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众回血
2021-04-20曹彦君
曹彦君
在写字楼、公寓楼等待电梯时,墙上的海报、电子屏下方,常有一个淡黄色的四字标志——分众传媒。这是电梯媒体的头号玩家,常年占据线下楼宇广告超过90%的市场份额。
过去3年,这家公司的运势跌宕起伏。2018年3月起,其市值从1800亿元的高位一路跌至到560亿元,后来又一度反弹至超过1900亿元。其一年的净利润从58.23亿元跌至18.75亿元,又戏剧性地回暖至38.6亿元以上。
分众的水逆,始于2017年的一个破门而入的挑战者。
2017年起,新潮传媒大举进攻楼宇广告市场,声称要打一场“千亿级的群架”。至2018年11月,新潮传媒布局全国100多个城市,抢占近70万部电梯视频广告点位,且喊出口号“价格是分众传媒的一半,效果和分众传媒一样”,以补贴、折扣等形式和分众抢夺亿元级大客户,双方一度陷入价格战。
梯媒行业资源为王,分众没有退让,以加速扩张点位的方式应战。2018年,分众的终端数量从150万跃升至250万,视频点位和海报点位分别扩张约40万、60万。
点位扩张开支巨大,2019年,分众的楼宇媒体租赁成本同比上涨46.75%,雪上加霜的是,因融资环境等原因,贡献最大的互联网类客户大幅调减广告预算,由前一年的56.05亿元减少至24.9亿元。一升一降,业绩大跌。
这场战役已暂告一段落。2019年下半年,新潮开始偃旗息鼓,行业竞争放缓,2020年2月,新潮CEO张继学内部宣布裁员10%自救,其官网数据显示,电梯屏数量稳定在60万部。
罗兰贝格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纪纲认为,和新潮的一仗,分众证明了自己,也进一步巩固了地盘,“写字楼、社区梯媒的市场上,没有谁能挑战分众了”。
打赢守擂战之后,市场对分众的信心逐渐回暖,最现实的体现是刊例价格。CTR媒介智讯的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广告刊例花费同比下降11.6%,而分众主导的电梯LCD、电梯海报价格则同比上涨23.8%、28.9%。
不过,守擂战也充满了跑马圈地的粗放。“2018年突飞猛进,增加100万终端之后,我们发现很多点的投放效率不理想。”分众传媒创始人、董事长江南春告诉《21CBR》记者。
2019年起,分众传媒有意识地采取收缩战略,优化和梳理媒体资源点位,外界形容为“打扫战场”。2020年上半年,電梯终端数量在一、二及三线以下城市,均下滑1.5%—12.3%不等,电视终端和海报终端分别减少5.4万台、10.8万台。
点位的清理,以及疫情后迸发的广告新需求之下,分众的盈利能力得到恢复,预告2020年净利润将同比增长105.84%以上。
2018年,分众提出的覆盖目标是500城、500万终端、5亿新中产。
“完成优化后,我们会再次前进,2021年、2022年后,进入屏幕扩张的阶段。”江南春透露,准备在主流城市提高覆盖人群和广告观看时长,并以公寓楼、写字楼、电影院为主,进行地级市的点位拓展,最终计划覆盖500城。
江南春将目光瞄准日渐庞大的中产阶级消费群,并认为未来几年内,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会从2.25亿增至5亿,“这个数量超过了美国的总人口数,消费相关的行业会产生较强广告需求”。
如今,分众传媒在国内覆盖约230个城市、260万个终端、3亿主流人群。江南春的路,刚好走了一半。
数字化之路
主流人群、必经、高频、低干扰,是电梯生活场景的天然特点。只要经济活动一展开,电梯就运动。你可以不坐地铁、不去机场或自己开车,可以用视频会议工作,但是公寓楼、写字楼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即便受到疫情冲击,电梯也会很快恢复运行,这是高频的刚需。
但今天不光要做到高频,布置这么多楼,还要有集中引爆的能力。分众具备的第二种能力,是数字化。分众的数字化转型,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网络分发。即实现广告的云端分发和推送。数据显示,分众已经从最早的插卡播放,发展为80%-90%的终端可以云端在线推送,绝大部分屏幕实现物联网化,通过后台可远程在线监控屏幕的播放状态。
第二,精准分发。对于不同城市的不同楼宇,分众投放的广告是不一样的,分众根据楼宇所在的商圈、楼宇人群的购买记录等大数据分析,或者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从而为楼宇加上标签,实现千楼千面的广告分发。分众知道一个楼里面,消费品类是什么样、一个品牌的消费是什么样,知道这个楼宇的人群是对母婴,还是对汽车、理财更感兴趣。
第三,数据回流。投放之后,楼宇数据将回传到天猫数据银行,用来分析产生什么效果,包括哪些人进行了加购、关注、收藏行为,哪些人增加了购买,哪些人对商品发出了正面评价,都可以通过后台看见。
第四,品效协同。通过手机淘宝,分众可以对投放地点的消费者进行追踪,例如,一位消费者在楼下看到了某广告,周末打开手机,又在淘宝看到该广告,那么他/她的点击概率就会大幅度提高,提升转化率。
