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梅桩壶”的创作感悟
2021-04-20史福棠
史福棠
宜兴是千年陶都,陶瓷文化也是有特色的本土文化,紫砂是宜兴对外的交流名片。宜兴的紫砂文化历史悠久,紫砂器的造型种类繁多,古朴大方,是江南独有的历史文化,这一历史文化都是靠人文景观造就了这一独特的艺术设计。紫砂的原料是紫砂泥,泥料独特沉稳,深受大家的喜爱。紫砂是传统的文化与工艺,是凝重古老的艺术,紫砂语言也是可以随时变动的,就像是流动的音乐,不同的演奏家演绎着不同的精彩乐章,紫砂艺术历史悠久但依旧还是走在了时代的前沿。紫砂文化传承延续到现在,不仅是靠着众多优秀的紫砂作品,而且还有祖祖辈辈紫砂艺人的传承。紫砂艺术的发展靠的都是紫砂文化的交流,把紫砂艺术与陶瓷艺术还有其他传统艺术互相融合与借鉴。紫砂壶的制作工艺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是全手工成型技艺,需要紫砂匠人有耐心地练习和不断学习传承老一辈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传统技法。紫砂泥料也有特殊的双气孔,透气性、气密性都很好。这些独有的特点也是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紫砂艺人,这都是大自然赋予的。紫砂壶在世界陶瓷艺术中都是独树一帜的,有着一席之地、艳压群芳,结合了实用性和观赏性,把紫砂技艺与造型形态完美结合的艺术品。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句诗是出自唐代诗人王安石的诗。这句诗句的意思是因为幽香飘来,远看似雪近看才知道原来是梅花,表达了梅花不畏严寒的高贵品质,现在也用来形容人们洁身自好,润物无声的美好品质。从古至今大家对梅花的赞颂从来都是不绝于耳的,古人常常都喜欢借物抒情,吟诗作对,来表达自己心中所想、所念。梅花也是紫砂艺人们经常用来创作的题材之一,以梅花为元素来制作的紫砂壶就是紫砂器中的花器了,用多种线条、点、面来表达梅花的高洁品质。现代紫砂壶的制作技艺已经进入了全盛时代,紫砂艺人人才辈出、各有特长,制作技艺的交流也是为了紫砂艺人们开拓视野,触发灵感。现在的紫砂作品不仅传承了古法技艺,同时也增加了很多现代气息,与时俱进,把紫砂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神韵。
紫砂“梅桩壶”在许多创作题材中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款造型,这把“梅桩壶”的装饰效果恰到好处,一朵朵梅花楚楚动人,贴塑到壶身,壶身、壶把、壶嘴还有壶钮都是梅枝、梅桩造型,枝节斑驳的纹理逼真动人,把梅花当做装饰点缀,把春来纸景都浓缩到这一件小小的紫砂壶之中,生动地表现出梅花的风姿,给人典雅古朴的美感。梅花一直给人的形象都是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前、自强不息等等这种美好坚强的品质,把自然界中的自然韵味与文化蕴涵同时呈现到作品中,让观壶之人能品味到这把壶的美,也能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远魅力。
“梅桩壶”的壶身饱满大气,纹路清晰,梅花枝节作为壶把、壶钮和壶嘴的装饰,刻画得非常逼真,壶身点缀的朵朵盛开的梅花惟妙惟肖,是这把壶的亮眼之处。在制作这把“梅桩壶”时,第一个重中之重就是梅的形态特征与梅的肌理,在制作之前就要有合理的布局与规划。“梅桩壶”虽然是自然仿生器,造型都是以临摹梅的形态而来,但是真实的梅花树并没有一定的艺术性,需要加入自己的创作与想法,加以整合,用紫砂技法来重新塑造梅的形态。“梅桩壶”虽然是自然界的植物,虽然加以艺术创作,但还是要源于自然且高于自然,要在工艺上把梅桩做到生动逼真,让人看上去美观,摸上去舒适,使用时更要称手。
“梅桩壶”不仅要在造型上有新意,形意结合必须要贴合饮茶的意境,在装饰手法中突出其中的巧妙意趣,在无形中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值得回味。这把“梅桩壶”也是把意境与装饰做到极致,是壶中的精品。紫砂艺人们不断传承与创新,添香绣蕊,不仅把点点梅花的古形古意发挥到淋漓尽致,也是现在紫砂创作中最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