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驼鸟不会飞?
2021-04-20
身型庞大的驼鸟不会飞行,这不是因为它们没有翅膀,而是它们的羽毛都太柔软,翅膀又太小,根本不适合飞行。另外,驼鸟的飞行用肌肉不发达,胸骨又平平的,对飞行都没有帮助。
驼鸟生活在非洲,由于长期居住在沙漠地区,身体为了适应环境,便逐渐演化成现在的样子——善于奔跑,不能飞行。
倒立时能吃东西吗
通常,我们认为嘴吃进去的东西是顺着消化道从上往下走的,那么如果倒立的時候吃东西,食物会从胃里倒流出来吗?答案是不会。在食管和胃连接的地方有一块肌肉叫作“贲门”。吞咽东西的时候,肌肉张开,让食物进入胃里,当人不吞咽的时候,贲门是紧缩在一起的,阻止食物流出。
魏晋以前没有“脸”字
魏晋以前的汉字中,是没有“脸”字的,当时表示“脸”意的字是“面”“颜”等。“脸”字最早出现时,也没有“颜”“面”之意,只是“颜面”上的某个部位。南朝梁武帝《代苏属国妇》诗:“帛上看未终,脸下泪如丝。”其中的“脸”是“睑”的意思,也就是指眼皮。白居易的《昭君怨》“眉销残黛脸销红”中,“脸”是“颊”的意思,是眼下可以施粉的部位。没有“脸”字以前,“面”就是“脸”。《说文》曰:“面,颜前也。”今天还在流传的 “面子”“面红耳赤”“不看僧面看佛面”中的“面”仍是“脸”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脸”的范围越来越大,到了唐代,“脸”和“面”就基本一致了。岑参的诗句“岸花仍自羞红脸”中的“脸”已经是现在脸的意思了。以后更为普遍,一直到明清之前,“脸”和“面”用法一致,都是书面用语。也就是说,“面”在当时依然盛行,白居易“猶抱琵琶半遮面”,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中的“面”如果换成“脸”,就大煞风景了。沿袭到现在,“脸”和“面”范围虽然一致,但我们通常把“脸”当作口头用语,而把“面”当作书面用语了。
失去海洋的地球长什么样?
地理课上大家都学过,地球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既然如此,把江河湖海中的水都抽走以后地球是不是就会大大“缩水”?再加上海洋的深度,它是否会像被咬了几大口的苹果一样不规则?
地球本身就不是完美的球体,再加上不同区域的地层密度不同,所以地球各处的引力也不同。如果让水在地球表面自由分布,我们就能直观地看出不同区域的引力大小——引力越强的地方,水面隆起越高。因此现实中的海平面并非均一的“平面”,而是有着不同程度的隆起或凹陷。
那水面之下的地球究竟长什么样呢?整体来看,地球的形状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虽然从太空上看,地球不过是脱了层皮,但是对于渺小的我们而言,站在枯竭的海洋旁,一定会为眼前陡然出现的深渊和山峰感到震撼。
“黎民”和“百姓”在古代是一个意思吗
如今,人们常将“黎民百姓”放在一起说,可是在古代,这两个词并不是一个意思。据《山海经》记载,4000多年前,在黄河流域集中着几个势力较大的部落,有黄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等。他们之间经过多年的征战和融合,黄帝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打败了从南方进犯的九黎族。九黎族是由9个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每个部落又包含9个兄弟氏族,共81个兄弟氏族。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兄弟81人,也就是他有81个氏族酋长。逐鹿之战后,蚩尤大败,来自九黎族的俘虏成了黄、炎部落的奴隶,被称为“黎民”。黄帝和炎帝的联盟消灭了蚩尤之后,这两个部落之间又开始争逐,黄帝得胜。当时,许多部落都由氏族组成,而黄、炎部落联盟约有100个氏族,每个氏族又各有自己的姓氏,因而黄、炎部落联盟的氏族就被称作“百姓”。百姓是主人,黎民就是奴隶。到了西周奴隶制时期,百姓成为贵族的通称。这时的黎民(也称庶民)包括自由民、农奴、奴隶,与百姓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大阶级。到了春秋末期,随着宗族世袭制的破坏、土地私有制的出现,百姓的地位逐渐降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最后也降到黎民的行列中来。因此,后来就将黎民与百姓统一称谓了。
超长时间工作得不偿失
韩国一项横断面研究首次表明,工作时间过久是甲状腺功能障碍的风险因素。韩国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选取了2160名成年人,参试者每周工作时间在36小时~83小时不等。结果发现,每周工作53小时~83小时的人中,甲减概率增加到2.5倍,达到3.5%。周工作时间每增加10小时,患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风险会增加1.5%。研究人员表示,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影响代谢能力、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降低工作效率,因此超长时间工作得不偿失。
每天睡7小时最能保护肾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最新研究显示,睡眠时间与慢性肾病或蛋白尿呈“U”形曲線关系。睡得过长、过短,均会增加慢性肾病和蛋白尿风险,而每晚睡7小时风险最低。这项研究共对11项观察性研究共521242位参与者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每晚睡眠≤6小时和≥8小时,分别会增加13%和14%的慢性肾病风险,增加24%和15%的蛋白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