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策略研究
——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21-04-20段梦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书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骆郁廷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ISBN:978-7-3001-2703-3

出版时间:2010 年12 月

定价:35 元

新媒体背景下,网络已经深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细节中,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习惯。同时,网络的多元化和开放性也使得多元思想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成了诸多的不利影响,这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新媒体背景下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形式的创新,是当前高校思政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各高校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由骆郁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书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探索,并结合教学实践做了积极的尝试。本文笔者在开展2019 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910458004x)研究过程中参考了该书相关内容。在该书中,作者以全新的视野认真审视了高校思政教育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深入地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及如何创新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有效策略,这对当前高校的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阅读该书我们能够看到,该书作者以全新的视角,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探索,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路径的逻辑方法探索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本书作者的创新思维具体表现于以下这些方面:

第一,作者重新审视了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总结了其中的一些经验,归纳了其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并基于对当前社会多元发展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发展的新特点,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所面临的诸多困境。通过作者的分析与探讨,我们看到了新媒体背景下,网络的发展、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既对当前高校的思政教学形成了挑战,又为高校的思政教育带来了新发展机遇。高校思政教育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当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并且要以创新意识和前瞻眼光积极拓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以更好地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其中,作者在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发展历程审视的过程中,向读者具体地阐述了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现状,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知行缺乏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将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但是,受传统教育思维以及新媒体环境的影响,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只限于形式,并未真正地发挥其重要的教学价值与作用。只有将思想与行为完美的结合,才能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所以知行合一无论是对于国家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知行不一是影响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的关键问题之一。其次,传统教育模式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方式单一、滞后。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接班人,无论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还是中国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大学教育阶段是大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所以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就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实际情况而言,由于教育工作者教学观念与思维缺乏创新,仍然坚持运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而且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也差强人意。这样既不利于思想教育的有序开展,也会导致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得不到有效的培养,这成为了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问题点。最后,对思政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大学阶段是学会说呢过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时期,由此导致部分高校教师受传统教育思维与观念的影响,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导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被严重的忽视。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在面对多元化的社会文化与各种思想的冲击下,在不良思想与文化的诱惑下,很容易迷失自我,更甚者还有部分学生误入歧途,严重影响其自身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也对我国社会稳定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第二,该书作者还认真审视了传统高校思政教育从内容到形式的局限性。作者提出,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更多地体现于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新时期理论的宣传,其教学形式也大多体现于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课桌上听的单一的教学形式,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很难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所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在此基础上,该书作者结合现代的教育思想,提出了高校思政教育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要体现开放育人的教学新理念、要呈现出全面发展整体育人的教学效果的全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观念。同时,作者提出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思政教育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的建议。具体来说包括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将道德规范教育常态化等。此外,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促使大学生能够实现知行合一。面对新媒体环境的挑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转变教育思维与观念,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融合,以此来提升学生对知行合一的深刻认知。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理论与实际案例的融合进行交流与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身的想法及体会,进而实现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在课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与合作过程中,做个思想与行为统一的人,在抉择面前要坚定思想信念,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互联网经常观看一些关于道德类的电影,通过电影真实的画面冲击力来感染学生,进而有效地引导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逐步引导学生实现知行合一,实现教学的创新发展。

第三,该书作者还结合当前社会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出了拓展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合理建议。在这些建议中,作者特别强调要结合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指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开展更多的公益活动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让学生能够客观地分析当前社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象,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思想水平,更好地呈现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此外,教师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新媒体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不仅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性,同时也为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所以,高校思政教师要转变教育思维与观念,借助新媒体优势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进而实现教学效果与质量的全面提升。同时,将新媒体融入课堂教学中,还可以提升教学灵活性。教师与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及时获取到丰富的学习资源,这既可以实现对思政教育教学的弥补,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四,本文作者还在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困境的外部因素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大学生思政教育大环境的有效措施。作者指出,要结合社会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主流意识形态指导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社会实践;用学生身边的、充满正能量的事例和人物来激励与感染大学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精神引领和思想浸润;同时,要整合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挖掘高校思政教学的隐性资源,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合力效应,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此外,要注重对思政教育认识的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作为重要的主体之一,其对于教学的创新、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明确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职责与使命,只有结合时代发展注重教学思维与观念的转变,提升对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才能实现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因此,在实践教学工作中,高校教育管理者与教师一定要对思政教育有足够的认识,从多方面、多层次加强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创新,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同时,在实践工作中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升对于思政教育的认识,这样才能实现思政教育的整体创新,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综合素质与思想觉悟的全面提升,使其能够更好地面对新媒体环境下带来的挑战与冲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接收信息的渠道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从内容到模式已经不适应大学生多元化发展的学习需求,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势在必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书认真剖析了我国传统高校思政教育的不足,以积极的思维对高校的思政教育创新改革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对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