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实施路径

2021-04-20刘婵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识字美的情感

刘婵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识字、朗读、写作等一系列教学都可以释放美的元素,借由語文课堂进入学生的世界,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打下一生的审美“底色”。

一、聚焦识字,体会文化之美

汉字作为文字符号,是音、形、义的统一,有着丰富的艺术内涵与独特魅力。而识字教学充满美的情趣,教师可带领学生经历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的旅程。

(一)在字源字理教学中体验意象美

汉字具有意象美,具备象形特征的汉字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一幅幅生动多彩、蕴含故事的图画。用字源字理识字法教学可挖掘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体会文化的审美特征,满足学生对美的向往,给予学生审美体验。

(二)在字族识字教学中体会形声美

字族识字是小学语文课堂常用的一种识字方法,即将一个母体字,加上不同偏旁,形成不同子体字的识字教学法。例如,“包”字加上不同偏旁可派生出“抱、饱、胞、苞、炮、雹”等字,形成字族。通过这种识字法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而且还能使学生体会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构字规律,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促进其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在随文识字教学中体会情境美

随文识字是将生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认读、运用的识字教学法。它能促进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随文识字教学法亦有培养学生欣赏汉字美、感悟汉字美的特征。

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为例,课文中写道:“它看见老牛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甩”字是本课生字,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认读字卡上标注的“甩”字的拼音;而后启发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让学生看到老牛的尾巴“甩”起来的模样;接着,与学生交流“甩”字的意思,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学生戴上尾巴道具,演一演甩尾巴的动作,在具体动作中体会“甩”的含义;最后,进行“甩”字的语用训练,如生活中人们还经常说“甩什么”。在这样的随文识字教学中,学生赋予了汉字情感与生命,体验感增强,识字效果得以提升。

(四)在童谣识字教学中体会节奏美

童谣具有节奏美的特征,押韵上口,便于记忆。在教学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节奏,如采用拍手、拍肩、跺脚等形式进行诵读;而后让学生背记童谣,通过定位记忆、联想记忆等方式记住生字。通过这些方式不仅能达到识字的目的,也能让学生在抑扬顿挫、高低起伏、轻重缓急中感受童谣的内容美、语言美、情感美,进而将这种领悟能力迁移至课外,在生活中用心去捕捉美、赞赏美、表现美。

二、动情朗读,体验情感之美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培养语感最好的教学策略是朗读,将语言文字融入情感进行朗读,是培养学生美感的必要途径。

(一)从朗读中感悟人性美

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文关怀的课程,应更多弘扬人性的闪光点。语文教师要做到以美启迪学生,从而全面升华学生的审美体验。

例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将“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重点抓住“在工厂找母亲”“母亲给钱买书”这两个感人的场景,学生读中有思、读中有悟,感受到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与工作的不易。通过朗读,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语言得到训练,体会到文章内涵,从而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与亲情的厚重,沉浸于人性之美的赞颂中。

(二)从朗读中感悟自然美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课文内容丰富,有一年四季所呈现的绚丽景致,名山大川所呈现的雄伟壮观,小桥流水人家所呈现的婉约美景,等等,这些自然景观无不映射出作者发现美的眼睛。

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分别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中不同景物的动态变化,营造了美的氛围。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黎明时分天空色彩的变化时,可先选取天空呈现“鱼肚色”“红晕”“红紫红紫”这三种颜色的照片,为学生配上轻快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读出黎明时分的安静以及感受东方天空慢慢变化的过程。教师可指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文中的画面,在品味语言艺术之美中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进而激起学生情感共鸣,使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提升审美情操。

(三)从朗读中感悟生活美

文学作品的内容多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朗读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以及作者对生活的态度,通过朗读都能更充分地展现出来。例如,老舍先生在《猫》这篇文章中细致、生动地描述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一词一句中无不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老舍用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述说他眼中的猫,并以通俗明快的口语化描摹物态。如较为口语化的“暖和”“成天”“睡大觉”,等等。老舍在表达时还善用语气词,如“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吧”“呀”“呢”这三个语气词连用,表达出作者对猫的关切、怜爱之情。这些语气词韵味十足,展现出耐人寻味的生活美。学生在一字一句地动情朗读中,不难感受到老舍对猫的喜爱,也能体会到这实则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学生徜徉在这样的文字海洋里,陶冶了情操,精神世界也不断汲取着美的养分,从而更加热爱生活,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去面对人生。

美育让孩子的眼睛因为发现美而闪亮。语文教师要利用好统编教材中的课文,引导学生感受文字之美和画面之美。学生在朗读中情感、气质和胸襟潜移默化地被影响,逐渐自觉地发现美、鉴赏美、实践美,从而激发寻美情感。

三、由读到写,体验创作之美

学生品读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后,内心也会有感而发,产生创作的激情,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给予他们创作舞台。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孩子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对世界有了新的认知。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医护者和志愿者的无畏精神,鼓励学生创作赞美诗。学生通过创作流露出关乎生命的美以及关乎人性的美,久而久之,便拥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灵和表达美的语言。

语文教师应以语文课堂独有的内容与形式为学生成长注入美的品格、美的理想、美的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识字美的情感
打破平衡
情感
台上
识字儿歌
美的校 美的人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识字谜语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