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种药剂对温室大棚辣椒主要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2021-04-19旦宗张欢欢相栋德庆卓嘎尼玛玉珍旺珍陈翰秋庞博

西藏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苯肼噻虫嗪蓟马

旦宗 张欢欢 相栋 德庆卓嘎 尼玛玉珍 旺珍 陈翰秋 庞博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32)

辣椒(Capsicum annuum L.)为茄科辣椒属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原产于中、南美洲等地,具有种植面积广、产量高、栽培历史悠久等特点。辣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除了作为调料、蔬菜和观赏植物以外,辣椒还可用作药物、天然色素、化妆品和驱虫剂活性成份的提取原料[1]。二斑叶螨、蚜虫和蓟马是辣椒生产中的3 种主要害虫。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Koch)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害螨,以刺吸植物汁液的方式发生为害,幼、若螨和成螨均能为害辣椒的叶片、芽和嫩茎[2]。辣椒蚜虫、成虫和若虫可吸食汁液,为害严重时可导致叶片卷曲变黄。辣椒蚜虫可以分泌蜜露并覆盖在叶片上,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此外,蚜虫还能传播多种病毒[3-6]。辣椒蓟马成虫和若虫通过刺吸取食辣椒幼嫩组织发生为害,同时也是一些病毒传播的媒介[4,7,8]。对二斑叶螨、辣椒蚜虫和辣椒蓟马的有效防治对提高辣椒的产量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辣椒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防治的手段。化学防治具有见效快、效果显著、使用方便、不受地区和季节限制等优势,但是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会导致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此外,化学农药的使用可能会对害虫的天敌产生不利影响,破坏生态系统多样性[9]。结合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方法,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对辣椒种植产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研究针对拉萨市曲水县聂当乡温室大棚辣椒植株上的三种主要害虫二斑叶螨、蚜虫和蓟马,选择市场和生产实践中推荐使用的5 种药剂进行药剂种类田间筛选,从中选出对辣椒的3 种主要害虫防效最好的化学药剂,为辣椒病虫害的防控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辣椒品种

供试辣椒品种为“二金条”。

1.2 供试药剂

药剂选择主要依据市场和当地生产实践中所推荐使用的农药,浓度设置为所用药剂推荐浓度。具体药剂的选择及其试验所用浓度见表1。

表1 温室大棚辣椒主要害虫防治药剂

1.3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选择在拉萨市曲水县聂当乡温室大棚,试验区面积约667.67 m2。土质主要为沙地,有机质含量大约为1%,试验区植株均为同期栽培。温室大棚试验区控制人工干扰以保证试验的准确性。

1.4 试验处理与方法

针对叶螨、蚜虫和蓟马,使用5种药剂的推荐浓度进行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每处理重复5 次,随机排列。针对害虫习性和喜食部位,使用背负式“喷雾器”进行喷施,小区试验药液用量为30 kg/667 m2,选择当日天气晴朗,近期无雨天气时间进行喷药处理,每隔一星期喷药一次,共喷药3 次。调查方法采用对角线五点调查法,每个小区选五株辣椒,每株选取上、中、下三个部位共五片叶子,每株随机选五朵花,统计虫口数。

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分别于药前、药后7 天、药后14 天调查虫口数,并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所得试验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药剂对叶螨防治效果

由表2 可见,药后7 天调查结果表明,5 种药剂对二斑叶螨均表现一定的药效。其中43%联苯肼酯SC、1.8%阿维菌素EC、40%呋虫·20%哒螨灵WG 3种药剂的推荐浓度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较好,校正防效 分别 为93.49%、91.40% 和92.12%,25% 噻 虫嗪WG、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种药剂的推荐浓度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较差,校正防效分别为31.95%和29.53%.方差分析表明,43%联苯肼酯SC、1.8%阿维菌素EC、40%呋虫·20%哒螨灵WG 3 种药剂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5%噻虫嗪WG、10%吡虫啉WP 2 种药剂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与43%联苯肼酯SC、1.8%阿维菌素EC、40%呋虫·20%哒螨灵WG 3 种药剂处理间差异均显著。

药后14 天调查结果表明,5 种药剂处理效果均由不同程度的下降。43%联苯肼酯SC、1.8%阿维菌素EC、40%呋虫·20%哒螨灵WG 3 种药剂处理的校正防效分别降低为75.59%、85.82%和81.4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3%联苯肼酯SC、1.8%阿维菌素EC、40%呋虫·20%哒螨灵WG 3 种药剂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25%噻虫嗪WG、10%吡虫啉WP 2种药剂处理。

表2 5种药剂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

最终防效依次为:1.8% 阿维菌素EC>40% 呋虫·20%哒螨灵WG>43%联苯肼酯SC>25%噻虫嗪WG>10%吡虫啉WP。

2.2 供试药剂对蚜虫防治效果

由表2 可见,药后7 天调查结果表明,5 种药剂对二斑叶螨均表现一定的药效。其中25%噻虫嗪WG、10%吡虫啉WP 2 种药剂的推荐浓度对辣椒蚜虫的防治效果较好,校正防效分别为94.43%、91.57%.43%联苯肼酯SC、1.8%阿维菌素EC、40%呋虫·20%哒螨灵WG 3 种药剂的推荐浓度对辣椒蚜虫的防治效果较差,校正防效分别为29.74%、34.01%、44.17%.方差分析表明,25%噻虫嗪WG、10%吡虫啉WP 2 种药剂处理间差异不显著,43%联苯肼酯SC、1.8%阿维菌素EC、40%呋虫·20%哒螨灵WG 3种药剂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低于25%噻虫嗪WG、10%吡虫啉WP 2种药剂处理。

