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路径植入静脉输液港的比较
2021-04-19高应勤冯水土郑文慧冯丽华
高应勤,冯水土,郑文慧,冯丽华
厦门市海沧医院肿瘤科,福建厦门 361026
采用输液港进行输液, 可显著降低反复静脉穿刺 可能性,减少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特别是需长时间接受静脉补液治疗的慢性疾病者和放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1]。 同时,因输液港可将药物直接输送至上腔静脉,此部位血流速度快、血管粗大,对药物有快速稀释作用,随后输送至全身,进而避免药物直接损伤外周静脉, 降低因药液外渗而导致的皮下组织坏死和静脉炎。 同时,在该次输液治疗中,将输液港植入到人体中,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对生活质量有提升作用。 目前在实施输液港治疗时,可供选择的植入路径有多种,如股静脉、颈外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前壁静脉等,尤其是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使用较为广泛[2]。但暂不明确清楚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两者的区别和优势。 现选择该院2019 年5—12 月期间收治的80 例接受输液港植入治疗的患者展开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该院期间收治的接受输液港植入治疗的患者80 例,按其路径植入方式分组,即对照组(40 例)和研究组(40 例)。 对照组年龄 29~81 岁,平均为(58.6±1.2)岁;女性 19 例,男性 21 例;病理类型:宫颈癌 6 例,胰腺癌5 例,肝癌5 例,胃癌8 例,乳腺癌4 例,结直肠癌 3 例,肺癌 9 例。研究组年龄 29~82 岁,平均为(58.9±1.1)岁;女性 18 例,男性 22 例;病理类型:宫颈癌 5 例,胰腺癌 6 例,肝癌 4 例,胃癌 9 例,乳腺癌 5 例,结直肠癌4 例,肺癌7 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患者各条件均满足该研究条件,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会批准后实施, 各患者和其家属均自行签字同意接受治疗。
1.2 方法
患者平卧,垫高需穿刺侧肩部,并将头部偏向另一侧,用酒精或碘酒常规消毒肩部、胸壁、颈部,铺巾,局部浸润麻醉穿刺部位(利多卡因1%),研究组患者从锁骨与胸锁乳突肌下段分叉部位的三角形范围内穿刺,斜进针方向为同侧乳头方位; 对照组患者从锁骨中外1/3 之下穿刺,静脉穿刺术需在超声协助下进行。 穿刺针成功进入静脉后,置入导丝,并在X 光机协助写,让导丝到达上腔静脉部位, 顺着导丝成功植入静脉港导管鞘后,将导丝抽出,回抽有血后,X 光机协助让静脉港导管末端到达右心房与上腔静脉交界部位, 大约在右侧脊柱第6-7 后肋部位。 然后在同侧锁骨下外侧做局部浸润麻醉,顺次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钝性游离脂肪层,让其出现假体腔穴,一般来说,皮下组织厚0.5~1.5 cm 则可,皮下隧道起点为港穴,终点为穿刺点(用隧道针做皮下隧道),以便穿过静脉港导管,连接静脉港出口与导管,并固定,从切口穿出隧道针,与静脉港导管相连,避免导管打针。 用注射器(10 mL)抽吸回血,注入肝素盐水,观察其无渗漏症状,顺次缝合切口,包扎。 留置使用静脉输液港期间,每周期或每月化疗前,需做脉冲式冲管(20 mL 生理盐水)处理,再用肝素盐水做封管处理,直至取出静脉港。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气胸、血肿、动脉损伤、皮下出血、神经损伤等)、一次性置管成功例数、非计划性拔管或重置例数。
一次性置管成功:一次性成功穿刺目标静脉,不成功包含此两种情况:①误入动脉,导致局部血肿,需更换穿刺位置;②2 名操作者多次穿刺,均未明确目标静脉,需在X 光机或彩超协助下定位目标静脉。
非计划性拔管或重置:留置输液港期间,因多种非计划性原因,如注射座翻转、夹闭综合征、导管折曲或异位、导管相关血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在未完成治疗前,提前被迫取出输液港。 排除已达到既定治疗,且无需长时间输液治疗的患者。
根据患者自诉评估患者舒适度, 此项由该院自行设定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包含影响日常生活、颈部活动时牵拉感明显、局部异物感、局部疼痛感等选项,各项评分分值为0~10 分,评分越低越良好。 将调查表发放给患者,让其自行填写则可。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 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研究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5.00%(38/40) 高于对照组 65.0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0,P=0.001)。
