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经济带物流空间集聚状况分析
2021-04-19孙章杰席国宸
孙章杰 席国宸
摘要:为了更好地发挥物流空间集聚对提高黄河经济带区域物流效率、优化城市布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速黄河经济带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深入探究了其物流空间集聚的有关问题。文章以物流业为研究对象,以黄河经济带的区域物流作为实证分析要点,进行黄河经济带物流空间集聚状况分析。
关键词:黄河经济带;物流空间集聚演化;状况
一、引言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在郑州举办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上升为国家大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要以推进黄河经济带物流空间集聚为依托,减少南北差异,建立黄河经济带长效发展新引擎。因此,准确理解和把握黄河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各省份《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研究,选取2008~2018年9个省份95个城市中的GDP、就业人数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的年末物流业增加值得出黄河经济带物流空间集聚状况。
二、黄河经济带区域物流产业集聚大致呈现“波浪”型特征
区位熵是产业的效率与效益分析的测量工具,用来衡量某一产业的某一方面,在某一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虽然它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但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比如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和计算的复杂程度等,本文特选用区位熵法对黄河经济带物流空间集聚水平进行测度。计算公式如下:
LQit=(1)
式中, ei为i省市物流业增加值或就业人数; et 为i省市总增加值或就业人数; Ei 为黄河经济带物流业增加值或就业人数; Et 为黄河经济带总增加值或就业人数。一般说来,熵值大于1,表明物流业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熵值小于1,表明物流业在全国不具有比较优势。
通过观察表1黄河经济带物流产业区位熵系数发现,数值呈升降不一的“波浪”型发展特征,对比观察黄河经济带上游地区甘肃兰州、黄河中游地区陕西西安、下游的山东济南等三个省会城市的区位熵数值分析为例:2008兰州区位熵数值为1.008,2013年第一阶段峰值为1.113,2018年区位熵数值为1.010,并且在2014~2017年均低于2013年第一階段巅峰数值,呈现出波浪形下降。2008年陕西西安区位熵数值为2.205,2014年为2.4,随后2015~2018年处于波浪式下降趋势中。2008年山东济南区位熵系数1.797,2012年第一阶段顶峰为2.210,在2018年,区位熵数值为0.729,并且在2013~2018年均低于2012年第一阶段巅峰数值。
本文选取的共有8个省份共25个典型城市,从黄河上游而下,分别是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其中区位熵总趋势上升15个,下降5个。这也表明了黄河经济带下游地区各省份物流产业区域内部协调性较好,有效推动了物流产业的集聚发展。近年来,该区域物的流业空间布局历经由分散发展到集中的一个长期演进的过程,而且集中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三、区域集聚趋势加强
区位基尼系数(Space Gini coefficient)又称空间基尼系数,由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提出,它可以测量某行业在区域内的分配均衡程度,是衡量产业集聚的重要公式,其计算公式为:
G=(Si-Yi)2(2)
式中,G是指的物流业在黄河经济带的基尼系数,它的取值范围一般在0~1之间,当G=0时,表明该产业在该区域内均匀分布,趋于分散,与行业的整体空间分布相匹配;当G=1时,表明该产业在该区域内完全集中在一起,即集聚程度最高,与行业的整体空间分布最不一致。Si是指i省市物流业增加值或就业人数占i省市总增加值或就业人数的比重;Yi是指黄河经济带物流业增加总值或就业人数占黄河经济带总增加值或就业人数的比重;n代表地市级单位数量,这里的n是指95个地级市。通常认为,空间基尼系数小于0.20,即说明该产业在该空间极度分散;空间基尼系数在0.20~2.30时,高度分散;空间基尼系数在0.30~0.40时,比较分散;空间基尼系数在0.40~0.50时,比较集中;空间基尼系数大于0.50时,高度集中。
图1呈现区域基尼系数在样本区域间内总体呈现出缓步上涨趋势,其中在2008~2018年间呈现四个阶段,2010年和2013年处于拐点期。2010年区位基尼系数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底峰,系数为0.361,2013年区位基尼系数处于样本区间内数值顶峰为0.633,之后缓慢下降。从整体来看大致位于 0.4~0.6 区间范围内,说明黄河经济带物流空间分布属于比较集中型,区位基尼系数大致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表明了近年来黄河经济带物流的空间布局经历了单一—极化—虹吸—扩散—提升—多极化平衡的多个阶段,产业集聚趋势不断加强。
四、持续推进黄河经济带物流空间集聚措施
(一)完善物流产业相关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人力资本流动提供了便捷的方式,加大对交通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是稳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保障,因此黄河经济带区域未来应该加强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其高速铁路网与公路网的对接程度,推进这些基础性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带动社会投资,对多个行业将具有很强的经济拉动促进作用,也对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政府要着重部署整体规划,从本质上对本地区的产业集聚优势有清楚的认识,同时要整合资源。减少临近黄河经济带各省份物流产业集聚的“行政门槛”,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并且要挖掘特色产业建立规模化物流产业园,建立促进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物流资源在合理的范围内自由调配,实现资源优化共享。
参考文献:
[1]王珍珍,陈功玉.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11(06):49-56.
[2]马卫东.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26):101-103.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席国宸为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