药后14 天调查结果表明,25%噻虫嗪WG、10%吡虫啉WP、1.8%阿维菌素EC 3 种药剂处理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校正防效分别上升为83.62%、80.72%、52.32%,40%呋虫·20%哒螨灵WG、43%联苯肼酯SC 2 种药剂处理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校正防效分别下降为13.17%、31.7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5%噻虫嗪WG、10%吡虫啉WP 2 种药剂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43%联苯肼酯SC、1.8%阿维菌素EC、40%呋虫·20%哒螨灵WG 3 种药剂处理。

最终防效依次为:25%噻虫嗪WG>10%吡虫啉WP>1.8%阿维菌素EC>40%呋虫·20%哒螨灵WG>43%联苯肼酯SC。

表3 5种药剂对辣椒蚜虫的防治效果

2.3 供试药剂对蓟马防治效果

由表2 可见,药后7 天调查结果表明,5 种药剂对二斑叶螨均表现一定的药效。其中25%噻虫嗪WG、1.8%阿维菌素EC、10%吡虫啉WP 3 种药剂的推荐浓度对辣椒蚜虫的防治效果较好,校正防效分别为93.26%、88.48%、91.48%.43% 联苯肼酯SC、40% 呋虫·20%哒螨灵WG 2 种药剂的推荐浓度对辣椒蚜虫的防治效果较差,校正防效分别为19.80%、20.2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5%噻虫嗪WG、1.8%阿维菌素EC、10%吡虫啉WP 3 种药剂处理间差异不显著,43%联苯肼酯SC、40%呋虫·20%哒螨灵WG 2种药剂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低于25%噻虫嗪WG、1.8%阿维菌素EC、10%吡虫啉WP 3种药剂处理。

药后14 天调查结果表明,5 种药剂处理效果均由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25%噻虫嗪水WG、1.8%阿维菌素EC、10%吡虫啉WP 3 种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降低为82.84%、84.01%、78.7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5%噻虫嗪WG、1.8%阿维菌素EC、10%吡虫啉WP 3种药剂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25%噻虫嗪WG、10%吡虫啉WP 2种药剂处理。

最终防效依次为:25%噻虫嗪WG>1.8%阿维菌素EC>10%吡虫啉WP>43%联苯肼酯SC>40%呋虫·20%哒螨灵WG。

表4 5种药剂对辣椒蓟马的防治效果

3 讨论

病虫害防治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大难题,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化学防治作为控制病虫害发生为害的重要手段,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但对化学药剂的不当使用或滥用,会导致3R(抗性resistance、再增猖獗resurgence、残留residue)等问题。因此,针对农作物的有害生物治理,应筛选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的化学药剂。本研究开展的化学防治药剂筛选试验针对辣椒上的3 种主要害虫(二斑叶螨、蓟马、蚜虫)进行,探究不同药剂对辣椒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而筛选出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

本研究结果表明:防治二斑叶螨药效较理想的有43%联苯肼酯SC、40%呋虫·20%哒螨灵WG、1.8%阿维菌素EC,前两者速效性较好,后者持效性较好。二斑叶螨由于体型微小,世代周期短,繁殖力强,用药次数多,极易产生抗药性[10]。因此使用药剂防治二斑叶螨时应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化学药剂。防治辣椒蚜虫较理想的有25%噻虫嗪WG、10%吡虫啉WP,二者速效性较好,对辣椒蚜虫的防止效果最高能达到94.43%,但持效期较短。在使用化学防治手段防治辣椒蚜虫时,还应与病毒防治药剂共同使用,控制以辣椒蚜虫为媒介传播的病毒对辣椒植株的为害。防治辣椒蓟马较理想的有25%噻虫嗪WG、1.8%阿维菌素EC、10%吡虫啉WP,其中1.8%阿维菌素EC 对蓟马的防治效果表现为速效性较低,持效性较高。田间防治辣椒蓟马时,应控制在蓟马初发期进行防治,同时可以与速杀性快、击倒力强的安全低毒农药混合使用,以延长对蓟马的控制期并减少施药次数[11]。

在辣椒上发生为害的害虫大多具有个体小、隐蔽性强等特点,除使用化学防治的手段外,还应使用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方针,实现对辣椒病虫害的可持续治理。

猜你喜欢

苯肼噻虫嗪蓟马
40%联苯肼酯·乙螨唑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临汾:抓紧防治玉米蓟马
噻虫嗪在农田土壤中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①
30%联苯肼酯·四螨嗪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
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冬枣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辣椒蓟马防治技术
联苯肼酯药后对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的产卵抑制作用及所产螨卵的影响
推广新型农药噻虫嗪防治甘蔗叶部害虫突破14万公顷
树脂吸附法处理苯肼生产废水工业化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