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星:现代新神话

2021-04-19茜因丹枝

世界博览 2021年6期
关键词:火星人天文学家运河

茜因 丹枝

意大利天文学家乔范尼·夏帕雷利和其绘制的火星地图。

自2020年7月从美国发射,经过2亿多英里的长途跋涉后,美国“毅力”号火星车于2021年2月18日着陆火星。在登陆火星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毅力”号已经发回了大量照片,再现了一个高清晰度的360度火星表面全景。

無独有偶,中国火星探测器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2021年2月10日成功进入火星轨道,计划于2021年4月23日降落一台火星车到火星表面,进行时长90个火星日的探索工作。

俄罗斯《专家》周刊网站2021年2月20日发表题为《火星人人有份》的报道称,俄罗斯与欧洲联合起来,在火星探索领域与美国、中国和阿联酋展开竞争。欧洲航天局火星研究小组负责人表示,俄欧火星探测器计划于2022年9月升空。

一时之间,有关火星移民的话题再次成为吸引人眼球的热点。

据说, N A S A 在1976年的火星探测中拍摄到了一张人脸照片

英国作家威尔斯的小说《世界大战》描述了火星生命进攻地球的故事。

美国作家巴勒斯的小说《火星公主》被改编成了电影《异星战场》。

人们对火星的兴趣由来已久,历史上有两次高潮,一次是在1890年代,另一次是在一个世纪后的1990年代。

火星上有运河吗?

关于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推测,涉及“多元世界”的理论(简称多元论),这一理论起源于古希腊。这场辩论在中世纪销声匿迹,但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多元论重新抬头。在法国哲学家狄德罗、美国哲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德国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等人的支持下,到18世纪后期,多元论几乎成了主流和共识。

多元论在1850年代受到了撼动。剑桥大学著名的科学家和神学家威廉·惠威尔批评了多元论在方法论上的弱点。同时达尔文主义对宇宙其他地方的智能生命能否复制提出了怀疑。但是,对多元论有利的证据很快就出现了。新的天体物理学表明,穹苍中有无数的恒星,在组成上与太阳相似,也许它们也被行星所环绕。当时的人们觉得,在火星这个邻居身上,也许就存在多元论者一直所缺失的证据。

火星的运行轨道让它与地球间的距离很大,从天文学家的角度来看,在1877年、1892年和1909年,因为火星离地球近,所以特别适合对火星进行观测。这些年的观测结果恰恰加剧了人们对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讨论。

火星这颗火红色的星球,自古就吸引着人们,而希腊更是称之为战神。如果在火星上找到了生命,不管是不是智慧生命,都能证明地球上的生命不是唯一的。这对科学、神学和文化的影响之巨可想而知。

维多利亚时代对火星的痴迷正是源于梵蒂冈天文台。1859年,梵蒂冈天文台的负责人安杰洛·西奇神父(多元论者),发现了火星表面的沟壑,他称之为“ Canali”。这是“Canali”(意大利语中既有“水道”也有“运河”之意)这个词第一次用来描述火星。

1877年,另一位意大利人——欧洲最杰出的天文学家之一乔范尼·夏帕雷利也观察到了这种“Canali”,他还说,它们似乎组成了某种系统。他还在火星上观察到了大陆和海洋,并赋予了它们雅致的古典名称,例如厄立特里亚海、普罗米修斯湾等。

尽管乔范尼·夏帕雷利在公开场合态度谨慎,但有研究表明他可能是隐藏的多元论者。他对地形学术语很熟悉,依然用“Canali”称呼火星上的地形,这就暗中支持了多元论者的猜测。“Canali”这个词被翻译成英文后就成了“Canal”(运河)。1882年,夏帕雷利发现了两条平行的“运河”,他称这种构造为“双运河”。这个双运河的概念更增添了它是人工开凿的色彩。自然界怎么可能形成两条并行的河流呢?在一生中,夏帕雷利至少在火星上发现了60条“运河”和20个“双运河”。