2.3 非计划性拔管或重置率
研究组非计划性拔管或重置率2.50%低于对照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4 舒适度
研究组舒适度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 4 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分]
表 4 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分]
组别 影响日常生活 颈部活动时牵拉感明显 局部异物感 局部疼痛感研究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1.02±0.02 4.65±0.32 71.604<0.001 1.08±0.03 5.65±0.04 578.064<0.001 1.32±0.35 6.32±0.21 77.475<0.001 1.31±0.54 5.30±0.24 42.704<0.001
3 讨论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指将静脉输液装置植入到皮下,且会长时间留置在人体中,主要由静脉导管系统和穿刺注射座组成[3]。 而注射座部分的穿刺隔上的硅胶隔材料厚度>2 cm, 无损针穿刺耐受次数达1 000~2 000次, 如连续使用1 周无损针, 输液港的使用寿命可达19年[4-5],由此可体现出,若有长时间输液需求,采用输液港进行输液,可避免反复穿刺,降低静脉炎等症状发生可能性。 目前,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此方式不仅可满足长期输液治疗的需求,且可用此方式输入化疗药物、抗生素、全肠外营养、血液制品、采集血样等。
静脉输液港植入方式有多种,如经皮穿刺肝静脉、肋间静脉、股静脉、上肢头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等, 现临床可使用中心静脉穿刺植入或静脉切开植入输液港。 目前,有关选择植入静脉港入路,暂无明确标准,有报告指出[6],可根据解剖学特性确定不同静脉。 另有学者[7]曾将静脉输液港穿刺植入路径做了随机对照分析,结果显示,中心静脉穿刺和静脉切开穿刺均可有效且安全地将静脉输液港植入,采用静脉切开方式,需确保选择静脉的合理性, 中心静脉穿刺所花费时间更长,且会加大气胸发生危险性。
周涛等学者[8]曾在研究中讨论了2 897 例成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颈内静脉穿刺植入和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的操作方式, 结果显示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88.83%低于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98.68%, 且在并发症方面,前者4.47%高于后者0.04%(P<0.05),表明颈内静脉穿刺植入属于有效、安全的方式之一,适用于长时间静脉输液患者。 该研究结果也显示,研究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5.00%高于对照组65.00%, 并发症总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35%(P<0.05),同时证实了研究组采用的穿刺方式,即颈内静脉穿刺植入更为有效,应用价值更大,与周涛等学者报告结果相符。 有关中心静脉穿刺植入和静脉切开植入,目前仍有大量学者在继续探讨。 该研究中未探讨到静脉切开植入, 其原因为乳腺癌患者采用同侧头静脉切开方式,术中需同时进行,上肢水肿危险性高。 该研究探讨的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和颈内静脉穿刺植入,部分患者在超声协助下进行。 实施静脉输液港初期,大部分患者均接受锁骨下静脉穿刺,但随着操作者技术日趋成熟和Pinch-off 综合征发生, 锁骨下静脉穿刺方式日益被颈内静脉穿刺替代[9-10],进而降低了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并发症。 从穿刺成功率上来看,颈内静脉穿刺更高,颈内静脉穿刺在超声引导下,确保了穿刺方法的有效安全。 随着操作者穿刺技术的日趋成熟,加之超声、静脉造影、X 线等方式的引导下,穿刺需综合各学科的资源和人力,从结果上来看,并未提升效益和效率、患者舒适度等,因此,笔者认为颈内静脉穿刺仍然为消费低、快速、有效、安全的穿刺方法。
综上所述, 临床长期静脉输液治疗常用技术之一则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相比于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颈内静脉穿刺植入并发症更低, 此为一项有效且安全的方式,在确定植入静脉输液港方式时,可考虑将其作为首选。