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出版人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的思考
2021-04-20张立武
【摘要】 2020年初,全国出版界积极响应号召,抗疫出版,逆行争先,弘扬了老一辈出版人身上的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文章提出认准方向,坚定立场;勤勉自励,苦练内功;抓住机遇,积极作为;乐于“作嫁衣”的编辑“自修四部曲”,为弘扬和传承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助力。
【关 键 词】抗疫出版物;公益精神;社会担当
【作者单位】张立武,重庆出版集团。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04.012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中宣部北京专题视频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2月6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加强出版服务 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号召,要求新闻出版界进一步加强出版服务,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0年1月21日至3月16日期间,全国各地出版机构积极响应号召,先后出版了抗疫指导手册、抗疫纪实宣传读物、抗疫童书、中小学抗疫教材、抗疫心理辅导与居家防疫读物等七大类纸质、有声及电子图书多达570种。如人民出版社的《最美的逆行者》、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新型冠状病毒大众心理防护手册》等,为科普新冠肺炎病毒知识,引导广大民众积极抗疫,宣传英雄的奉献精神,传播正能量发挥了巨大作用,体现了出版人的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先生在《聂震宁给青年编辑的十二封信(11):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中,列举了2020年初抗疫出版的逆行先进及相关出版物,引出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主题,进而引述张元济、陆费逵、邹韬奋等人的事迹,追溯了这一精神的传承脉络,最后发出“惊世之问”——当时代、社会、现实、民众对包括出版人在内的文化人提出各种精神文化需求的时候,我们出版人还能只顾出版需要沉淀,而背对时代、社会、现实的召唤和亿万民众的迫切需求吗?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新时代出版人要弘扬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就应当做到认准方向,坚定立场;勤勉自励,苦练内功;抓住机遇,积极作为和乐于“作嫁衣”“自修四部曲”。只有认准方向并增强文化担当能力,才能在社会需要时更快捷、更高效、更专业地为社会公众奉献爱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 认准方向,坚定立场
认准方向,坚定立场,是坚持文化自信,弘扬出版人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的首要前提。
1.要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提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因此,新时代的出版人要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旗帜,认准方向,站好位置。此次抗疫出版中,新華出版社编辑策划的《中国抗疫简史》、重庆出版社推出的《人民战疫》等,既宣传了我国战“疫”的成功经验,也向大众传递了抗疫必胜的信念。
2.担起“三大类”文化发展的责任,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为人民生活提供精神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将文化战略提升到民族复兴的高度。新时代的文化出版工作者有义务担起这份责任,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挖掘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并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为人民生活提供精神指引。
此次疫情防控期间,人民卫生出版社结合我国深厚的中医文化,推出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西医结合防控手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辑策划了《肺病方剂学》等,不仅宣传了疫情防控知识,也推广了中医治疗瘟疫的方子。
3.在挖掘中华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坚持“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出版人作为文化出版战线上的一员,应当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等诸多场合提出的“文化自信”重要指示的基础上,挖掘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强内容产业,在国家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借助现代技术,推动中华优秀出版物“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疫情防控期间,山东人民出版社以最高效率,在上报选题的当月,完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120》一书的策划出版,以及该书韩文、阿文、土耳其文等多个版本的输出,向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
二、勤勉自励,练好内功
1.练好基本功
首先,要正确认识基本功。诚如《聂震宁给青年编辑的十二封信(8)》中提到的,出版业中各个岗位都有其需要掌握的基本功。编辑、校对、装帧、印制、推广、销售、财务、管理等,无一不需要良好的专业水准,而良好的专业水准建立在基本功上,这可以说是出版行业所有优秀从业者的经验。我们熟知的老一辈出版家,如张元济、王云五等无不是通过勤学苦练而成为业界标杆的,他们累积的“四百万”家财(“四”指创立四角号码检字法,“百”指编纂《百科全书》,“万”指主编《万有文库》)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依然是每位出版人压箱底的“家当”。新时代的出版人应当继承好这份遗产,练好基本功,增强担当的能力。
其次,要处处存疑,处处查核。编校工作需要做到事无巨细,处处查核。特别是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面对各类书稿,但凡存疑之处,都需要勤动手,随时查核。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对“工匠精神”的诠释,早在我国战国时期《庄子·养生主》中记载的“庖丁解牛”故事就有“道也;进乎技矣”的记载,也如日本工匠大师秋山利辉在《匠人精神》里说“做木工”一样,只有做到精益求精,才能堪称匠人。