在天猫数据银行上面,消费者的效果转化表现为一系列指数——AIPL指数。A是awareness,曝光人群;I是interesting,兴趣人群,即对商品进行加购、关注、收藏的人群;P是 purchase,购买人群;L是loyalty,对商品进行正面评价的人群。同时,天猫数据银行也可以比较,投放过的和没有投放的人群有什么区别?这些都是衡量转化效果的指标。
未来在数字化方面,分众希望进一步提升电梯海报、屏幕和消费者在手机端的互动。现在电梯广告和手机端的互动往往要通过扫码,回到手机淘宝上再互动。而分众希望实现的是,当消费者靠近电梯屏幕时,看到广告摇一摇手机,直接跳转出红包。
分众内部也在做一些广告的研究,我们建立了实验室,研究消费者怎么看广告。例如,在同一广告主的四五个广告中,通过对脸部表情、眼球反应的识别,测试观看者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感兴趣程度,帮广告主挑选出效果最好的广告。
消费品崛起
近几年,我们的业务结构发生了真正的变化。分众原来的客户主要来自互联网、新经济品牌。电商、团购等模式崛起,从滴滴、饿了么、美团,到瓜子二手车等新经济品牌诞生,新的模式迭代产生,分众一直是主战场。
我们面对的是中国最能尝鲜的人群,也就是3亿主流人群,这是风向标人群,是最核心的指标。
但是在2019年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之后,融资环境受到影响,广告投放力度在下降。分众面临着广告品类带来的问题:我们的广告太倾向于一个类别,而这一类别的投放量是下降的,给分众的业绩带来了不利影响。
所以,我们用一年时间完成了品类的优化。2019年之后,更多的消费品开始进入。到2019年四季度,我们的日用消费品品类占营收的比重已经上升到35%,互联网品类从以前的50%跌到21%。
崛起的消费品牌中,一是新锐品牌,像元气森林、小仙炖。它们从在互联网做流量、社交种草开始,但是逐渐产生了破圈的需要,想让更多人知道,分众就是核心的引爆场所。
第二是传统的品牌,很多头部品牌像飞鹤奶粉、波司登、九牧王,都在近几年开始了和分众的合作。这说明中国的消费品在升级,需要对中国的主流人群进行引导。品牌进行全新定位之后,想把一个更清晰的概念植入到消费者的脑海中,它们就利用分众作为主要的传播渠道。
还有一些品牌经常会推出新品,比如肯德基、麦当劳,经常在分众上投放广告。它们的知名度已经很高,为什么还要投广告?因为它要推出创新产品,拉动新的消费者进店。和分众合作的第一年,肯德基有二三十个产品的创新,就通过分众投放了二三十个广告。
即便不是很知名的品牌,没什么新品推出,也需要通过广告来维持自己的音量。消费者的遗忘速度是很快的,分眾可以每天提示消费者购买。很多时候,广告是一种不断重复、不断提示,是对消费者认知的不断巩固,这也是分众的价值所在。
俘获人心
现在中国的主流人群看电视少了,看微博、微信的消费者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总体来说,消费者在看内容,不是特别去看广告。
互联网视频是一个很好的触达用户的工具,但现在城市的主流人群都会买会员、去广告了,所以你会发觉,在今天能够全方位影响主流人群,实现品牌引爆的资源非常少。
流量、直播的核心是带货,寻求消费者即刻的购买反应,但没办法建立品牌认知。比如元气森林,“0卡0脂0糖”的战略很清晰,但我们曾经做过一次分析,在分众一年的客户里面,80%的客户内容是错的。这说明分众能帮助品牌实现触达,但不能负责触动。
现在市场的销售团队,比较多的是卖产品,但我经常跟团队讲,客户不需要一个团队,客户需要一个解决方案。所以投放之前,我们会审核内容。我们不仅仅关注客户怎么投放,而是关注客户的内容。
对于最头部、最核心的客户,我们会看品牌的定位、创意的分析,然后做出一些建议,如果客户的品牌定位有问题,我们会推荐合作伙伴帮它重新定位。
我最初和妙可蓝多董事长柴琇交流时发现,这家乳制品企业的问题在于,如何聚焦奶酪棒产品?它的竞争对手是百吉福,虽然比妙可蓝多大很多倍,但广告营销量比较少、信息碎片化,没有在消费者中形成认知,消费者的脑海里没有奶酪棒这个概念。我们就建议妙可蓝多将定位聚焦到“儿童健康零食”,并在这个时候抢占时间窗口,进行饱和攻击。
我们向妙可蓝多推荐了一家创意公司,帮它的广告做了耳熟能详的歌曲,儿童健康零食的概念加上歌,创造了今天大家经常在电梯口看到的妙可蓝多广告。
我们在后台看数据发现,最初这个广告投放后,带来了品牌知名度的上升,但销售量还没有起来,客户也有犹豫。我们就告诉他,整个品牌的百度搜索在提升,AIPL的数据正在波动,它的A、I在增加,P这个指数增加的人不是最多,但是正在抬头,所以我们觉得,只要坚持,一定会出现一个拐点。
几个月后果然迎来了拐点,客户的数据大幅上升,妙可蓝多的销量飙升,从开始合作时大概一两亿元的量级到现在的十几亿元。并且妙可蓝多的市值上升了,开始合作时大约20亿元人民币,现在已经达到200多亿元,股价涨了十几倍。
这种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在媒体行业是非常稀缺的。很多公司不了解别的媒体,不懂线上线下的组合,不了解品牌定位,也不太了解对于品牌而言,什么是好时机。而分众恰恰可以做到这些,帮客户做顾问,完成“俘获人心”的触达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