1886年,尼斯天文台的天文学家佩罗坦和托隆证实了夏帕雷利的一些发现。然而到了1888年,佩罗坦却宣布夏帕雷利在1886年观察到的名为“利比亚”的火星大陆“不存在了”。与此同时,美国的两个著名天文台在一次观测中没有发现所谓的“运河”,在另一些观测中却发现有一些“运河”,但没有“双运河”。早期火星研究中这些矛盾的发现,其实说明了观测火星的科技手段的局限性。

当天文观测者交换报告和论文时,大众传播者也开始工作。英国天文学家波达既从事专业科学研究,又涉足大众科学普及领域。他认为火星上的“运河”可能是河流,并最早提出,从地球上看,那火星上的运河至少宽15至20英里。

法国著名的多元论者卡卡米伊·弗拉马利翁家里非常富有,他在1882年建立了自己的天文台。在1892年出版的畅销书《拉普兰特·火星》中,他认为“运河改变可能是……居民为了分配水量而对旧河进行了整治”。英国艺术家纳撒尼尔·格林则提出“运河”可能是视觉上的错觉,他既是维多利亚女王的绘画老师,也是业余天文学家。

火星人入侵地球?

眼看着有关火星“运河”的争论就要偃旗息鼓了,可就在这时,辩论家、也是多元论者珀西瓦尔·洛韦尔 上场了。这个波士顿人的前半生主要在东方从事商业和外交工作,后来才进入了天文学界。他是一位数学家,也是当时颇受欢迎的讽刺散文的大家,而且非常富有,在亚利桑那州建立了自己的天文台,并于1894年开始在那里工作。在他开始观测之前,他就宣布“运河”可能是“某智慧生命的作品”。

洛韦尔撰写了大量有关火星以及“运河”的论文,还写了三本可读性颇高的畅销书:《火星》(1895年)、《火星及其運河》(1906年)和《火星,作为生命的居所》(1908年)。

当时,新兴的大众媒体非常愿意报道洛韦尔的发现和观点。“运河躁狂症”迅速蔓延。到1910年,洛韦尔发现了400多条“运河”,平均长度为2400公里,他将这些“运河”交汇处的“黑斑”称为绿洲,认为这些“运河”是因为火星缺水而建。他据此推测了火星大气层的信息:“运河”把火星极地冰帽的水引送到各地用于灌溉,最后这些水又变成水蒸气回到两极。这个水循环假设很符合当时的一个观点:火星是一个古老的垂死星球,火星人试图通过理性和庞大的工程来避免灭亡的命运。这也与当时地球的情况很相似,巴拿马运河、多特蒙德-埃姆斯运河(连接鲁尔工业区与北海的德国重要商业水道)、曼彻斯特运河(从曼彻斯特一路向西、通向爱尔兰海的一条人工通海运河)、科林斯运河(横穿希腊南部科林斯地峡的一条运河),都是那个时代修造的。

洛韦尔为天文学倾尽全力,但大多数天文学家对“运河”理论表示怀疑,甚至坚决反对。而且,在天文学家眼中,洛韦尔从来不是天文学家。洛韦尔的想象力,催生了20世纪最受欢迎的文化偶像——虚构的火星人。尽管小说家在洛韦尔之前就曾描述过居住在火星上的“人”,但他对“运河”的普及影响深远。洛韦尔式火星人最著名的代表出现在威尔斯于1897年出版的《世界大战》一书中,这本英国名著开篇就告诉读者:

在19世纪末,没有人相信我们这个世界正在被一种比人类更先进,并且同样也不免会死亡的智慧生命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又有谁会相信,当人类正在为自己的事情忙忙碌碌的时候,他们被专心致志地研究着,像人们用显微镜研究一滴水里蠕动繁殖的生物一般仔细……有一些智慧生命,他们的智慧和我们相比,简直就象我们跟野兽相比一样。这些更有理性、更冷酷并且毫无同情心的智慧生命正在用嫉妒的眼睛观察着地球,慢慢地,却坚定地准备着对付我们的计划。于是20世纪初人类的灾难降临了。