最后,要对融媒体时代的数字出版技术有一定了解,让新技术为优质的文化内容提供更多的呈现形式。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出版进入融媒体出版时代。诸如互动式电子书、有声读物、AR/VR技术在少儿读物领域的应用,颠覆了传统图书的呈现形式,给小朋友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为了更好地适应融媒体出版的挑战,新时代的出版人应了解和熟悉各种新的出版技术,调整传统的推广策略,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2.融入本单位的发展规划,向先进学习
每一家出版单位都有其特色和主打产品,有一批榜样人物。青年从业者应在融入出版社优秀团队的基础上向先进学习,根据自己的特长找准定位,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服务。如重庆出版集团不仅先后出版了《冰与火之歌》、“文化伟人代表作图释书系”等畅销书,还推出了《中華大典》(天文、地理卷)、《巴渝文库》、“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重庆文化艺术记忆丛书”等挖掘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的大型基金书。该社叶麟伟先生在编辑《昆仑植物志》时,每一卷都做了数十页修改笔记,堪称工匠精神的表率。
笔者在学习叶麟伟先生及上述经典策划的基础上,跟踪三线建设方向,深入挖掘西南地区的三线资源,申报了《再问沧桑:三线人物口述纪实》一书的选题。该书将文字叙述与大画幅艺术图片、二维码视频相结合,使读者不仅可以从中品读老一辈建设者的口述历史,还能通过扫描二维码看到口述者,听到他们的声音,“重温”那一段峥嵘岁月。老一辈建设者不问个人得失、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奉献祖国、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三线精神,在今天看来也并不过时,不仅有助于年青一代了解新中国的发展史及老一辈建设者的奋斗史,还有助于西南地区借助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与打造重要西部增长极的大机遇发展文商旅,服务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
三、抓住机遇,积极作为
认准方向与苦练内功是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的前提,除此之外,编辑还需做个有心人,抓住机遇,积极作为。
1.积极作为,体现担当
疫情防控初期,笔者秉承重庆出版集团各级领导的指示精神,策划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众健康教育手册》一书。在不到两个星期里,笔者便与团队一起完成组稿、签约、编排设计、编审校对等工作。在书中,我们特别增加了针对医护人员、老人、小孩、孕妇、企业来访人员等特殊群体和超市、农贸市场、机场、车站、码头、养老院等非常规场所,以及工厂企业复工、学校复课和公交车、私家车等不同种交通工具的防控实务与注意事项,并编录了重庆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四大片区划分与定点医院的电话以及重庆市高校心理咨询与服务示范中心的联系方式,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服务。
该书首选以电子版形式上市,为重庆市3000万宅在家里的市民送去了科学抗疫的知识、文明抗疫的守则和紧急求援的咨询方式等,体现了出版人的社会担当。
2.关注细节,做个有心人
新时代的出版人应该时刻关注国家发展、社会需要,在出版领域精耕细作,在各个方面做个有心人。在推出第一波传播抗疫科普、法规知识后,笔者联系到了2020年除夕夜第一批“逆行”湖北救援的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的相关专家,策划了一套针对一线医疗单位防控与战“疫”的专业读物——“决胜疫线系列”。目前,该系列正在紧锣密鼓地审校中,不久后将会与广大读者见面。
四、 乐于“作嫁衣”
出版行业有句老话,编辑就是“作嫁衣”者。在我国群星灿烂的现代出版史上,几乎每一位杰出的出版家都是乐于“作嫁衣”的典范。比如,周振甫先生在审读钱钟书先生《管锥编》书稿的过程中,指出其中存在的1000余处错讹,后来绝大多数都被钱老所接受。最后,钱老还在序言中感谢“良朋嘉惠”,此被出版界传为佳话。又如,人民出版社有个 “校对王”之称的白以坦先生,据他的同事回忆说:当年白先生带领校对小组下到印刷厂去校订《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终样,午休时间白先生仍在排字车间埋头校对书稿。他手里拿着校过多遍的“假书”,一位年轻校对在他身旁对着原稿一个字、一个标点地诵读,白先生则低着头一个字、一个标点地跟着校对。可见,“百万无一失”听起来很轻松,做起来却不容易。白以坦先生的“校对王”美称就是秉持匠人精神,用时间与心血磨出来的。
有了乐于“作嫁衣”的奉献精神,还要抓住时机,积极作为才能让意愿变成现实。有道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能抓住机遇,在国家需要时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已是一件难得而及时的“嫁衣”。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应感谢这个让人人都可以贡献一份力量的时代,身为编辑,更应珍惜这个可以“作嫁衣”的时代。
如何实现公益出版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是出版工作者面临的难题。编辑作为文化出版战线的一员,应当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力争多出好书、精品,不出断章取义、哗众取宠的作品,不辜负广大读者的信任与期待,因为他们永远是出版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以上几点是笔者对新时代出版人如何弘扬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这一问题的思考,诚望得到更多出版名家和编辑同人指导,以获得更深层次的启发,在实际工作中做好公益出版,尽一份新时代出版人的文化担当。
|参考文献|
[1]聂震宁. 聂震宁给青年编辑的十二封信(11):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3-10.
[2]刘兵,隅人. 570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图书选题分析[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4-13.
[3]韩萌萌. 天津电子社:数字出版的抗疫“实战练兵”[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3-03.
[4]张忠月. 新时代数字出版发展的特点与展望[J]. 出版广角,2019(13):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