眼光,两者结合,让人感到的却是朴素、含蓄而又自然。他在学科和流派之外,秉承一种开放和包容的精神,为一切有意思的、有价值的知识摇旗呐喊。这些,通过《读书》,通过三联书店的无数好书,影响了许多人。在需要昌文以纪所思的时代,沈昌文及其《读书》可为标志。这是读书人之幸,但又何尝不是沈昌文之幸!(祝晓风《中华读书报》;光明网评论员)

■素材运用: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尚;为了书籍的一生;“无能、无为、无我”;开放包容;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中国编辑的典范……

(资料来源:《文汇报》《中华读书报》《新京报》;光明网、澎湃新闻等)

冬青奥会双冠王,滑雪、越野跑、钢琴样样精通,提前入读斯坦福的“场外学霸”,中英双语流利接受采访……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谷爱凌的名字与她小小年龄却内容丰富的履历早已算得上是“传奇故事”。1月31日,谷爱凌让整个体育世界记住了她的名字:在最著名的国际滑雪职业赛事之一冬季世界极限运动会上,谷爱凌在两天之内拿下了两金一铜,还创下了一连串的“第一人”纪录:第一位在世界极限运动会夺金的中国运动员、第一位首次参加极限运动会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比赛便夺金的选手、第一位首次参加冬季极限运动会便带走2枚金牌的新秀女将。

谷爱凌的母亲谷燕是北京人,爸爸是美国人。自称为“北京姑娘”的她在2019年选择加入中国国籍。对于代表中国参赛,她感到极其激动,“冬奥会对于中国有很重要的意义,我能够走上这样的舞台,并且有机会去鼓励女孩和青少年们参与滑雪,我感到超级幸运。”

至于自己成功的秘诀,谷爱凌说道:“训练时,99%都不容易,我训练时假装比赛,比赛时假装训练。我每次做动作,都是想好了,如果害怕、不确定,我不会做。有把握,我才会做。滑雪不是工作和打仗,滑雪是有创造性的事情,因为我在享受美丽的大自然。”

谷爱凌始终表达着一个观点——这些经历让她的人生变得有趣,对此她十分享受。冠军、学霸、模特、写作、美食、演戏……这个充满能量的姑娘大胆地向这些角色靠近。而时尚也是她非常喜欢的一个行业,“比赛里我的红色外套就是自己设计定做的,我特别喜欢。雪板也是联名款,上面有我自己的名字,写了一个‘谷,感觉有中国范儿,很特别。”

■热议锐评:在世界极限运动会X Games阿斯本站上,中国选手谷爱凌堪称最闪耀的明星。美国媒体称“谷爱凌已经在历史书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而美联社的预言则更为笃定:“17岁的‘冒险家谷爱凌会成为中国下一位奥林匹克巨星。”这令人羡慕、惊艳,但不必惊讶。因为十七岁,正是一个拥有无尽可能和天马行空的灵感的年龄。当十七岁的人生恰如梦想的样子,她很享受奋斗和成功的美妙。

■素材运用:让世界记住她的名字;滑雪,只是她精彩人生的开始;享受人生的无尽可能与有趣……

(资料来源:《扬子晚报》、澎湃新闻、腾讯体育、PP体育等)

“他们不求回报地为着人民,不求回报地为着社会,凌教授太好哭了”……热播剧《山海情》赚足了观众们的眼泪。而剧中凌一农教授的原型,正是福建农业大学教授林占熺,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

1996年,福建和宁夏结成帮扶对子。扶贫开发,产业先行。当时在福建推行的“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技术,进入援宁干部的视野。1997年4月,菌草技术发明人、54岁的林占熺应邀前往宁夏,从此开始了他的菌草扶贫之路。

聊起那段经历,林占熺曾用了一个词形容:后怕。“因为当时我没想到宁夏那个气候,跟我们福建差别那么大!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是‘天上没飞鸟,风吹石头跑,没有树也没有草的地方。”“没有草,可以想办法种!”林占熺不言放弃。经过埋头钻研,他们摸索出了一套因地制宜的菌草扶贫新方案。之后,林占熺又签订了包种、包销、包技术指导的合同,他带着菇样,天南海北跑市场推销蘑菇……到2007年,宁夏已有1.75万户参与菌草生产,菇农年均增收5000多元,林占熺也先后获得“全国扶贫状元”“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

“国家扶贫,匹夫有责”,这是林占熺的口头禅,也是他多年执着生涯的缩影。30多年来,林占熺不但把菌草技术推广至全国31个省500多个县,还把菌草技术推广至全球106个国家,菌草成为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民生工程、扶贫工程、生态工程。在推广过程中,林占熺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988年往闽北山区路上,大巴车失控翻下山沟,他摔断了两根肋骨,但一想到“自己的时间就是农民兄弟的金钱”,第4天他就办了出院手续;2000年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推广时,他心脏病复发陷入昏迷,驻地附近没有正规医院,他自己都认为“伸手就能摸到墓门砖了”,但他醒后交代的第一件事还是关于“这把草”的基地建设项目……

第73届联合国大会主席玛丽亚·费尔南达·埃斯皮诺萨说,菌草对那些最可能落在后面的人的生活产生了影响,“它绝不是无缘无故被称为‘神奇之草。”

菌草帮助许多人找到了致富的门路,林占熺自己却没有用它去赚大钱。上世纪90年代,一位美国富商曾邀请林占熺夫妇到美国工作,但林占熺拒绝了富商的邀请,他坦言:“如果走个人发财的路,亿万富翁也不算什么,我觉得用技术帮助老百姓摆脱贫困,才是生命最大的价值。”女儿林冬梅说,正是父亲的固执,才让菌草、菌草技术和菌草产业,受到那么多发展中国家青睐。

剧中,凌教授在当地扶贫完毕,离开宁夏去了新疆。而现实中年近八旬的林教授,依然往返于福建、宁夏两地,为了让宁夏人民再富一点儿,干劲十足,不知疲倦。他说:“我愿意做一棵普普通通的菌草,造福贫困地区的父老乡亲,为贫困地区增添绿意。”

■热议锐评:我们常说,为民不止,但什么叫做为民不止?只有真正不分时节、不计年岁,始终坚守在为民奉献的一线,才是真正的为民不止。就如林占熺教授,他的奋斗历程也就是为民谋福的历程,他的人生写满了“为民”二字。而还有更多如林教授这样的人,他们正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奉献和牺牲,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写下一个个久久为功的奋斗故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扶贫新奇跡!

■素材运用:一个久久为功的奋斗故事;为民不止;生命的价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扶贫新奇迹;热爱与奉献;坚守……

(资料来源:《福州日报》《环球人物》、新华网等)

编辑/华放 关晓星

猜你喜欢

菌草谷爱凌极限运动
林占熺:用菌草造福世界
赞谷爱凌
我的偶像谷爱凌
谷爱凌:“自信是可以学来的”
卧底各个群怎么讨论谷爱凌,“中午吃什么”群亮了
2018“三峡之巅”CHINA X3中国·奉节国际极限运动季隆重开幕
菌草灵芝栽培技术
挑战极限运动
五个菌草新品种 rDNA ITS 序列克隆与遗传多样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