威尔斯此书的言外之意就是:卓越的军事技术激发了无情的进化论理论和帝国主义思想。洛韦尔的火星为威尔斯的隐喻提供了完美的环境。

在时尚和意识形态上,虚构的火星与地球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后来创作了“人猿泰山”系列的美国科幻小说家埃德加·莱斯·巴勒斯把火星当作了传统的民间幻想的背景,在他的火星系列小说中,火星是一颗满眼劣沙漠的垂死星球,不仅居住着怪物,而且居住着美丽的公主。

儿童文学中也出现了火星主题,比如英国作家芬顿·阿什的《火星之旅》(1909年)中,两名典型的爱德华七世时代的“坚定、成熟的英国年轻人”访问了这个遥远星球。到1914年,有6部电影以火星为背景,其中包括新西兰的先锋电影《火星的讯息》(1909年)和同名的英国电影(1913年)。

洛韦尔于1916年去世。当时,天文学界的争论已经平息,“运河”不过是幻觉已经成了共识。然而,和火星人一样,“运河”在一战后的通俗小说中依然很受欢迎。1924年,有些天文学家试图检测这个红色星球是否发射了无线电信号,连美国海军都不得不关闭自己的无线电通信以配合检测。一些思想更为开明的天文学家,比如说英国皇家天文学家哈罗德·斯宾塞·琼斯爵士,都认为火星上可能有生命,但最有可能是低等生物,比如说苔藓或地衣。

美国一直是探索火星的先锋

时间进入1960年,太空时代到来了。自1962年到1990年代,地球人发起了23个针对火星的太空任务。所有这些任务,都或多或少想要获知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其中尤以1976年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维京探险”计划最为有名,它专门是为寻找火星上的生命痕迹而设计的。“维京1号”探测器拍摄了许多火星的照片,其中有些被洛韦尔派解释为人工制品,而有些人则将其视为自然构造。“维京2号”降落在火星上并进行了土壤采样,但是后来的分析得出了含糊而有争议的结论。

到了1990年代,有两件事激发了媒体对火星的关注。1996年8月NASA透露,一块已经降落地球多年的火星陨石,有可能透露了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信息。科学家针对这块叫“ALH84001”的天外来石,提交了数十篇论文,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第二件事就是NASA发送的“火星探路者”号于1997年7月4日降落在火星上。不久,公众就亲眼目睹了这辆车型探测器在火星锈红色的沙地上缓慢行走的画面。

与美国的成功相对,俄罗斯对火星探索的失败尝试则鲜为人知。俄罗斯的火星96号航天器在1996年11月起飞后不久即发生故障,这个高度复杂且目标宏大的任务的失败,是行星探测历史上的重大损失。航天器中装载的物品(现在可能躺在太平洋的某海底深处)有一张只读光盘,上面有17种语言的70多部小说和文章,其中既有10世纪的阿拉伯诗歌也有当代的科幻小说,表达的都是人类长久以来对火星的向往。

1890年代的火星争论与1990年代的火星热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但差异也很明显。这两个时代的火星争论都建立在人类对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生命的猜测之上。在两次火星热中,美国占据了中心地位。1890年代,美国成为新兴的世界经济强国,因此美国的天文学家——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多元论,他们的声音都能被世人听到。在1990年代,美国的经济和技术更是无与伦比。1890年代那种疯狂的关于火星人的猜测,在一个世纪后被更为清醒的评论所取代,但是媒体也还是用耸人听闻的标题吸引人们的眼球。关于地球外生命、尤其是火星生命的推测就像一个“现代神话”,对外星生命的猜想,传达最多的是人类对自身的认知,从伊壁鸠鲁时代到现在,一直如此。

(责编:栗月静)

猜你喜欢

火星人天文学家运河
发现脉冲星的女天文学家——贝尔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火星人,怎么总是你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火星人生存录
我们去抓火星人
《中国运河志》简介
天文学家发现迄今最近黑洞
火星人长啥样?
如泰运河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